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手绘课程总结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手绘课程及其教学目标
在重此轻彼的认知下,国内的手绘课程教学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在各个院校、专业中,虽然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大都称为“表现画”“专业绘画(效果图)”或者“设计表现技法”等。事实上,作为一门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实用型课程,手绘能力的训练不仅仅在于设计表达与图纸美化,更在于促进思考、便捷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借助手绘图记录创作过程、表达设计观念,以及与同仁开展学术交流、与客户进行直观沟通等。手绘图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图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现行的各种关于手绘的课程名称都有以偏概全之嫌,为此,我们采用“手绘”作为课程的冠名,以期矫正当下课程教学的偏失。
2手绘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2.1手绘课程的重要性
(1)对设计过程本身来说,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记录灵感和推敲设计思路。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对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手段。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为追求视觉效果,忽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手绘表现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对于手绘作业和考试的评定往往“以貌取图”,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追求画面的效果,过分夸大透视角度,改动合理的功能布局,忽略基本的设计原则,过分夸张和忽略形体比例。这样的设计虽然丰富了视觉冲击力,但是忽视了设计本身的功能性和合理性,使得手绘教学陷入误区,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画面风格单一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手绘课程教学往往由一位或两位教师担任。教师绘画风格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作品风格单一,还会导致学生对手绘表现理解有偏差,运用的构图形式雷同,选择的场景局限,综合运用不同技法的表现形式有欠缺,视野狭窄,局限于几种既定的模式。
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手绘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局限性,造成了手绘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对于数十人的课堂,教师若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演示,教学观摩效果自然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求知心理以及学习欲望,使教学质量下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加入教学模式。手绘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并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使手绘教学走出误区。
手绘教学的改革措施
1.手绘教学应贯穿专业课的始终
摘要:
生活的创意无处不在,创意是对传统的发展与继承,是破旧立新的创造和废旧的循环。人类享受着创意工具带来解决问题的便捷,并对背后的创意方法,思维的过程也是有趣好奇。中国著名工业设计师董瑞丰先生对此却有独到酌高的见解。2014年11月,董瑞丰先生应邀为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二学生所作的教学主题就是《创意设计手绘表现》。本文以董瑞丰先生的设计课程为例,从创意设计与手绘表现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与探析他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创意设计;手绘表现;创造性思维
一、创意设计与手绘表达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与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而自然的日常生活。创意是对传统的发展与继承;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废旧循环;是一种具有创意的集成创新与思维碰撞的创造性活动。而我们关注的重点正是导致一种客观事物的创意或姿势的思维的过程中隐形的思考方法。信息化时代的数字虚拟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计算机所带来的表达方式,以全新的虚拟模式,逼真的表达手段,对现有的手绘表现手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对此,很多人忽略了手绘真正地丰富内涵。手绘表现是设计师由内部指示外部的表达语言,是设计师与甲方交流的图示语言。手绘表现伴随着设计由始至末的整个过程,是眼、脑、手、心相互运用的过程,之间的较量互动可以完善大脑的朦胧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反应了造物者最实在的物化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交流是计算机永远代替不了的。因此,设计师亟需具备手绘表达能力,来辅助自己的设计思维,让设计理念演变与进化成现实,同时加强大脑朦胧形态的具体化。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设计素养,再好的表现手法也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灵感想法在短时间不能快速捕捉从而现实物化,这样的情况往往与产品的市场化服务的成功失之交臂。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是表现的目的,表现是设计的派生。脱离表达谈表现,如无源之水,有品无物。
二、董瑞丰先生的课程流程与教学思想
创意设计与手绘表现在董瑞丰先生的课堂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运用。通过为期三周,四个阶段的课程训练,同学们对开设《创意设计手绘表现》课程的意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当今的设计学科发展应该是一种更开放的、跨学科、多媒体融合发展的学科。作为设计师兼教育者本文主要在教学模式上主要着眼点三大融合上:①设计与软件衔接、②手绘与软件融合、③软件与软件融合三大创新实践模块。
