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壤管理范文

土壤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土壤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土壤管理

日本栗生草栽培优点及生草种类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栗园生草栽培的优点;栗园生草的草种类;对日本栗生草栽培的优点及生草种类进行了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一是防止和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流失、人工生草种类选择原则是草的高度较低矮,但生物量(通常用产草量表示)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没有粗大的主根,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一般种草后,遇到下雨,应及时松土、人工生草种类选择原则是草的高度较低矮,但生物量(通常用产草量表示)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没有粗大的主根,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耐阴耐践踏,繁殖简单,管理省工,便于机械作业,等。具体材料详见:

论文关键词日本栗;生草栽培;优点;生草种类;管理;刈割

论文摘要阐述了日本栗生草栽培的优点及生草种类的选择,并对生草的管理与刈割做了简要的介绍,为生产绿色和无公害日本栗果品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栗园实行生草法栽培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与其他土壤管理方法相比,在栗园实施生草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栗园生草栽培的大面积实施必将把我国日本栗生产的土壤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栗的生草栽培是指除栗树树盘外,在栗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的土壤管理方法。广义的概念是指人工全园种草或栗树行间带状种草,所种的草是优良多年生牧草;全园或带状人工生草,也可以是自然生草,生草地不再有除刈割以外的耕作,人工生草地由于草的种类是经过人工选择的,它能控制不良杂草对果树和果园土壤的有害影响。

1栗园生草栽培的优点

一是防止和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流失。特别是对山坡、丘陵易冲刷地和沙荒易风蚀地栗园效果更好。在坡地栗园套种绿肥牧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生草前的坡地栗园,一旦降雨就有水土流失的危险,而流失的表土又多是腐殖质、盐基含量丰富的土壤,而果园在生草以后,一方面发达的根系在土层中盘根错节,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草类生长旺盛,大量的有机物回归土壤,促进团粒结构发育,土壤凝聚力增强。因此,可有效消除因降雨而出现的“土壤迸溅”现象,减缓地表径流,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二是栗园实施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实施生草的栗园,其枯叶、枯根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不断提高。据试验测定,在30cm厚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5%~0.7%的栗园,连续5年进行生草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到1.6%~2.0%以上;长期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5%~3.0%。三是减轻栗树缺素症状。生草的栗园很少或根本看不到缺铁的黄叶病、缺锌的小叶病、缺硼引起的空苞现象。这是因为栗园生草后,园地土壤中栗树必需的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与这些元素有关的缺素症得到控制和克服,如磷、铁、钙、锌、硼等。四是使栗树害虫的天敌种群数量增大。在栗园栽培生草,由于其发芽早、生长期长,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繁衍和活动,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可有效地维护果园虫群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在防治害虫时,天敌可躲避于草中避免被杀。因此,天敌控制虫害发生和猖獗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及农药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为生产绿色果品创造了条件。五是使栗园土壤温度和湿度昼夜变化幅度减小,有利栗树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雨季来临时草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缩短果树淹水时间,增强了土壤排涝能力,对于栗树这样的不耐涝树种尤为重要。六是便于栗园推行机械化作业,省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七是栗园地面不裸露,可有效地防止冬春季风沙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2栗园生草的草种类

人工生草种类选择原则是草的高度较低矮,但生物量(通常用产草量表示)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没有粗大的主根,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耐阴耐践踏,繁殖简单,管理省工,便于机械作业。目前所采用的生草种类有白三叶草、匍匐箭舌、豌豆、扁茎黄芪、鸡眼草、扁蓿豆、多变小冠花、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野牛草、羊草、结缕草、猫尾草、草木樨、紫花苜蓿、百脉根、鸭茅、黑麦草等。根据栗园土壤条件和果树树龄大小选择适合的生草种类。栗园人工生草,可以是单一的草种类,也可以是2种或多种草混种。通常栗园人工生草多选择豆科的白三叶草与禾本科的早熟禾草混种。白三叶草根瘤菌有固氮能力,能培肥地力;早熟禾耐旱,适应性强,2种草混种发挥双方的优势,比单种一种生草效果好。还可利用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就是在剔除恶性杂草的基础上,利用栗园自然杂草的生草途径。具体做法是,生长季节任杂草萌芽生长,每年人工进行3~4次刈割。3生草的管理与刈割

