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经济发展范文

社会经济发展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社会经济发展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社会经济发展

“互联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名词被广泛的提及,其中“互联网+”也不例外。通过日常生活的了解,发现“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地变化和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坚实有力的支持。因此,关于“互联网+”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本文内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的现代化社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获得了巨大进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给多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促动。“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包括下文的几个方面,以下是我对于“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长率已经由从前的两位数降至了一位数,因此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长的阶段,但是“互联网+”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引擎,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变打破了传统商业经营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不仅有效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也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跟消费者沟通,了解市场最新的需求和动向,积极调整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方向,迅速完成产业升级以及转型。在“互联网+”的积极促动下,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总之“互联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新路径

(一)不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在“互联网+”的持续和积极影响下,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渠道畅通、多向传播渠道,通过各现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渠道,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享受更多的服务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互联网在经济的发展中持续不断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弥补了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鸿沟,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很多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通过“互联网+”得以腾飞。

(二)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为例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一定会自发的进行调整和升级,在转型和升级中将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和效应得以发挥,例如传统海外市场通过“互联网+”与国内传统市场完成整合。在经济转型和调整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社会的其他方面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在企业转型期间会产生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前往企业就职。我国的第一产业会逐渐降低所占社会经济的比例,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最终完成企业转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互联网+”要积极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理念,利用好网络带来的高互动性、参与性,并且依靠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商品营销,最终实现企业“0”库存,

继续阅读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当前需要将二者联系起来,基于社会经济需水预测来分析地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案。甘肃省是我国典型的缺水大省,水资源极其珍贵。本文将结合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展开讨论,为省内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发与利用提供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预测;工序平衡;配置方案

甘肃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与干旱缺水的典型代表省份,所以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分配对于省内综合建设同样重要。近年来,甘肃省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在未来15年内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承载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一、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需水预测分析

(一)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对于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主要围绕四点展开:人口增长率、农牧业、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预测。甘肃省是我国典型的农业省,在农牧业与生态环境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从这两点展开分析。首先是农牧业发展预测,受到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影响,甘肃省水利管理局也相应提出了《甘肃省灌区发展潜力》,希望对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相应预测,以下给出甘肃省在2020年的农牧业发展指标预测数据。根据省内农牧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到2020年以后全省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将会超过2100万亩,灌溉林果地也将达到188.46万亩,灌溉超长达到35.21万亩,农牧业经济发展态势将会非常可观。其次看生态环境建设预测,按照《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内容成果,目前省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围绕城镇绿地、人工植被、河湖、环境卫生与河道人工补水等项目展开。根据生态环境建设预测,全省在2020年时人工林草种植面积将达到50200.33亩,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4653.85亩,城市河湖补水面积达到747.68亩。

(二)甘肃省社会经济需水预测

针对甘肃省的省内社会经济需水预测要采用定额法。以生产需水为例,它就需要考虑不同水平年的具体需水定额与水利系数变化。而生态环境需水预测则主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分析中心,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来进行深入的需水规律分析,最后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需水方案。这里以甘肃省的农业需水预测展开分析。甘肃省既是缺水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所以农业需水必须保证。对于甘肃省的地区农业需水分析应该结合省内农业产业结构来展开,包括甘肃省的农业生产规模与内部详细结构、供水条件、用水技术管理等等。针对甘肃省的农业需水量预测采用定额法,对农业进行规划,包括对它的农作物面积、牲畜头数与水产面积等等分别都乘以用水定额指标,求得区域内的农业需水量具体指标,最后汇总得出全省农业需水量。

继续阅读

镇人大社会经济发展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本次大会作人大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和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民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人大工作监督,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发展。

镇人大主席团坚持以增强监督实效为核心,紧紧围绕我镇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执法监督和视察活动,适时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和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

1、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审议决定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是镇人大主席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镇人大主席团着眼于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充分征求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狠抓了各项规划的编制与审定,并在人代会上得到通过、形成决议,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在九届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佛子岭中学土地利用规划的报告》,通过这次调整,为迎驾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空间,对我镇镇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2、开展评议活动。去年以来,镇人大主席团采取年中听汇报,年度总测评的形式,组织代表对基层站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在评议中,我们以人民满意为准则,以促进依法行政,促进严格执法、促进作风改变、促进效率提高为目的,做到评前深入调研、评中客观公正、评后跟踪整改。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对各基层站所的述职评议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以切实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意识和服务群众意识,保证党委政府的决策贯彻落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改善。

