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数字艺术课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核科学与工程》2016年06期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在我国院校的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已经有大量的现代科技应用。基于这种现实情况,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需要在现代科技背景下重构音乐艺术课程。本文在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传统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重构的策略,希望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科技;音乐艺术课程;传统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受到了挑战,原有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将现代科技技应用于音乐艺术教学上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音乐艺术教育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得到了改变。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在感官上,体验上的不足,使得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而借助现代科技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给受教育者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尽快的入门、感兴趣,并逐步爱上所学课程。
一、现代科技背景下传统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也取得了技术进步,同世界科技步伐同步。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当代先进的音乐科技,而且丰富了学生现代科技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凭借现代科技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艺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将传统音乐艺术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课程的学习。
二、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重构的策略
(一)注重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我国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不断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进行深度变革。以研究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应用的优势与功能为切入点,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生对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热情的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职公共艺术课师资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促使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快速适应教育信息化新生态。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高职院校;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它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如今,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优势在高职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彰显,将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顺应时代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在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同时,启迪智慧,培养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然而,目前在我国以培养“技能”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中,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基础普遍薄弱,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很多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审美教育就很少。不少高职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只是“副科”,而把他们的学习目标锁定在学好“专业技能”上,热衷于技能考证,英语、计算机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等级考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学习意识淡薄。他们选修公共艺术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学分,顺利毕业。
(二)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学时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化程度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教学,传统方式授课,相对繁琐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教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艺术知识储备量不多的高职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与1至2学分的学时安排,使他们无法系统深刻地理解艺术,导致公共艺术学习缺乏连续性,很难对他们起到太大的素质提升作用。在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也有些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运用E-mail提交作业,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网页浏览等门槛较低的应用范围,不能有效地支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教育部规定的八类课程不能全部开设。职称较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因为科研与专业课教学压力,往往不愿意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大多由学校新进人员、青年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优秀的公共艺术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分散在个别教师手中,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教学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摘要:我国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不断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进行深度变革。以研究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应用的优势与功能为切入点,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生对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热情的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职公共艺术课师资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促使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快速适应教育信息化新生态。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高职院校;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它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如今,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优势在高职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彰显,将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顺应时代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在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同时,启迪智慧,培养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然而,目前在我国以培养“技能”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中,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基础普遍薄弱,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很多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审美教育就很少。不少高职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只是“副科”,而把他们的学习目标锁定在学好“专业技能”上,热衷于技能考证,英语、计算机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等级考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学习意识淡薄。他们选修公共艺术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学分,顺利毕业。
(二)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学时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化程度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教学,传统方式授课,相对繁琐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教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艺术知识储备量不多的高职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与1至2学分的学时安排,使他们无法系统深刻地理解艺术,导致公共艺术学习缺乏连续性,很难对他们起到太大的素质提升作用。在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也有些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运用E-mail提交作业,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网页浏览等门槛较低的应用范围,不能有效地支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教育部规定的八类课程不能全部开设。职称较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因为科研与专业课教学压力,往往不愿意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大多由学校新进人员、青年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优秀的公共艺术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分散在个别教师手中,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教学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摘要]对辽宁省的调查显示,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能够实施高中艺术新课程,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同时,现行的高考制度制约、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教材缺乏时代性和趣味性、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等因素使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困境。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在学生评价、教育监管、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作者:王谨单位:武夷学院动漫学院
