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弱化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造成会计监督效果弱化的相关因素探讨
1.1会计监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在会计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中还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一方面,我国虽然在会计领域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数量不少,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宽泛,但针对会计监督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空白区域,一些法条的制定还不甚规范,并且存在法条内容考虑不周全的情况,使得企业一旦发生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难以找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另一方面,即使在会计监督领域有对应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执行难度,缺乏执行的可行性。因为在企业内部一旦发生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往往处于抉择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对违规行为进行揭露,就有可能对自身的发展不利,而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又违背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则,权衡利弊之下,会计监督人员往往会选择隐瞒违规行为,因此,也就使会计监督环节形同虚设,法律法规也成为了一纸空文。
1.2对会计监督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会计监督工作需要有效的国家和社会监管才能保证其效用的发挥。国家监管行为主要是有一些政府监督部门来执行,而社会监管职能的发挥主要要依靠专业会计企业的审计部门来完成。在实际企业会计监管过程中,政府监督部门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察觉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而且,由于我国政府监管部门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监督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正,企业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对执法监督人员进行贿赂,使监督部门的职能发挥受阻。在社会监督方面,一些专业的会计企业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中往往会选择前者,为了从委托企业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将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谎报或瞒报处理,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更谈不上有效监管。
1.3对会计监督环节中出现的违规行为惩处力度过轻
对于企业会计监督环节中出现的违规问题,执法部门的执法惩处力度过轻也是造成监督工作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执法惩处措施和力度与企业违规行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相比往往不成正比,惩处力度远不具有威慑性,相比较而言,企业就更愿意选择继续进行违规行为,会计监督工作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效果。
1.4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监督工作缺乏重视
作者:张耀奇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主要原因
1.“四大过度依靠”。即:过度依靠教辅教参,过度依靠网络电脑,过度依靠现成教案,过度依靠集体备课。前三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搬用现成的资料、代替教师个体的理解、思考和研究。而过度依靠集体备课也许有些人不太清楚。集体备课本来是教师校本教研、互相交流的重要内容,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互相探讨,解题设难,切磋交流。但是在一部分学校的语文集体备课中内容已经变了味,变成了一言堂。就是一位教师把上课的思路内容说一下,把资料整理一下给其他教师。现在许多学校实行“学案制”,集体备课就是把学案解读一下。这种备课,对课堂教学又能起多少促进作用呢?对于教师成长更是毫无作用。
2.“四大错误诱导”。分别是偏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诱导,华而不实的教师培训的错误诱导,虚假公开课的错误诱导,盲目提倡信息化的错误诱导。下面简述之。偏面追求升学率在课文教学中最明显的倾向是以练代教,以统一练习考试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手段,忽视对文本的解读和师生的交流。结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只会弱化。所谓华而不实的教师培训就是盲目地请专家学者给教师讲空调的理论概念,讲得听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这种培训不接“地气”,对于提高教师能力没有益处。所谓虚假公开课就是一切按规定设计导演好,课堂只是一场演出,课堂对于听课者来说等于看戏,这种课对教师能力提高没有作用。教学信息化本是好事,而盲目提倡信息化主要是现代技术手段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能力提高。例如,有学校规定语文课一定要用课件,而一名语文教师真正要制作出一个好课件是很难的,要花费不少心思和时间,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只能应付从网上下载课件用于教学,结果用了课件反而影响了教师钻研教材,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学能力的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自身努力不够,这里就不赘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采用哪些措施呢?
