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全球服务贸易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全球服务贸易

全球金融服务贸易论文

一、当前全球金融服务贸易下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的银行业是把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作为经营重点,中间业务相对发展缓慢,“银行放款难、企业贷款难”问题严重,服务手段相对落后,服务品种较为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优势,因此导致了较高的服务成本和较低的经营利润,再加上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颇高,处于垄断地位的优越性也导致了银行业突破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动力不足。

2.运行风险增加

首先,我国银行业原有的金融风险会被放大,例如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其次,资本项目日渐放开,外资银行频频进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再次,金融体系更加混乱。由于外资银行的业务种类更具多样性,增加了监管方面难度,利用中国国内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来牟利,外资银行很容易使国内的金融体系更加混乱,银行的运行风险更大。如果我国在面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金融市场混乱时,政策、措施有效性得不到迅速体现,就会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此外,国际金融环境中的潜在危机和诸多不稳定因素,都会加大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行风险。

3.经营业务单一

目前我国银行业仍以分业经营模式为主,虽然我国银行业现在已经进入综合经营改革阶段,即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向包括证券、保险业务的混业方向迈进,但这种改革还只是不深入的、低水平的。此外,经营业务的单一也限制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及服务的扩大从而造成服务效率低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来源单一、资产结构单一也是其弊端之一。

4.面临的国际化的挑战

继续阅读

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业展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继续阅读

经济全球化下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关系研究

[摘要]

文章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深入关系。结论表明,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实证与理论分析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关系,有助于辨认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要注重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兼顾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共性特点,包括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层次较多及消化就业力水平高等。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向服务贸易产业倾斜,使得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各国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服务贸易总额与服务业发展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常年处于逆差状态,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历经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增长率为0.8%。在此期间,随着政府与市场逐步正确认知服务业,开放经济发展环境,释放了服务业的增长潜力。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今,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进入缓速增长期,且存在一定振荡周期。与国际化发展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与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GDP贡献率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4年为48.1%,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0%。我国依旧处于工业发展期,工业比重超过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工业比重。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改革,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而在此发展路径下,自2010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也大幅提升,增幅比例高达10%左右(见图-1)。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正在趋于完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有所下降,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占比不断攀升。整体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轨迹相同。但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继续阅读

经济全球化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1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协议性分工。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4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5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 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1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如以1990年为100,世界货物出口值指数从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产指数从86上升到107;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期从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货物与服务)中的比重同期从163%上升到188%。3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1980-1981年的6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种。4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5国际贸易趋同化。它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已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如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买下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比利时和荷兰的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希敏寺银行也吞并了一些 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银行,以扩大在欧洲的网络。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2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迅猛扩大。到1995年,外汇交易额已上升为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的网络化,外汇市场的资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四)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新支点。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额与年均国际贸易额的比例在缩小,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贸易额为41,14571亿美元;同期,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6535亿美元,二者之比为160∶1,差距进一步缩小。1991-1996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

第二,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据统计,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从1985-1990年年均1,55578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3,46824亿美元。同期,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45005亿美元增长到2,94732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932%下降到849%;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0554亿美元增长到51469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从1,41930亿美元增长到3,49227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从1,16744亿美元增长到2,08226亿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中的比重从822%下降到596%;发展中国家从24736亿美元增长到1,28741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74%上升到369%。第叁,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发达国家中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同时也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1995年,德国、法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当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国家占当年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3%。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1985-1995年,有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增加为9534亿美元,1995年增加为12,584亿美元。与外国直接投资一样,证券股权投资依然偏向于少数新兴市场国家,1995年亚洲就占了流向新兴市场的外国证券股权投资净流量的53%。此外,外国证券股权投资的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兴市场的这种投资35%以上来自美国,15%来自日本,11%来自英国。近几年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投资者也向新兴国家进行这种投资。第五,投资自由化成为各国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目标,国际直接投资规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来,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双边投资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签署这种条约1330个,涉及162个国家,在5年里条约数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国政府共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约600次调整,其中95%是放松对外资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个国家的112项立法变化中,106项属于趋于自由化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国际社会为达成国际性的投资协议开始行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第一次将投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的体系,并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出现通过协商 建立一个综合性多边国际直接投资框架的行动,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九次会议对未来多边投资框架进行了探讨,并已达成协议。

