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治理法范文

社区治理法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社区治理法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社区治理法

城管局城市和土地管理总结

在街工委、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区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城市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

一、城市管理工作:

1社区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并定期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

2及时传达上级对近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有会议记录。

3有城市管理专职干事和城市管理协管员队伍,工作正常开展。

做好社区城市管理日常性工作:

1经常向社区居民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2坚持日常巡查制度,负责对本社区影响市容、市貌和市容秩序的乱倾乱倒、乱吐乱扔、乱停乱放、乱牵乱挂、乱贴乱画、乱摆摊点等有碍有碍市容和违反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

继续阅读

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先对当前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然后在依法与发展、政策执行与法律实施方面,对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的定位进行分析,然后在治安防范社会化、多中心治安服务等相关基础上,对社会治安管理法律适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法律;适用

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社会结构不断变化,而统一的政治认知才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比如政治立场出现偏差、权利滥用以及腐败等比较落后,这些都对社会政治稳定进行了侵蚀。在这其中社会治安是社会大众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法制环境的改善让我国治安情况比较稳定,在社会发展之下社会治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很多恶劣事件发生频率逐渐提升,群众对此有了更激烈的反应,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一些盗窃、故意伤害以及聚众斗殴等相关的现象称为社会治安中的主要问题。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之下,很多破坏社会秩序的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很多都超出了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的管控范围,需要将其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革,这样才可以让社会的发展在可控范围中。因此,对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失去平衡

社会治安是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下,原始行政管理方式出现了变化,以往的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断弱化。尤其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下,农村大量人口都涌入到城市中,这对城乡分割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进而导致社会治安更加严重。在这些现象问题中能够发现的是,行政政策为主导的治安方式与理念无法符合目前社会发展所需要。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下,需要建设创新型的系统制度,以此对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型治理结构加以创新,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多中心的管理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落后让社会治安压力不断加大,特别在农民工方面的管理制度改革转换进程不太平衡。

(二)社会治安实施措施效果不强

因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用的是政策实施方式,其中涉及的法律因素比较少,缺少将法律作为核心形成的针对性与稳定性实施活动。比如确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体法律,例如其中治安部门构成和管理,治安责任权利的落实治安以及综合治理方式与行为规范等相关的内容。在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一些简单的矛盾可以用行政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在社会发展转型中,很多复杂与更深层次的矛盾却和制度体系有一定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系统性法律才可以解决。由于我国基本国情与体制所存在的特征,部分制度资源在政治方面有一定的存在感,但是在法律上却没有。所以把政治上的优势与特点进行转换,将其在法律上的优势呈现出来。部分法律制度因为实施主体的不同,难以有效使用在综合治理中,甚至还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继续阅读

民政局2020年工作计划

(一)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聚焦脱贫攻坚,落实兜底保障。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对未脱贫户开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兜底保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执行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完善救助制度,拓展救助内容。完善低保认定办法,规范完善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加强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深化专项治理规范救助秩序。巩固深化专项治理成果,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

(二)加快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基本养老兜底保障。落实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提升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启动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赡养协议签订、探视走访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加强建后运营指导。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持续开展养老机构登记评定。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水平。加大养老产业培育力度。申报市仁爱医养有限公司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

(三)健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完善落实儿童福利制度,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社区治理法治保障,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推行城乡社区工作协商建设。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工作,挖掘、记录、保护、传承地名文化,积极申报“千年古县”。

(五)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六)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提升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力度,抓好源头治理和受助返乡人员回归稳固工作。加强婚姻管理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殡仪馆建设,购置尾气净化设备一台,改造办公楼后面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启动八台山公墓三期建设。

(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促进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实践,建立健全“三社联动”。

继续阅读

城管局办公室管理总结

在街工委、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区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城市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

一.城市管理工作:

1社区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并定期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

2及时传达上级对近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有会议记录。

3有城市管理专职干事和城市管理协管员队伍,工作正常开展。

做好社区城市管理日常性工作:

1经常向社区居民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2坚持日常巡查制度,负责对本社区影响市容、市貌和市容秩序的乱倾乱倒、乱吐乱扔、乱停乱放、乱牵乱挂、乱贴乱画、乱摆摊点等有碍有碍市容和违反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

