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文化产业经营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这既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复兴的号角。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把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深挖政策潜力,用足管理职能,全力加以推进。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1、允许文化企业使用新兴行业用语。允许文化企业在企业名称中使用表明其经营内容和方式的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以突出文化企业品牌特色。
2、鼓励文化企业总部落户。对在我省设立跨省综合性地区总部企业的,允许在名称中使用"总部"、"地区总部"字样,并享受工商行政管理相关优惠政策。
3、拓展文化企业出资方式。在允许以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对重大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作价出资的同时,支持文化企业以股权方式出资,鼓励收购、兼并其它企业股权,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4、放宽文化企业出资时限。对因暂时性困难,股东认缴出资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章程的约定按期到位的公司制文化企业,在全体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其到位期限再延长1年。
5、鼓励非公有制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凡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公司制改造的,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鼓励非公有资本通过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经营权有期限转让、政府特许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参与政策允许的文化市场竞争。
6、鼓励外商投资文化产业。对外商投资文化领域鼓励类项目及在我省进行文化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能够体现其功能特点的文字表述。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字样。
一、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值,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有关文化产业的重要规划、文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我国不少省份都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省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予以重点发展。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四川,文化产业正异军突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现价的年平均增速为23%,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6.6个百分点。依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新标准进行测算,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占当年GDP的3.48%。2012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36.44亿元,占GDP比重3.92%,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首位。
四川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亮点的重要源头是创新,四川省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产业发展格局方面,政府的积极引导四川初步形成“一核四带”的区域布局和“5+2”产业格局。民营资本等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资本格局,逐渐文化市场主体不算壮大。但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10%的水平差距还很大,发展潜力巨大,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发展方式依托传统文化资源的比重较高、投融资渠道狭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还不够等问题,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观念、体制、区域竞争、人才和资金等严峻挑战。四川各市州的文化产业水平、文化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体制系统、文化观念等空间差距水平较大,因此需要选取适合本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发展方式,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经济。
二、对策建议
四川省文化产业在适应国内传统复杂的文化大背景下,必须要结合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的界定,明确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发展方式。四川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形成相互配合,在一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创新理念,组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文化产业系统。从四川及内部不同主体功能区、不同市州和县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系统模型来看,充分结合区域的要素禀赋、文化历史基础、资源特点、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双驱动,切实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结合四川文化特色,经济资源特色,坚持区域优势结合发展四川文化创新型产业。
市场创新。市场消费拉动整个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拓展网络文化。心门出版,广播影视等新兴市场。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完善公务服务类市场,培育文化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要素优化配置。形成一种集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时尚化为一体的文化市场。促进市场需求创新,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市场的竞争,从而激发文化企业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质量。科技创新。在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道路上,其核心的主体是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坚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坚持科教兴国,增强文化势力,完善文化产业基础性设施建设。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原创能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移动电视、无线音乐、手机移动报刊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
制度理念创新。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离不开制度的改革创新。政府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关于政府:第一、完善政府部门管理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加大文化交流,努力推动四川文化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理方面,需要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多意见少文件,建立符合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政企关系。另一方面关于企业: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实情,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改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文化企业持续发展;第二、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数字化先进管理模式,建立文化企业自己的特色文化理念。
资金流动创新。资金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新鲜氧气。拓宽文化市场投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运作手段,利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方式,整合业务资源,从而提高文化企业的经营能力,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融资链,扩大企业知名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是“人”。建立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库,完善文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人才聚集效应氛围,更高效的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
张家口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情况
近年来,张家口市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12年9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22405.49万元,比年初增加133.81万元,同比增加1653.80万元。
(一)开发多种融资产品组合提供金融服务
