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校园活动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校园活动管理

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各学校:

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构建体现传承与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为取向,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师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感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3—5年努力,提升我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逐步形成彰显个性魅力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校风、教风、学风焕发新的面貌气象,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郁、文化底蕴厚重、规章制度完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群体。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初步彰显教育品牌特色。

三、工作重点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

继续阅读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学校安全更是不容忽视,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以及全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社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有9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安全管理职责、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处理、奖励与责任、总则和附则。如今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既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同时,又要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可以说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更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为了促进社会和谐,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必须要建立起安全、稳定、健康的校园环境。

1.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内涵

(1)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应当主要包含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安全、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校园里食品及饮用水等安全、校园的周边安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校园安全管理是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为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的环境。(2)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首先,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可以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当课间时人流量较大,而走廊又有些狭小时就应当注意避免发生踩踏,当校园门前乱停车造成交通阻塞和混乱的时候,应加强交通疏导,避免事故发生,体育课、实验课等安全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合格,应加强管理,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等,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是全体家长关注的问题,刻不容缓。其次,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校园安全问题不处理妥当,就不单单是影响一个家庭,更会对全社会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公共危机,社会各界近些年来尤为重视小学教育,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后,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有利于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与老师的成长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而一旦出现校园安全问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会使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从而导致师生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之中,造成不安与恐慌。

2.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近些年来对小学校园安全的极大重视,国家制定的一些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的规范化,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良好秩序的背后也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1)制度制定与执行不一致。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上尽管有相应的政策和举措,但是诸多部门,如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未能做到通力合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使许多的政策法规仅仅是只停留到表面,执行力度明显不足,许多地区对于小学教育关心的层面很多在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将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问题摆到首要位置,尽管经常强调校园安全问题,但是落到实处并且被执行的却很少。(2)对安全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目前对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等许多部门仅仅是流于形式,许多校园的安全管理者都将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置于脑后,仅仅是片面的去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组织无法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许多学校的现状就是政府部门进行了牵头,但学校参与度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不受理论的灌输,而是要学会随机应变,面对安全问题可以应对。(3)安全教育活动重理论轻实践。尽管许多学校都会定期的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但是老师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任务较多,不能分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培训学习和实践,许多教师自身态度不端正,势必导致安全培训的效果不佳,使得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学习与宣传,但是安全演练的机会却几乎为零,如果不进行相关的演练,当真正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小学生们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这就说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安全理论多度重视,而忽略了实践演练。

3.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对策

继续阅读

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

《黑河学刊杂志》2014年第九期

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高校的整体人文素质。常新的、具有永恒魅力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唤起青年一代的心灵,激发青年学生激情,还能唤起青年一代对高尚、独立人格的追求和高尚道德的追求。1.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其中育人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首先,校园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教育,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显现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核心价值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张扬,可以达到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审美、树立志向、塑造品质等成效。其次,在以校园文化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校园规范与激励机制,把握住其正确的导向,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引导广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再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集体活动特征,以其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和谐、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师生保持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2.校园文化活动是有效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一方面,将学生管理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内在动力。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教化熏陶、规范启迪等作用,又能让学生在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协同合作中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知识结构、文明言行的养成。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等特性,将教育管理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变有形管理为无形管理,更能符合青年一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并接受。3.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意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的两大抓手。它们在育人的层面上既相互促进和影响,又相互渗透和融合;它们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和内涵,但又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但它们都是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的,共同的担负着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使命。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等方面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极度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处于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织状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亦能营造更好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延伸。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更表现出新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展示中,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接受,并能以此为基础得到补充和延伸。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指明方向。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达到其育人目的,传递正能量,牢牢把握其正确的导向功能,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政治导向和道德净化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力工具和校园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三、如何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潮,能够引发学生思想共振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如何以科学的引导和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分挥发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1.发挥高校领导的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领导能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高校领导的核心作用,提高领导人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视程度,对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新建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和空间,才能更好的促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抉择者、执行者、控制者等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思维新潮、执行力强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才能发挥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共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专业理论扎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和新颖的教育手段等特点,他们掌握了最新的社会前沿动态,具有较强时效性和创新思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能更好更准确的发挥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能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此外,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共建,充分发挥好教职员工的设计师和榜样作用,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比如,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时可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策划指导,邀请心理学教师共同参与等。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为指导,以优良的“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为途径,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开展高品位、多形式、深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走出校园、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不仅仅是局限于校内活动,而是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校园文化、社区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把优秀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请进校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渠道和空间,把学校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传播到社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如可以在开展以“践行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走进社区,走进农户等。

作者:陈勇兵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继续阅读

文教体局平安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公安、综治部门的安全工作要求,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核心,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防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水平为重点,以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为突破,以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不断推进我局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为校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013年,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要达到“三有、三无、三加强、三实现、三不发生”的创建目标。“三有”:有专(兼)职保卫干部;有按标准配备的人防队伍和物防、技防设施;有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得到有效落实。“三无”:校园及周边无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无违法营运非法接送学生的黑校车;无销售暴力、淫秽、反动书报刊、音像制品及管制刀具等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物品的经营场所。“三加强”:加强安全管理,形成维护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违纪活动;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三实现”:实现以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三不发生”:不发生校园内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案件;不发生在校学生犯罪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主要工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省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治安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坚持以人为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抓好学校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继续阅读

职校思想教育工作规划

职业职业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以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文明委、全区、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创建一流职业名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师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巩固发展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以学习宣传、全会及两会精神为重点,加强学习。利用校园广播、职业教育报、校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

3、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4、贯彻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坚持回头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

(二)积极开展读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

继续阅读

校园文化管理建设论文(共10篇)

