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言课堂范文

文言课堂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文言课堂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文言课堂

多元智能理论与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之友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教师智能素养:细致周密、耐心恒心

耐心恒心。虽然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反复强调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理解时间。但是,对于历年高考常常出现的文言文考察内容,比如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等,教师还是要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与仔细分析;对于历年高考时常常出现的考察方式,如比较阅读、点评指定的文言文语句等,更应该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加以指导与训练,以备高考之需。

二、学生智能素养:主动积极、课内课外

1.主动积极。文言文教学前,教师应该适当布置学生自查文本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法知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掌故等。如此,既能激发学生预习、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提前认知与把握,还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比如,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与“序”相关的文体知识;王勃的身世、才学;王勃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地位与美誉;流传千古的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的传奇佳话等。当然,对于《滕王阁序》中出现的生僻字比如“棨戟”等、通假字“云销雨霁”中的“销”字等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应该在预习时掌握。

2.课内课外。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学习文言文知识,还要在早读、晚上、周末等课外时间里自觉阅读、理解、诠释、品鉴文言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储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智能水平等因素布置适量的、有一定梯度的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选择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训练,真正达到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学习境界。

三、师生智能素养:师生互动、灵活机动

教学庄周的《逍遥游》、李密的《陈情表》等文言文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写记的少慢差费教学模式,而应代之以师生互动、灵活机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则不仅将教师从繁琐的文言文知识点的讲解中轻松解放出来,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学习、分析、品鉴、探讨文言文文本的良好习惯。而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当学生处于“悱愤”状态之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会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蕴含于文言文文本中的诸多信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言文文本丰富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品鉴能力。当学生与教师对上述文言文文本中所表现出的诸如庄周的“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思想、李密的“先孝后忠”思想的理解发生异议时,当学生与教师对上述两种思想在当今是否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等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应该以宽容与耐心循循善诱,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肯定与表扬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顺应历年高考的潮流,指导学生在保留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探究符合高考要求的正确答案。

继续阅读

初中语文发展趋势(7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的语文学科教学需要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其感受人文性的滋养。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地促进教学氛围的改善,同时对于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因此,为了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思想,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特质,初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方面的教学时,必须加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比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所进行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方面的教学时融入情感方面的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帮助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思想的形成。通过对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如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且帮助学生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则有利于教师快速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方面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丰富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初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好情感教育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情感教育的影响之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

1.重视实践方面教学活动的情感运行

继续阅读

多元化策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应用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仅可以品味传统文学带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更能够从语句中深入了解到古人生活的辛酸苦辣,对历史背景、社会政治也有所了解,为培养学生人文性和社会性提供良好条件。但是,文言文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比如阅读中不知如何断句、文言理解困难、学习兴趣缺失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文言文有效教学的进度。因此,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一、以问题、悬念的创设,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一颗苹果的坠落点燃了牛顿探究天体引力的兴趣,一壶烧开的白水激发了瓦特发明蒸汽机车的积极性,而这些实例都直指一个现象,那就是问题可以激发人的探究欲望,帮助人得到新的知识和体会,科学家身上的发明和创造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种心理引导。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当然也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具体来讲,比如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首先针对本文的标题我们可以如此设置疑问:“这篇古文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难道是作者苏轼自己做梦出去游玩了吗?他又去了哪里呢?他又在路途中遇到了什么呢?”如此,向学生抛出一些耐人寻味又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己到古文中寻找答案。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多是阅读兴趣低下,或者是恐惧阅读古文,因此,笔者建议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点燃初中生自主阅读主动性。

二、分类汇总,归纳总结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教学内容

文言文学习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很多初中生由于对这部分知识不理解,也就更不懂得如何应用,所以,在翻译某篇古文时往往会错误百出,被贻笑大方,不仅自尊心受到打击,更大大削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诞生了弃学、厌学的心理。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将中学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所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然后分发给学生记忆,这样教学目标便一目了然,文言文教学也就具有了针对性,便于我们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此类活用:名词作为动词出现的《桃花源记》中的“处处志之”,“志”本来的意思是“标志、标记”但是在这里的语境却是做了动词“做标记”;名词作为状语出现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就是在……之先,“后”就是在……之后,此外,还有常见的使动用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闻寡人之耳者”,“闻”就是“使……听到”,类似的还有很多。此外,还包括一词多义如“之”“耳”“者”等等,古今异义如“妻子”、“行李”等,学生只有将这些内容学会,具有了学习古文的基础,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和学习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让文言文“动”起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

