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入企论文范文

入企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入企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入企论文

大学图书馆强化工程硕士信息资源服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GCT)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是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已渐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作为培养单位应注重完善工程硕士培养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应努力承担起对工程硕士生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坚实作用。河北联合大学于2002年正式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2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至今已培养工程硕士300余人[1]。

1工程硕士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

本次统计限于河北联合大学2009—2011年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够全面,但由于学校工程硕士招生时间短,人数比较少,故本次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学校工程硕士文献需求和特点。在学位论文中,引文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文献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硕士对文献的归纳能力和创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1.1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硕士生对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见表1)。从表1可见,在统计的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引文献3029篇,平均引文量为54.83篇,引文篇数最多的达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见工程硕士从选题、调研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1.1.2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不均衡通过对引文语种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硕士撰写论文时利用国内外文献的情况,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语种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表2可见,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引文语种最多的是中文文献,均占总引文的60%以上,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率只有将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引用文献类型不均衡在所统计的60篇论文中,引文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见表3)。结果表明,论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献来自于期刊,其次为图书,而其他类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可见,工程硕士由于“进校不离岗”,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有时间、有能力系统地利用书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且,工程硕士论文准备时间有限,写作过程求快,这也导致他们更多地依赖期刊。同时,随着图书馆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查阅起来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为工程硕士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过对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硕士利用文献的时间范围情况,作为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在所统计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献最早发表于1947年,最近的为2011年发表的文献,时间跨度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总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这20年的文献信息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

农业院校食品专业院企结合探微

1院企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路

学院对云南省食品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有一定代表性的食品企业进行结对帮扶,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院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院企结合实践教学方案,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合约,明确院企双方的责和利,最大限度地利用双方优势,通过基础能力、综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四个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院企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地方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扶贫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院企合作双方各自优势

学院的优势在于:有庞大的知识丰富的人才队伍,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能准确把握行业动态,有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企业的优势在于: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雄厚的资金,有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技术人员,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完整的生产运行机制,能提供完备的生产实践条件。

3院企结合实践教学中的四个模块

3.1基础能力模块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讲授后,结合实验操作进行专门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食品专业的了解,逐步提高学生自愿进行专业课题研究的兴趣。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让学生逐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常规试验室仪器设备,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专业实践操作,增加感性认识,为今后到企业生产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2综合能力模块为改善校内实践条件不足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让学生到实践教学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实际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3科技创新能力模块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从课程实践、专业调查、教师的科研和自身的爱好兴趣等方面积极申报课外科技作品等,参加学生第二课堂,开展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继续阅读

旅游局党支部全年计划

1、严格执行“”制度,根据局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和安排,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充分利用“**干部党员学习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载体,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2、根据上级党委安排,适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扶持和发扬党内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消除腐败现象。适时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

3、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预计今年10月份将有1名同志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1名同志由入党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通过工作考察和培养,初步拟定3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由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章学习培训班。

4、定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积极开展党支部活动,除组团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机关运动会、各类比赛外,通过开展争创特色党支部活动,加大创新力度。

5、党支部要做好对党员的谈心工作,教育党员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和完成任务情况,要充分肯定党员思想、工作方面成绩,并指出努力方向,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6、党支部委员会要实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以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7、结合上级党委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各党小组通过分组分批方式,继续推进指导各旅游企业创文明行业活动力度,旨在通过“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多种活动载体,加大创建文明行业步伐。

8、号召各位党员同志自行注册党员志愿者,通过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使各位党员同志自觉加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来。预计,通过一年的努力,争取党员志愿者注册率超过50%。

继续阅读

茶企外语宣传片的宣传策略研究

摘要:评价理论框架下对茶企外语宣传片《茶云之南》进行评价分析,以揭示宣传片的宣传策略。研究显示,宣传片在阐述企业茶精神、茶产品和私人订制服务三方面使用了大量正面评价资源,展现了企业诚信的精神、优质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评价资源的宣传价值不容忽略。