张家口市商业银行对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提供多种融资产品组合服务,如支持张家口市万龙旅游公司长短期资金需求87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设备维护。市邮储银行坚持“人文信贷”和“绿色信贷”战略,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列为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开发文化信贷产品。截至2012年9月末,该行各项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为147.49万元,比年初增加75.81万元,同比多增67.99万元。
(二)采取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加大信贷投入
各金融机构将文化产业作为拓展业务范围的重点,通过采取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市工商银行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方式为张家口日报社提供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市农村信用社系统通过保证担保形式为蔚县剪纸、文化传媒等发放贷款1250万元,通过固定资产抵押形式为文化旅游业提供贷款4808万元。市商业银行通过收费权质押的担保方式为广电网络公司发放贷款4200万元,为金河景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发放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贷款用于对金河寺、塔林的装修改造以及道路维护等。
(三)积极争取境外借款支持滑雪旅游文化
2012年,市中国银行依托其发展国际业务的优势,为张家口市崇礼县三道沟旅游胜地有限公司争取马来亚银行(作为牵头行)9900万美元贷款承诺并成功办理外债签约登记,贷款年限为3年,这是历年来张家口市金额最大的一笔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该旅游文化项目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集滑雪、温泉、野外拓展、健身、竞赛、购物为一体的四季生态旅游文化胜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这既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复兴的号角。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把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深挖政策潜力,用足管理职能,全力加以推进。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1、允许文化企业使用新兴行业用语。允许文化企业在企业名称中使用表明其经营内容和方式的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以突出文化企业品牌特色。
2、鼓励文化企业总部落户。对在我省设立跨省综合性地区总部企业的,允许在名称中使用"总部"、"地区总部"字样,并享受工商行政管理相关优惠政策。
3、拓展文化企业出资方式。在允许以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对重大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作价出资的同时,支持文化企业以股权方式出资,鼓励收购、兼并其它企业股权,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4、放宽文化企业出资时限。对因暂时性困难,股东认缴出资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章程的约定按期到位的公司制文化企业,在全体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其到位期限再延长1年。
5、鼓励非公有制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凡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公司制改造的,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鼓励非公有资本通过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经营权有期限转让、政府特许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参与政策允许的文化市场竞争。
6、鼓励外商投资文化产业。对外商投资文化领域鼓励类项目及在我省进行文化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能够体现其功能特点的文字表述。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字样。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文化产业监管统筹工作,摸清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底数,给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特制定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调查实施方案。
一、文化产业统计调查范围
全市范围内从事文化产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也包括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具体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它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共个大类、个中类、个小类(分类内容表格由市统计局印发)。
二、统计内容
1、机构状况指标:指各种经济类型和各种行业类别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数量。
2、从业人员指标:指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等情况的指标,如年末从业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等。
3、业务活动指标:指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的实物量指标,如图书、报刊的种类和印数,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套数及时间等。业务活动指标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4、财务状况指标:指反映文化产业单位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的价值量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主营业务收入、折旧、工资、税金、利润等。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情况,同时也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需求不断上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具有文化特征的休闲旅游活动开始受到关注。茶文化旅游的出现对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游客不仅可以直观的体验茶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促进当地茶叶产品消费,克服当前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认知度较低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区域地理、茶叶生产方式及信息水平影响,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缓慢,现阶段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景点观光”,无法发挥现代互联网科技对旅游体验的积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现代互联网思维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行业文化产业概念及发展状况;其次针对互联网思维对中国茶文化旅游行业影响提出相应发展路径,以期对茶文化旅游的产业化经营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中国茶旅游;文化产业;经营策略
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现代化思维方式逐渐融入到不同行业中,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科技发展、企业运行都带来了全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行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我国旅游市场不断细化,单一的旅游形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人们开始关注旅行中的文化内涵,旅游业和文化业联系紧密,融合茶文化的旅游开始受到游客广泛青睐,有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全面升级。传统茶文化源于劳动人民智慧,拥有悠久的历史且表现形式丰富,与旅游业一样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研究中国茶文化旅游的产业化经营策略,对稳定区域经济发展,调节第三产业与农业发展关系有着积极作用。
1中国茶旅游行业文化产业
1.1现代茶文化旅游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外出游览、观光的习俗,南朝时期诗作《悲哉行》中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说法,围绕大众化旅游场所逐渐出现茶水间、旅店等相关产业。鉴于我国不同茶叶产地的地理条件、人文风情差异,不同地区茶文化旅游风格迥异,在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及茶叶协会共同规划下逐渐步入正轨,适合青少年游客了解特色民族文化以及茶叶产品的购买。现代茶文化旅游中对多种文化元素整合,打造多元化观光过程,实现休闲、娱乐、购物、人文学习为一体的旅游品牌,加大我国传统文化宣传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社会认知水平。这种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融合,茶叶种植过程中清秀的茶园风光和相关文化展示,带给游客需要的视觉冲击,实现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依托著名茶叶品牌,不断深化旅游活动深度,使我国茶文化旅游品味日益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开始成为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
1.2中国茶旅游产业化发展
