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生物学科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生物学科教育

生物学科教育价值

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继续阅读

生物学科教师教育论文

1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措施

根据新时期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明确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及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确立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和训练内容,从而加强教师通识素养、生物专业素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等技能培训。具体思路和方案是:

1.1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追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本课程群的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构建师范生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体系,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学科专业基础课和教师教育课程两大方面。

1.2.1调整学科专业基础课,完善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所涉及课程科目围绕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等课程以及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强调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环境和稳态等内容开设,根据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重点和比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使师范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便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1.2.2设立教师教育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教育课设立公共教师教育课群和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前者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学、汉语口语、教师礼仪学、学科教学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技能训练、三笔字等常规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微格教学训练、教师口语训练和说课训练、三笔字训练、教学设计训练;同时设立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生物学经典事件解析、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分析、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等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生物知识素养。

1.3注重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训练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络课程创建、教学动画创作和DV创作等实验。让学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4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实践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的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根据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进程分别安排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服务、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师范技能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师范性素养。

继续阅读

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实现

生物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起起落落。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题要重视,生物学必须考,否则不被重视,等等。而忽视了生物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其教育价值: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继续阅读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如今,社会环境多元化发展以及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给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尤其是在对待生命方面,他们还存在着很大的认知缺陷。由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价值观念、思维认知相对不足,故而极容易对生命含义形成错误解读。高中阶段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物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素质要求的重要抓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首先明确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安全性、组与组之间协调合作、对于生命彼此之间保持尊重和爱惜三方面,因此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生物教学与自然界中的生命息息相关,在该教育模式下,教师应最大程度的保留自然界中生命所带来的生命与活力,教师在落实具体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待生命的敬意,正确地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学本身的反思,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品格,激发其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

一、高中生物学科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改善和构建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其必要性不言而喻。生命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以死亡教育理念的形态出现在教学当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从而正确的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但在生命教育理念中,高中生物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当中贯彻生命价值的体现,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对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改善和构建。

(二)有助于学生协调自然生命与自身的关系

基于生命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并以此提升生命价值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提倡生命之间的平等,让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价值所在。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以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的意义为核心,还要学会关怀自己的生命和关怀他人的生命,关心人类的命运,用健康的眼光看待死亡这种客观现象,使万物和谐共生,因此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自然生命和自身的关系,保持自然界各类生命之间的平衡。

继续阅读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类比推理的运用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高中生物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受到了社会广大人士的重视。对此,结合多年高中生物教学经历,以及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与类比推理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高中生物教学同行借鉴。

关键词:生物教学;类比推理;高中生物

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基本内涵是指根据事物双方的共同属性,通过对一方的学习来学习另一方面的内容,要注意的是虽然两者具有共同属性,但并不代表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过通过类比推理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消化新接受的生物知识,促进生物题型解题思维的提升,从而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一、浅析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将很多教学问题暴露出来,其中就包括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高中生物学科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生物教学,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就不利于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进行日常考试。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就包括学生缺乏学习技巧,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差等。如果不能尽快意识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漏洞,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不利于帮助高中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学生缺乏学习技巧当学生进入到了高中学习阶段进行各个学科的学习就不再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书面知识,还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要有一套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吸收教师教学内容,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但是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很多高中学生缺乏学习技巧,特别是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生物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

(二)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从整体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航向的指路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路的工具,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道路。在学生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误区。高中生物学科学习难度较大众所周知,为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差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小,学生只要背诵教师所画的重点学习知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却相差甚远,很多学生仍然采用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导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基础远远落后于同班同学。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基础越来越差,学习成绩越来越低,学生就容易放弃生物学科的学习。

继续阅读

中日生物科学教师课程设置

一、日本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教育的特点

(一)整体学分少,课时量小我国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的一般学分大约在140~160,每学分为18课时,少部分有实验实践的课程为36课时每学分。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履修的学分大多都在160以上,平均约为165学分,总计课时量超过3150课时。日本需要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本科毕业生需要完成135学分以上。而一般课程为每学分15课时,实验实践类课程为每学分30课时。本科毕业生最大程度履修实验实践类必修课程,其总计课时量也不到2370课时,四年时间比中国学生的课时数量要少近800课时。

