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商业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设立“加快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设立“加快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凡在区范围内,单体商务(商业)楼宇(经认定登记的,下同)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开发主体;经营管理商务(商业)楼宇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在区注册纳税并独立核算的物业管理公司(商业管理公司);符合商务(商业)楼宇招商定位,并在区注册纳税的相关企业,均属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二、鼓励新开发商务(商业)楼宇提高入驻率
1、对年新建成的单体商务(商业)楼宇,一年内企业入驻率达50%、60%、70%以上,且80%以上入驻企业实现属地纳税的,分别给予招商主体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鼓励商务(商业)楼宇开发主体自主持有产权。年新建商务(商业)楼宇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并自主持有50%以上产权的楼宇开发主体,以其租赁经营收入缴纳营业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为基数,三年内给予开发主体100%奖励。
3、凡商务(商业)楼宇新入驻企业,在我区属地注册、纳税的,注册到位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费全额补贴。
三、鼓励打造特色楼宇
4、世界500强企业、全国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经市认定为总部型企业的,每新引进一家,分别给予引进人(或引进团队)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以上企业高管人员(副总以上)个人所得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三年内给予等额奖励。
一、管理类专业法学课程中角色模拟教学法创新之处
(一)摆脱法学类本科专业课程中以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为主的传统角色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是通过学生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进行演练,使学生熟悉开庭、法庭调查程序;法庭调查中7种法定证据的各种举证和质证方法。在管理类本科专业法学课程中的角色模拟教学法主要是模拟商业管理情景的教学法,通过学生扮演商业管理者,如扮演股东、经理、员工等角色,以培养学生在商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意识,熟悉商业管理中的法律咨询、建议、决策的程序,评估诉讼与非诉讼处理方式对商业运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依法维护利益,合法运营,实现良性法治运作。
(二)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商业管理活动中的自觉与自律的意识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法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会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商业问题,更有甚者认为学习法律的目的在于如何运用法律打“擦边球”,没有自律的意识。在角色模拟法的创新中,要通过设计、分析、研究和模拟的互动性,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根据分配的角色,分析自觉与自律对于商业管理、经济发展的意义,实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效果。
二、角色模拟教学法创新的背景
角色模拟教学法在传统的法学教学实践中多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主要内容是模拟法庭的情境,设计法庭诉讼环节,采用法律职业人角色,撰写法律文书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法学课程教学实践了。
(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方法设计的前提,是“因材施教”的具体适用。从年龄上看,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法学课程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展开。例如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经济法是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这门课。这个阶段的学生勇于探索,愿意积极参与有兴趣的教学活动,团队合作意识较强,但是不能摆脱高中的学习范式,处于学习渴望期与迷茫期,渴望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但是不知从何处着眼、入手;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法理学、民法学基础知识储备,也没有管理类专业学科知识铺垫。学生如何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学案例,十分陌生;从学习思维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接受的思维训练主要是管理系统思维训练,包括开放思维、求实思维、模糊性思维、发散多元性思维等,这与法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有较大差异。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Lonl.Fuller)提出了法制八项原则,其中包括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的非矛盾性原则、法律的一致性原则。他认为,违背其中的任何一条原则,不仅导致坏的法律制度,而且会导致一个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律制度的东西。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不但是先天不足的,也缺乏前期的训练基础;从学习兴趣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法学知识的兴趣一方面局限于对于社会热点案例的关注,缺乏系统深入学习分析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术语的抽象、法条的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产生畏难情绪,对法学课程的学习出现抵触情绪。
(二)课程教学安排分析在课程安排上,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上,所以经济管理学院在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都没有安排相应的基础课程,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经济法》这两门课程,法律基础课因高校“两课”课程体系改革,被整合到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作为其附属,法律内容少且授课学时锐减。通常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经济法》需要在法理学与民法学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展开,内容涉及市场规范、宏观调控等部门法的知识,也需要在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展开。例如,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反倾销法的铺垫,但是就课程安排而言,在大学一年、二年级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限,法律基础知识授课环节薄弱,这导致角色模拟教学法的法学知识背景不足。