1“设计”与“软件”衔接——增强课程模块的趣味性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作为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倘若还是传统的软件教学将不符合实际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考察主要放在实际做的设计案例和具体的设计作品上,考虑到学生将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我们将实际的一些设计项目引入课程,希望学生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同时掌握到真实的设计案例,面对一个个真实的设计实例,将“软件”和“设计”衔接在一起,真正让学生通过教学模块的知识点学以致用。作为设计师兼教育者,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学生软件时的热爱与畏难情绪,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设计案例结合课程知识点相互贯通来增强课程模块的趣味性。拿本门课程为例,AI设计软件教学开始前,首先明确给学生该课程的一个课题任务——要求每位同学用AI软件来设计自己的名片。考虑到学生之前没有任何专业设计的基础,“设计”对大一新生来说既好奇又陌生,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了用实际的设计作品案例带入课堂进行演示,将50张设计风格迥异、行业不同的名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设计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让学生先分组选出你认为“好的名片设计”与“差的名片设计”,并从中找到你认为最好的名片设计是哪个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实际任务时有许多的闪关点可以发掘,他们都在大胆尝试用“设计师”的眼光在审视设计作品,并具备一定的设计眼光,通过自己在看、触、听等各个感官一起运用起来开始自己的独立鉴赏能力的锻炼。通过分析优秀的名片设计,这一个小的设计项目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能够体验到用AI这个设计软件能够实现他们眼前可以看见的名片作品,在实际的感受到50多张名片之后,学生心里已经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在之后的AI软件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有积极性来掌握设计软件的相关功能,还能在实际的软件操作中学以致用,让“设计”与“软件”合二为一,使原本枯燥的软件课程的学习充满趣味与互动体验。AI软件教学模块结束之后学生不仅要提交设计软件的源文件,还需要提交最终设计的设计作品——“个性名片”。该课程的创新之处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来辅助设计,还要求在最后提交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又学习到印前与印后的相关设计问题:字体的大小是否恰当、特种纸张的肌理选择、色彩的保真还原、打印的分辨率等许多准设计师们要遇见的问题,看似一个小小的实际课题却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设计感受,让学生在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体会到设计软件可以帮助你实现设计创意的魅力。这是其中一个我在本门课程模块设计中的案例,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互动体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软件涉及的功能之多,为了提升课堂的学生的互动体验与课程的趣味性,课程教学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从基础开始逐渐培养学生作为“准设计师”的感受来训练与提升设计能力,不单单为了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要将“设计”与“软件”活化衔接,为之后的专业设计夯实基础。
2“手绘”与“软件”融合发展
设计是一个紧跟时展的行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在各种软件自身功能不断完善成熟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类学生“手绘”能力的锻炼、课程价值和意义如何有效的体现呢?《装饰》杂志中曾经对手绘能力的回归做了一个系列的专题报道,由中国美术学院王雪青教授提出的《关于“手工”与“动手”的对话》中谈及在今天的社会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应该承认这种技术的发展对今天的艺术设计与艺术表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动力。但不少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往往会因为对这种机器与技术的迷恋与依赖,而忽视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其他的各种可能性,比如说,徒手表现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力。在设计的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门课程创新中,我们也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手绘”与“软件”的共通发展:PS课程改革中会有针对性地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手绘或速写本的基础来一起探讨PS数字图形的设计魅力。传统的PS软件教学更多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设计软件的相关功能,对于之前完全没有软件基础的学生来说,几乎不能很好的体验到PS设计软件的魅力所在。鼓励学生用多种表现形式的手绘方法来积累创意的过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上反对“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提供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发挥创意思维灵活的授课形式,学生手绘素养的培养是很多软件教学课堂所欠缺的,因此,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上,强调“手绘”与“软件”相辅相成、共通发展。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手绘的速写本或设计草图扫描或者是翻拍成图片导入到PS中来艺术处理,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速写本上记录表现创意的的环节,包括对手绘的多种形式如水彩、拼贴、涂鸦、水墨等,可以训练学生对艺术设计良好的领悟力与表现力,通过积累“手绘”的素材而非直接从网上下载结合计算机的设计软件进行艺术的完善,设计师的能力已经不仅仅是指绘画技能、软件技术的掌握,应该以一种触类旁通地在设计与艺术的领域里拓展跨界,设计能力不断更新与提高。课程中还结合设计竞赛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上新的发展趋势:有机整合软件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相关性,融合贯通与其他学科如插画艺术、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课程的知识交集,包容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手绘”结合“软件”处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的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多元互动。
3“软件”与“软件”联合——更新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
3.1软件的更新迭代——“云”端同步分享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涉及几大软件,软件与软件之间有重合的地方,其中Coredraw与AdobeIllustrator矢量软件其功能重合,由于软件版本更新换代很快,许多软件例如coredraw这个基础软件已经不符合市场岗位需求;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及企业在岗位中渐渐淡出,建议强化AdobeIllusrtaor这个矢量软件来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它与Adobe系列的兼容性好且在软件间的协同操作更有利。随着Adobe新版本的推出,“云”时代背景下的更新换代已初见端倪。Adobe软件版本已经从CS(creativesuite)的版本甚至到CC(creativecloud),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的根本性变化,AdobeCC套装软件就顺利了云时代的趋势,CC套装的推出将改变用户的使用体验,现代设计办公也逐渐从桌面延生到云端,用户可以注册账号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云端,帮助你可以享用云端同步及快速分享你的设计!未来在AppleAPPStore里可以下载到免费的PhotoshopMix等相关针对移动端的应用,这些将会改变未来设计的面貌。
