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小学科学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摘要:

民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优秀的科学素养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小学科学教育正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其完善科学价值观。然而,我国现在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以及自身的课堂教学分析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育;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科学教育即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全体国民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我国未来国民的竞争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小学科学教育的概念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科学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规定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由于在教育的概念存在着广义上的教育和狭义上的教育,所以科学教育也存在着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广义上的科学教育是指人类科学文化传承的学校内外的一切活动,既包括学校科学教育,又涵盖校外科学教育(如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等),是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与精神的过程或活动。狭义的科学教育是指学校科学教育,通常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科学教育,学校有关生物、化学、物理或地球科学等的教学,并指与这些教学有关的一切课程、教材、教辅、教具、师资和评估的研究与活动。科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掌握如何处理科学世界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导受教育者回归生活。

2.小学科学教育问题分析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其中以教育游戏的研究开发最为火热,其不仅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育内容,使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更具显著的参考性与针对性,我们将围绕着以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学生能在游戏中更多地享受科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并能同时得到更多的收获,由此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为了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结合课程教材,进行丰富的科学学习体验,教育游戏不仅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对解析小学科学教育起到了现实价值与作用。在进行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通过解读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分析出科学游戏的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针对科学课堂,还能在课堂应用之外,更大范围地进行教育游戏的实际设计与开发。

一、教育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工作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不仅每年都呈现出递增发展趋势,而且还不断地借助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掀起了教育游戏研发的新浪潮。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游戏的研究工作不仅拓宽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而且还集中围绕以基础教育为主的研究发展方向。但目前教育游戏的主要研究科目是数学、语文、英语,相对来说,物理、化学等学科并不多见,而且针对小学科学的学科项目就更是少之又少。当前,教育游戏不仅已吸引了学校与企业的注意,更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领域的共同关注,而且在一些师范院校也相继建立起教育游戏的研发团队。在依靠专业支持与人才优势的促进发展之下,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已经在技术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由于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益智类与科普类的教育游戏,这些游戏的开发优势在于其不仅是围绕小学教材的目录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而且还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但不足之处是大部分属于练习型游戏,存在着故事情节简单与可玩性不高的缺陷。近几年来研究者们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发现小学科学教育游戏在学校课堂上由于受时间限制,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效果,如果能将教育游戏引入科技馆等非正式的学习方式中,使开发设计在此基础上还能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可以说是对教育游戏另辟蹊径地拓宽了又一发展渠道。这也是结合国际化发展方向,将有关于科学与生活的知识,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科学实践而设计的科学游戏。

二、小学科学教育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1.小学科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主要围绕着学习者、游戏与教育内容三者构建出游戏的基本要素,使其不仅能帮助小学生们进行科学的认知,还能全面促进素质培养与潜能开发能力的提升。我们通过对教育游戏的属性进行概括总结,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教育性,这是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最基本特质,在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性、科学性与针对性的设定,使参与游戏者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同时增强情感,并培养技能,从而最终达成学习的目的。二是自主性,游戏程序的设计应立足于让学习者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并针对不同游戏类型与级别,进行游戏进程的自主控制,这不仅能在教育游戏中激发出学习者的主动性与效能性,还能进一步实现自我学习调节,使其较好地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相对于普通教学课件而言,这显然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应用。三是反馈性,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习效果的及时有效的反馈,这在教育游戏的体验中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唯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有效地进行错误的修正,才能使小学生在教育游戏体验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进展,由此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其继续前进。四是趣味性,教育游戏也是游戏一种,当然会反映出一定的趣味性,这一趣味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与角色扮演中,还可以通过关卡设计与相应的竞争机制使其充分显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不仅增强了技术实现的可能,还更具有趣味性的可操控功能,由此多方位地增强了对学习者的感官刺激性。五是交互性,教育游戏具有多方面的交互性能,这不仅是优越于其他数字化资源课件的重要一项,同时还能使学习者在交互状态下得到更有效的学习。交互的具体方式有操作交互、学习交互、情感交互与概念交互,而且是在与游戏角色的对话与奖励机制中的交互中进行操作,通过窗口、界面等进行触摸或键盘等方式的操作是其中最直观的交互行为。六是亚体验性,这主要是由于数字化虚拟情境的设定使其不仅有现实仿真效果,而且还可以模拟设想情境,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其既有写实内容,也涵盖了虚构部分。这使学习者有如亲身经历般地进行了现场体验,因此我们将其称为亚体验,这种体验无疑是深刻而有益的。