关键词:《茶云之南》;评价理论;宣传策略

企业宣传片作为积极宣传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往往包含丰富的评价资源,对宣传片的评价研究能有效揭示企业的宣传策略。基于此,本文在评价理论[2]框架下,分析茶企外语宣传片《茶云之南》[1]的宣传策略。评价理论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而来,是对其三大元功能中人际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表达人际意义的语义资源,涵盖态度、介入和极差三个子系统。评价理论已运用于诸多类型的语篇分析中[3],但学界对企业宣传片的评价研究却仍不多见,本论文有利于丰富相关研究。“茶云之南”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茶叶有限公司。其外语宣传片《茶云之南》收录在腾讯视频中,以宣传企业和茶产品为核心。宣传片对该公司做了全面介绍,包含企业茶精神、茶基地、古树茶及其制作工艺、茶产品、销售服务五方面,其中评价资源主要集中在企业茶精神、茶产品和私人订制服务三方面。这些评价资源突显了公司诚信的人文精神和优质的产品服务,让人印象深刻。

1“茶云之南”茶精神的宣传策略

宣传片开篇介绍了“茶云之南”古树茶基地的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从评价的角度来看,企业人文环境是宣传的重点,评价对象涉及面更广,评价资源也更为丰富,而对茶基地所在的勐板乡的自然环境评价仅有beautiful一词。就人文环境而言,宣传片不仅对古树茶铭刻正面鉴赏,对勐板的各族人民铭刻正面判断,还通过一系列极差资源共同旗示(flag)对当地各族人民,尤其是对布朗族的正面判断,展现他们信守承诺的茶精神。接着宣传片过渡到对“茶云之南”公司的评价上。连续出现的5组动词,旗示对公司践行布朗族茶精神的正面判断,彰显公司诚信为本的人文精神与务实的风格。宣传片并未直接宣扬公司经营理念,而是在阐明当地民族世代坚守茶精神之后,展示公司对当地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展现了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避免了口号式宣传。

2“茶云之南”茶产品的宣传策略

宣传片对茶产品的介绍也使用了大量评价资源。该处前半部分出现的态度资源表现了公司良心制茶的优良品质,以赢得观众信任。后半部分密集的鉴赏资源生动描述公司各类茶产品的特征,表现了企业茶产品的丰富与独特。

2.1对企业制茶品质的宣传

继续阅读

面向区域经济的生物工程论文

一、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物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性

区域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生物工程相关产业涵盖医药、食品、检验、环保、农业等领域⑤,产业相关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作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之一;将生物制药技术列为重大支持方向之一;将食品安全列为民生科技示范重点,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将成为新型公益类重点资助领域。

2.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投入,使吉林省生物工程领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通化东宝等一批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和制药企业,以及长春迪瑞、长春汇力、长春博德等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生产企业。2012年,相关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4.7%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医药产业方面,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生物药基地、中药北药基地;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方面,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加快补齐医药产业发展短板,重点发展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医疗检验仪器。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7%⑦。

3.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目前,吉林省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仿制药比重较大;高端医学仪器设备、中端试剂和仪器一体化被国外垄断。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缺少足够的优秀创新人才,造成核心技术往往依赖引进,受制于人。生物工程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调研发现:(1)生物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人才数量缺口加大;(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导致高端人才匮乏;(3)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4)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需要生物医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5)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攀升。因此,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团队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的畅通渠道。目前,吉林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仅3所,即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所招生单位为吉林省生物工程产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但在生物、医学、光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长春理工大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坚持生物、医学、光学、机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吉林省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产业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生物工程优势学科。涵盖三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1)生物医学检验工程,以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的生物医学检验试剂与配套光电检验仪器一体化技术为研发目标;(2)医药用生物反应器与监测设备工程,侧重基因重组药物的通用载体生物反应器构建与应用技术,以及细胞工厂配套光电显微光电监控设备的研发;(3)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侧重食品中雌激素类、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快速检测试剂与配套光电检测仪器的研发。为吉林省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与实践优势,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知识背景交叉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18学分)、公选课(10学分)、方向选修课(6学分)三个模块,模块间遵循“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强化应用”的培养规律。教学团队由企业专家、国外学者和校内教师组成,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国外专家学者主讲学科前沿性讲座,突出实践与前沿的兼顾。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导师组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内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合作单位专家组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融通基础理论教学、前沿技术和实践教学,构建“学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校企(行)联合培养,对于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行(企)业顶岗实践,1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对于非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践,1.5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合作单位、生源层次、业界需求的对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