继续阅读

经济全球化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1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协议性分工。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4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5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1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如以1990年为100,世界货物出口值指数从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产指数从86上升到107;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期从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货物与服务)中的比重同期从163%上升到188%。3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1980-1981年的6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种。4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5国际贸易趋同化。它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已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如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买下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比利时和荷兰的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希敏寺银行也吞并了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银行,以扩大在欧洲的网络。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2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迅猛扩大。到1995年,外汇交易额已上升为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的网络化,外汇市场的资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四)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新支点。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额与年均国际贸易额的比例在缩小,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贸易额为41,14571亿美元;同期,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6535亿美元,二者之比为160∶1,差距进一步缩小。1991-1996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第二,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据统计,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从1985-1990年年均1,55578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3,46824亿美元。同期,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45005亿美元增长到2,94732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932%下降到849%;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0554亿美元增长到51469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从1,41930亿美元增长到3,49227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从1,16744亿美元增长到2,08226亿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中的比重从822%下降到596%;发展中国家从24736亿美元增长到1,28741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74%上升到369%。第叁,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发达国家中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同时也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1995年,德国、法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当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国家占当年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3%。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1985-1995年,有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增加为9534亿美元,1995年增加为12,584亿美元。与外国直接投资一样,证券股权投资依然偏向于少数新兴市场国家,1995年亚洲就占了流向新兴市场的外国证券股权投资净流量的53%。此外,外国证券股权投资的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兴市场的这种投资35%以上来自美国,15%来自日本,11%来自英国。近几年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投资者也向新兴国家进行这种投资。第五,投资自由化成为各国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目标,国际直接投资规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来,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双边投资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签署这种条约1330个,涉及162个国家,在5年里条约数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国政府共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约600次调整,其中95%是放松对外资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个国家的112项立法变化中,106项属于趋于自由化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国际社会为达成国际性的投资协议开始行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第一次将投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的体系,并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出现通过协商建立一个综合性多边国际直接投资框架的行动,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九次会议对未来多边投资框架进行了探讨,并已达成协议。(五)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一,跨国公司的数目剧增。据统计,1996年跨国公司已达到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659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增加到36,380家,所占比重下降到81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第二,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基地的最大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按外国资产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它们的外国附属企业中拥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控制了约1/5的全球外国资产)。第叁,跨国公司开始结成新型的"战略联盟"。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资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取各种办法参与全球化经济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结成联盟。通过兼并与收购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生产设施,以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1988年到1995年间,全球跨国兼并与收购总额增加了一倍,达到2290亿美元。1996年,有45起跨国兼并与收购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以协定(股份和非股份)方式加强联合。1995年缔结了近4600项这样的协定,而1990年只有1769项。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在核心技术(信息和生物)方面也加强了战略性研究与开发伙伴关系。第四,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规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其国家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出现了无国界经济。(六)经贸文化、人才出现世界性。以全球化、高速化、个体化为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正在覆盖全球;出现了经济生活和贸易文化的全球性趋同现象;"国际人"开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发展目标形成。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各大公司的首选目标,培养"国际人"、寻找"国际人"已成为世界性的人才战略潮流。日本公司率先提出"国际人"战略。他们认为,国际人应具备以下10个基本条件:积极肯干,但是不蛮干;人际关系融洽,不以自我为中心;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外语出色,乐意结交外国人;行动迅速,快食、快眠、快便;迅速适应并爱上异国他乡;意志刚强,富有忍耐性;深谋远虑,但不优柔寡断;安排、处理好家庭生活关系;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此外,绿色主义、环保哲学,共同反黑、扫黄、打白(毒)和反腐败,共同致力于发展与和平,共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均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衡量国家之间经济贸易权益的概念与统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继续阅读

全球价值链及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摘要:在全球价值链建设不断完善的经济大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面临着重新塑造的机遇与挑战。以全球价值链的建设为契机,充分掌握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状况,对于促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制定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促进新经济环境下跨境贸易工作的不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全球价值链的相关含义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就其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继而提出了优化全球价值链建设过程中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开展效益的相关举措,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贸易水平的提高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际经济贸易;具体影响;优化举措

一、全球价值链综述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建设及完善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逐步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最显著特征。从其具体运作模式上来说,全球价值链指的是一种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加以应用,实现同一物件上的不同零配件在不同的区域甚至国家予以分别生产再最后进行集中装配,且在完成零配件的组装工作之后,通过一定的贸易方式实现产品在不同区域的销售及创新等其他功能的生产分工方式,这一分工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趋势愈发明显,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在这一过程中顺应时展趋势,充分对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机遇予以把握并规避其挑战,实现跨国贸易的进一步优化。

二、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的影响

(一)对货物贸易方面产生的影响在传统的商品生产及货物贸易的模式中,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往往由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企业进行独立生产,并在国内完成生产和组装工作之后再输送到国外进行跨境货物贸易。而基于全球价值链环境下的商品零部件往往交由多个国家甚至多个区域予以分别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虽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地对全球的先进生产技术予以综合性运用,生产出性能最优化的产品,但要想完成产品的装配必须实现零部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销售及运输,而由于受到关税及贸易壁垒的影响,商品的生产及运输成本会显著增加,由此导致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及市场竞争力的降低。由此可见,全球价值链的建设对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的货物贸易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二)对服务贸易方面产生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组成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行业逐渐实现了飞速发展并开始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促进了各国之间服务贸易行业的兴起及发展。就当前形势来看,生产性服务行业逐渐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中实现了推广发展,且服务贸易水平逐渐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下,服务贸易逐渐与货物贸易建立了紧密联系,其在全球价值链商品生产分工体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联结商品各零部件生产过程的桥梁和纽带。因而在开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全球价值链对服务贸易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并对其积极意义予以充分掌握,促进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服务贸易行业作用的发挥。

