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设计模式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存在问题分析
(一)组织模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模式仍是采用先学生选题后分组指导的方式。这种模式的问题首先出现在选题的方法上,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从教师出的专题论文题目中进行选择,选择了哪个教师出的题目就跟哪个教师的小组做一般部分设计。教师出的专题题目往往和学生人数相等或者稍微多一些,这样以来,选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多人选一题),尽管后来采用了“增加志愿”的办法进行协调,但效果仍不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由于将设计方向和选题挂钩,就容易造成“选择方向”和志愿从事的设计方向不相符,使得学生更加无所适从。因此,这是一种被动的选题,失去了原有的选题意义。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不是从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而是自己拟定题目后与老师沟通、讨论后确定,这才是真正的选题。目前这种被动的选题方法常常导致学生勉强接收、被动应付。还有就是没有经过合理的控制分配,造成分组后常常是各组学生的素质差别太大,给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从整体上说,需要对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进行调整,采用较为灵活的模式来满足实际现状的需要。
(二)指导模式缺乏高效性
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采用分小组指导的传统模式,然而由于专业特性,这种分小组的指导方式在本专业应用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目前交通土建专业设计分为公路、桥梁两个方向,每个设计小组跟随一个指导教师就一个方向进行设计,小组之间相互独立。那么,对于公路工程方向来说,采用山区地形进行设计必然会遇到建设桥梁的问题,基于工作量的考虑,学生此时往往“重公路轻桥梁”,导致桥梁方案容易出现方案不合理的现象,影响整体的工程方案质量;对于桥梁工程方向来说,抛开工程背景环境单纯对某种桥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计算的成分过多,设计的成分太少,学生的专业思想训练过弱,这种指导方式无法完整地锻炼和表现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技术素质。另外,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每个教师的专业侧重不同,而路桥工程涉及面较广,遇到的技术问题多变,有时难免对偏离个人专业的细节技术问题把握不好,单独指导不如小组配合指导更加有效。为此,目前指导模式的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为解决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设计内容模式改革
作者:周福芹陈念慧齐爱民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平衡不是对称,是对称的变化形式,是一种打破对称的平衡,平衡突破形和量的相等,根据力的重心,将造型的形与量加以重新调配,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求得局部变化,使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造型要素的面积及体积等在视觉上保持一种力量的平衡,形成一种视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平稳感,如图2所示。
比例与夸张构成形式
世界上任何一个整体而统一的事物,都是由几部分组合而成的,局部与整体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或大小关系,就是所谓的比例。在包袋的设计中,比例是用来确定包袋各个设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及其美感的。古希腊人发现了最具美感的造型比例,即1∶1.618的黄金比例,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雕像极具美感的身躯,就是由于符合黄金比所形成的。许多公务用包袋的分割造型或配件的位置放置,都遵循黄金比,如图3所示。夸张是指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加以强化或突出,如果包袋采用夸张造型形式,其造型及设计就更易获得一种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夸张的部分或造型元素成为设计的视觉中心。包袋造型上的夸张不单单是外形上的显著变化,也可能是色彩、工艺、配饰等其它方面的夸张变化,如图4所示。
对比与统一构成形式
事物的质和量或造型元素相反或极不相同的元素排列在一起就会形成对比,如包袋造型上的直线和曲线、凹形和凸形、粗和细、大和小等构成对比造型形式。在包袋的设计中常采用对比设计形式,通过造型元素间的对立和差别,以增加造型的审美特性,使包袋造型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醒目、肯定、强烈的视觉印象。但是如果包袋造型元素对比过于强烈,并且面积过大,包袋造型则会缺乏整体感和统一感,所以,包袋设计师一定要在造型整体和统一的前提下,追求对比与变化,以达到统一当中有对比,对比当中有统一的造型效果。对比可以使包袋造型显得个性鲜明,统一则可以使包袋造型相互联系、和谐一致,因此,只有将对比与统一运用得恰当合理,才会给包袋的款式造型带来鲜明、活泼而又整体统一的良好效果,如图5所示。
节奏与韵律构成形式
节奏与韵律原本是音乐术语,在造型领域中同样适用,是指一种有秩序、有规律的连续变化和运动,在造型设计中,是指造型要素有规律的排列,排列的形式有反复、渐变、交替等。在包袋造型设计中,如果节奏和韵律运用的不够熟练,在设计中过多的反复运用形、质、色等差异太大的要素,就会造成整个包袋的不协调或包袋某一部分的孤立,或者使得设计没有重点。恰如其分的反复和有规律地出现某种造型元素,例如特定的形状与色彩等造型元素的重复有规律出现或交替出现,都会产生富有节奏与韵律的感觉,如图6。
作者:陈莎莎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索式桥梁的整体造型美学设计原则
大跨度索式桥梁的造型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跨径组合上,悬索桥半主跨与边跨比接近黄金比1.618:1为宜,以使造型更显均衡。斜拉桥一般对称分布。
(2)索塔高度一般根据力学要求和缆索垂度决定。索塔宜高不宜低,以使立面雄伟。但悬索桥索塔高度不绝对。
(3)缆索宜选用粗缆索,以保证明显的轮廓线。斜拉桥拉索较密时,可在保证力学条件的前提下选用细拉索,以形成富有层次的网面结构。悬索桥主缆中央需离开主跨桥面一段距离(一般为4至5米)。
(4)悬索桥锚锭墩不宜做得过大,也不宜露出地面,逼不得已时需做美学处理。
索塔的造型设计
1基于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
1.1项目实施期间的设计工作。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费用、质量与进度:
1.1.1设计工作对项目成本的影响。EPC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应该严格的按照费用估算标准,编制不同准确度与深度的项目费用概算,这也是控制整个项能否成功的保障条件。EPC总承包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中,设计阶段对项目的成本影响最显著,根据相关项目成本影响统计显示,在初步设计低额度按对项目成本造成的影响为65%-75%,项目的施工阶段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仅仅只有4%-9%,因此,EPC总承包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的控制阶段应该在项目的设计阶段,也就是说强化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设计工作对项目质量的影响。由于EPC总承包项目的实施复杂,具有众多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设计阶段包括的内容有采购、施工、检查、验收等方面,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重视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不但能够节约施工成本,还能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
1.1.3设计工作对项目进程的影响。由于EPC总承包模式自身的特殊性,致使项目具有设计周期长、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投资高等特点,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时间占整个项目总工期的40%-60%的时间,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并且设计工作还能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的调整,尽可能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节约工程投资。因此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协调好采购、施工、检查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够为项目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执行阶段。在设计执行阶段,应该组建一支设计团队,建设和管理好团队是项目执行的必要工作。在项目施工现场应该安排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服务,为项目的执行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现场的具体状况,决定现场施工计划,并解决联络变更以等问题,再结合施工难度,安排施工技术服务代表与项目设计联络人走进施工现场,根据相关的施工状况,为施工现场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保证项目的设计执行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1.3设计监控阶段。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设计监控阶段,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业主对承包单位的监控,承包单位将与项目有关的设计文件提交给业主与有资格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审批,业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审批,发现问题后应该交给承包单位进行修正,承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修改,直至业主审批满意;另一方面是总承包单位度分包单位进行监控,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与标准,根据相关的设计计划进行进度控制,根据风险计划表进行风险控制。