2.教育游戏的分类

教育游戏虽然具有多重的分类标准,但由于教育游戏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参与者方面都形成了混合交织的局面,因此,我们通过学习者、教育游戏、教育内容三个必备要素,对其进行了梳理与划分。首先,按照学习者进行分类,这主要是通过学习者的年龄段所进行教育游戏分类,并进一步进行了单人单机、多人单机与多人多机制的分类,而且还能从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进行分类,自主型、合作型与探究型。如果从行业上进行分类,还能分为军事训练类、医学类、工程类、商业类等等。其次,按照教育游戏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其分为益智类,角色扮演类、模拟类、动作类以及策略类等。如果按照网络使用划分,还可分为单机版、局域网版、互联网版,而从其应用平台可分为电脑类、手机类、电视类等。还有从开发软件的应用进行的分类,可分为Fladh游戏、RPGMake游戏、3D游戏、XP游戏等;在遵循应用方式的情况下,又可分为学科教学型、家庭教育型、员工培训型与校本应用型等。最后,依据教育内容进行分类,从教育目的上,可分为益智类、学科类、考试类与技能训练类等;还可按照学科体系将其分为技术型、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以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类的教育游戏。小学科学教育游戏仅是教育游戏中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游戏的共性,还独特地融合了学科与教学元素,具有独树一帜的开发价值。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

科学教育进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集中在教育者不能针对学生在科学上的素养进行教育,其进展过程应趋向于内在的核心概念。但是,在现有的教学教育者中,一般都会忽略对核心概念的教学,还是更加习惯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在科学教学课堂上应当主要以核心概念的建构为主要教学目地。

关键词:

课堂教学;探究;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可以独自解决、探究问题,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因此,如何更好的解决在科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科学教育。针对现在小学教学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对于科学教育的方法不够重视,只是以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虽然自主探究这一方法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但这并不是说在科学教育中自主探究是唯一的方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与兴趣不高,不能更好的对科学实验进行深度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1.2老师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大多是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大多会有注意力难以集中、活泼好动的特性,在缺少了老师组织与管理时,学生很难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探究与学习当中,从而导致科学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大打折扣。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创新性技术教育分析

摘要:

创新性技术教育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但是和科学教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了创新性技术教育的实施。本文从创新性技术教育实践必要性和如何探索等方面入手,阐述初步的教学研究观点。

关键词:

创新;技术;科学

所谓科技,应该是由“科学”和“技术”两大领域组成。而谈到“技术”,就离不开“创新”,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是不同于科学这一以认识自然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创新性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科学包括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科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绝大多数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技术和创新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对从其他学科得到的概念和技能的利用;同时,技术又包括通过利用材料、能源和工具,应用这些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技术也是一种“求知的方法”和一个探索、实验的过程。技术的研究包括这些方法的运用,即创新过程,还包括对概念和程序的利用,如了解一些需要或问题并选择最佳解决的方案。如果从他们的目标和任务上来看,二者是不同的: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创新性技术活动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相应地,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的结果也不一样:科学活动的结果是获得新的知识,而创新性技术活动的结果则是创造新的产品。虽然这二者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又应融为一个整体。在科学教育中,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创新技术两方面的教育,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创新为特色的技术同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相并存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创新和技术领域的现状

继续阅读

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

1研究中学化学与小学科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

因为化学与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化学教学设计和实践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应只限于本学科内部,还应该拓展到中学物理、生物等科学学科;不仅限于中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基础,还需要回溯到小学科学——因为这是中学科学科目学习的基础。哪些科学知识在小学已经涉及——可以作为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的依据,避免简单的重复;哪些科学技能已经为小学生所掌握——还需要在中学强化、应用和延伸;哪些问题学科性更强——值得在初中理化生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索。本文研究的“衔接”指的是科学课程的“纵向衔接”,主要研究初三化学与小学科学中化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注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中的相关内容。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试图针对教材衔接中体现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以及方法运用进行探讨。首先,整理出小学科学教材中与初中化学相关的核心内容,进行分类对比,了解对应性,探讨知识广度;其次,对比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了解小学科学学习对化学前概念的影响,探索衔接中知识深度的把握;再次,整理小学科学阶段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分析其对于化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技能的基础作用。目前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版本众多,为了充分考虑实际衔接情况,并没有考虑同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是选取笔者所在的南京地区所选用的教材。小学科学选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郝京华主编的版本,而初中化学则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3初中化学和小学科学教材衔接特征

3.1知识广度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分布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比较集中在化学变化的初步认识、身边典型的化学物质等方面,少量涉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例如,初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前,初中生已经对氧气的助燃性、空气的组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水的溶解性质、铁生锈、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紫甘蓝等有了初步了解,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这五个二级主题则有所展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现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为例进行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课标的知识点比较。小学科学中只是简单了解到氧气助燃性,但不了解体现助燃性的具体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白色浑浊早为学生所熟知,对于石灰水仅停留在名称的知道层面,也没有深入到浑浊的具体物质。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左右,往往停留在了解具体的反应现象。基于此,涉及面更为广阔的初中化学课程,呈现层出不穷、性质各异的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体现了足够吸引力。