3.2潜能开发——综合设计训练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趋势是全方位的,Adobe系列的设计软件是本门课程的重心,倘若课程按照常规以PS、AI、ID软件安排先后学习的进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断层感。因此,课程的改革中要强化“软件”与“软件”之间的联合运用,在课程的期末作业安排上要求学生至少结合两个软件一起来完成课题。课程以一个“web专题页面视觉设计”为期末课题作业,带动学生学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专题设计的内容可以很广泛:服装、建筑、品牌、美食、品牌、艺术家、节日、电影等都是网站专题可以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觉形式语言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及扩展能力。课程的引导过程中,特别强调对收集和整理项目所需素材,根据教学设置的课题名称,也顺势导入相近的案例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学生了解web专题设计的关键点,根据课程设置知识点的前后的连贯性,将ai软件用来设计logo等矢量图形,用PS软件来完成整个专题界面综合设计运用。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设计软件要掌握熟练,有利于软件之间的协同操作,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设计素养的提升。
一、正确认识手绘以及电脑制图的关系
在现今的设计行业中,手绘不再是最终设计意图的表现的手段,而是参与到设计思维创意的全过程,除去可以快速勾勒设计想法还可以成为设计团队交流的图形语言,比电脑制图更方便快捷,并且能激发设计师的灵感。而电脑制图由于需要建模、灯光设置、渲染设置以及漫长的渲染成图,所以并不适合在设计创意初期使用。由于电脑制图能够较真实的表达设计空间感、色彩、材质肌理质感和光效,所以,更适合使用于后期的效果图表现,及对客户展示模拟的设计效果。所以,手绘与电脑制图并不冲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两者都能掌握好,可以更方便的为设计服务,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与行业需求
表现技法课程在设计教育初期就已经成为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手绘形式的多样化一度风靡。到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透视基础、点绘、线绘、彩铅表现、水彩表现、水粉表现等。技法及绘画材料多种多样,这为教学带来的了丰富性,同时也有内容太泛,因为课时有限,学生的手绘技法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室内设计行业中,手绘已经由承担主要设计表达任务变为与电脑绘图协同使用。手绘承担的较多的是初期设计、设计扩初部分的设计草图表达。要求绘画能力由精细转为快速。所以,表现技法课程的训练内容应根据学生就业后使用方式进行调整。
三、由繁入简,由精细表现转为快速表现
与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相比,“快速”绘制的概念首先体现在绘图工具的选择上,选择钢笔或针管笔、马克笔、彩色铅笔、色粉笔等工具,替代水彩、水粉、喷笔等传统的制作工具,这些工具使用方便、简单,马克笔颜色众多,不需调和就能直接使用,其颜色易干,非常适合快速表现的需要,彩色铅笔的特点是色彩过渡细腻、柔和、易掌握,是马克笔工具的最好补充,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效果图绘制的速度;其次“快速”不是绘制效果图时的动作频率,也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绘制方法的成熟运用,目前比较常用的绘制方法是透视线稿完成后,使用马克笔和彩色铅笔等简易工具进行主观的表现,按照有效的绘图步骤,从而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效果图的绘制目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通过工具的选择和绘图方法的调整,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新型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教学的顺利实施。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教学要针对快速表现这一要求,从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上、从艺术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上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画面的客观真实性,绘制出来的空间形态要与实际的比例和尺寸相吻合,杜绝不顾实际情况随意改变限定条件的作法,这种不考虑客观条件的任意调整,会使设计失去应有的真实性,而缺乏真实性原则的效果图是没有意义的,对方案的推敲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同时准确的设计效果图可以让人直观的判断空间形态的设计是否合理,其准确性体现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及空间比例、尺度的把握,而不准确性的效果图是对设计方案的歪曲表达,矛盾的空间和失真变型的家具形态是因为缺少了严谨的透视规律造成的,它打破了视觉的平衡,使设计效果图失去了存在价值。
手绘效果图很多情况下是徒手绘制的,因此教学更要强调作图的准确性原则,这需要学生做大量严谨的透视图基础训练。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教学在遵循了真实性,准确性原则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强调主观因素的发挥,用概括的语言去体现艺术的魅力,让人在了解空间形态特点的同时,感受到环境的光色配置和空间的主题气氛,这种艺术氛围的营造不是仅凭细节的罗列、不加提炼的同等对待所能达到的,这种处理画面的方式只会给人以平淡、泛味的感受。画面艺术性处理的要点不仅在于角度的选取和空间表现范围的确定,还要有意识的对画面的主次进行取舍,着重对画面的重点部分的形、光、色、质感进行深入的表达,而对画面的次要部分则保持其原有的透视线稿就可以了。
四、坚持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则
一、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1.以“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改革思路
现代室内设计既要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又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还要求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计的多元化使得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网状结构,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内容。必须高度统一、全面兼顾的设计,才是一个符合功能与审美的设计。因而,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专业细分培养的课程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又下分了不同的小专业,因而就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的导向作用下,高职学校需要将岗位职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依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及技能水平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培养模块。