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便是基于信息化知识传递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这一教学手段,我们可以让整个文言文课堂“动”起来,因为丰富的文字、趣味性图片和生动的音频信息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提升中学生的古文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一旦活跃起来,那么学生的思绪就会如同泉涌,进而提升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发挥的积极效益,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四、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境

继续阅读

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思维导图教学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目前,它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偏低、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引进思维导图将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实践表明,通过在知识框架构建、小组讨论和群文阅读等方面的应用,思维导图将有效提升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交流。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语文;文言文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知名专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1]。完整的思维导图包括中心主题与分支两部分,分支则由分支线条、线条上的关键词和图像组成。一副好的思维导图,具有主题突出、生动形象和简洁明了等特征。制作思维导图,能将我们散乱无序的思维变成有序的整体,同时也可充分发散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思路。思维导图教学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思维教学运动的影响,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受到学者和实践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更熟练地运用思维技能,从而实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素质选修课,兼顾文学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记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使学生从经典作品中体悟到古人的心灵律动和人生智慧,提高文化素养和品格素质。在教学内容上,文言文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文言文自身的语言特点,课程教学中涉及古今语言差异、古今文化的差异,再加之传统的串讲教学法,这些都导致多数大学生缺失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2]。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让学生记住某些具体篇目,而是为了引发思考并提高鉴赏能力。基于此,将思维导图引入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目前,针对大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调查发现,虽然大学生经历了数年的语文教育,但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古今语言表达差异等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欠缺成为现阶段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差异并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思维导图强调图文并茂,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上述现象。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讲解文本内容,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逐步添加关键词。依据思维导图,学生能由数个关键词有效串联起整篇文本。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要求学生同样以图示形式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逻辑,并直观地从词汇、句法、篇章这三方面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把握篇章及细节,更好地提升文言文理解辨析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古文的主动性。由于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欠缺,面对一篇较长的古代文学作品,学生不但无法系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框架,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曾有学者面向全国普通高校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的学生喜欢文言文[3]。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是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因为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做的作业,而是要在理解文言文文本的基础上,把作品的中心主题和分支清晰地画出来。这种模式实际上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来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学生分享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导图的差异性,容易提起学生探讨分析的兴趣。通过这些讨论,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更多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有利于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思维导图通过树状图形以父子层次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有层次有条理地联结在一起。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分支时,学生需要使用关键词来代替长句、段落,从而提取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绘制,而不是照搬书本目录。因此,思维导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型,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把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呈现出来。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为高效而清晰地了解属于每个个体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指向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古文,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思维导图都存在诸多突出优势。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可以将思维导图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从而解决教学难题。第一,思维导图在知识框架构建上的应用。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比如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等等。中学语文往往是以单篇作品选读为主,或是按主题进行分类,内容体系是分类体系,侧重于知识点的揭示与归纳。而大学语文不应是中小学语文的延续,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于知识重组和整合。教师可以将中小学阶段涉及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学的知识点用历史线索串联起来,使大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逻辑脉络,让学生理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深入领会作家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质。基于此,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串讲文言文作品时,应“以史带文”,从纵向的历史线索来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都要掌握。但要面对2000多年来浩瀚的古代文学作品,如何整体地、联系地把它们串联在历史线索中,对于课时较少的大学语文选修课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把思维导图引进教学实践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由于文言文作品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存在内在联系,思维导图可以用树形的结构形象而又有条理地将各个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因此,思维导图是帮助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的一把利器,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复习、回忆时,把握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关键词的凝练。因为思维导图一般包括一到三级的分支,在每一分支上都需要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能够概括表达内容的词语。这需要学生具有概括凝练的能力,把想要表达的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尽量准确地概括为一个词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集体讨论的方式,共同凝练关键词,推出思维导图。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数个关键词,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注意的是,每个分支线条上应该只有一个关键词,不要出现多个关键词,否则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散。此外,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框架的梳理之前,要注意的是,不应是打开课本把目录、概念直接抄下来,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记忆,先对知识框架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归纳和整理,厘清基本概念,并画出思维导图初稿。然后再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对照书上的内容,通过归类、对比和连接,补充修改思维导图。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难点和重点。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例。该时段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隋朝结束,时间跨度大约是四百年左右。这一时段,分裂多于统一,动乱多于安定,社会思想比较自由,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文学活跃的时期。同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建安文学为什么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文学为什么会有“竹林七贤”?怎么理解“魏晋风度”?在梳理上述问题时,可以站在历史的维度上,用思维导图对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并通过建立概念之间的连线来抓住彼此的联系。第二,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讨论及主题汇报中的应用。目前,大学语文在高校中多以综合选修课的性质开设。因此,大学语文课课时较少,但选课人数较多。