继续阅读

栗园生草栽培

栗园实行生草法栽培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与其他土壤管理方法相比,在栗园实施生草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栗园生草栽培的大面积实施必将把我国日本栗生产的土壤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栗的生草栽培是指除栗树树盘外,在栗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的土壤管理方法。广义的概念是指人工全园种草或栗树行间带状种草,所种的草是优良多年生牧草;全园或带状人工生草,也可以是自然生草,生草地不再有除刈割以外的耕作,人工生草地由于草的种类是经过人工选择的,它能控制不良杂草对果树和果园土壤的有害影响。

1栗园生草栽培的优点

一是防止和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流失。特别是对山坡、丘陵易冲刷地和沙荒易风蚀地栗园效果更好。在坡地栗园套种绿肥牧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生草前的坡地栗园,一旦降雨就有水土流失的危险,而流失的表土又多是腐殖质、盐基含量丰富的土壤,而果园在生草以后,一方面发达的根系在土层中盘根错节,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草类生长旺盛,大量的有机物回归土壤,促进团粒结构发育,土壤凝聚力增强。因此,可有效消除因降雨而出现的“土壤迸溅”现象,减缓地表径流,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二是栗园实施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实施生草的栗园,其枯叶、枯根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不断提高。据试验测定,在30cm厚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5%~0.7%的栗园,连续5年进行生草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到1.6%~2.0%以上;长期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5%~3.0%。三是减轻栗树缺素症状。生草的栗园很少或根本看不到缺铁的黄叶病、缺锌的小叶病、缺硼引起的空苞现象。这是因为栗园生草后,园地土壤中栗树必需的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与这些元素有关的缺素症得到控制和克服,如磷、铁、钙、锌、硼等。四是使栗树害虫的天敌种群数量增大。在栗园栽培生草,由于其发芽早、生长期长,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繁衍和活动,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可有效地维护果园虫群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在防治害虫时,天敌可躲避于草中避免被杀。因此,天敌控制虫害发生和猖獗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及农药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为生产绿色果品创造了条件。五是使栗园土壤温度和湿度昼夜变化幅度减小,有利栗树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雨季来临时草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缩短果树淹水时间,增强了土壤排涝能力,对于栗树这样的不耐涝树种尤为重要。六是便于栗园推行机械化作业,省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七是栗园地面不裸露,可有效地防止冬春季风沙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2栗园生草的草种类

人工生草种类选择原则是草的高度较低矮,但生物量(通常用产草量表示)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没有粗大的主根,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耐阴耐践踏,繁殖简单,管理省工,便于机械作业。目前所采用的生草种类有白三叶草、匍匐箭舌、豌豆、扁茎黄芪、鸡眼草、扁蓿豆、多变小冠花、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野牛草、羊草、结缕草、猫尾草、草木樨、紫花苜蓿、百脉根、鸭茅、黑麦草等。根据栗园土壤条件和果树树龄大小选择适合的生草种类。栗园人工生草,可以是单一的草种类,也可以是2种或多种草混种。通常栗园人工生草多选择豆科的白三叶草与禾本科的早熟禾草混种。白三叶草根瘤菌有固氮能力,能培肥地力;早熟禾耐旱,适应性强,2种草混种发挥双方的优势,比单种一种生草效果好。还可利用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就是在剔除恶性杂草的基础上,利用栗园自然杂草的生草途径。具体做法是,生长季节任杂草萌芽生长,每年人工进行3~4次刈割。

