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审计基础范文

审计基础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审计基础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审计基础

审计统计指标基础知识

审计统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审计统计指标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前提条件,下面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审计统计指标的认识。

一、审计统计的主要作用

审计统计是运用统计方法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统计,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的活动,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情报、成果在审计统计报表中的集中反映,是审计机关工作成果和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审计统计具有以下作用:

1.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审计统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台帐登记、审计统计报表汇总和审计统计分析。按照审计项目编制统计台帐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审计项目台帐记载了审计项目有关情况的原始数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项目台帐可以直接生成本级月度、季度和年度审计统计报表,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逐级汇总下一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审计统计报表反映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审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单位个数、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审计处理情况、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利用开发情况、审计项目工作量、审计业务经费等统计信息。它用报表的形式和统计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审计工作情况,记载了审计工作成果,为审计机关领导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提供了直接依据。统计人员根据审计统计报表和年度审计计划,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撰写审计统计分析报告,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2.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003年1月13日,朱镕基在审计署考察时强调,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审计统计报表中的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违规问题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统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审计统计数据,并依法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审计统计分析报告或者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统计结果,能够揭示国民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统计的信息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审计署每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布、分析上一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和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等审计统计数据,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3.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党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信息情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统计信息是政府审计机关以科学的审计手段和合法的审计程序,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活动搜集、发现、统计出的信息情报,它真实地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相比,审计统计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器和社会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审计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审计统计指标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基本概念和这些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具体数值,前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后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确定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建立一套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是审计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审计统计指标要科学合理、繁简得当、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适当的超前性,做到全面准确、不重复、不遗漏。

继续阅读

独立审计准则伦理基础探究

摘要:

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以伦理为存在的依据,也以伦理为评价的标准。独立审计准则是以公正为伦理基础,其公正性表现为分配正义。但因分配正义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衡量,因此,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只有通过程序公正才能实现。虽然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现了一定的公正性,但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独立审计准则;公正;伦理基础

独立审计准则不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注册会计师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还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予以衡量的权威性标准。它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阀”。我国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并未消除,这既破坏了审计市场的秩序,也破坏了社会的信用,甚至使审计的监督功能丧失,无法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这固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沦丧有关,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公正性不足是主因。本文拟对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基础进行探究,为增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公正性寻找理论依据。

一、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的关系

(一)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密切程度分析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仅从经济维度予以审视,还要从伦理维度予以审视。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包括:其一,研究者在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涉及是与非、好与坏以及善与恶等道德标准问题,决不可能完全排斥价值判断,不适用价值分析方法。其二,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者是现实中的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这种双重人格会在独立审计准则的构建中表现出来。其三,独立审计准则的形成与变迁离不开伦理道德在其中发挥作用,这是由伦理道德力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国家权力所决定的。同时,应注意到,虽然形式上独立审计准则是一种技术规范,但实质上独立审计准则是以一定的伦理规范的预先设定为前提。其理由在于:一是因独立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是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确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必须以伦理为基础;二是独立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性质一样,具有经济后果性。审计服务的各相关方,如财务报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等)、审计服务提供者(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和其他职业团体等,它们的利益均受到独立审计准则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对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和收益。为了使自己的利益能够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得到足够的反映,利益各方不遗余力地参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使最终的独立审计准则变成利益冲突和妥协的产物。但这种经济后果性并非与伦理无关。一方面,独立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离不开伦理道德评价;另一方面,独立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仍表现为一种经济利益的变化,属于经济范畴中的问题,而经济与伦理是密切相关的。韦伯认为:“经济状况对伦理观念的影响与伦理观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国民经济学和道德之间的对立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象,它既是对立,同时又不是对立。国民经济学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着道德规律。”因此,经济与伦理道德是密不可分的。独立审计准则以伦理为基础具有正当性。此外,从世界范围而言,各国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均以伦理为基础,并以伦理来检验独立审计准则的正当性。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维度分析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从实质而言不仅是指独立审计准则本身的道德性及其伦理价值,而且是指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关系和伦理评价,它既是建立在特定的伦理思想、伦理价值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特定的伦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执行等来构建符合独立审计准则伦理的审计体制、审计关系和审计制度。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独立审计准则蕴涵着何种伦理意义和价值尺度。这一问题预设的前提是:尽管独立审计准则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仍有其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如果这个合道德性的最高价值被找到了,那么就找到了独立审计准则所蕴涵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尺度。第二,独立审计准则除了是一般的法律规范外,它还是伦理规范。因此,前一个问题回答的是独立审计准则本身的道德正当性问题;后一个问题回答的是独立审计准则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从根源上而言是基于伦理学上更为一般的规范和价值关系。德国学者哈特曼认为伦理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应当做什么”;二是“生活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前者涉及到“应当”;后者涉及到“指向价值”,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具有先在性。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在各种情景中何者为有价值,何者为无价值,那么我怎能判断究竟应该做什么?”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没有对价值的确认就无法建立起规范。因此,只有首先对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有所认定,才能形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行为规范。可见,价值问题从逻辑上来看先于规范问题,并且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从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的关系来看,虽然独立审计准则告诉注册会计师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和哪些行为是允许的,但对禁止的行为和允许的行为的划分则是以“指向价值”为标准的。所以,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首先必须预设伦理道德前提,然后以预设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制定出独立审计准则,并且对制定出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否具有正当性还要用伦理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因此,伦理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之间有着共生互动的天然关系。