第一篇:大学校园文化素质拓展建设

1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按学科设置的课堂教育及实践教育,基本传授的是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对职业修养或职业道德方面涉及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是从理论方面进行灌输,更谈不上职业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非课堂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某一职业的操守,特别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社团活动可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组织和参与某一项活动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目前,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在校企主题活动、校企文化合作、创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与企业人接触或自己扮演企业人的角色,潜移默化中学生可感知相关企业的运作规则及职业素养的内涵,为进入职场后职业素养的进一步锻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通过通识课程的开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但往往流于形式,必修和选修的通识课程成了学生应对学业要求修满学分的一种手段,公选课所承担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公选课的收效并不明显。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物质和精神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青年学生,培塑学生的精神面貌。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人文素质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无疑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同校园特色的结合,从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维度筹划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可积聚校园的人文精神,拓宽学生人文知识的接收渠道,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月积年累可凝炼校园文化精髓。

3身心素质的培养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不具备强有力的身心素质很难应对学业压力。我国学校早期的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和一般技能的传授,而对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拓展有所忽略,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也有所加强,但一般教育只能传授给学生身心素质的普遍常识,身心的锻炼更多的要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涵广博,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作用,其中各种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对学生的身心锻造作用较为明显,并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心理和身体素质。当前,大学里的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可着重突出学生身心素质的拓展,并可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寓身心锻造于各类文化活动之中,事半功倍。

4道德素质的培养

继续阅读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分析及措施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文化”。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校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就没有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学校存在的价值。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正当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要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特色活校、特色兴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只能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做。生本教育追求的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天性去学习,把学校变成学生自己成长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认真研究和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个性特点与成长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变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变“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学院通过“职教论坛”、课题研究、论文等各种形式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重新定位,由学生的训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伙伴,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实践操作、参观访问、角色体验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构成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教学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动脑动手中成长。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思想,在创造中增强智慧,使学习成为其人生追求和自觉行动,在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职业院校不能只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会用”,不能只教学生“适应”,更要教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也尊重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的权利,规定学生入学后可以转系、变换专业,可以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分层教学的层次,对教学工作有监督权、评议权。在学籍管理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强调建立灵活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上要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要让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

二、让学院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

和谐校园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协调校园的不和谐因素,关注校园弱势群体,使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组成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如何使学生与教师、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达到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他们的心灵冲突与价值冲突,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职业院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高考、中考无望而又思维灵活、活泼好动的学生,精力旺盛个性强,自律能力差,不爱学习书本知识但动手能力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等。这些因素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在学院成立初期,部分女生喜欢染发穿吊带裙,男生吊耳环;有些学生不出早操,早晨第一节课就迟到、旷课;有些学生晚自习后在宿舍酗酒、抽烟、寻衅闹事,违纪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爱说脏话,不讲卫生,不愿意参加劳动;在潜意识里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不服管教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倡导对学生的爱与尊重。“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灵魂。巴音学院始终把教师的职业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爱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教论坛、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方式,大力提倡对学生的爱心、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在校园形成了浓郁的爱心文化和氛围,用爱心与关怀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用肯定与鼓励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用尊重与引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幸福与尊严。学院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职业院校弱势群体主要是来自农村家庭、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和身体、心理存在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应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困难心理需求,诚心诚意为学生提供服务,脚踏实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为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如学院及各系部设立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为经济特困生开辟了助学贷款通道,为特困生在校园提供了勤工俭学平台等,充分体现了“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意识。同时学院举办各类报告讲座,开展技能表演活动,树立先进和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活跃校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如矿业工程学院,对主体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励与惩罚,作用不大。但通过心理辅导方法,加上角色扮演和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收到良好效果;又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除了究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外,从心理辅导上也加强了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对于部分心理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院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建立由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咨询队伍和学生健康教育为辅的队伍,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咨询、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增添心理测试设备,加强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心理咨询工作创设便利条件。

三、创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环境和机制

在学生管理上,学院一直要求学工部和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努力践行生本教育的管理方式。学院把2009年确定为“学生管理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办法和模式,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就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群体管理、统一要求、学生被动使用学校资源的旧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学校与学生双向要求的“约定性”制度,其特点是个体管理、分类要求、多种模式,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使用学校的资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和谐管理,是当今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学院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院章程》,并建立了相应配套、完善的师生管理制度,每年有学院院长与各系、部主任签定《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安全管理责任书》、《卫生管理责任书》,各系、部逐层分解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举办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道德实际,开展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2008年学院以“人人为评估做贡献,个个为迎评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系列活动,全校呈现出喜人景象:心理健康的学生多了,不愿助人的学生少了;尊敬师长的学生多了,不懂礼貌的学生少了;爱护绿化的学生多了,践草摘花的学生少了;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被动思维的学生少了;遵守公德的学生多了,不讲文明的学生少了;善于创新的学生多了,不爱实践的学生少了。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复评工作,并且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继续阅读

教育体系平安校园建设意见

一、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社会,以人为本,学校治安防范和管理,构筑治安防控体系,学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着力构筑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综治责任三大体系,“五无”工作,即: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严重或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严重安全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严重或严重后果的师生伤害事故。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教学秩序,学稳定,为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努力营造稳定、安全、温馨、的教育环境。

二、工作内容

一以打造“平安教育”为,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

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周边的治安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少年儿童的安全,对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极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生安全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以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性,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主要抓,分管抓。各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项的日常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要制定和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责任追究制,主要、分管、班子、学校教师齐抓共管的,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治安环境。

二以健全工作机制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党政挂帅、联动、依托基层、各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防止激化”,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预警和应急机制,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各要重大突发事件规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要处置、上报。

三以安全宣传作保障,学生安全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