继续阅读

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原因探讨

摘要:秦汉时期郴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是郴州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秦汉王朝对郴州治理开发的加强以及中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汉、越民族的往来与融合,推动了郴州封建化进程。

关键词:汉代;郴州;发展;原因

郴州地处五岭北麓,耒水上游山林河谷地带,山峦重迭,溪河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社会文明。1964年桂阳县樟木乡小泉村上龙泉出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郴州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战国中晚期楚国、秦代在此设立郴县,西汉设置桂阳郡(桂阳郡的范围比今郴州要大)以来,经过秦汉王朝的治理开发,到东汉郴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郴州共发掘汉墓360余座,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铁器、玉石器、金银器、玻璃器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为研究汉代郴州及南岭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对研究中原与岭南的联系、汉文化与越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汉代郴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一)农业生产力提高

1.铁农具及牛耕的推广。汉初,牲畜比较缺乏,一般农民只能用人力耕作。西汉政府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到汉武帝时,耕牛数量增加,牛耕方式已经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传播到东北、西北、岭南。与此同时,由于汉武帝实行国家垄断冶铁业的政策,铁制农具逐步推广到西域和珠江流域,且铁制农具的种类增多,铁制掘土工具的大量出现,使人工沟渠的开挖变得容易。在郴州360座汉墓中,有94座墓出土了铁器,共出土铁器120件,出土鍤、䦆、斧、刀、刮刀、环首刀、夯锤、钉等铁工具,表明铁农具在当时郴州得到了普遍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湘南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多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桂阳县千家坪遗址出土文物标本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郴州原始稻作农业有了初步发展。秦汉时期,水稻的种植更为普遍,水稻在人们的粮食构成中日渐重要。2013年,郴州市桂门岭1号墓女墓主所穿的服饰中出土了两粒稻谷壳,湖南省文物专家认定此墓葬年代为秦汉之际。到了东汉,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耕作技术方面,开始注意“精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在郴州市高山背、飞机坪等地出土了带厕所的陶猪圈,说明当时重视施肥。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东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也促进了粮仓建筑的发展。郴州出土了圆形平底陶仓、圆形三足陶仓、圆形四足陶仓等多种结构的粮仓建筑模型和陶臼、杵、碓房等粮食加工设施。1995年,郴州市飞机坪原北湖区政府出土了一组五件陶制房屋建筑,其中一件为粮食加工作坊,塑有三俑,其中两俑持杵于臼中作舂米状,一人双手持箕作簸米状。这是汉代郴州粮食储备增多和粮食加工工具进步的反映。郴州的粮食生产不仅可以自给,而且还有节余,出现了南粮北运。东汉安帝“永初七年(113)九月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1]220,这是桂阳郡租米北调的明确记载。这充分说明东汉时期郴州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3.畜牧业发展。汉代,郴州养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主要是“六畜”,即牛、羊、猪、狗、鸡、鸭。郴州东汉墓出土了鸡、鸭、狗、猪、猪圈、鸡埘等随葬明器。如1995年郴州市飞机坪原北湖区政府出土的一件陶猪圈,有两头仔猪和一头正在哺乳的母猪。1987年,郴州市万花冲农机公司1号汉墓出土陶猪狗圈和负鞍陶马,盘形猪狗圈内有一长方形食槽和二猪、二狗。1993年郴州市上自建里铁路家属区4号墓出土一件东汉禽兽云纹铜杯,杯身刻划云纹三周,外口沿下刻划水波纹间以鸡、鸭、鹅、牛、羊、猪、狗等禽畜图案。说明家禽家畜已很兴旺,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汉代郴州农业生产的发展。