继续阅读

街道环境综治委实施意见

一、街道市容环境综治委的性质和工作职责

街道市容环境综治委员会是负责街道辖区内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综合部门,在街道办事处领导和区市容管理委员会业务指导下,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对本辖区内的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负主责,并行使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的职能。其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贯彻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市、区市容环境管理的总体部署和年度目标,研究制定本辖区市容环境管理规划、年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协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执法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本辖区内违法占道、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违反绿化管理规定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工作。

(三)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负责居民区胡同、里巷、绿地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配合市、区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环境污染项目的治理和违章查处工作。

(五)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施工扰民、干扰合法施工的协调工作。

(六)指导、推动社区居委会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市容环境达标居民区建设,总结典型经验,探索市容环境长效管理的新办法。

继续阅读

“6S”现场管理法分析

1、“6S”现场管理法的内涵

“6S”管理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涵,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EU)、素养(SHITSUKE)和节约(SAVE),这六个词均以字母“S”开头,所以简称“6S”。整理是“6S”管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其内容就是员工根据工作场所中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标准,将非必需品清理出现场,以保持空间优化、行道畅通。整顿即按照器材、工具、物料等必需品的使用频率将其位置固定下来,以便在需要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清扫就是清除掉工作场所中的脏污,注重细微之处。清洁是在上面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并通过奖惩和考评强制员工执行,以使清理效果进一步优化和持续化。素养就是培养人遵守制度、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和良好习惯,无须制度的约束和企业的监督也能自觉践行。节约即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2、应用“6S”管理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2.1提升市民的环境素养,找准城市环境治理的“引爆点”一个城市环境状况的好坏,反映了这个城市居民环境素养的高低。城市治理不是靠单纯管出来的,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市民素养的提升是改善保定市容貌的“引爆点”。“6S”现场管理法中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式过程,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市民素质关键在教育,必须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教育投入、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第二,把广场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将市民的环境教育寓教于乐;第三,提高市民素质要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开展“环境优质社区评选”“环境标杆个人”“环境志愿者行动”等活动,改善市民的环境素质;第四,发现与打造对市容治理有突出贡献的普通居民标杆,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在提升全民环境素质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建立“善美保定”的队伍中来。

2.2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从源头上减少新的环境问题产生保定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虽然有了一套工作计划,但重点是抓一些冒尖、突出的问题,哪里乱了抓哪里,导致市容市貌好一段时间,坏一段时间。实际上,很多环境问题都和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与不合理有关。例如,过多的丁字路口对交通拥堵无疑是“火烧浇油”,不科学的市场布局必然增加流动摊贩乱摆乱放现象等。因此,必须把城市环境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从规划的源头上减少新的环境问题产生。对那些已经既成的规划事实,我们只能做事后的优化调整;对还没有进行的城市规划,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城市管理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将市容管理中一些科学的、长远的设想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市容规划应该包括:优化城市道路结构、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美化的城市空间景观、完善公益服务设施等等。

2.3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响应速度为切实深化城市管理“6S”行动,政府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坚决避免“行动开展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消极陈腐观念,提高工作主动性、增强紧迫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实施科学管理。政府应将企业管理理念深入到城市管理之中,按标准和流程推进“6S”行动,转变“老经验”和习惯式工作方式,促进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第二,加强城市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培育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干部队伍,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权责统一;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处置有措、反映迅速、精益求精”的工作思路,努力达到细致、深入、精确的城市管理要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响应速度。