几点建议
1.真正重视常态课的研究。对于学生而言,常态课是每天的饭,人的生长主要靠这每天一顿顿的饭,而研究课公开课最多只能算大餐,吃一顿是一顿,虚假的公开课更不必提。对于教师来讲,常态课是几乎每天都有的研究实践提高的机会,公开课或研究课机会不是太多,而且往往有着明显的功利性。所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把常态课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特别要强调教师课前磨课,同行互相听课,课后认真评课。
我们多年来开展的“自录课”活动,对提高教师能力很有帮助。具体做法是老师在学校录播教室上课,进行全程录像,然后自己观看并写分析报告,再请同行来评议,最后形成书面的报告。这样做与一般的听课评课不一样的是教师可以回放观看,形象直观,甚至可以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我们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的像课并形成报告,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收获大。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GCT)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是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已渐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作为培养单位应注重完善工程硕士培养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应努力承担起对工程硕士生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坚实作用。河北联合大学于2002年正式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2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至今已培养工程硕士300余人[1]。
1工程硕士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
本次统计限于河北联合大学2009—2011年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够全面,但由于学校工程硕士招生时间短,人数比较少,故本次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学校工程硕士文献需求和特点。在学位论文中,引文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文献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硕士对文献的归纳能力和创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1.1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硕士生对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见表1)。从表1可见,在统计的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引文献3029篇,平均引文量为54.83篇,引文篇数最多的达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见工程硕士从选题、调研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1.1.2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不均衡通过对引文语种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硕士撰写论文时利用国内外文献的情况,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语种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表2可见,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引文语种最多的是中文文献,均占总引文的60%以上,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率只有将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引用文献类型不均衡在所统计的60篇论文中,引文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见表3)。结果表明,论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献来自于期刊,其次为图书,而其他类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可见,工程硕士由于“进校不离岗”,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有时间、有能力系统地利用书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且,工程硕士论文准备时间有限,写作过程求快,这也导致他们更多地依赖期刊。同时,随着图书馆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查阅起来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为工程硕士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过对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硕士利用文献的时间范围情况,作为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在所统计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献最早发表于1947年,最近的为2011年发表的文献,时间跨度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总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这20年的文献信息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有重要意义。
《编辑学报》2015年第四期
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策划选题、组稿选稿、编辑加工以及与作者交流沟通等活动,是独特而复杂的智力劳动,必须运用多维度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工作目标,其中定量思维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期刊编辑思维的研究论文时有发表[1-6],而对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定量思维能力和素质的研究论著却较为少见,为此,笔者对科技编辑定量思维形态试做探讨。