随着茶文化旅游的不断普及,以“中国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海外游客关注,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海外推广起到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茶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茶农联合和中小型家族企业经营,没有统一的生产种植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计划,茶叶企业的分散经营造成茶叶旅游没有代表性品牌。茶叶旅游消费人群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游客大多是在传统旅游行程中加入茶文化旅游,专门针对茶文化的旅游活动较少,对当地旅游产业及茶产品销售的拉动有限。不同地区间文化差异造成茶叶旅游的“地方保护”严重,不同地区间存在不良价格竞争,导致旅游活动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产业化经营发展,从整体旅游市场来看所占风格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传统茶文化在导游培训中所占比重轻,导游自身对茶文化了解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景点解说,让游客象征性地了解茶文化理论知识后就开始对茶产品的过分推销,游客无法从特色旅游中获得需要的人文元素,行程的商业化、世俗化消磨了消费者对“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兴趣。
摘要: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绿色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新兴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引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杠杆。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文章阐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实现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市场投入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必然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面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瞄准文化市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已顺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运营模式和持续盈利的能力尚未成熟,加上市场的不确定性,资金的投入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高风险,特别是文化产品的创意阶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强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当今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①文化产业被视为我国新一个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1.发展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引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经济格局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焦点切换的发展范式转型期②。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内需导向效应。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新兴文化产品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深刻影响。当人们的基本生活被满足了之后,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精神领域的文化需求将大量释放。其次,产业升级效应。文化产业内涵丰富、系统庞杂,主要以生产创意性和内容精神性为要素,其产品具有可复制、多向衍生、易与科技和其他产业融合等特征,对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推动作用。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最新的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更加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特性。③。同时,文化产业促进了边际效益的递增,对经济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第四,有利于扩大就业。现代文化产业既包括文化产品的制造、批发和零售业又包括文化服务业等行业。
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开辟新的就业空间。2.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培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软实力是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政策对他国、他人的吸引力,其核心要素是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上的影响力。虽然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固然重要,但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软实力的提升对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来说尤为重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观念、文化创意、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为主体的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精神载体。亨廷顿认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是由文明决定的,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文化差异决定的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勤勉和劳动意愿,影响着人们对经济发展机会的发现和把握,从而影响着经济发展⑤。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知识水平等无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一方面,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明显;另一方面,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主要投入方式仍未出现明显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路径,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也是培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摘要]文章在梳理财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认为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厘清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界限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政策建议
一、财税扶持文化产业的理论探究
(一)产业双重属性与政府扶持
文化产业同时具有产业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产业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就是一个单纯的产业生产部门,以经济效益为经营前提,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遵循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规律,谋求经营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政策宣传工具,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凝聚人心。而要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发展目标,国家公共财政必须给予扶持。因此,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合理介入,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坚持“经济效益”,而且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二)朝阳产业特征与政府扶持
文化产业属于幼稚产业。目前,文化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现阶段其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属于幼稚产业。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超保护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实施保护政策。文化产业是高风险产业。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面临内部的科研不确定性问题,还是外部的价值评估问题,都使文化产业处于较高的风险之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来降低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促进文化产业稳健发展。文化产业存在较大的外部经济效果。在具有外部经济效果的市场条件下,成本制造者没有支付成本或创造收益者没有获得收益,导致价格机制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通常需要政府以庇古税(或庇古补贴)的方式来矫正市场中价格机制扭曲问题。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范围较广,而且具有广泛性,吸收正面的文化通常能给人民带来精神享受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社会有害的文化产品则会对民众产生错误的引导。
(三)产业经济效应与政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