(三)对国际投资方面产生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推进的经济背景下,商品的生产及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分散性特征,因而部分跨国公司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运用,逐渐将企业的对外投资向全球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靠拢,与全球价值链形成共生共长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跨国企业国际投资行为主要是为了通过国际投资增加企业收益,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也能为投资的东道国带来先进技术、就业机遇等益处。由此可见,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投资效益的优化,但如何消除投资壁垒、改善投资环境也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投资面临的重要问题所在。

继续阅读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发展迅猛、结构优化,分布不平衡以及贸易壁垒隐蔽化趋势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加强立法工作,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全球化;服务贸易;贸易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服务贸易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1970年的7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1000亿美元。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逆差达97亿美元。在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并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战略,认清和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加大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力度,将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流动逐步兴起,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2]。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有710亿美元,1980年为3800亿美元,1990年为8660亿美元,2000年则上升到14600亿美元。由表1可看出,1995年至2004年全球服务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均为正,且逐年上升。其中,2002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7%,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5%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球服务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达2100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也是不断提高的,由1980年的12%上升到2004年的19%。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结构不断优化,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较为明显

继续阅读

浅谈国际服务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一、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性

服务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研究国际服务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从现阶段的经济形势来看,服务业的发展对新技术的研究以及服务业自身的研究发展具有长远的促进作用,因此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逐步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研究和开发。现阶段从研发费用来看,服务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也是连续十年的增长,而制造业却基本保持不变。这就说明了服务业研究的重要性。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自己特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服务业跨国移动促进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随近年来,全球各国对生活品质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由此,各国间的服务业务员来往越来越多的区域全球化发展新模式。其中,跨国服务业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服务生产的国际化发展新局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了,目前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来看,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服务网络也变动越来越广泛,进而需求更为便捷的全球化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从全球形式来看,发达国家在生产性服务行业已经达到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他们现已瞄准了发展中国家,正在将其生产性服务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资料分析来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与信息化进程速度是相互促进的,全球化需求带动信息全球化,促进生产全球化,往复形成良性循环。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实力不同必将导致国际服务贸易有所区别,就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来看,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大。从经济调查数据来看,全球十大贸易出口国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及中国。进口贸易大国依然分布在欧美、日本及中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服务贸易的行业差距较大。服务贸易行业较多,从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运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好,占比及总量也较大;另外,保险服务行业在国内市场也呈现了迅猛增长。而新兴的知识技术服务业也在近年来呈现了快速发展,如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就呈现了比重及速度的双向增长。第三,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体。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实力雄厚,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及金融服务贸易产品上,这类产品的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在贸易差中往往可以收获顺差。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弱,人口密集度较高。其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劳动服务型行业,这类服务业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如此往复循环将会使得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更容易呈现不平衡发展。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我国虽然在国际贸易中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在贸易种类及优势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现就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第一,增大人才投入提升中国服务业优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在服务产业结构上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种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结构虽然有自身优势,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种类中,大部分的服务类型缺少高附加价值,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随着国家倡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我国业在世界服务产业变革趋势中,向着知识技术型服务产业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无缝对接切换,不能一味的追求知识技术型服务产业,而放弃发扬壮大传统的服务型优势。具体来说,需要我国服务贸易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同时还需要鼓励更多服务贸易行业开展更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产业,实现我国服务产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对此,学校教育应是重点,学校应开展教育教学与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模式,提高服务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引导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向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转变。最终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出口大国。第二,构建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各种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实现和谐均衡发展,各国均等受益,我们必须致力于资源分配、资金流动、市场分割和利益共享的均衡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保证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有力发展,实现互利互惠的发展方针;同时,我们也需要要求发达国家以诚信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与发展中国家实现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在着全球化贸易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应该做出更大的让步以促进发展在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最终实现全球贸易的共同目的。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环境必将会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与促进,促进各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第三,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完善的经济环境需要各国在平等的服务贸易立法下进行,才能更好的保护维修各自利益。目前,很多服务业如运输、通讯、金融、教育等均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结构基础,同时也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化的主要根源问题,因此,我们致力振兴我国服务业进出口业务时,还需要对国内新兴服务业予以一定的保护,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服务贸易规则的法律法规。

四、结语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