1定量分析与定量思维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用到的2种分析方式。定量分析是相对于定性分析而言的。定量分析是依据掌握的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并对指标数值的意义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把定量分析作为科学研究方法始于伽利略,他把定量分析全面展开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从动力学到天文学,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论。定量分析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优势很明显,它把事物以数和量的方式加以描述和分析,由量而定性,使得实验、研究及成果表述更加科学,更便于人们理解和认识。可以这样认为,一门学科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定量思维是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定量思维是定性思维的深化与进步。定量思维运用的特点是,不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的最后定性,而是从多方面进行数量上的科学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可靠的研究或实验结果。定量思维活动主要有计算、推导、统计、归纳、演绎、模拟等思维模式。因为有数和量的分析作为基础,所以定量思维过程相对细密、依据相对直观、分析相对客观、结论相对准确。定量思维是包括科技期刊编辑在内的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编辑定量思维的相对弱化与现实需求
2.1定量思维的相对弱化笔者认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思维体系中相对较弱的当属定量化思维,而这种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缺乏定量化分析。纵观中国古代典籍,除《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少数科技著作外,主流文化典籍几乎全部都是定性描述与表达。重视定性思维,轻视定量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性基因。偶尔有一些涉及数量分析及表达,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或是夸张的,而且缺少统一尺度和单位,如“数九严寒”“日上三竿”“学富五车”“十有八九”“百感交集”等等。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文化人”可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种传统文化基因。其次,中国编辑学学科知识结构中也缺少定量化思维。虽然中国编辑(包括书刊编辑)实践活动也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形成编辑学学科却较晚,而在包括科技期刊编辑在内的编辑学专著、教材中几乎都缺失定量化思维内容。编辑人员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文字工作者,出版、编辑专业在学科分类中属于人文类学科即可足以说明问题。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编辑也被社会认定为文化工作者,而不是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期刊编辑长期沿用传统工作程式,习惯于定性思维,而对期刊中数学、数量等定量分析内容,或则回避,或则浅入浅出,造成定量思维的事实缺失。
2.2定量思维的现实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定量化科学语言渐成科技成果的主体和核心成分,定量化是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表达形式。科学的事物一定是数量的、数学的、定量化的。即使过去被认为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地质学,现今也已发展到定量化时代,比如层序地层学、地球动力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储量预测、地质构造模拟等,都以定量化分析研究成果作为学科的主干内容。现代数学方法、模型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复杂巨系统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今天,定量化思维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研究方法,也扩展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广泛采用了定量化分析,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在倡导开展定量分析与研究,一些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管理决策方案,均建立在模型模拟和定量化分析的数据基础之上。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科技工作者,包括兼容科技与文化的科技期刊编辑,定量化思维,是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养。大数据时代,定量化分析更是常态科技语言[7-9]。大数据的基础是数据,而数据是量化的,不能以定量化为基础的学科在大数据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为继的。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也是数据化过程,是对期刊内容数据的采集、传输、传播、挖掘、利用的过程,也即是定量化的工作过程。定量化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的应有之义,没有定量化思维的科技期刊编辑在大数据时代将难以立足。
3科技期刊编辑定量思维的基本形态
1科技论文关注度影响因素分析
1.1读者因素
科技论文的阅读对象专业且针对性较强,读者一般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经营者、科研教学人员等,对从事领域的内容较为熟悉,对研究前沿及方向比较了解,专业知识较为系统。论文读者的专业范围较大地决定了他对某一专业论文的关注度。科技论文读者对于论文的态度,决定其阅读动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对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经验、新信息等研究前沿的了解,以作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调整或参考指导的知识积累;(2)对研究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或寻找其疑惑的解答途径;(3)的引用参考。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需要,读者对阅读论文的关注度都有这样的规律,即从论文标题到论文摘要,然后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的顺序进行浏览筛选,最后确定是否对论文的其余部分及全文进行仔细阅读。关注度由强逐渐减弱。
1.2论文因素