继续阅读

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探讨

《现代语文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教学方法同质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笔者发现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钻研精神不强和学生兴趣不高是较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

(一)讲授法容易操作,任课教师进取心不足大学语文是开设给非中文系学生的通识课程,授课老师基本上是从中文系教师中选出的,中文系教师在本身有专业课程教授的情况下去教通识课程,这只能算是兼课。既是兼课,就会有问题。第一,通识课程的课时经费比起专业课程来说有一定的差距,中文系教师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利益上的驱动。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一般是年轻教师,因为有资历、有学识的教授级别教师不愿意上通识课程,其中课时经费少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在目前功利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里将教授通识课程的老师看作是在专业领域没有发展或者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成绩的普通教师。在这种扭曲的观念影响下,中文系教师都保持着能不上就不上的态度。而不小心被安排上了这门通识课程,也只是应付差事,而应付差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讲授法的老路子上课。

(二)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积极性不够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对象为中文系之外的各系学生,而大学生从上学开始就接触语文、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说,学习语文并不是新鲜的活动,甚至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就是“炒剩饭”,即把过去在中学学过的课文拿到大学课堂上重新再上一遍,只是老师不同而已。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考查,考查意味着不用考试,交一篇心得体会或按规定写一篇课程论文即可,这种考查难度低,学生容易应付。

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

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喜欢上大学语文课、认真学学语文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任何一本语文课本,其体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如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按照诗歌、散文、演讲、文言顺序编排,大学语文按照现代文、古代文、诗歌顺序编排,从以上两种编排方式可以看出,二者只是在编排顺序上略有不同,将诗歌编在第一章,教师第一章就上诗歌;将现代文阅读编在第一章,教师第一章就上现代文阅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磨灭。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相比较高中生会有所成熟,按部就班式的上课会让大学生产生上高四的心理,这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进行上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经典名作《春江花月夜》,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只听说过其作者张若虚,只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过其中最有名的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这篇作品其意境与价值绝不仅是这两句可以代表和诠释的,如果可以从这两句大学生都很熟悉但又有点陌生的诗文入手,其课堂效果肯定非同凡响,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大学课堂是最接近真理的场所之一,拘泥于教材和教材顺序只会让教师和学生离真理越来越远,所以选择好文本,有张有弛地进行文本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增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还会使其对真理有一定的探索。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教学,其作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但一味只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也不利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只优先选择学生的兴趣文本再适当穿插艰涩、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继续阅读

探究教学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都扮演着一个主体角色,即在文言文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再配合一些文言文字词句的简单释意,大多数学生忙于记忆文言文字、词、句,没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课堂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别提爱上这门学科了。本文将探究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如何在中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中学文言文教学;应用