(三)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需要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商业运营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法律防范风险、处理纠纷是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法学课堂传统的角色模拟教学法采用的是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选择适当的真实案件,让学生分组模拟其中的当事人、公诉人、法官、辩护人、诉讼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参加法庭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将来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打下基础。显而易见,传统的法学课堂的模拟法庭无论是采用的角色,还是设计的情境都不是以商业化运营为背景空间,这种锻炼更适合对法律职业人的训练,培养法律职业的素养与精神,而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如若不以法律职业为学生就业目标,这种训练的意义就是值得商榷的。模拟法庭的照搬照用在管理类法学专业的教学训练中,更是不能直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综上,角色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对象、适用的课程环境、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法学类专业的课程实践有显著的区别,它需要在管理类专业结合法学课程生存土壤与空间,重新施肥,引水灌溉,因地制宜地生长。
一、引言
合肥市近年来进入稳步快速的发展阶段,在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在这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该企业抓住商机,先后在合肥包河区、政务区建立商业广场,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集购物、休闲、娱乐、居住的综合商业中心。该企业在合肥滨湖建立的文化旅游城作为合肥第一个文化旅游城市,聚合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合肥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本文将以合肥为典型案例,从中探寻该集团商业地产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推动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其他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发展历程
该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14年,企业资产5341亿元,同比增长34.5%,年收入2424.8亿元,同比增长30%,企业净利润同比也大幅增长,连续第9年保持环比30%以上的增速。通过分析该集团的发展资料,可以看出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四个阶段:
(一)创业初期1988年,集团成立,初始资金规模很小,仅为100万元,住宅开发为其积累了第一桶金。其后,一直到1998年,在从事住宅开发的同时,也开始开办电梯厂、制药厂、连锁商业等领域的探索,希望能够拓展业务领域。
(二)转型与调整期1999年,企业开始了“订单地产”模式的偿试。2000年,召开企业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决定企业战略转型,确立了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开发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2000年,第一代商业广场在长春重庆路建成。此后,企业先后在长沙、南京、北京等地开展房地产投资,这一阶段也是企业第一、第二代产品投资的高峰期。2003年,企业遭遇严重的资金链危机,沈阳项目也遭遇了停业风波,企业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并进行了系列调整。
(三)发展与扩张期2004年,第二代商业广场以一种纯商业组合店联合发展的模式出现。而在2006年,该集团做出重大调整,全力推出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成功诞生,使其真正找到了商业加地产的最佳结合点,由此总结出主题拿地模式,从此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四)战略调整期近几年,该企业快速在战略上朝文化旅游综合体进军。2013年10月,合肥滨湖文化旅游城开工,成为华东最大的文化旅游投资项目。之后,集团旗下拥有的美国AMC院线公司在美国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企业也将涉足电商领域,自此,集团开始进入战略调整期。
1我国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现状。
现代物流这一概念传入我国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物流发展的热潮。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涌现了大批物流企业,但其中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服务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市场调查报告的总结和文献的综合,可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现状作以下概括:
1.1物流基本服务水平不高。
物流企业主要为货主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包装等基本服务,而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库存不合理、运输效率低、货损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小,常常无法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无法使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衔接。大多数企业仅仅是被动的提供单一功能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没有形成高效而全面的系统集成化服务体系。
1.2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没有将物流服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整体的服务理念。对客户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机制,无法开展差异化的服务,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无法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客户流失率大、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等问题,其本质原因是由于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3缺少较高水平的服务技术和设施设备。