1.2.1论文题目读者在对书刊进行查询或阅读时,首先找到和映入其眼帘的就是论文的标题。一般来说,读者总是以标题作为第一印象来判断和决定是否阅读论文,有句俗话说题目写好了就等于文章写好了一半,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不仅可以让读者大体了解论文的主题和内容,还可以给全文润饰增辉,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同时达到传播科研工作成果的目的。有关研究表明,科技论文的标题显著影响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率,据《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一篇论文报道,伊朗的两位研究人员Jamali和Nikzad在对“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的6种期刊在2007年发表的所有2172篇论文的分析研究显示,论文题目对于论文“推销”和影响力至关重要,这为科技论文标题的重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可以争取较大的读者群,进而使论文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在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标题存在明显失当,通过对3个期刊编辑部942篇原稿标题调查、统计,发现需要修改或重新命名的达561篇,占论文总量的59.5%;而在期刊已中,也有不少论文标题存在问题和不足。某期刊2011年共发表的266篇文章中,笔者发现:标题存在明显失当的就有57篇,占全年总量的21.4%;而另一期刊在2011年第6期的22篇文章中,存在标题问题的就达5篇,占当期总量的22.7%。另有研究数据表明,刘苏君等对某医学期刊统计,编辑对刊出论文的标题修改率达70.03%,可见标题的修改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科技论文的下载量与引用率呈正相关。题目的特征对论文下载量的影响强于引用量,不同题目类型的科技论文在下载量和引用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标题对于提高论文关注度的重要性。
1.2.1.1语法结构分析从论文题目的表述类型来看,可将论文题目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描述型、陈述型和问题型。(1)陈述型论文题目:是直接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而不只是涵盖其主题,如“变量X负向影响变量Y”、“做菜时加醋能促进Vc吸收”。(2)描述型或中立型题目:只对论文的主题进行介绍,并不涉及论文结论或研究结果,如“关于……的研究”之类。(3)问题型标题:采用疑问式来指示论文的主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如“变量X是否影响变量Y”或“什么决定了变量Y的水平”。其中问题型题目的科技论文下载量更多,但引用率却相对较少。题目较长的科技论文,下载量稍微少于题目较短的科技论文。题目带冒号的科技论文的题目较长,其下载量和引用率也相对较少。
1.2.1.2内容分析最近研究发现,在新领域先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比后发表的论文多。换句话说,预测首创性地针对未来的热门领域发表的论文,其效果比针对目前正热门领域发表的论文效果更好。就论文质量来说,即使前者质量平庸而后者更为卓越,在获关注度这一点上,学科的前沿制高点先决定了论文的受关注程度。
1.2.2论文摘要
一、语域
韩礼德(Halliday)把语域(register)分为三类: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话语风格(tenorofdiscourse)和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
1.话语方式
聊天语言在同一时段里是双向的,即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是发生在同一时段的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不同,网络聊天的交流双方需要讲话者通过键盘录入文字,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人类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的思维活动,使之表达准确清晰且易于记忆,这使它具有了书面交流的优势;又由于它的时效性强,随意,语法结构自由,因而又具有了口语交流的长处。这使得网络聊天同时兼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所以,有人把网络聊天称为“书面口语”(writtenspeech)或“交互式书面会话”(interactivewrittendiscourse)(Allen&Guy,1974)。
2.话语风格
在网上,人们几乎不采用拘谨体和正式体,偶见商谈体,更多的是随便体和亲昵体。这从网络交际“进入”和“退出”的方式上就可体现出来。常用的“进入”方式有:“hi!”、“Hello!”、“rufree(Areyoufree?)”、“Chat?”等等。而对方一句“OK”,双方即可进行随便、亲密的交流,婚姻家庭、个人隐私无所不谈,这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退出”的方式也很简单,有时甚至很突然,常有这种情况,两个人正聊得很投缘,一人有事要走,他只一句bye就可以离开了,并不需要解释什么,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恐怕不妥。
3.话语范围
网络交际语言显然多属于非专业性语言。这是因为网友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很难有共同的专业性语言。另外,网络交际内容的“随意性”和行为的“不专一性”也决定了其话语范围属于非专业性语言。再者,在网上进行交流的人们往往不专一,如一边看电视一边交流,也有的人同时与几个人交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话语范围是非专业性语言。在网络交际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电脑和因特网为载体和技术基础。如电子邮件、BBS、在线聊天等,既可以是同步交流,也可以是异步交流;既有单向交流,也有双向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际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以适应人们实际交流的需要,单就网络聊天工具而言,已从最初的MSN、ICQ发展到现在的OICQ、Yahoo、Skype等等,其功能也从最初的只能文字交流到后来表情符号的添加,再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多样化的选择也满足了广大网民求新、求快、求异的心理。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等省区,因为刚好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和横断山断裂带,受板块挤压及运动的影响,断层活动频繁,造成该地区地震等各种地质类灾难较多,强烈的地震又使得山地表面岩体破碎,受降雨影响,破碎的地表又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地震的发生,充分说明了应急通信保障的重要性。但是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在突发状态下,应急通信队伍建设专业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亟待加强。
一、应急通信概述
现代意义提及的应急通信,通常指的是发生由自然或人为引起的突发性紧急状况,或者举行重要集会、会议以及节假日等通信需求骤然增加的情况下,调动通信资源,完成救援保障、大规模的紧急救助以及必要通信所需要的技术手段或者方法。应急通信本身具有如下特点:(1)通信的临时性;(2)时间的突发性;(3)地点及容量的不确定性;(4)地理环境的复杂性;(5)业务的多样化;(6)现场应用的高度自主性等。就应急通信的特点来说,应急通信设备应能自成体系,不依赖于公网,才能更好的进行应急保障。应急通信系统在搭建时,也要求装备便于携带、电源自备、快速组网、功耗小、业务涵盖音视频及数据传输、性能优良等特点。目前,从总体技术层面划分,应急通信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无线应急通信仍然是以电磁波传输信息,是目前有效的传输手段。