继续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

一、内涵和做法

1建立系统设计前期研发机制

以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研究为依托,建立系统设计前期研发机制。通过将ERP业务审计研究、智能分析审计体系研究、公司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特性及其审计研究等项目列入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咨询项目计划,联合国际知名的审计软件开发商、公司系统信息化建设单位,深入研究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各方面问题,根据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最新发展,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领先实践,研究提出了ERP业务审计系统、智能连续审计系统(审计监控预警系统)开发建设的技术路线、系统架构与功能,为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2建立系统建设过程管控机制

得到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取多部门业务数据,是推进审计系统建设的管理难点。为此,审计部门紧抓机遇,以公司开展的“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将审计系统建设所需数据集成需求,纳入公司重点工作平台,大力推进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获得各部门的充分理解和对数据提供的大力支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公司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周、月例会机制,及时研究讨论系统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系统建设过程管控,提高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各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技术攻关,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及其实现方式,提高系统易用性水平,为建成好用、实用、高效的审计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3建立系统应用情况考核机制

通过制度指导、强化考核、典型示范、知识普及,推动各单位积极应用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方式。一是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审计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各单位做好系统应用工作、健全系统运维体系、加强应用环境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制定系统应用定期考核、量化评分机制,发文通报考核情况,不断缩短考核周期,持续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将信息化纳入审计工作管理对标的四项重点之一,引导所属各单位着力推进审计信息化,深入思考,及时提炼工作经验,通过典型经验的机制,共享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培训的常态机制,培训工作纳入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公司总部、分部、省公司(直属单位)各司其职,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加强系统应用知识、管理制度的推广、宣贯力度。

4建立审计信息化理论研讨机制

继续阅读

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

1明确定位,分类管理

期刊定位是对期刊服务宗旨、办刊方向、目标市场和发展前景的统筹安排和客观评价。美国《新闻周刊》总裁曾言:“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差异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其定位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期刊定位的原则有学科定位(综合性、专业性)、读者定位、作者定位、内容定位、层次定位、功能定位之分。就本文对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定义及其范围而言,按内容与功能定位较为合理,即将期刊定位于学术性还是技术性范畴,因为这两类期刊的评价体系和竞争力提升对策都相去较远。山东省科技期刊协会将山东省12种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列为学术类期刊,其余10种为技术类。曾祥秀[5]从刊登内容和学术价值的前瞻性、创新性、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对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的划分,并从理论与实用、发行量、读者面、作者群、经济效益方面对比了两类期刊的特点。以此为标准,山东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业学术期刊。为研究方便,综合考虑读者和作者群、刊登内容、经费来源、学术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可将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分为3种类型。一是省级学术类期刊,其作者和读者多为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内容多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且多有各类基金项目支持,运转经费主要拨款和收取版面费,影响因子相对较高,基本代表山东省农业科研和教学水平,范围可包括《山东农业科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花生学报》。这类期刊的目标定位很明确,就是参照现有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但短期内不适于产业化运作。二是技术类期刊,其作者多来自各级各类农业职能部门,以刊登实用技术为主,具有发行量大、广告刊载量大、影响因子较低的特点。这类期刊不适宜用现有期刊评价体系去衡量其价值,其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发行量和广告刊载量的市场占有率,走产业化办刊。三是中间类型,特点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急需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

