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基础理论范文

体育基础理论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体育基础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法学学科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尽管我国对于体育法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在体育法学学科建设方面却还是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即一些基础理论问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到我国体育法学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法学的概念,然后对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体育法学;问题;学科建设;理论基础

一、体育法学的概念

这里所提到的概念是指体育法学在确定学科之后所形成的概念。因此其概念问题也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各学科的成果的形成也都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到的,也就是说当确定好基础概念之后,其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相关的信息。所以,概念不仅可以让人循序了解到事务的本质,当某种事务有了概念之后,它自身的属性就会更容易被人察觉,从而呈现出两者的不同与区别。所以高校要想确定体育法学的学科的地位,首先需要建立有完善的学科概念。

二、利用学理化来实现体育法学学科建设

(一)体育法学学理化的涵义体育法学学理化是指把原来的研究模式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但我国体育法学地方的发展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建设,而且还要提高其学理化的层次,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法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从而走向成熟。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其一定要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知识系统,也就是说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逻辑,从而完善理论建设,提升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二)体育法学学科建设学理化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我国对于体育法学的研究案例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体育法学学理化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当然这也是未来发展必须要重视的地方。当前,尽管很多体育法学的研究内容都会涉及到学理化方面的知识,但很多都只是对体育法规条例进行解释,其并没有对体育法学展开深入的分析。上升到学理化层次的体育法学不应该只是对法律条例进行解释,其还应该由各方面解答,因为缺少对学理化方面的思考,其是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体育学理论的。我国当前对于该学科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而对体育法学的基础理论也缺乏一定的研究,这主要是受各种行为的影响与约束导致,因此整体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其操作性也属于薄弱状态。

(三)如何进行体育法学学理化建设体育法学学理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体育法学的基础概念展开研究,而该学科的基础概念又是体育法学学理化的起点。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相同的概念会表达出不同的观点,但对这些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则是学理化进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对体育法学的理论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每一种概念中都包含了体育、法律等关键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体育法学属于一门法学与体育学相结合的学科[2]。所以,体育法学应该突出法学上的特殊性,然后对这些特殊性展开深入的研究,当然这也属于学理化研究的一部分。

继续阅读

浅谈体育科学研究的对策

一、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

(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体育理论和竞技体育学研究导向不强

作为国家体育类最高级别的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立项资助基金项目,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及发展方向[1],对体育学科学研究提供了导向,起统领作用,反映了国家对体育学科学研究的宏观指导,其课题研究居于国内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前沿,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体育学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调查统计得知,竞技体育学14年来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58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1.65%,位列第四;体育理论立项55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1.04%,位列第五,而社会体育学立项99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9.88%,位列第一,同时体育社会学立项63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2.65%,位列第二,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学两学科立项约占立项总数的32.53%。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从立项单位到体育工作者,都把研究重心放在了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忽视了体育基础理论和竞技体育学的研究。体育基础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我们客观、深入、全面、系统地认识体育的知识基础,也是实现体育跨越式发展和应用研究创新的“基石”。社会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有“文”,更需要“理”的基础来支持。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口窄立项难

近年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体育学科申报自然科学基金较晚,调查显示,截止到2009年,仅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在2006年申请的立项被立项为化学科学部的重点项目,资助经费180万元,8年来体育学科的立项课题多数为面上项目,共计4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仅立项3次,体育学在自然科学基金上的立项相对其他基金项目较少,并且资助率较低,立项难度非常大,如历年来获得面上项目立项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8年间申请了约69个立项课题,被批15个,资助率21.74%,且大部分都是面上项目。体育学科学研究也隶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畴,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多是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主,如何从生物科学和化学科学的角度,充分重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去实践科学研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等学科应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指导下进行科学体育实践活动,体育的每项技术动作都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基础理论学科密切联系,没有基础研究的体育学科学研究,其两脚只能悬在空中,没有基础学科做坚实的保障我们无法探寻科学研究的本质。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对策