3生草的管理与刈割

一般种草后,遇到下雨,应及时松土。逐行查苗补苗,达到全苗。对于过密苗应尽早间苗定苗,可适当多留苗。同时应结合中耕,彻底清除杂草,以利种下的草茁壮生长。除在播种前,应施足底肥外,在苗期应施提苗肥,施尿素60~75kg/hm2;生长旺盛期施尿素225~300kg/hm2。肥料可结合灌水施入,也可趁雨天撒施。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水。生草也时常发生病虫危害,要注意及时防治。草的刈割不仅是控制草的高度,而且还能促进草的分蘖和分枝,提高覆盖率和增加产量。刈割的时间根据生长情况和草的高度来确定,当草长到40cm高时,用割草机进行刈割,铺于树盘内作为绿肥。每年可收割3~4次,草生长快的刈割次数多,反之则少。这些覆盖物容易腐烂,养分含量较高而全面,比施入有机肥效果更好。草留茬高度应根据草更新的最低高度与草的种类有关,一般禾本科草要保住生长点;而豆科草要保住茎的1~2节。草的刈割宜采用专用割草机。秋季长起来的草,一般不再刈割,冬季留茬覆盖。

继续阅读

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四期

摘要:

通过设置对照(只栽桃树不种草)、生草栽培(栽桃树种植百喜草)和常规耕作(油菜-棉花轮作)3种不同处理,测定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等项目,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果园生草处理使土壤硬度降低19.69%,土壤有机质增加23.44%,高出对照40个百分点;生草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对照、常规耕作处理的1/60、1/88;生草处理土壤的保水能力是对照和常规耕作处理的2~5倍;果园生草栽培对改良果园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果园;生草栽培;土壤生态环境;土壤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较广,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土的流失量每年仅黄河就达16亿t[2]。大量土壤被冲刷,养分淋失,造成耕作层变浅变瘦和湖泊、河流淤塞。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人类不断地向山坡地及较贫瘠地区扩张。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丘陵农业资源开发,其中,果树果园已成为丘陵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由于种植水平有限,有的果园杂草与果树并生,相互竞争生存、生长条件;有的果园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果园寸草不留,引发土壤冲蚀与污染。果园生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19世纪中叶始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开沟旋耕割草机问世,解决了割草问题,加上果园喷灌系统的发展,这种果园土壤管理模式在美国得到大面积推广。随后,世界果品生产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意大利、法国等果园土壤管理55%~70%采用生草模式[3],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果园生草作为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建立了许多典型示范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清耕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90%以上,果园生草尚处于试验与小面积应用阶段[4]。本研究开展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探索种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结构、保水保肥及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期让农户了解果园生草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提高果园土壤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借鉴,为果园生草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乡干果场(东经119°07′,北纬31°56′)坡度为10°的岗坡旱地进行。该生态区属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干湿冷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5.2℃,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6d,总积温4859.6℃,高温年可达5270℃,无霜期229d。年降水量1059mm,常年各季雨量分配:春季256mm,占24%;夏季498mm,占47%;秋季194mm,占18%;冬季112.0mm,占11%。光照常年平均2157h,日照百分率49%,光照的四季分配:春季506.6h,占全年23%;夏季全年光照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总时数为683.3h,占全年32%;秋季光照515.4h,占全年24%;冬季光照最少,总时数461h,占全年21%。土壤为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马肝土(黄棕壤),试验前0~20cm土层土壤基本性状:有机质13.6mg•g-1、全氮0.76mg•g-1、速效磷10.25mg•kg-1、速效钾112.1mg•kg-1、pH5.26,属中低等肥力土壤。

继续阅读

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摘要:林业工程涵盖2方面的内容:林业的种植和培养;采伐林业满足各项需求。因此,在开展林业工程过程中,应以这2方面内容为导向,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本文对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进行简单探讨,供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1现阶段林业工程的具体情况

林业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对树木的种植与培养,然后人们进行采伐以满足自身需要。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法,即应结合当地的土壤、温湿度等种植与其相适应的树木,这样这些树木才能更好地生长。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同时其还具有一些功能,比如,净化空气、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几率、减少泥石流的发生等。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新时期,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這也提醒人们应重视林业工程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2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2.1土壤管理