2.4设计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公众参与是城市管理“6S”行动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也是城市管理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公众参与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需要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更需要设计健全的参与渠道。第一,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的作用。建立统一的举报电话,既便于市民记忆也有利于行动的统一调度。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提供与公共互动的渠道,听取市民建议。第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微博是互动性最强的媒介平台,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培养忠实粉丝的方式,可以为政府的信息和民意征集助力。各辖区可以建立微信群,“微信摇一摇,城管到身边”,简化、便捷的参与渠道更能获得公众的青睐。第三,重视群众意见,及时给予反馈。公众之所以对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举报,是因为他们认为举报也不会收到效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对公众的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5设计个性化的宣传方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了解“6S”行动的渠道是不同的,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宣传方式。(1)中小学生应以学校渗透为主中小学生可塑性较强、与外界接触较少,学校是其主要的信息来源。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一旦这种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头脑中形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并终生受益。在学校里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表彰“环保标兵”,对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恶习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2)大学生要发挥引领风尚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这一类人受教育时间较长、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并非意识不到美化市容、净化环境的重要性,而是缺乏参与到这个行动中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校园中,可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废物改造利用大赛、垃圾箱图案设计比赛、城市治理宣传讲座等校园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担当起城市管理“6S”行动引领者和带动者的角色。(3)对就业人群要全方位覆盖就业人群的人口数量最多、治理难度也最大。可在他们上下班必经之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捕捉“上班族”碎片化、零散化的时间,采用文字、图像、视频等丰富化的宣传手段,全方位、立体化覆盖每一个上班人群经常出入的地段。并根据工作轨迹的接触点设计不同形态的宣传信息,进行补充覆盖和重复覆盖。在户外显示屏、办公楼内楼宇视频、公交站牌灯箱等场所设计宣传内容,应尽量符合就业人群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4)对离退休人员要以报纸为主离退休职工等老年群体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场所,他们之间相互熟识,并有一部分人热心公益和志愿工作以排解退休后的孤独感。相关部门可在广场、社区等老年人活动密集区域加强户外宣传,并在他们当中选拔志愿者,用他们的正能量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老年人上QQ、玩微博的较少,却对报纸“情有独钟”,在报纸上刊登“6S”行动的理念,能够在老年群体中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目标。保定市政府巧妙地将“6S”现场管理理念移植到城市管理中,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破解城市管理的难题,是对“6S”内涵的向外延伸和落地实施。

继续阅读

2016年司法行政工作考评责任书

一、普法依法治理(14分)

1、高标准启动“七五”普法工作。认真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和表彰工作。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调研、考察和研讨工作,制定出台“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召开“六五”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工作动员会议。深化“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推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全面落实。(5分)

2、创新普法教育方式。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推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动将法治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以“法治文化校园行”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法律进校园”,评选一批“法治文化示范校园”。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法治文化品牌评选和法治文化精品创作征集活动,形成法治文化品牌效应。(5分)

3、扎实推进法治创建活动。继续深化法治县(市、区)、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完善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组织开展“依法治企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和“送法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法治创建水平。(3分)

4、规范普法工作机构建设,全面完成普法机构调整工作,厘清工作职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1分)

责任单位:宣教股、司法所。

二、法律服务与监督管理(14分)

5、积极推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着力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质量,探索建立经费保障、工作考核、工作激励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对律师参与法律顾问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5分)

继续阅读

社会管理法治论文

一、恩施州民族地区特殊性

一是地域的边缘性。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和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脉与大巴山之间,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虽然是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但这种地域的边缘性、地貌的复杂性、气候的特殊性、文化的差异性同样会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继而产生医疗难、就业难、社会治理难等一系列连锁难题。

二是经济的贫困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恩施州近年来虽然在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电力等都有飞跃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现有的基础设施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低。恩施州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社情的复杂性。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民族风俗习惯等原因,导致社情复杂,存在很多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以民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为例,很多民族群众往往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认为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就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和侮辱。

四是民族的杂居性。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9个民族。这种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虽然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但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比如散杂居少数民族同本民族的聚居区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发生在本民族聚居区的重大事情,很容易传递到散杂居的本民族中,同样,发生在散杂居民族中的一些事情,也容易在其聚居地区甚至边疆发生影响,引起连锁反应。

二、恩施州社会管理亟需法治化建设

从宏观上看,虽然我国社会管理以及恩施州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正在改善和优化,比如恩施州人大高度重视地方立法,党委高度重视打造法治政府,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法治观念逐渐增强等,这些都给恩施州社会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缺陷,与恩施州社会管理以及法治国家的最终目标相差甚远,还不能完全适应恩施州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在法治化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存缺陷问题。

(一)立法尚不完备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比较薄弱。社会管理的巩固和完善过程,还主要依靠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制定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但恩施州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在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普遍偏低。建州31年以来,恩施州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恩施州自治条例等16项自治法规,逐步建立起民族自治法规体系,但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比较薄弱。立法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立法数量不够,缺项有待补齐;法律规范制度层级较低;公共投入少,保障水平低;尤其是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帮教、虚拟社会管控等社会领域立法明显滞后,影响了社会管理的确定性、协调性和统一性。更不能反映当前公民的利益诉求。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