(一)科学研究理念与时俱进

当以技术革命为基本核心推动工业革命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发展的时候,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以科学信息技术体系为基本框架,从而建构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蓝图———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保障学科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人体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等深层次、细致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运用玛雅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结合,可使将来体育能够脚踏实地的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保障学科上去研究教育学、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运动与养护、运动与健康等学科,去发展和完善体育学科,进一步深层次地探究人的全面发展,否则以教育和训练结合为主导的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则显得十分苍白。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应充分发挥体育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把握好体育软实力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体育学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争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研究,充分发挥现有的经验优势,多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

继续阅读

体育伦理学学科建设

我国体育伦理学的系统研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步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大量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体育伦理专著,并在职业伦理学、体育哲学社会学的一些研究和著作中,涉猎了体育伦学的内容。在学术组织与活动方面,体育伦理学已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中一个独立的学组,近年来多次组织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议。这些,无不对学科自身的基本建设和体育工作的实际推动以及在促进体育道德文化的广泛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体育事业要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树立社会主义的体育道德风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优势,乃是其基本的和重要的条件与保障。今年召开的全国体工会上,伍绍祖主任的讲话和讨论的《中国体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和《体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等文件中都明确地阐述了这一思想。这无疑为体育伦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期待着体育伦理学的研究产生新的飞跃。为此,本文愿就体育伦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谈些粗线的想法。

1关于深化体育伦理学研究的有关思路

近年来,我国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努力从中国的国情和体育实际出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都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其方向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坚持上述方向,将体育伦理学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指导思想、研究思路上注意这样几点:

1.1要牢牢把握和处理好体育伦理学研究和体育现实发展的关系,即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幼何反映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实践。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体育伦理学研究还落后于体育事业实际发展的要求。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迅速发展的时代。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许多多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期待着理论工作者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比如,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能否和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精神道德领域的负效应?历史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还是道德建设能与其同步发展?为什么近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一片加强声中反倒时常被忽视、被冲击、被淡化?这些无不涉及到体育领域。

在体育事业的现实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一大堆伦理道德问题,需要得到科学的说明并解决。其中,急需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体育,如何保持体育自身的道德价值,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和泛商品化的侵蚀,克服狭隘的局部私利,以捍卫奥林匹克的神圣理想,保证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这是资本主义体育发展中已感受到而无力解决,社会主义体育可以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实践向理论的挑战,又是催发理论前进的压力和动力。为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科学地揭示体育发展的道德方向,积极促使体育道德对体育事业发展能动作用的发挥。对此,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应担负起更艰巨的责任。

1.2要扎扎实实地深化体育伦理学基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必须要挖掘独特的研究对象的特殊运动规律,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基础理论体系。我国的体育伦理学研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初步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对有关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专门阐述。

但由于学科建立时间尚短,目前对许多基本理论的研究层次还不够高深,有些有价值的理论问题还没有纳入到学科体系之中,特别是不能满足于对普通伦理学理论的直接搬用和表层移植(尽管这在研究初期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比如,体育道德基本原则的表述问题就是至今没有较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努力使体育伦理学在一般伦理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个性内容,真正成为伦理学的独立的分支学科。所以,当前是否可多搞一些较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开拓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基础理论的研究质量。切不能以为体育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就不需强调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继续阅读

现代教育在运动课程中的运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教学中的作用

1.1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课时有限与内容多矛盾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大部分学生对该项目了解较少,作为项目教学,学生起步从零开始,学科基础理论作为学习第一步,定向项目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如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学、生物学等学科,因此,基础理论较多,而理论授课的学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在更少的课时之内,完成更广泛内容的教学,这必须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课时量少的矛盾,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时间的过程缩短、空间的距离拉近,使信息的表现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缩短学生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1.2项目自身要求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项目学科综合性强,决定了传授信息复杂化,教学内容一时难在粉笔上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全方位地剖析难点,使讲授内容不再局限于单调狭小的范围,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同时综合运用图表、动画、音乐、闪烁、色彩、字体等表现手,“有声有色”“声图并茂”,增强了体育教学内容艺术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定向课程中的线路设计、制图知识章节,必须要使用到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

1.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系统具有优越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其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开放,双向交互,扩大了学生感知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可通过QQ、论坛、E-mail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交互,进行在线讨论、提问和答疑,以促进学习者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根据需要自主学习的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应用的现状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应用的现状,对全国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35间高校和11间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另外对定向运动任课教师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结果分析如下:

2.1使用情况表1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使用情况(N=46)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使用情况还不理想,通过对46所各级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1),有23.9%的学校在定向课程教学中从来不用现代教育技术,偶尔使用占37%,经常使用的只占6.5%,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高校,占42.3%,其次为中学,占9.1%,小学最低,占2.3%,可见,跟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课程使用率还不理想,特别在中小学定向教学中。定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学科特点比较突出,基础理论较多,需要深入了解才能进一步学习,调查结果表明了各级学校在定向运动教学中只注重定向术科教学,而忽视定向学科的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向运动的大面积的普及。

2.2现代教育技术各模式使用情况表2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中各模式使用情况(N=35)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定向运动课程中各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表2),在课程中使用电子教案频数最高,占100%,其次为CAI,占85.7%,视频排第3位,占51.4%,网络交流工具与网站频数只占22.9%和14.3%,结果表明,现阶段,定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上的使用不全面,只停留在传统的、简单易操作的几个模式,对于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式(网络)运用较少,定向教师还缺乏接受新事物能力,这也阻碍了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

继续阅读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社会对高素质体育指导员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体育类职业院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延边体育运动学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构建“应用型、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知识面宽,应用性强,专业化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定位人才素质结构、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双素质型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有效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健身技能的指导者、科学健身的宣传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需要一支“一专多能、文武兼备”的复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为此,延边体育运动学校加快转型发展,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道路。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背景下,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体育健身活动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1]。同时,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为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群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内容[2]。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学生想成为“文武兼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而目前,职业院校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目标尚未随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而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仍以传统经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体育理论基础薄弱、运动技艺生疏、管理能力一般。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多样化的社会需要脱节,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脱节。

(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实践教学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调查显示,体育类职业院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组织管理型的占72.4%,技能指导型的占27.6%[3]。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岗位,但学校的实践教学还不到总课时量25%。造成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重视不够。认为学校的重点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教育;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因为存在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并不高[4];三是,办学条件受限。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场地严重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四是,“双素质型”师资匮乏。具有“双师型”证书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实践教学手段乏善可陈。

继续阅读

院校民族体育学科建设的构思

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并能完善和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要以“健康第一”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大学体育课程要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便于学生开展课外自学、自练。民族传统体育具备的“娱乐、健身、竞技、教育、社交、团结的功能”,恰好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要求。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增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具有因时、因人、因地而宜的特点,它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能够扩大学生的选择面,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各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性也逐渐被削弱,加上自身的生存现状及传承方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后继无人,而濒临绝迹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可以革新民族传统体育古老的生存方式,既能让一代代年轻的高校学子了解、熟悉、掌握并灵活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益终身;又能在高校内推动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大学体育的教育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自发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民族传统体育来自民间,扎根于民众,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陀螺、毽球、踩竹马、跳绳、秧歌舞、跳竹竿、拔河等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容易开展,又适合不同性别、年级、体质的学生进行健身活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湖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现状

1.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现状。湖北省内高校云集,部(委)属重点院校有八所,省属一批本科与二批本科院校有几十所,这其中包括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两所民族类院校,以及体育专业类院校武汉体育学院。我省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起步较晚,目前,上述高校仅有武汉体育学院开办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开设散打、健身气功、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等课程;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开设了珍珠球、蹴球和押加等课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其它少数高等院校只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毽球、武术等,列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因此,湖北省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学科与专业建设上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人才培养状况。武汉体育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有多年,并于1998年获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南民族大学及湖北民族学院正在积极筹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目前,武汉体育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经形成完整的培养链。该专业有教授5名、副教授17名,有国家级教练员1名,并建立了“全国武术散打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培训基地”及“中国龙狮协会科研基地”,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传统体育养生学、武术理论基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武术史、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设有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传统体育养生、舞龙舞狮等专业主修方向,每年为社会培养数百名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

3.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与赛事承办。湖北省民族类院校课外群体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开展得较为广泛,两所院校都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单项协会和俱乐部,并且每年都举办踩竹马、押加、跷旱船、秋千、珍珠球、蹴球、拔腰带、陀螺、射弩等项目的单项赛事,但其它普通院校每年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单项赛事仅限于武术、毽球等项目。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项目在湖北省高校普及程度不高,特别是在现代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突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难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承办方面,湖北省高校中仅两所民族类院校承办较多。中南民族大学承办了2005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珍珠球比赛,湖北民族学院多次承办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承办这些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扩大了承办院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并且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增进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