2加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

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以数字化推动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形成一批内容资源充沛、营销模式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出版传播体系和要素完整、结构合理、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格局。显然,期刊数字化的重点首先是出版传播方式的提升,因为数字化改变的不是出版内容和阅读本身而是出版形式和阅读方式,其本质是内容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内容的整合,其实现途径是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服务商在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市场层面的融合。但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为特征的期刊数字化彻底变革了整个产业的产品形态、组织结构、盈利模式乃至运营方式,客观上要求作为内容提供者的期刊必须整合、再造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等以与之相适应。因此,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要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期刊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出版的编辑流程和合作运营模式。一是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编辑人员需具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能力,熟练完成图像、文字、音频和视频文件制作及网页的设计,熟悉网络信息管理与,能够组织项目策划、分析调查、论坛管理等网络互动。二是采用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腾云、玛格泰克等国内主流采编系统都可以实现全流程管理且功能各异,各期刊可根据自身需求、特点选择适合的系统,实现编辑出版流程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实现作者、读者的参与互动和资源共享及期刊内容的深加工、再整合和多次销售。三是制定和执行数字出版标准。数据、编码、最终阅读格式均采用统一标准,制定语义结构化的文献内容描述标准、专门的内容结构化标准、元数据标准及其他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以利于内容资源的交换整合并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开放、标准、可扩展的接口服务[7]。四是采用国际标准。增加英文信息量,执行计量国际单位制,规范编排格式,使用HTML和PDF格式,以便于国际科技情报机构检索和收录。五是增强版权意识。健全安全信用机制,规范内容引用、转载和复制行为,合理体现和分配期刊、作者的知识产权和相关利益,研发并尽早应用国内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系统及技术标准,保护数字作品版权。六是规范数据核查。完善网络秩序,健全数据认证体系,提供可靠的点击率、阅读量、下载量、广告到达频次和占用时间等相关数据,有利于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七是培育期刊品牌效应。数字化出版凸显了“文”与“篇”的价值却模糊了“期”与“刊”的概念,因此在突出内容专业化特色的同时,还要运用各种方式强化期刊个性化和整体形象,如在上网论文逐页添加个性化的期刊名称、徽标等。八是创新盈利模式。当前所有期刊版权费的总额不足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网四大期刊数字运营商的5%[8],这显然是畸形的数字出版产业格局,需要各期刊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创新数字出版体制,在出版内容上争取更大话语权,形成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良性循环。九是构建集群期刊网络出版平台。这是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通用做法,但建立网络出版平台要求海量的、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和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单个期刊只能望洋兴叹,只有通过优化重组形成的规模化期刊集群才有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海量内容的科技论文数据库,从而获取内容提供者应有的经济效益。十是健全考评体系。相关部门已从国家管理层面着手制定数字出版考评体系,加大对数字出版业绩考核的权重指标,把推动数字出版的实际效果和发展水平纳入期刊年度考评指标。2010年中国科协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列入该项目的期刊从自建网站、开放存取等5个方面制订了10项考核指标,可供实际操作参考。

3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12年7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科技期刊编辑部出版体制改革。该办法适用于所有报刊编辑部,其中第三部分专门针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可概括为5条途径和2个特例[9]。其中涉及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期刊编辑部并入其主管主办单位所属的出版企业;二是主管主办3种及以上期刊的单位可申请成立符合市场主体资格的出版企业,一般不允许单个期刊独立成立出版企业;三是对于主管主办单位没有出版企业且不能成立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的编辑部,并入其他出版企业;四是对于极少数具备建立期刊出版企业条件的(单刊)编辑部可申请转为期刊出版企业,而所谓条件主要指“有法定资金来源,全国发行量较大,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五是凡不适用于上述改革办法的一律停刊或转为内部资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改革任务”。2013、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要点》均在重申认真落实《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和继续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又分别强调“推进学术期刊改革工作,探索通过基金、财税政策等支持学术期刊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探索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组稿审稿、交由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山东期刊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分割、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等方面[10]。当然,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是整个科技体制乃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制订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实施原则,这可以视为给现有体制设置了必要的改革缓冲期。根据对报刊编辑部出版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理解,现阶段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大潮。