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供应链管理人才,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及时有效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必须要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货运车辆、货架、叉车、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装备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基本保障,而对这些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实现高效率服务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物流设施设备在短期内仍然很不完善,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也非常匮乏。
[摘要]当前,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商业综合体是建筑类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项目。在城市中,不同用途和性质的社会生活空间,有着不同的商业项目的需求。例如商业、文化、娱乐、购物、办公等等,需要建筑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城市空间功能,引入不同的空间设计理念,采用综合组织形式,才能发挥出建筑功能和建筑空间的协调互补作用,发挥出建筑的组合体的巨大功能。在诸多巨型的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完成后满足多样化、高效率、复杂统一的各类需求。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管理思路
1商业综合体设计过程概述
当前商业综合体项目表现的形式,主要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公寓等等。无论是在资金的相互依存上,还是综合体项目的复杂性上,都要求进行综合的策划论证规划,以及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等等。只有拥有丰富经验的综合体开发设计,是方能既考虑到设计管理,又考虑了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合理应用,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成品。完成一个好的设计项目,也涉及到大量的复杂工作。每个项目一般都会包括几个阶段,从概念的规划设计到方案的设计,到扩展设计,最终到施工图设计[1]。在设计过程中,建筑方案往往是要建立在规划概念设计阶段基础上的。只有决定了项目的基本体量和形状,才能确定项目的整体定位和设计目标,从而展开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概念的阐述,形成详细的设计和发展思路,从而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更精细化的要素。完成施工图阶段的精细化设计之后,才能进行施工项目的造价以及合同签订等等。由于综合体的设计会牵扯到大量的设计师,因此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开发商往往会从初始阶段到最终阶段,选一个设计机构,如果选用多个设计机构,则容易发生相互冲突,无法保证项目进行高效的完成。
2项目概况
某公司要进行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开发,该综合体包括了商业裙房和塔楼,建筑功能包含了办公酒店公寓购物中心等等。总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包括了地上建筑面积和地下建筑面积,塔楼的高度约为150米,位于主干道中间,交通电力地下交通与地铁的站点相连,遵循了高档商业中心的功能布局原则设计上,围绕着超五星酒店进行了休闲空间和娱乐购物场所的设计,目的是打造一个拥有舒适感、豪华感、愉悦感的综合性都市综合体[2]。在设计管理阶段,对项目的设计采用了分阶段管理的方法,首先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性报告的撰写,内容包括了市场定位,如商业模式,商业体态的定位,如档次、规模、类型等等,对于公共区和营业区的面积也进行了规划,包括主力配置和主力商业面积,业态规划和技术参数的设置,其中建筑方案设计公司以及管理公司顾问公司相互配合。对于建筑综合体内的景观交通机电预算,绿色建筑等等进行了综合设计。之后,在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至,进入了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根据项目的任务书内容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综合的方案出台之后,开始进行了专业深度配合。施工图纸阶段测试开始阶段进入介入,这是一个精细化设计阶段,涉及内容包括了机电设计,基坑围护设计酒店室内方案设计,机电深化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标识设计,排水排污管道设计,西城设计,热水系统设计,以及电气电信通信管道设计等等。上述设计阶段基本完成之后,经过施工图纸的审查,通过后进入施工阶段,设计管理思路,在进行上述设计阶段,能够体现出设计管理思路的复杂性。为了达到对设计管理思路的完成把控,集团公司设立了各个中心,包括酒店管理中心、商业管理中心、营销投资中心等等,每个中心又分设了管理部门和前期施工部门设计部门,各个部门负责技术的支持,品质的把控营销方案的设定,由总工程师牵头管理,对于各个公司的引入定位设计咨询后续管理进行把控,负责商业部分的交由商业管理公司,而负责政府协调工作的郊游。项目公司前期部负责,每个部门分工十分明确,合作非常顺利,最终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完成了该项目的前期策划和概念方案审批通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的招商和商业定位其实是一个受到各种影响因素比较大的过程。即便是使用订单式操作和标准化设计流程,依然要进行商业定位的反复修改和法和论证,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定位。同时为了快速回收资金,提高利润率,缩短开发周期,在进行项目的沟通的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控和严格执行,保证每个设计要点都能通过关键技术的实施落地。在设计管理技术把控方面有如下几个关键点要值得注意。首先是项目的选址,客群的定位,面积的合理配置的,对于产品定位,这些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的设计管理过程中,对于这些要素要进行严格的保护,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定位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能够保证项目产品定位的准确性,就能保证综合体开发的成败。另外对政策的重要性的研究,包括消防还平安品规划等。经过当地主管部门的研究,对于设计管理,前期工作管理等等相关工作,经过政府审批之后,得到了建筑方案的最终确定,然后进行了设计管理人员的安排,合理配置具有专业性和管理能力的设计管理人员,对于综合体进行品质把控和进度把控。在设计公司的选择上,要求设计公司具备高品质的设计成果,能够很好的理解开发商的意愿,为开发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设计公司的工作进度,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也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品质。
3结语
对于专项市场进行提前考察,是为了保障项目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尽快获得效益。设计管理人员应该进行专项市场的考察,按照操作性强合理的设计管理流程,推动综合体设计的制度保证,色彩设计周期和保证设计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要通过产品和项目的施工标准化完成,间与当前市场变化较为频繁。经过对市场需求的总结,对于管理思路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对于公司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水平也要不断的完善,通过与各个部门,如设计院、顾问公司,政府部门,社会学术权威机构等资源的合作,最终才能创造出更高品质的综合体,为城市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西方管理模式的可重复性