城市中土壤的肥沃度较低,这对于城市绿化树木的生长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帮助城市绿化树木更好地生长,需要尽可能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具体做法是:深翻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土壤,让土壤与空气、水分充分接触,不仅能保持这部分土壤的水分,而且让土壤还有一定的流通性;树木的行间或隔行也应深翻,有利于土壤吸收更多的养分。当然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也必须提高水分与空气质量,不断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这对提高土壤肥沃度十分关键。而且树木在真正生长的过程中,中耕2~3次为宜,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保留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及时拔除杂草。目的是保证土壤的流通性,这对树木根系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

2.2科学施肥

继续阅读

农业土壤生物指标探究

1土壤生物指标

Larson和Pierce(1991)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价世界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dataset,简称MDS)〔3〕。Doran和Safley(1997)又依据MDS开发了一些用于监测土壤质量和健康的指标〔4〕。Doran和Parkin(1994)认为,基本的土壤质量或健康生物指标应当包括微生物生物量C和N(microbialbiomassCandN),潜在矿化N(potentiallymineralizebleN),土壤呼吸(soilrespiration),生物C/有机全C比(biomass-C/totalorganic-Cratio)等〔1〕。Pankhurst(1997)指出,生物指标应当满足下列标准:(1)反映土壤生态过程的结构或功能,同时适用于所有土壤类型和地貌特点;(2)对土壤健康变化做出反应;(3)有可行的度量测定方法;(4)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4〕。通过分析一些科学家提出的不同生物指标的内在和现实潜力,Pankhurst认为,微生物生物量(microbialbiomass,简称MB)、土壤呼吸(soilrespiration)及其衍生指数(derivedindices)、一些土壤微生物功能组、微生物群体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土壤酶、微动物区系的功能多样性和植物生长等均可看作目前具有潜力的生物指标。

1.1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有机质中的有生命成分,但不包括大型动物和植物根系〔4〕。土壤有机质(有机全C)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紧密的联系。由于MB的周转较快,其可以在土壤全C变化被有效测定之前反映土壤的变化〔2〕,所以MB可被用作土壤生物指标。微生物生物量通常被用于估计土壤的生物状态,但其对评价土壤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能够反映土壤中的能量循环和养分的转移与运输〔1〕。微生物生物量C在区别长期与短期土壤处理方面也非常敏感,其同时还不受无机N的直接影响,这是微生物生物量用作土壤生物指标的一大优势,尤其对农业系统〔1〕。

1.2微生物活性

1.2.1微生物商(microbialquotient)

微生物商是指微生物C与土壤有机全C的比值(微生物C/土壤有机全C)。在标示土壤过程或土壤健康变化时,微生物商要比微生物C或全C单独应用有效的多,因为商是一个比值,它能够避免在使用绝对量或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进行比较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1.2.2微生物呼吸(microbialrespiration)

继续阅读

植树造林技术及管理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将其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植树造林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点核心工作,其技术方法与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在植树造林中,如果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这对于美化环境和保护水土资源流失是极为不利的。从目前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森林面积为2.08亿hm2,森林覆盖率为21.63%,远低于世界31.00%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的1/4。因此,若要加快森林资源建设,确保林业事业健康顺利发展,使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必须加强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靓丽,防止水土流失。当大风来袭时,可以抵御风沙,降低噪音;此外,植树造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重大,人们称林业资源为天然的除尘器。这主要是因为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可以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降低尘埃。同时,林业资源也被人们看作是氧气制造厂,树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人体所需的氧气。据调查结果显示,1.00hm2阔叶林每天约吸收1t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kg,所以被称之为氧气制造厂。因此,植树造林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1.1造林地块的修整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植树造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选择的地块修整工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其主要是清除造林地面上的一些杂草和灌木以及采伐之后所遗下的倒头、秸秆、倒木等无用的东西,使造林地块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土壤的温度得到改善,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很大帮助。通常对造林地块的修整主要包括全面清埋、块状清理及带状清理3种。这3种模式的清理方式可以选择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1.2树种苗木的选择植树造林质量与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树种的选择。因此,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环境及土壤因素等合理筛选树种,不能因为树种的美观来做决定。另外,对选择确定的树种苗木,要检查根状是否有病虫害,生长是否健壮。而且苗木土球要大,根部多须,主根端口整齐,苗的高度在3m左右。