(二)自选课程占相当比例,学生自主选择度大我国高师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这三大板块。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在课程整体设置上大致相似,其中通识课程的学分大致占整体学分的30%,学科专业课程大致占47%,教师教育类课程占23%。日本的师范教育课程类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自选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比例设置大致为1∶1∶1∶1。学生在完成最低的通识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同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自选课程。自选课程的选择,很好地利用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既可以选本学院的课程也可以跨学院选择,不受自身所学专业的限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三)通识课程内容均衡,同时限定修读学分和修读领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师通识课程对培养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和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国高校中通识课程一般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政治、计算机、大学外语和大学体育等课程。其中政治类课程和大学外语在通识课程中所占比例最大,两者的学分占通识课程整体的60%~70%。我国非常重视和强调政治课程,即“两课”。每一位中国大学生都要在公共基础课中履修大量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日本的通识课程除政治类课程之外,其余类别和我国相似,也都包括了信息技术、外语和体育。日本每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必须履修“学期初讨论会”这门课程,以懂得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够顺利地做好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的衔接。另一必修课程是“信息教育I”。其他通识课程只限定了必选的领域范围,而不具体指定课程名称。不同于我国对政治类课程的重视,日本的通识课程中,只有对学生选修法律方面的课程做出了规定,如在信息教育类课程中学生可以选修“人权”方面的课程,仅要求社会科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必修“日本宪法”课程,而对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不做要求。外语课的学分和总学时也远不及我国的多,但是学校开设了多门外语课程,鼓励学生在完成英语的基础学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日本通识课程中有一半的学分要求履修的课程必须要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复合领域等各个领域的课程,并提出学生们应当“具备学习人类智慧所应有的知识和思考力”的学习目标。公共选修课只要求修够2个学分,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国公共选修课覆盖面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计算机、体育等各个领域。学生虽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选修课整体所占学分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而且在修读方式上,也多是对修读学分有最低限制,而鲜有对修读领域做出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们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可能很难均衡地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四)学科专业课程高度融合,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高师生物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另一类是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以陕师大为例,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等。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动物学、动物学实验、植物学、植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生态学实验、野外实习等。除此之外,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亦有开设其特色专业课程,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而选修课的学分设置每个学校也不尽相同。我国六所部属师范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学分也是在三类课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共24学分,生物学科的67学分,共计91学分。日本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共同履修的科学基础课,包括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理学四大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实验,以及相对应的各学科的教学法。另一类是生物学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履修的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与基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课程,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养而设置的,是解决生物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在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门类非常详细,在所有类别的课程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了近一半学分,不仅注重学科专业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重视学科专业的纵深发展。相对而言,日本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其课程门类和总课时量都较少,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注重科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与日本初中小学施行综合科学的教育体制相符。

(五)教师教育课程门类丰富,内容全面我国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均学时为38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23%。六所附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门类都比较类似,都开设了教育理论课程,这是因为教育理论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和基本观念获得和形成的关键。除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经典的教育理论课程以外,各师范院校也将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为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信息化变革需求的创新人才。在整个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原本仅有一门学科教学论,与之相比,现下的教育技能课程门类和比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变化说明,现代教师教育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六所师范院校也都分别开设了教师教育方面的学校特色课程,涉及艺术修养、教师技能、研究方法和政策法规等不同方面。日本师范教育可供选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还开设了教学实习、教师能力开发、教学设计入门、语言技术、语言理解基础、临床心理学I、临床心理学II、寿命心理学、发育心理学I、发育心理学II等。各为2学分。并且毕业设计与学科教学方法这两门共占12学分的重要课程,是放在学科专业课程分类中的。日本课程设置中有32学分的自选课程。而门类众多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也为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二、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到,日本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课程门类丰富,学科知识融合,学生自主选择度大,体现了其贯通融合、多元包容的特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我国学者提出的高校课程改革中“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非常一致。然而日本教师教育的这种过分重视教育实践课程和自选课程,同时又相对的轻视学科专业课程、轻视教材的使用也有可能弱化中学特别是高中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形成。不过由于日本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多数是去初中或小学执教,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很大。所以在本科阶段的职前教育也就更侧重于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生培养。而全面推进职后教育,普遍提升从教人员的学历,发展终身教育的教育方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