3.2知识深度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中编程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科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课程,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大力加强科学教学改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编程教育,不但可以优化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是推动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可主要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中编程教育的实践策略,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科知识教育与编程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理想的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编程教育;实践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席卷而至,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编程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稳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编程教育不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趋势,也能产生非常深刻的“编程赋能”价值,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索能力以及共情能力等综合素质。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力开展编程教育实践,以期实现对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简单实践探索。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编程教育的实践价值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编程教育,无论是对完善小学生综合素质还是推动教育改革来讲,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经过深入分析研讨,我们将小学科学教学中编程教育的实践价值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开展编程教育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编程教育不仅是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分割的关键性分支。实施编程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也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编程语言,使学生具备优秀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科学技能,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开展编程教育可以为我国教学改革事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来看,编程教育还存在极大的开发空间。由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各学校编程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面对这种不良局面,相关教育人士更应该积极探索,加强编程教育力度,才能持续增强编程教育开展成效,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开展编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发挥,为国家人才竞争提供有力保障。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呈现平稳趋势,但是在科学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落实编程教育不但可以强化科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发挥,从而巩固国家的人才储备,为国家人才竞争增添不竭动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编程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明确编程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编程教育作为一个新兴教学板块,其应用和实施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教师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顺利实践编程教育,必须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编程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能为编程教育的有效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支撑。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以生为本原则。学生是编程教育的实施主体,其在科学课堂上的生成状态直接决定着编程教育的实践效果。除此之外,新课标也倡导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思想。基于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编程教育实践时,应该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树立满足学生需求的不变导向。无论是编程教学内容的规划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基于实际学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顺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实现理想的编程教育实践目标。第二,寓教于乐原则。小学生处在较低的年龄段,参与编程教育大多是兴趣使然的,教师在设计编程教学课程时必须遵循寓教于乐原则,在课程中注入更多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习编程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编程探索能力。第三,循序渐进原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编程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小学生学情特征以及思维发展规律等方面来讲,编程教育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编程教育实践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从编程基础理论知识输出入手,逐渐强化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编程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编程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四,系统化原则。编程教育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教学框架上来讲,都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编程教育实践时,应该始终遵循系统化原则,把握编程知识的整体性,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教学,从而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编程知识框架、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编程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实践[1]。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快乐教育探究

【摘要】情绪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类最主要、最普遍的正情绪,也是情感维度。小学科学教材本身就极富于趣味性,通览小学科学教材,不难发现在很多方面充满快乐因素,诸如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奇妙的声音王国、直观形象的彩色插图等均含有不少的快乐因素,都会使学生在接触过程中倍感兴趣。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施快乐教育

引言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不仅能体现科学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更有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快乐教育呢?

一、突出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生性好问、好玩、好动,这就是他们或多或少的创新兴趣萌芽的表露;再加上小学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更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突出实验操作,放手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发现,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乐于推导、提出想法;善于分析、产生动机。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感兴趣,就自然而然地去研究他们想知道的事情。比如《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尽情地玩课桌上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学生玩得投入,容易产生一些新异的想法,提出许多与声音有关的问题:为什么皮筋琴一弹会发出声音?皮筋不动就没有响声?为什么用鼓槌敲鼓,在鼓发出响声的同时,鼓面上的豆粒会跳动?为什么嘴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响声?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便找到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一规律。此时,学生们的兴趣高涨了,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上述的判断,结果轻松自然地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论断。这样的学习过程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地是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去探究他们想知道的东西,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

二、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发学生乐学的心境。

教育心理学指出:成功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它能使学生积极进取,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的任务充满信心,并力求去获得优异成绩。小学生的情感极不稳定,高兴了喜形于色,受挫了垂头丧气,多变的感情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对一种自然现象分析得是否透彻,对一个问题回答得是否正确,对一个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都与学生的情感分不开。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给学生在学习上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保证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自然科学本身是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教师如果能结合科学课的内容,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制订观察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想法设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适时进行鼓励,尽可能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满足和自信,很容易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他们就会以旺盛的精力,积极投入探索创新活动中。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中赏识教育分析

摘要:

赏识教育就是欣赏学生的“闪光点”赞扬学生的优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当应用赏识教育,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赏识教育;小学科学;和谐课堂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欣赏和赞扬学生。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学生改掉缺点,从而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笔者发现,小学生对科学课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科学的世界,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当地开展赏识教育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期待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然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纪律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学生认为科学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课那么重要,在课堂上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讲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东张西望;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未知的科学世界充满好奇,探究欲强,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会让学生因为好奇而好动,给课堂带来纪律问题。有的学生也许会出于好奇在课堂上只顾玩实验器材,一会儿摆弄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对教师的讲解却充耳不闻。科学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点是它需要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探索,在活动中思考、总结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课上学生喜欢做实验是好现象,但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秩序,影响了教师的讲解,却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没有纪律的课堂上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不佳。因此,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鉴于以上情况,科学教师要考虑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讲解上来,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为此,笔者在科学教学中,尝试应用了期待赏识法———把夸奖提前,即在课前通过表扬与赞赏激励学生。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只有当学生表现出某个优点时才给予其夸奖或表扬,但是笔者尝试了在日常教学中把夸奖提前的方法。在讲课前,笔者总是面对全班学生说:“看某某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大家相信他这节课一定会听得很认真。”“某某小朋友在上节课中表现得特别出色,老师相信他在这一节课会比上一节课表现更棒。”这样,笔者通过提前夸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笔者希望的发展方向上。事实证明,这种把夸奖提前的期待赏识法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尤其是那些教师点名表扬的、平时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他们的课堂表现良好,教师能在较好的课堂秩序下完成课堂教学。

二、人前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