继续阅读

地方文献社会经济发展

1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地方文献,也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对地方文献的认识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对地方文献概念说法不一,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即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而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也就是说地方文献是记录有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所谓地方知识,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基于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这样一种看法,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市都在编史修志出书,这不仅使地方文献工作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图书馆只有抓住社会急需大量信息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将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加工,产出更多更新的信息,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才能探索出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图书馆的模式,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可以说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很多。首先,图书馆有一定的地方文献资源,其次是图书馆存有先进的设备,如复印机、计算机等,另外还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包括领导层的需求、民间的需求、投资经营方面的需求等。

以珲春市图书馆为例,作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为我馆所重视,早在1985年,就向市政府提交了报告,并以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地方文献实行呈缴本制度的通知》,规定全市各单位在出版各类刊物时必须呈缴2本送市图书馆收藏。特别是1992年3月19日,珲春被国家批准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后,受“珲春热”的影响,反映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的一些地方文献资源被挖掘出来,《话说珲春》、《东北亚明珠珲春》、《中国珲春投资指南》、《奔向二十一世纪——珲春》、地图等正式、内部出版物成了国内外客商了解珲春的窗口,被国内外客商争相购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利用率直线上升。面对形势,我们在经费、人力不足和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抓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提供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接触社会有关人士,了解征集渠道,掌握征集线索,走访市属有关出版物单位,建立联系,如档案局、市志办、文献、党史办等。由于收集地方文献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工作主动深入,文献的收集工作比较顺利,目前已收集地方文献4500册980种,并向读者提供经常性阅览和咨询。

1.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图书馆包括我们珲春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轨道,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是许多图书馆尚未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认识不足,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地方文献收集不够全面。一些图书馆只重视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忽视了活资料、内部出版物的收集;只重视到出版社、档案及史志部门收集,忽视了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经济部门去收集。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做法。例如:一些图书馆因地方文献馆藏量较少,没有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本来就有限的地方文献资料重藏轻用,致使一些地方文献书刊的利用率很低。此外,由于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馆际之间,包括公共馆与科技馆、档案馆和学校图书馆之间没有协调组织,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无法优质高速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地方文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继续阅读

论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

摘要:江门市拥有丰富的海岛和海洋能等资源,这些资源的组合对江门市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此分析江门市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首先,从协调机制和协调模式上分析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根据江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消耗能源状况,提出融合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特性,发挥外界优势,以发展适度差距为前提,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海洋经济;社会经济;协调机制;协调路径

引言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之一,也是未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资源。社会时代的迅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世纪海洋科技的水平,但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市场资源竞争激烈,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对海洋发展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沿海省市的陆地仅占全国占地面积的12%,却承载着中国大部分的人口,创造出了全国59%的生产总值。由此可看出,海洋经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需要创新的重要部分。2016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了78901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6.3%,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占全国生产总值较大一部分比例,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经过大数据分析可知,海洋资源越来越丰富,可利用的人才资源也十分充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海洋经济成为了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但从社会经济协调度上来说,在共享资源方面与其他地区发展相比,依然相对缓慢。另外,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要想协调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为此本文就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1协调机制

江门市是中国的第一侨乡,也是中国桥都。江门市目前拥有将近400万人口,其中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海岛以及海洋能等资源,这些资源的组合对江门市未来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江门市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面积高达2886平方公里,占我国大陆海洋的1/7,一共有561个海岛,位居全省第二。海洋经济发展是江门市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十二五”时期,政府加强了对该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提出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2]。江门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力图更好、更科学地发展本市海洋经济。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如下表所示;表1是江门市2014年至2015年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门市运行监测对象涉及了很多产业,其总产值高达323.93亿元,相比以往增加5.52%,通过表1数据可表明,江门市海洋经济在逐步增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基于传统发展经济学增长理论提出的,依据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证明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与外界需求是相互影响均衡发展的关系。但就目前江门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会拉大江门市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3]。在“十八大”会议中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需要各地政府协调本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布局,做到协调结构,均衡发展。当前,很多学者认为各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内涵之间的认识不够,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只有缩短海洋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差距,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均衡布局各个产业的生产区域,并结合海洋经济的主要生产要素,才能协调好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理论上来说,海洋经济是指在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协调好各个系统之间的结构,保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同时缩短二者之间的发展差距。从地理学角度来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需要控制在海洋经济的最小范围内,才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增强生态、经济和社会符合系统的同时,还要充分融合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特性,利用外界的优势,以发展适度差距为前提,形成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均衡发展的趋势。