1.4设计收尾阶段。工程设计后期的设计收尾工作,也是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审批的项目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将施工图纸改过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将修改后的图纸放入竣工图中,将其存档当做项目的历史信息,然后整理项目组织过程资产,组织过程资产主要有共享知识库、程序和流程,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积累的无形资产。
一“、空中教室”模式的理念来源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实现手段,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空中教室”模式的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理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先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皮亚杰提出人类认知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同化:学习者对外界刺激输入进行过滤或改变使之变为自身一部分的过程;顺应:学习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原有图式无法使之同化时,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他认为,人类认知受到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平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所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①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念的启示是,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核心,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利用会话、情境、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协作伙伴;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空中教室”的设计过程也深受该理念的启发,其结构设计以及模式运行都以学生为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主导。
(二)多元智能理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1999年,他又补充了三种智能“:自然智能、灵性智能与存在智能。”这些不同的智能代表了不同的潜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而且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倾向(人人有才),每类智能又并非均衡发展(人无全才)。该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发展多种智能的需要,我们要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同时,每个人又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空中教室”模式就是受到该理论的启发,试图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考评标准,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考核标准的多元化,既培育学生的各项智能,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
(三)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受教育者存在个体差异为出发点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个体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齐,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一。分层教学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层,一个分层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渐进过程,另一个分层是对学生的分层,根据他们的知识背景、领悟能力等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受到该理念的启发,“空中教室”按照“分功能,分教室,分梯层”的理念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进行分层,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
二“、空中教室”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总体目标和功能体现1“.空中教室”的总体目标。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延展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范围,实现真实课堂和虚拟教室相辅相成,增强学生参与式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平等、互助、互惠的师生关系,以教助学,以学促教,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2“.空中教室”的功能体现。(1)实现“无界”教学。“空中教室”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利用网络优势,在时间、空间和人数方面扩展,突破原有限制,真正实现校内“无界”教学。校内所有师生都可以申请进入该系统,“无界”式教学实现了四个“跨越”———跨越时空,跨越专业,跨越年级,跨越学院,在校内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沟通无界。(2)丰富教学资源。“空中教室”系统通过各个功能模块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源、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像资源等等,这些资源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多维度、多角度地全方位认知,以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丰富的知识资源也为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例如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导读性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真实课堂之外做大量的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空中教室”系统提供的大多是实体课堂之外提供的信息,要么是为学生提供的课前准备资料,要么是为学生提供的课后研读,这些资料都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地学习,但是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受严格的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而且“空中教室”模式还设计了教学评估模块,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激励和约束。(4)促进无障碍沟通。在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由于固定的讲台和座位的安排,使得师生之间彼此有了些距离,无法实现无障碍的自由沟通。“空中教室”依托的网络技术环境使得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完全可以用虚拟代号进行“无知”②状态下的自由沟通。在这种模式下,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沟通是无障碍的,有利于沟通的真实性和及时性。(5)满足个性化需求。“空中教室”的功能模块设计充分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知识模块,涵盖不同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该模式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块,因需学习,这大大地改善了“一刀切”式的乏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空中教室”的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要素在一定环境下按某种次序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系统的整体具有不同于组成要素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性原则要求“空中教室”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完整而有层次,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要按照逻辑顺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空中教室”模式设计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2.合理性原则。首先,系统模块的设计在结构和内容上要合理,不能偏离教学需要和现实条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其次,模块的分层要合理,分层要严格符合专业知识的递进层级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层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便利性原则。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使用的便利,一方面是管理维护的便利。为实现使用方面的便利,该系统在用户的进入、使用等方面的操作要便利,方便使用者访问;在管理维护方面的便利,该系统应该建立在稳定的网络技术基础上,管理者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技术进行管理和维护。4.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主要是对系统技术和模块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实现系统稳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的稳定性能够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模块结构的稳定性可以让使用者尽快地掌握系统的结构,有利于他们熟练地使用这个系统。