继续阅读

基础教育经费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

本课题所研究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主要是从经费的使用效率的角度入手,阐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基础教育;经费;绩效审计

一、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不管是实行“以乡镇为主”“校财乡管”还是“以县为主”,“校财县管”或“校财局管”,中小学校都对教育经费失去了所有权和支配权,造成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对忠县教育行业2007—2012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重庆市2013年度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存在基础教育经费拨付管理和使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发放、教育收费、教育资产管理和使用、财务收支管理、工程建设、教育体制等方面40多个问题。对截留、挤占财政非税收入1739万元,收支不入账、私设小金库67万元,挤占学生食堂资金713万元,违规集资5953万元,无文件依据收费4217万元、工程超概(超合同价)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

(二)原因分析

继续阅读

基础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思考

摘要:

本课题所研究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主要是从经费的使用效率的角度入手,阐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基础教育;经费;绩效审计

一、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不管是实行“以乡镇为主”“校财乡管”还是“以县为主”,“校财县管”或“校财局管”,中小学校都对教育经费失去了所有权和支配权,造成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对忠县教育行业2007—2012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重庆市2013年度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存在基础教育经费拨付管理和使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发放、教育收费、教育资产管理和使用、财务收支管理、工程建设、教育体制等方面40多个问题。对截留、挤占财政非税收入1739万元,收支不入账、私设小金库67万元,挤占学生食堂资金713万元,违规集资5953万元,无文件依据收费4217万元、工程超概(超合同价)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

(二)原因分析一是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忠县2013年及以前,各学校预算、资金拨付等财务管理直接对县财政局,从2014年决算开始,每年全县各中小学校经费预决算先报县教委审核后,以校为单位报县财政局审定批复。本次审计发现了截留、挤占财政非税收入、收支不入账、虚列支出、挪用公款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有学校的原因,也与各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有关。忠县各学校财政预决算和财务收支管理是县财政直接管理,由财政将预算批复直接下达到学校,直接审批拨付学校各项款项,造成县教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县各学校财务状况不清楚,以至于在检查督导学校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向市教委上报相关数据时带来较大困难。财政直接对各学校进行拨款和财务管理,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造成权责不清,监管失控,使这次审计查出的财政财务方面问题无法划分财政和教委谁承担主管责任。二是对教育经费使用客体认识的错位和“顾客意识”缺乏。

通过对校方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认为,教育经费的使用学校最应该对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只有不到40%的人认为最应该对学生、家长负责。这说明很多学校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客体、服务对象不甚了解,更加没有形成对客体服务的“顾客”意识。由于没有形成以生为本,“学生至上”、“学生就是上帝”的“顾客”意识,造成教育经费没有真正用在教育上,而是用于其它方面。三是县级财力匮乏,教育投入不足,大班额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2013年忠县本级财政收入20多亿,总支出60多亿,全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础教育投入7亿多,其中,教育附加投入146万元(2013年财政收入1217万元)、城市建设配套费投入140.9万元(收入11849万元)、土地出让收益投入170.89万元(提取教育经费2171万元)。并且三项经费使用是一年滞留一年。由于农转城、举家进城务工、加之择校等因素,导致学生大量入城,造成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由于城镇建设中学校用地规划跟不上,扩建、新建无地,原有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镇生源增加的需要,大班额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继续阅读

公司内部管理审计基础认识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工作安排,全国管理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湖南省内部审计师协会具体承办。本次全国管理审计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各行业、各地审计协会的论文和典型经验材料共110篇。下面,我想从八个方面作一介绍和总结。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

从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TGROSS)撰写的《管理审计》(TheManagementAudit)问世以来,学术界和职业界对管理审计的概念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75年在佛罗里达的第19号研究报告,提出的定义为,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师对各层次管理活动进行面向未来,独立的和系统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各种管理职能、项目目标、社会目标及员工发展的实现来增强组织的获利能力,并增强其组织目标的实现。

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对整个管理业绩进行系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就是管理审计。管理审计不仅能从主观上、客观上对一公司进行彻底评估,而且还可以对管理本身的有效性作出权威的判断。

劳伦斯索耶认为,管理审计就是以管理者或管理咨询师的眼光去审查组织的各种活动,它与其它审计形式的区别在于它对思维方式而不是它对技术方法。

科勒认为,管理审计是指由外部人员对管理业绩所作出的评估。

某些外国学者认为管理审计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探索、分析和思考的方式。

厦门大学王光远教授认为,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或CPA为了维护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委托人的利益,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或资金状况、盈利能力及组织结构等的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评价或分项研究,以帮助管理当局这一资金受托人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经营能力,或者就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发表评判性意见,并对外报告。

继续阅读

在基础设施项目审计下倡议“ 一带一路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而基础设施建设是该战略的优先领域。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过程中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障碍和风险。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的特征,以国家审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审计路径,以期助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审计