继续阅读

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从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基础理论、体育应用、体育开发三个层面进行综述。从已有研究发现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基础理论层面研究成果丰富,在体育应用层面的研究成果薄弱,而在体育开发层面研究相对较少,据此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体育;综述

1965年,被誉为“虚拟现实之父”的美国学者苏泽兰提出由计算机构建虚拟世界的设想,从此开始了虚拟现实的研究与探索之路[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虚拟现实技术,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DATAGLOVE手套、虚拟实境系统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虚拟仿真奠定了基础,九十年代各国广泛参与研究,至二十世纪末,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一种新型计算机仿真技术[2-5]。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是系统仿真,其核心是虚拟现实技术[6]。对于虚拟仿真概念的定义,学者们的说法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虚拟仿真是一种迅速崛起的新兴学科[7,8],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虚拟仿真是一种技术,但其核心是一致的。田显俊、李蕾等学者认为虚拟仿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生成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利用匹配的设备进行人机交互,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9-15]。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图形、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传感、网络及显示并进行处理等多个领域技术的综合性信息技术[11-15]。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国外迅速发展,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大学课堂的教学中。在国内初步应用于军事演习、物理以及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虚拟实验室校园建设的发展目标[16],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现有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为虚拟仿真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体育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

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体育应用以及体育开发层面。

1.1体育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基础理论层面探讨的较多,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梳理:一方面是体育教学领域,另一方面是体育训练领域。

1.1.1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李学恒,任一春等学者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的基础上,对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体育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弥补教学场地、经费、设备等不足(如学生喜爱的射击、攀岩、跳水、野外生存、蹦床等项目),学生在虚拟的环境里进行练习,不但能体会与现实环境一样的学习感受,还能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目的,更进一步提出该技术能够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和培养创新性人才产生深远影响的结论[17,18]。曾链认为虚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智能型、分布式、交互式、图文并茂的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体育教学手段[4]。鲁竞新学者在《虚拟现实在体育仿真中的应用探析》中,对虚拟现实和体育仿真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提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体操训练系统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9]。茅洁对不同的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阐述与对比,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大学体育专项课程,将打破现有的教学形式、教材体系以及课堂授课方式,还会影响传统体育教学传承模式的观点[20]。

1.1.2虚拟仿真技术在体育训练方面的研究。已有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虚拟仿真技术作用的对象主要包括运动员、训练环境以及教练员。关于运动员,孙自舟、郭连英等学者认为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训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避免高难度和复杂技术动作所带来的运动伤害,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对动作进行分析、提出评价以及科学的编排和创新,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使运动员能够快速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可以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战术及训练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储备后备人才作出贡献[21-24]。杜成林还提出将该技术运用于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能够科学运用选材,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和效果,并获取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数据,为不断创新和优化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组合以及编排提高可靠的数据依据[3]。关于训练环境,陈健、宋丽等学者提出该技术在运动员训练中的运用,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运动训练环境,弥补运动训练条件的不足,有利于现代教学与运动训练技术资源共享[2、25]。朱晓兰等学者在探索动作技术分析和体育训练新方法与手段中讨论了体育场景虚拟系统的构成,并且能够为体育训练提共灵活安全的环境[26]。关于教练员,王建辉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训练基础差、科学性不强以及教练员技术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的质量[27]。刘宝贵还提出该技术可以减少优秀运动员的经验流失,缩短训练周期,并在积累运动体验信息基础上建立训练专家系统[28]。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体育训练中,必然是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继续阅读

最新小学健康教学情况计划

这学期我教的是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力争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桎梏,跳出陈规旧架,尽量与课程标准接轨,全面贯彻有关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纲要”为指针,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新课程方案为准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注重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着眼点,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1、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1)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2)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3)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4)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正确的对侍集体的成与败,具有组织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妥,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

2、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1)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2)提高学生的生理机,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3、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和技能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任务,2)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3)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