作者:蔡晓军单位:南京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汉字应用中,借助于不同的形、音、义及语气等,能够瞬间得到不同的生理及心理感受,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倾向,在包装设计中,利用不同的汉字造型向人们进行视觉的传达,更能够使人们受到有目的的深刻的刺激以及思维启示。
汉字造型应用于包装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途径
包装平面设计将汉字当作其设计的关键因素以及视觉传达的主要手段,借助汉字所特有的传情达意的形意兼具的特征,来增强它对于人们的视觉感染力度,以造型的方式来实施对于人们的诱导,目前已经为销售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益。
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汉字造型应用于包装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的途径:
1、以独有心理情感承载进行视觉传达汉字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广大劳动人民情感意蕴等的长期的沉淀,它传递到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的刺激因素,使人们观之便能激发内心的对应情感,因而,以汉字的造型来进行包装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关键就是对汉字所独有的心理情感的承载作为基础来实现的。
设计者通过对字形进行艺术设计,向人们传递一种视觉引领与思维启发的预设的作用,进而使人们在面对造型时潜在地萌生出好奇的心理,然后不断地进行抽象、具象的分析以及研究,最终发现造型所独有的艺术震撼力,从而实现对于营销产品的关注欲望,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打下了心理基础。
2、以造型的独特色彩来进行视觉传达汉字造型应用于包装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主要就是借助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审美认知规律来实现的,汉字作为图画造型参与平面设计,一方面,通过借助阴阳五行中的不同方位代指的固定色彩及其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进而与国家政治等级紧密相连,比如,中央的黄色代表着正统与正规,应用于皇帝的龙袍色。另一方面,它还要借助不同色彩的深浅程度的不同,来对权力的等级进行进一步地细化区分,从而使整个华夏民族呈现出在色彩方面的固定的韵意。在现代社会,汉族人民对于中国红这一颜色的看重,以及以黄色、紫色为尊的倾向,所有一切都为平面设计进行视觉传达提供了基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①因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来,中西部本科院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重庆文理学院也逐渐从以师范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因此,面对这场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讨论,重庆文理学院更应该交出自己的答卷:是死守着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还是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创新。故本文不揣冒昧,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路径。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背景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2009年组织的一次重庆市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从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方面来看,涉及到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较多,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创新改革研究的较少。即便是有,也仅是个别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作了一些尝试,如广告学、文秘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强调学生以作品、实作代替毕业论文写作,但缺乏深入的、整体性的研究。”[2]2009年10月,学校《重庆文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要求各学院根据方案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学部审定后执行。学校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精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长期以来,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单一,过分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科研创新,忽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等方面。一共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单从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占89.4%)支持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改革。同时学生也对采用何种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校经过毕业论文(设计)初步的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已经得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从指导教师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意识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于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到底该如何改革却仍然处于摸索状态。总体而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探索
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突出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出发点,将各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引导学生系统整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组装”和提升,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确定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并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提升价值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本文将就如何进一步细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改革阐述初步的看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一、实习单位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
实施新的毕业实习模式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由学院老师和实习单位老师共同完成,为了解实习单位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实习单位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多面的帮助,如提供论文数据(70%)、指导论文选题(62%)、论文写作(36%)和数据分析(23%)等。
二、学院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
为了解学院老师在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和撰写三方面对本科生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满意,只有2%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不满意(见图2),追问其原因是少数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实习的前期指导工作较少。
三、毕业论文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
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依次为:资料处理和分析能力(72%)、阅读文献的能力(66%)、论文设计能力(64%)、文献撰写能力(64%)、其他(9%)。可见毕业论文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毕业论文实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66%)、阅读外文文献能力(55%)、实验设计能力(36%)、文章写作能力(21%)、搜索查阅文献能力(11%)、实验动手能力(11%)。
四、毕业论文类型的转变
以往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学院教研室进行,学生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新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实习单位进行,由实习单位老师和学院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大的转变,调查设计和应用型课题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在以往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实验设计(81%)和理论型课题(69%)为主,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调查设计(77%)和应用型课题(53%)为主(见附表)。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去基层单位从事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报告的书写对其实际工作显得更重要。因此新的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