当我们今天谈论起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譬如企业家、CEO或是总经理———它首先意味着这是一个组织里的岗位或职务。或者说,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不再关心这个岗位或职务上的“人”究竟是谁,而是特别关注这个岗位或职务的本身“职能”是什么。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当“最高管理者”这个岗位的基本职能被确认后,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卓越的企业家,其一,由于管理者或者说企业家的岗位职能被分析确认,因此,它就成为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的知识,其二,由于最高管理者的岗位职务有了能力标准的确认,从而使得公开选拔最合适的管理者成为了可能,其三,由于可学习性和可继承性的出现,使得企业组织的基业长青成为了可能,否则,就会成为老板个人的基业长青与企业的基业长青的长度相等,一个天才而卓越的老板的消失,就意味着企业同时消失。
但是,在传统的商业时代,没有人会将“老板”看作是一个岗位或职务,通常来说,人们看见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人———“这个人”是如此的独一无二并且先天聪慧,他的优秀而卓越的商业才能,仅仅是其个人先天的基因遗传、以及后天的经历的积累锻造而成,即无通用普遍的可学习性,又无后人的可继承性。事实上,华人首富李嘉诚拥有杰出的个人商业才能,但是,他的企业只属于他自己,因为他卓越的商业才华,是不可重复的,即使是他的儿子都很难近距离地学习、甚至连模仿都很艰难,这正是中国商业或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本质原因。
事实上,现代企业管理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基于每一个岗位或职务的“可重复性”而取得,或者说,正是岗位或职务“可重复性/可替换性”的出现,才使得企业成就成果的出现,不再依赖于任何一个拥有个人才能或绝技的人。在工业时代的初期,汽车制造只能依赖于极少数的、专业的熟练工人,因此,汽车产品也就成为了少数有钱人的专利产品。但是,科学管理和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每一个生产岗位具有了标准化和通用性。当双手黑乎乎的挖煤的工人也能造出“神秘的汽车”时,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会因岗位标准工作能力而可以后天学习,从而使得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了“不平凡的人”。
中国式管理的致命缺陷
事实上,我们今天谈论企业管理,它隐喻着一个前提:我们是在谈论如何让企业组织持续性的增长,并实现企业组织的基业长青。因此,它是围绕着企业组织的利润实现、效率实现和竞争实现展开研究的。但是,传统商业管理却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在描述个人如何有效统治组织的个人技巧,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人际技巧、洞察人心和权谋之术。事实上,直到今天,也未有事实证明,洞察人情和权谋之术可以带来企业效益和效率。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实证明,个人的所谓世事通达和平衡能力,带来的成果往往是个人地位的巩固和维护。
更准确地说,中国传统商业的管理逻辑认知,是发生在“人”的层面,而并不是“组织”层面。它所强调的是个人的悟性,而不是建设组织能力。因此,它缺乏对于“重复或复制”的基本认知。实际上,如果一个“管理者”的能力只能依靠个人的天生悟性慢慢领悟、并且需要个人亲历亲为的体验来获得,那么,它的成本不但十分高昂,甚至常常会以失败为代价来获取。同时,它也没有任何的可继承性,甚至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感悟,从而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这也正是中国可以诞生出伟大的商人、却总是难以造就出一个伟大的商业组织的根本原因。
商业地产投入资金量大、资金回笼慢。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对于商业地产项目能否成功运营、达到预期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开发商没有较强资金储备,融资问题是商业地产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国内目前商业地产融资主要有:银行信贷,依赖度70%-80%,成为大多数地产开发商主要的融资手段;房产预售,向客户融资;上市募集(IPO)或发行金融债券等,由于房产商上市融资的国家限制条令,几乎难以实现;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作用有限。市场风险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变化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商业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供过于求导致的大量空置。二是已建成的商业房地产项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着业态严重同质化,或不能满足商家经营的要求。
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1.防范开发商的经营风险,加强商业房地产的管理运营。首先,开发商必须建立商业管理运营的观念,增加人才储备。商业房地产的管理运营涉及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两个领域,商业地产的地产属性包含建筑形态、功能空间、环境配套、技术要求等专业内容,而其商业属性涉及相关产业经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市场容量、业态选择、商品定位、商业运营等综合因素。由于商业地产的双重特性,需要跨行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进行项目的合理商业规划和招商活动。其次,统一运营管理使项目具有商业核心竞争力。统一运营包含:统一招商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监督和统一物管;其中统一招商管理是基础。最后,制定适宜的运营战略规划,选择项目适合的运管理模式,包括租赁模式﹑销售模式和租售相结合的组合模式等。
2.按照国家政策及城市总体规划,规避政治风险。开发商应关注宏观政策(产业、土地及税收等)的变化,依此选择合理的经营及区位。城市规划风险对商业地产项目影响巨大,对选址、定位、规模、档次等内容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对项目所处地域的人流、竞争状况、周边商业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以规避城市规划与项目不符,造成的项目利益损失的风险。
3.加强项目资本运作,选择合理的现金流模型,防范资金风险。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和经营成本会随项目推进和经营不断变化。良好的资本运作和合理的项目现金流模型,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首先,制订周密的财务和融资方案,着重规避融资时因银行利率变动的风险;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投资机构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再次,项目建设时选择资金实力较强的施工单位,制定合理的工程款支付计划,并合理地缩短建设周期,加快资金周转;最后,确定适宜的资金来源结构,即自有资金、银行抵押贷款和第三方投资在项目总投资上的构成比例;商业物业应租售并举,确定合适的商业物业持有和出售比例;形成项目的资金平衡及流转,实现项目的滚动开发和快速发展。