“一带一路”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者众多,目的和需求不一,机会主义行为多且杂。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通过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做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沿线国家贸易联通,从而促进全球资源流通,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新格局。

一、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我国本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提出我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而沿线众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非常薄弱,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也缺设备、技术和管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而且在资金方面的缺口很大,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之对应的是,我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优势,而且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用资金、技术等充分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更甚者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务实合作的“助推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这点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主要是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为了实现打造完全便利的战略通道的战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战略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交通运输(海、陆、空)、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解决目前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间深度合作的阻碍因素,奠定当代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分析

(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特点“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8)和《指数报告(2018)》于2018年6月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综合分析6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8个葡语国家的指数表现,指出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5个特点:一是总指数创出新高,看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前景;二是东南亚地区仍是“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热点区域;三是交通与电力继续领跑;四是新政策、新金融、新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新动能;五是基础设施项目的跨国合作热度有增无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的特征分析1.面临众多风险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其一,施工条件复杂,外在环境难以预测。比如复杂的地基条件、多变的气候及其他众多不可抗力的影响等。其二,项目周期长,涉及主体众多。不能避免地会受到许多诸如政治、人文等因素的干扰甚至是阻碍,这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其三,源于沿线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等差异性而存在的法律、政治、金融、经济、战争等风险。2.融资模式复杂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先前主要采取我国政策性银行(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给予东道国优惠贷款,项目指定由我国大型国企承建的方式,是一种集经济观察援助、投资、贸易一体化的新模式。然而,基础设施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建设不断扩大,我国政策性资金援助和投资不能满足项目需求,从而吸引了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加入基础项目建设的投资者队伍中,资金来源不再限制于财政资金。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是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合作共同建设模式,实施具体表现形式为PPP模式等。

继续阅读

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若干问题

一、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出现,对于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的方法方向和重点都比较明确,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审计质量,并且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是制度基础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于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建立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及会计数据记录和会计报表数据加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错弊,从而减少会计报表的误差,降低报表出现严重失误的可能性。在审查会计报表时,审计人员可以依靠内部控制而不致出现大的审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审计测试的质量。在审计实践中,无论是实质性测试还是符合性测试,都存在抽样误差。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抽取的样本很可能就正好是偏高或偏低的项目,据此样本作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有很大的审计风险;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抽样样本代表性就强,抽样审计的风险就小得多。

(三)内部控制会影响审计抽查的范围和时间。审计的过程就是在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据此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审计证据可以分为资料证据和检查证据。如果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其会计记录自然会是客观真实的,审计人员抽查的资料就会较少,从而相应减少审计人员核查资料的时间;反之,则审计人员就要抽查较多的资料,甚至进行详细审计。

(四)内部控制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是通过执行一定的审计程序来获取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不同,所获得的证据也就不同,进而会影响到审计结论。因此,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是审计成功的保证。如果被审计单位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应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料,而不需要亲自搜集资料,节省审计时间。

(五)内部控制决定抽样方法的应用和质量。制度基础审计出现和发展除了受内部控制发展的影响外,抽样方法的发展也功不可没。抽样就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抽取一部分业务资料进行检查,据以推断业务资料的整体情况。抽样极大地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很难保证所抽取的资料具有代表性,从而难以保证据以作出的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局限性

继续阅读

事务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五个基础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审计程序、审计责任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达到“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保证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基本要求呢?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要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基础

这里所说的指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不是事务所在法律意义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等等组织形式,而是针对现阶段我们行业各类事务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体制问题提出的,实质上就是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笔者认为,事务所的内部结构问题是事务所在其所有制已确定的情况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事务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可以通过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纠纷清晰地反映出来。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协议范本》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章程范本》,着重研究了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中相关法律的协调,特别是考虑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注册会计师法》以及有关登记和审批管理规则之间的衔接;同时,尽可能地结合行业“人合”特点,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将行业规则、惯例作为自治性条款加入其中。另外,根据事务所内部治理经验,加入了一些提示性、选择性条款,以体现事务所“人合”特点和行业规范导向。但是,两范本并不具有强制性,事务所的体制问题只能依靠事务所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当然,这当中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事务所的治理结构问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事务所的核心领导、关键人物对改善事务所治理结构的决心和态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文基础

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若能做好则很难、很难。因为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起一个健康、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是不容易的。志不同,不相为伍;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缺少相互信任,缺少合作精神,缺少团队思想,缺少……他的审计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上吗?“如日中天”与“天道酬勤”一定不是同一类型的企业文化!

会计师事务所的思想基础

这主要是要强调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认知上的一致性。当然,在专业上我们不反对来自任何角度的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应该是仅就在学术上的探讨,在理论上的争执,最终应达成和谐的统一。这里更应该体现的是“民主—集中”的过程。而不应是一种不和谐的、杂乱无章的音符。

试想,当一个项目或一个注册会计师遇到审计问题(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时,当事人一定非常希望得到机构的帮助和同事们的帮助。设想一下,机构中就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或者明知处理方法有问题,审计结论不当,就是不表态,不去负责任地指出来……这样的事务所能够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吗?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