立体动画
立体动画即3D动画,包括黏土动画、立体偶动画、立体沙动画。立体动画是由欧洲传统偶动画转变而来,立体动画创作者所使用的元素较不具弹性,透过摄影机镜头实景拍摄。立体动画技巧又称为动作中止动画,是以动作停格与逐格拍摄(stopmo-tion)的技巧制作,和平面动画的差异在于立体具有长宽高的体积,而平面只有面积,立体动画的制作较接近真人实物电影的思考方式。3D动画软件包含3DStudioStrata、3DMax、Maya、Lightwave、Shade等。
交互式动漫教育
动漫教育包含了2D动漫教育与3D动漫教育。设定关键影格(keyframes)动作的起点与终点,给予所需参数,动漫教育软件中的程序设计便会主动算图,并完成连续动画(in-betweens)。
真人动画
“真人动画”称为“特摄”,是运用了特殊摄影技术而拍成的影片。主要代表的动画片有:日本的《恐龙特急克塞号》、《奥特曼》和美国的《阿凡达》等。《阿凡达》60%的画面都是全CG(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效果)。利用高科技技术在动作捕捉时,需要演员穿上布满捕捉点的紧身衣裤,或直接用特殊的机器对演员的脸部,脸部复杂的表情直接被捕捉,电影的摄影棚内还有一套协同工作摄像机,通过追踪现场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数据传到电脑服务器系统中,再与演员运动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再将这些数据映射到后期计算机处理,令CG动画场景呈现出高仿真的效果。这部影片是当今美国动画界最高科技的技术的完美结合,因为有此高技术的含量,使其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动漫教育教师
一、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艺术教育地位不高,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是思想上重视,政策上不重视;口头上重视,措施上不重视;表面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因而,总体来看,艺术教育在各个高校的地位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艺术教育机构不健全,运行体制不顺畅,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艺术教育处于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状态。从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大多数高校设有从事美育、艺术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的教研室,隶属于人文学院或艺术类院、系,自主发展的空间很小。二是一些高校虽然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或文化教育中心等,但均挂靠在某一部门如人文学院、艺术系、校团委等,在人事、财物、教学管理、艺术团指导等权限上差异很大,有的艺术教育中心自主权较大,有的则受挂靠单位的制约较大,发展空间受限制。三是少数高校成立了独立的艺术教育中心,由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或宣传工作的校领导直接领导,人财物、教学、科研等均有自主权,自主发展能力较强。
不管机构如何设置,各学校艺术教育机构大都以美育为目的,承担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艺术团管理和业务指导”、“开展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等任务"。上述前两个机构类型中,因为隶属或挂靠,艺术教育中心在职称申报、进人、工作量考核、申报科研项目、规划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受到所隶属或挂靠单位的制约,且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人们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特性认识不够,教师指导艺术团以及艺术实践工作量得不到承认,大大影响了公共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机构是开展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名称繁多,运行模式各异,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畅是制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障碍。究其原因还是由地位不高决定的,是由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正由于此,虽然很多高校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机构,但对其职责划分、发展定位、相应政策等缺乏相应的制度设计。
(二)美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因人而设,杂乱无章,质量不高
目前,各大学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数量参差不齐,少则三五门,多则四五十门;内容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形式大都是全校任意选修课、限选课或通识教育选修课;上课时间均在晚上或周末;教学质量整体不高。一般来讲,艺术类课程的开设程序是这样的:由教师本人申请所能够开设的课程———所在部门审查同意后上报———教务处组织2-3人的专家组听一次试讲后审批#。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教师申报课程又是随机的,所以艺术课程没有章法。有些课程的开设和取消都是随着教师的变化而变化,课程开设缺乏稳定性。在公共艺术课的教学中,整体来看,由于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队伍比较年轻,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专业院校,文化底蕴欠缺,而且教学不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当,讲授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等,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自然也影响到艺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艺术活动背离“普及”初衷,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概念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注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为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特征
1、情感性。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培养为主要目的之一。它首先激发人的情感,然后波及理智,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情感交流包括艺术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沐浴艺术的光辉,体会艺术的丰富审美情感内涵。艺术教育的情感性使它对人的影响具有渗透性和穿透力,而且细致、久远。
2、形象性与生动性。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与生动性,这使得它能激话人的艺术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感染人、影响人。人们在观赏艺术作品时,原有的观念会无意识地被激起、被改造、被升华,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也极大地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1、艺术教育话动可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的。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雅优美的音乐能帮助学生开启智能,发展形象思维。绘画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空间想象力。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话动使学生的个性逐步得到完善,发展学术文化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艺术教育话动可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从教育目的来看,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哲学使人思维深刻;文学艺术能培养深刻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表达能力等。文化素质对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艺术话动可以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外国中小学教育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内容
新的教育法典中强调“艺术与文化教育主要以艺术教学为基础”,并对艺术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规定:“艺术教学建立在艺术史和艺术学科的原理和实践基础之上,尤其是器乐和声乐、雕塑艺术、视觉艺术、建筑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视听表达、杂技艺术、表演艺术、舞蹈和应用艺术。”真可谓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国民教育部则对艺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给出了更具指导性的意见,希望这种课程“保证艺术教学和其他艺术教育活动的一致性,使两者和学生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保证艺术教学的连续性,实现对逻辑性和实际操作的并重。”[4]
(一)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5]法国小学设有“视觉艺术”和“音乐教育”两大类艺术课程。具体来说,视觉艺术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模型制作、影像观察和绘画欣赏;音乐课程则包括声乐、听力和表演训练等内容。目前法国小学年总课时为864小时,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上81小时的艺术课,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则要上78小时的艺术课。平均到每周,艺术课的时间为2-3个小时。和每周8小时的法语课以及5小时的数学课相比,艺术课的课时并不算多,但却是培养孩子们基本文艺观念和素养的重要手段。上课时教师会把音乐、绘画、舞蹈甚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表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初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6]进入初中后,小学艺术课中的视觉艺术改为造型艺术,音乐教育继续保留。法国初中学生每年艺术实践课时间为72小时,属于必修科目。虽然时间较小学减少,但授课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此外,学生还要在体育和身体素质课中接受舞蹈熏陶。初中的音乐学习包括声乐、器乐和创作表演。学生们要学习独唱及合唱的原理技巧,加强发声练习和咬字训练。要学习评价歌曲及曲风,学习乐器演奏,配合舞蹈戏剧训练肢体动作等等。造型艺术则包括雕塑、素描、建筑、摄影、影像创作、认识创作材质等。所有的课程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创作艺术作品,如即兴音乐表演、就某一特定歌曲或乐曲进行歌唱或演奏等。
(三)高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7]进入高中后,艺术与文化教育成为选修课,包含造型艺术、电影与视听、舞蹈、艺术史、音乐、戏剧等六大类内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更广,具有更强的结构性。按照年级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也分为三个等级:一、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在四个大的领域(声音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进行“探索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行为”。二、在以上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二和高三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教学。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所有高中学生都可自愿接受更多系列的艺术课程。
二、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特色
考察法国中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可以发现其具有管理上集权和自主结合、目标制定上社会团结和个人发展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综合、师资培训中重视各种资源协调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