4.做好前期市场调查研究,预判市场风险,制定规避的策略和措施。商业房地产项目在开发的前期应总结包括经济环境、区域城市结构与发展规划、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区域零售市场、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消费者消费行为、立地条件、商圈的确定等几方面的内容。通过时机性、进程性、地段性、规模性、硬件性、布局性、竟争与兼容性、人气性、稳定性、资源性、商圈分析、人口分析和人性等多个参数来综合评判项目的可行性。(本文作者:曹岭单位:上海陆道公司)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有两种解释,一种指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另一种是代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两者并非一一对应。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名称源自建国初期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建国初期,我国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实现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立中央私营企业局,隶属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1950年3月,中央私营企业局和中央外资企业局合署办公,增设外资企业处;贸易部商标局并入中央私营企业局,增设商标注册处。1952年11月,中央私营企业局和中央外资企业局合并,成立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政务院。1954年,国务院成立,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国务院,主要承担私营工商业管理、外资企业管理、集中交易市场管理、商标管理和打击投机倒把等职责。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另一种是狭义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广义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是指国家行使公权力对工商业实施管理并实现预定目标的功能;狭义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行政权对工商业实施监督管理并实现预定目标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是主权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功能,因而并非中国所特有,也并非只有取名工商行政管理的机构所专有。中国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国外也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如,奥地利维也纳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有非取名工商行政管理但具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国外亦然,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具有不同的内容。本文以当下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与职能为基础,简要追溯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渊源,梳理工商行政管理的演进路径,试图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对工商行政管理发展深层探索的热情。
一、古代工商行政管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工商行政管理中央机构,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主要由户部、工部和内务府系统三个中央机构兼管。户部起源于先秦《周庄》的“地官大司徒”,秦“治粟内史”,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户部改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和银行等,户部遂废;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隋开皇二年始设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度支)、礼、兵、刑并称六部。清代工部设于天聪五年(1631年),管理全国工程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内务府源于秦代少府卿。清代内务府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任,兼管织造、织染局等事务。古代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源于市场设置规划,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交易管理、经营者登记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和商标管理等职能渐渐出现。
(一)古代工商行政管理的形成
市场是由井市演变而来。市场最初的形态是井市,或称市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云市井”。随后,井市慢慢演进成集市,约定交易时间与地点。据《易•系辞》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此推算,集市距今约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市场管理官员出现于西周时期,据《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司市”是管理市场的总负责人。司市驻“思次”,下属驻“介次”。思次、介次都是市场的办公机构。司市下设胥师、贾师、司虣、司稽、质人、廛人等。胥师分区执行管理职责,负责辨别货物的真假,贾师管理物价,司虣负责治安,维持市场秩序,禁止斗嚣,司稽稽查形迹诡异可疑的人,负责掩捕盗贼,质人验证买卖合同和管理度量衡,廛人负责征收商税。
(二)市场管理
一是市场设置规划。原始的“城”与“市”相互分离,功能独立。大约从商代晚期开始,在城中设市,固定交易地点,进行集中交易。古代城市一般规划为内城外廓式,内城为宫殿、官署和宗庙等所在,外城廓城内为手工业作坊、居民和墓地等所在。市场一般设在廓城偏北处。城中设市始于西周的丰城与镐城,在遗址今西安市西南的沣河两岸,由西岸的丰城与东岸的镐城组成,其布局整齐,规划严格,可惜不能辨认。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市”是陕西凤翔雍城发现的战国时期秦都秦市遗址,完全符合《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格局。二是市场管理原则。据《周礼•官•司市》记载,“凡治市之货贿、六蓄、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糜者使微”。即干预市场的目的是使中断的货品恢复供应,有利于人的货品更加丰富,不利于人的货品不能出售,侈靡的货品需使减少;又据西周晚期青铜器《兮甲盘》记载,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如果违反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等内容。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市场管理法律。三是市场管理内容。据《礼记•王制》记载,“圭璧金璋,不粥(鬻)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龟不中杀,不粥于市”,详细规定了上市商品内容。
(三)经济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