1.3技术与方法

1.3.1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的方法也被称之为植树造林、栽植造林等,是在选择好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之后作为造林基本材料的手段。这种方法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对造林地的环境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有一点是要先育苗,其要求的植苗技术很高。优点是节省种子,在我国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

1.3.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枝、干、根等部位直接进行造林,选择的部位都具有生根发芽特性。分殖造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育苗,技术相对简单,并且便于操作,成活率也很高。这种模式下造出的林木成活快,能够保持木本的优良特性。如杨树与柳树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造林。

继续阅读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探讨

摘要:在当前的林业生产实践中,建立种子园是获得林木良种繁育的主要途径。种子园通过多世代选育,使得林木的优异遗传特性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冀北山区引种樟子松50年来,樟子松在坝上地区的优良表现,建成了1万hm2的纯林或混交林,为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造林提供了科学数据。营建樟子松种子园可为坝上地区提供高品质良种,有力地支持了坝上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园;营建技术

1种子园的建立

1.1种子园的选址考虑到种子园的经营、交通条件、水源,结合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园宜选址到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面积较大,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林地。

1.2种子园的区划

1.2.1育种资源收集区。通过收集外地的优良种质资源和本地良种资源集中保存,防止原有种源遭到破坏。每个资源保存10个植株。

1.2.2嫁接备补区。主要是提供无性系植株或穗条,为嫁接母树死亡后提供备补母树。

1.2.3遗传测定林区。樟子松种子园测定林主要是子代测定林,是选取优良母树植株良种育苗建立测定林。通过比对子代的表现,进而对其遗传优势进行鉴定。测定林是种子园向高世展的基础,子代测定包括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多系授粉子代测定、双列杂交测定和侧交系测定等。

继续阅读

油茶栽培关键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种植较为广泛。油茶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及食用价值均较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油茶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油茶栽培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针对油茶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做好油茶栽培工作,提升油茶的经济效益,促使油茶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油茶栽培;关键技术;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部分油茶种植区域的种植人员技术不够成熟,管理能力较弱,以至于油茶种植还没有完全实现高质高产。针对该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找到影响高产的因素,深入研究油茶栽培关键技术,加强油茶栽培管理力度,进而有效提升油茶产量和质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油茶种植业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油茶的特点

油茶属山茶属,又名茶油树、百花茶、茶子树,为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以榨油而得名,属于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大多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和高山丘陵地带。油茶树喜暖怕冷,年平均气温需要控制在16~18℃,花期温度12~13℃,若出现突然低温或者晚霜,会引起落花和落果等情况[1]。此外,油茶需要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否则会影响到结果数量和质量,导致油茶籽的含油量较低;还需要在降水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年降水量要超出1000mm,但需注意花期连续降雨会对授粉造成影响。此外,油茶还适宜种植在坡度缓、侵蚀作用较弱的土层深厚的酸性土中。

2油茶栽培关键技术

2.1种植地选择

在油茶栽培过程中,想要实现高产,需要科学合理选择种植区域。油茶的生长对地理环境有一定要求,在选择种植地时应尽可能选择向阳、避风的位置,保证土地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保水性、排水性。种植区域土层深度应不低于50cm,最好是酸性黄土壤或者是酸性红土壤。此外,种植区域尽量选在阳坡或者是半阳坡,坡度不要超出25°,最佳坡度为15°左右。针对山区,向阳坡高度还应控制在800m以下,北面坡海拔应控制在500m以下,以便于机械化操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