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应的模块中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2)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直以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针对这些要求,在将专业细分化培养作为教学基础目标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首相应当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选择,进而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课程的补充设计。对于理论和实际应各有所侧重的要点,同时应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注重对其岗位职能之外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其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和个人经验对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的填充与完善,进而推动个人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摘要:以城乡规划变革为背景,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分析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新特点,说明了该专业的新技术需求。根据技术更新要求,提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方案,最后给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框架。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设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设立及发展可以缓解西部省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人才紧缺的问题,对解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1]。然而,2018年3月13日,中国规划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组建自然资源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空间规划重叠,其核心是“多规合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城乡规划体系将面临重大变革,这就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结合新时代规划人才需求,探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调整,为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基础。现有研究中主要针对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后,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调整等[2-7]进行相关研究,还有对该专业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8-11]方面的课程进行探索研究。但对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新的规划体系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调整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城乡规划变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根据新的技能要求,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方案和培养方案的模块化优化设计框架。
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特点
我系在2013年首次正式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一轮调整。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乡规划体系的重大改革,新的国土空间“多规合一”的要求下,城乡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新型规划”为新模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图1所示为新时代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教育部尚未出台该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指导性文件,我系根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后所涵盖的规划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对2018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调整。考虑该专业与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注重宏观层面的区域或者城镇体系在自然、人文要素等方面的时空分析,突出大尺度空间的理学分析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事区域或城乡规划的定性、定位、定向、定策等方面的工作。
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技术更新
根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特点,以及该专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需要在原有现状调研技能、宏观分析技能、规划设计技能、规划表现技能等方面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空间分析、GIS绘图、手绘表现等方面相关技能,如图2所示。
摘要:
文章以如何培养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技术技能为研究内容,综合高校因素及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对人才素养需求等资料分析,重点提出应用型本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四个课程群的课程设置必要性,以及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以期为其他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基于《指导意见》中应用型本科建设等指导思想,结合专业职业特点的新要求和核心技能的侧重点,以南通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为分析对象。
一、建筑市场内环境设计专业的市场前景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61%,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发展将预示着建筑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2013-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建筑装饰行业宏观环境、各类装饰设计与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们对环境有共性和个性的需求,环境设计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由朝阳产业转化为稳定发展型产业,市场前景呈现出广阔且良好的发展势态。
二、现有环境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