文言文给很多学生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读不懂,加之不少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就是简单解释字、词、句,没有对文言文的语言分析以及美学体验,使得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老师在“念经”,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翘课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加上中学生身心发展愈加成熟,已经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水平,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目前,笔者将根据现有资料及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一、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文言文主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读多了,意思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意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文言文历经千年,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绝大多数的文言文都是精品,不管是那精炼的语言、令人侧目的文采,还是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都是后世应该不断学习的。很多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少还能编成歌曲来演唱,这些都能体现文言文的艺术魅力。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敦颐的“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都充满了艺术美感和真挚的情感,诵读时仿佛感觉是自己内心的感召,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去搞清楚文言文当中的每一字、词到底怎么读,该如何去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结构和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反复诵读,把握语气语调,挖掘文言文中的深层次感情,体会文章主旨,在反复的朗诵中体会作者鲜明的文章层次,进一步探寻文言文的主旨含义。例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时,由于这篇文言文的文字白话,浅显易懂,建议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学参透每个字、词、句的含义,并在读时对主题、意思等进行揣摩。《狼》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遇狼,第二段惧狼,第三段写御狼,第四段写杀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贪婪、凶恶、奸诈的狼的形象,告诫我们在面对“狼”一样的恶人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记忆———研究文言文规律,方便记忆

由于文言文历史悠久,语境方面缺乏相应的氛围,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基本的古汉语常识。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要通过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注意使用对比法不断拓宽学生思维方式,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去思考,求同存异。例如,在学习诗句“从此君王不早朝”中的“朝”就与我们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读音不同,第一个读“chao”而第二则念“zhao”等,是由于字词的意思不同导致的字音之间的差别。再比如,在比较虚词“以”和“之”时,就要总结,比如“以”能做介词,也能做连词,“之”可以做代词、助词等。这样方便记忆,学起来也轻松。

三、讨论———在交流中提高文言文技能

继续阅读

初中文言教学难点及措施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14年第二十一期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1)教师授课要有条理,并且多做知识小结。文言知识丰富,也比较杂乱,需要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教学后,适当的为学生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还有利于温故知新。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不能只是模式化、套路化的教学,有时候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根据其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编排短剧加以展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也促使了学生在课后主动了解该课文的背景、文化等,是一个系统化的自主学习过程。比如说,《晏子使楚》就可以根据其故事加以表演,展现晏子的机智、聪敏。

(2)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升,必须从学生自身入手。课前,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作以预习,对于不认识的字标注音节,对于不理解的语句和词语进行标注,最好是能够自己翻阅字典加以查询。课中,根据老师的朗读更正其错误的读音。课后,不仅仅是复习、练习,更是要将学习到的文言知识作以整理。整理、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能只满足于课堂的学习,读起来都晦涩难懂的课文更不能在几节课后就有深刻的理解。学生要对于课文中学习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这样的积累过程也有利于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学习。

(3)要培养初中生对于中国国学知识的学习。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生活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中,已然和古代文人的思想、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断层。要怎么缩小或者弥补之间的断层呢?这正是初中教育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培养初中生对于国学的了解与兴趣。国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书画、音乐等内容,还应在思想方面学习古人优秀的品质,比如晏子的机智、《陋室铭》的质朴都是值得现代的学生学习的。

二、结语

初中课本所选取的文言文课文都是古文中的精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逐渐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好文言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品质的塑造。语文老师立足于教学难点,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作以思考和指导。学习国学也是在思想上拉近初中生于古文之间的距离,更是让浮躁的社会气息受到国学的感染而沉淀。

作者:郭木新单位:广东四会

继续阅读

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导重点论述

作者:张成华单位:高邮市送桥高级中学

教学方法的革新

要想学好文言文,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在优秀的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学有所得。

1、可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布置统一教学任务,通过小组间组员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文言文,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教师可以事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比如:作者的生平简介,重点词汇的意思以及课文翻译等,组长负责把这些任务分配给组员,组员内部做好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让组内展开讨论,发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中心意思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看法。通过这样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动员了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通过表演的方式增添课堂学习气氛

文学本身就属于艺术范畴,用生动的表演再结合现成的台词,把文章内容生动地展现在眼前,寓教于乐,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鸿门宴》这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教师可以分配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张良等,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深入理解资料后,背好自己的台词,在台上结合自身动作生动地为大家展示鸿门宴的场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文言知识,还能再现历史画面,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文化。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