二、《应急通信系统组建与运维》课程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适中有发展性、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强等特点,本着应用为目的来创建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通信类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财政部、教育部组织的验收中获“优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院校,承担着重要的通信类高职人才培养任务。校内建有应急通信实验室,同时建有移动通信类各种实训室,涵盖2/3/4G及优化等方面。应急通信实验室建设涵盖了应急调度指挥子系统、卫星通信子系统、微波通信子系统、短波通信子系统及无线网子系统等。架构如图1所示。与实验室配套的专业课程《应急通信系统组建与运维》的设置,也走在了高职院校前列,为培养应急通信技能型人才做出了前瞻性的实践。
三、《应急通信系统组建与运维》一体化课程建设思路及措施
《应急通信系统组建与运维》课程的设置,是通信类专业、士官生培养必不可少的。这门课程对理论和实践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前续需要学习《数字通信原理》这样的专业课,同时在前序课程中,经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操作水平。
1、课程建设思路《应急通信系统组建与运维》设置为通信类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以项目制为导向,实施主讲负责制,教师不仅讲授理论,还要带领学生实训,完成项目。课程着重技术应用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组建及维护应急通信系统为主要目的。
摘要:就议论文三要素而言,论点解决了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证解决的是如何证明的问题,论据则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要使初中生选好、用好论据,就要避免论据加工不到位、使用太单一、分析不深刻的误区,通过合理裁剪、多角度选取及分析基础上的筛选等手段,使论据更恰当、更丰富、更立体。
关键词:论据;裁剪;分析;筛选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以写记叙文为主,而议论文写作训练一般只在某个议论文单元后进行,训练频率低,缺乏系统性,且中考作文也很少要求写议论文,所以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总体上呈不断弱化趋势,很多学生只知道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却不知道如何有机、合理地运用各种要素。学生对论据的处理能力尤为欠缺。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简要谈谈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处理的误区和相应的对策。
一、论据加工不到位
在使用论据,特别是在使用事实论据的时候,需要叙述论据。在这一环节,学生们常犯的错误是叙述面面俱到,太繁琐、太细致。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一定要学会围绕论点裁剪论据,切忌以叙代议。“将相和”是一个经典论据,可以用来证明很多论点。这个故事完整的叙述一般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害怕廉颇,可蔺相如说:“秦国不敢加兵于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我对廉颇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后,很惭愧,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写作时,要根据论点的不同对论据进行加工。如鸿铭《说宽容》片段:“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例文非常集中地使用了“留、调、换、删”等方法,根据论点的需要,以主人公蔺相如为核心组织论据,并将原文嵌于其中,完整、简明、清晰,是论据加工的典型手法。一般的论据通常会隐含多个含义,可以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对论据进行合理加工。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论据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对原始论据裁剪加工,使其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二、论据使用太单一一篇议论文的论点
要想站得住脚,单凭某一个或某一类型的论据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单一也是一大误区。请看习作《失败是成功之母》片段:失败是成功之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六百零五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零六。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每一个新发明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有的甚至要重来上千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这起码使我知道了有一千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段论述虽然列举了两个事例,但读起来却没有什么说服力。一是因为这两个事例类型相同,都是外国人先失败后成功的故事,同类型的事例列举再多也会显得单一。二是文中的事例属于逸闻传说,可信度不高,没有代表性。如果在文段中加入一些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事例,比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论证就会更有力。要想让论据丰富起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既要选用理论论据,也要选用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理、成语谚语等,事实论据可以是身边的人和事,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历史典故。在选用事实论据时,要注意选取不同类型的事实,避免因论据单一而缺乏说服力。比如写作《天才来自于勤奋》这样的文章,如果只列举自己身边因勤奋而成才的故事,那无论罗列多少事实,只能证明你周围有这样的可能,不能很好地说明普遍意义。因此,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论据都要涉及,这样从时间、空间、领域等各方面选用不同论据,代表性更强,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论据也可以正反结合。有正有反,对比性强,证明论点更有力量。仍以《天才来自于勤奋》为例,除了列举天才来自勤奋之外,还可将方仲永之类的人物故事列举出来,收到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效果。
三、论据分析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