继续阅读

苏科版初中生物寓教于乐探究

摘要:

苏州教育一直处在全国前列,本文介绍了苏科版生物教材的内容构造和教学现状,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和逻辑思维,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终身学习技能打下良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苏科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

苏州地区自古经济和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作为自然学科中一门古老的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苏州地区生物学教材为苏科版,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教材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构建了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主线的教材知识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科学、有效学习,解决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3~6年级科学课程的开设和初中7~8年级的生物学。在这些学段的学习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探究发现技能。在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中获得探究技能和理性逻辑思维的培养。生物学科的教学无论是在课程标准的设定方面,还是在内容和实验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的学习情况并不乐观。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生物技术人才,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一些生物创新型人才也许就在其中,需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节课感兴趣,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以理性和富有感性的思维挖掘教材,将生命科学渗透到生活中,寓教于乐。

一、在体验观察中提高美的感悟

纵观生物学的由来与发展,无不是由众多的有心人通过细心观察获得的。大自然中美好的食物到处都有,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达尔文说:“我没有什么过人的高超技能,如果有,那也是我在观察方面比别人更有耐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环游旅行中,达尔文发现了岛上的鸟类、昆虫、鱼类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通过认真观察,写就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抓住他们好动这一特征,探索未知的生命世界。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生物学主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教材知识体系。在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中即向学生介绍了显微镜的使用,让学生尝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植物永久切片和人涂血切片。依托我校先进的硬件设施,我带领同学们到生物实验室专门做了显微镜下切片观察的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精密仪器显微镜,因此表现出非常高的观察欲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就非常能被学生理解,因为有需求,所以有市场。

在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中,带领学生认识校园中的植物,在初秋的季节里,金桂飘香伴着微风徐徐,同学们认识了香樟、红花檵木、紫薇、菊花、银杏等植物。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展示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生是有自我体验的个体,生活体验以现实活动中的情景为基础,依托学生活动经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接触中积极参与、身心投入。这种教学还渗透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如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这种亲自体验的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将被动的死记硬背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教育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美育。美育恰恰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美育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形成健康的美学兴趣,培养高尚道德。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人民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积极弘扬美育精神。用美感的教育感化人,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在自然科学中融入美学因素,对于生物学科,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大自然中的江南水乡、塞北的大漠孤烟、秀丽山水都能够感染学生。在进行调查野外植物、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观察到的动植物绘画、摄影,将一些植物叶片制成精美的书签等获得美的享受。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营造清新亮丽的风景。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眼睛、心灵发现、感悟、享受美的世界,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构成了生物学科中的内在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如袁隆平、童第周、摩尔根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美的精神。将这些美学教育渗透于生物学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阅读

教师初中生物论文

1教师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

改变传统“毒霸课堂”的陋习,但是又不能过度放任学生,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简单的来说,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开展的规律出发,正确把握好讲,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还要做好点评,把素质教育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打下扎实的环境基础。

2.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侧重科学性的初中生物课程除了对教师具备一定的生物专业技能知识外,还有具备生物知识迁移转变能力。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生物课程知识仍然是以口传授为主要来源。所以,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和自身的个人素养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之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技能并完善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如:在对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的课程准备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自然发生论”和“神创论”产生的背景和区别带来的影响解释给学生听。并让学生逐步对生命的起源加深认识和理解,以完成教学目标。

3.完善教学方法

3.1对教材进行探索调研。教材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主题,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其教材也不例外,是贯穿整个学习的主体,且其对教材的应用还停留在传统的照搬照抄模式上。在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下,二次开发和深入探究调研教材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过程。如:在七年级生物课程“皮肤与汗液分泌”中,其中除了固有的皮肤知识是教师必须教授,教师还可以充分将这些知识扩展到人体学、医学等相关领域中。使学生了解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及教材的重要性。

3.2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4结语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