2协调发展的路径

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是推动海洋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利用高科技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地开发有限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健康的海洋产业结构才能协调好海洋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可持续发展。江门市的海洋产业结构丰富,且发展水平较强,要想拉近海洋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距离,就需要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调整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此外,还需要推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江门市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可以利用水产优势和海洋能源拓展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从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来看,海洋经济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同时也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从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产业的优势,发挥出海洋最大的经济效应。当前工业发展已经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江门市周围海域有一部份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降低了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进度。海洋产业资源和消耗状况如下所示:表2是海洋产业资源和消耗状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门市海洋产业的消费高达17.7亿吨,说明江门市海洋产业利用的资源消耗量过多,严重破坏了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需要江门市加强对海洋产业相关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监测的能力。此外,不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8]。只有健全的海洋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才能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才能实现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在两者和谐度之上的,要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不仅对海洋产业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还会影响未来社会对海洋产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开发利用江门市海洋产业的优势和特征,加速海洋科技的发展速度。

继续阅读

社会经济发展利益冲突

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表明,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利益冲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从制度的视角出发,应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认识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本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和相关利益主体微观激励的机制实现城乡利益协调,化解利益冲突,平衡社会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们跟着利益走,而利益跟着制度走。本文从制度角度来切入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认为应以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协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建设和发展和谐新农村需要制度创新

历史地看,农村制度变迁的深刻背景在于农村制度结构的非均衡状态或不合理,导致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政府强制抽取农村集体剩余与农民瞒报收入的矛盾;公社干部阶层与农村社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农民之间为争工分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原因实质是制度的内在缺陷,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农业生产中的监管相当困难,且成本很高,在一个强制型农业社会中,劳动的激励很低。加上国家重工轻农和重市民轻农民的发展战略,国家、集体与农户之间产权与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农民的利益诉求被忽略。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导致的社会利益冲突刚性增长,农村改革由农民发动,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引发了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有趣的是,在农村改革中,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在农村经济生产技术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集体拥有的机械生产工具很少“承包”到户,这就和吴敬琏“制度高于技术”的观点一致,和经济学家邹东涛提出的“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也相吻合。

在改革后期,随着农民负担增加,形成新的利益冲突。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以资代劳”及各种税负,全国人均180元,约占上一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16%,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农民负担不得超过上年人均收入的5%”的最高限额。从本质来看,这是一个制度现象,是农村制度结构和具体制度安排不合理的产物或表现。

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农村的基础设施、基层的公共服务在逐步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逐步提高。若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与党和政府的“惠农”(各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等)制度或政策演进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政府的“惠农”制度或政策之间存在极强相关性。按此“经济规律”,本文认为,政府政策或制度安排的适宜且有效的供给是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原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农村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制度变迁过程,本质上就是利益主体博弈的利益调整过程,这也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研究表明,利益随着制度安排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均衡状态,为此,要想协调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的各利益主体间关系,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

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继续阅读

分析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自然环境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关系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并没有将自然经济纳入其研究范围,认为自然环境只是为经济活动免费提供可利用资源的供应系统。由于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进行价值交换,因此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吴易风教授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分析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单纯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包括了对自然资源配置的研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有着不同的配置方式,不存在超历史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定义“,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没有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给出系统分析,但是,在他和恩格斯的自然力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一观点明确指出自然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基础。因此,自然资源是通过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方面,恩格斯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揭示了灾难性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因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3.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环境的清洁也是一种资源,污染了环境,就等于“消耗”了清洁环境。价格、替代品和技术进步对清洁环境的作用与对其他资源的作用是相同。“如果排放污染物是没有成本的,那么,生产者就没有限制排放污染物的激励。但是,如果污染环境存在某种价格,那么,生产者将设法寻找到某种方式,以替代污染物的排放。排放污染物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就越有积极性去研发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在生产中加入环境成本,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能起到提高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二、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