3.1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基于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的内在要求和转企改制的外部压力,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来弱化其保守性,增强其进取心,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从而为其以后真正走向市场打下基础。从宏观政策环境看,国家已完成试点并全面启动期刊准入退出机制,就具体期刊而言,外部竞争机制就是建立期刊绩效评价机制,由其主管或主办单位定期对其各项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网站访问量、被各检索系统收录、办刊经费和版面费使用以及学术诚信情况进行评价监督,以此为依据建立对主编、编委、期刊社社长、编辑部主任的业务、行政问责机制[11]。2010年中国科协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列入该项目的期刊从学术水平、出版质量、期刊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制订了25项检查考核指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追踪问效,值得参考借鉴。内部竞争机制就是建立科学的竞争上岗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编辑差错率、审稿时效性、栏目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学术研究、团队合作等方面对编辑人员进行能力和业绩考核并辅之以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培育危机意识,营造竞争氛围;同时进行运营机制改革,树立经营期刊的理念,培养办刊者经营品牌期刊的能力[12]。

3.2尝试不完全转企改制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虽各有特色,但整体竞争力不足,尚不具备彻底实行转企改制的条件,在当下“改革缓冲期”可借鉴《浙江大学学报》改革模式,先进行“非完全转企改制”,使之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的改革途径,运用市场机制使之或做强做优、或整合重组、或停办退出,最终过渡到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办刊模式。简言之,“非完全转企改制”就是在人事、考核、分配及出版发行等方面按企业化模式运作:原有事业编制的员工保留其编制,新进员工实行企业合同制管理;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薪酬主要取决于所编期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合并到浙江大学出版社的9种期刊、7个编辑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但并不自负盈亏,缺口的办刊费用由出版社全额补贴[13]。

继续阅读

企业党委领导述职报告

回首年,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自己所做的工作之所以能得到上下的认可,主要得益于市委企工委等上级领导的帮助、关爱及广大职工的支持与厚待。我会铭记这一点。下面,就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结合企业实际,重新组建党务系统。企业自年6月以来,2000多职工陆续下岗。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党务工作系统已不能再继续发挥作用。为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重新组建了八个党总支部。还特别设置了劳资党总支和宏丰染厂党总支,以加强对下岗党员和所租赁私营单位党员的管理。使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加强对基层党总支的领导,及时布置工作,并具体指导基层党总支积极参与本部门的经济工作;加强下岗党员的管理,不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劳资党总支十分重视下岗党员的管理,为减轻下岗党员的失落感和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多次举办就业咨询活动,帮助下岗党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等难题;要求基层党总支加强对党外积极分子的培养,定期发展新党员,为企业培养骨干力量。等等。

(二)、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按市委企工委要求,自己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经济、企业管理、现代科技、wto、法律等相关知识。参加了由市委企工委、人事局主办的企业经营者任职资格学习、考试和答辩,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提高了自身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法办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组织政工部、劳资处、离退办等部门学习了、、等国家领导人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讲话。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论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编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重要文件,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了自身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东北大振兴,锦州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反复学习了市委企工委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东北大振兴、锦州怎么办”大讨论的实施方案》,结合本企业实际,以深化对厂情的认识,解决妨碍和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为重点进行了大讨论,分析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树立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到: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盘活资产、招商引资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尽快实现企业脱困和发展。

(四)增强党性观念,开展形势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去年,结合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党外积极分子学习了新党章和有关党的基础知识,并参加了市委企工委组织的党的基础知识考试;积极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七一前夕,吸纳一批新党员加入党组织,并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新党员宣誓仪式,有11名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二、提炼和塑造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