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普及论文范文

普及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普及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普及论文

普及学前教育论文

一、普及学前教育是基础

1.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普及学前教育就要有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其中,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是否能达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过少且投入不均衡,是造成幼儿“入园贵”、“入好园、入高品质园”难的根本原因。解决幼儿入园“难”和“贵”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是关键。着眼于不同阶层家庭对学前教育需求不同的现实,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应遵循“抓两头、保中间”的投入原则。“抓两头”一是保证将经费投向少量的高品质幼儿园,以便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保证将经费重点投向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应设立贫困地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分区域、分阶段普及学前二年、三年教育。这是普及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突破口。“保中间”是指继续加大已初具规模的现有普通幼儿园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和扩大办园规模,提升办园质量。另一方面,普及学前教育不能全部指望政府。要大力宣传普及学前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和企业团体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当中。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普及学前教育的前提条件。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保证幼儿教师的数量能适应普及学前教育的规模的要求。在学前教育普及阶段,可适当降低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一方面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闲置的资源发展学前教育,把适合做幼儿教育工作的超编小学教师培训为幼儿教师;另一方面可选拔一些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优秀青年,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以解决学前教育普及阶段幼儿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待完成普及任务后,再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态势的幼儿教师队伍保障体系。

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前提

学前教育的本质是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规律的教育保障和教育服务,并对其未来和终身发展起有效推进作用的教育。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具备办园资质,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办园基本条件及教师队伍,能够为幼儿提供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发展性、人文性的早期教育。

1.加大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当地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标准、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幼儿园安全等问题,建立起长效的审批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明确职责,责任倒查。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检测体系》,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督导检查,以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效提升和科学配置幼儿师资力量。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主要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要想方设法地构筑学前教育人才优势,优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研代训等方式,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应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合理的幼儿教师流动机制,如建立“骨干幼儿教师跨园兼课制”、“优秀园长跨园任职制”等,鼓励和提倡优秀幼儿教师与薄弱幼儿园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改制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的教师的成长。幼儿园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配置师资力量。例如,根据目前幼儿园的实际,建议幼儿园配置一定比例的男性幼儿教师,以培养幼儿的阳刚气质,杜绝因女性幼儿教师过多而使幼儿(尤其男性幼儿)表现出“女性化”倾向。

3.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学前教育既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和其他阶段的教育一样,享有同等健全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但现实的情况是,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相对薄弱。因此,我们要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加大该机构人力、物力的投入,引进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使提高保教质量驶入“快车道”。

继续阅读

法律知识普及的社区教育论文

一、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在三场法律知识讲座后,学校又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来巩固法律知识讲座的效果。根据白纸坊街道社区的特点,将十八个社区分成了三组,举办三场法律知识竞赛初赛,每场初赛胜出两个社区队伍,最后有六个社区队伍进入决赛。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看似简单,但实施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1.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是竞赛的基础工作,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限,根据前期的法律讲座情况,竞赛的题目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和劳动法为主,同时又结合了居民常用的法律,比如说民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既巩固了刚学到的法律知识,又有所扩展,使大家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能够了解常用的法律。根据选题的原则,最后确定了知识竞赛使用的300道题目。因为我们的初衷是普及法律知识,因此在题目确定后,提前一个月下发到参加竞赛的队员手中,让大家在业余时间能够提前复习。2.法律知识竞赛的规则制定任何比赛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在给大家下发题目的时候,已经制定好初赛以及决赛的规则。初赛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队伍,注重大家知识的记忆,因此规则比较简单,只有必答题和抢答题。而决赛要分出大家的水平高低,因此决赛中多出了一种题型即风险题,一方面能够显示大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也给大家胜出的机会。3.赛前的其他准备工作为了让选手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竞赛中来,学校为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准备了奖品,根据选手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适合居民家中使用的日用品作为奖品,注重奖品的实用性。4.法律知识竞赛的过程首先是初赛,在三场初赛中,每支队伍都派出了精英,经过激励的角逐,共有六个社区代表队胜出。在初赛中,既有社区工作的年轻人,也有八十多岁的居民,还有怀孕的准妈妈,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参与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决赛在2013年12月6日举办,这六支队伍在市民中心参加了决赛。必答题环节大家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基本都拿到了满分。抢答题环节场面热烈,大家你追我赶,分数交替上升,队员们的情绪也调动得非常充分,热情高涨,既体现了队员们的睿智,又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法律知识。风险题环节大家都很谨慎,队员们回答得也很好,最后右内西街社区代表队更胜一筹,摘得了桂冠,其他队伍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竞赛中,观众们听到选手回答问题,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同时也穿插着观众问题,让大家身临其境地学习并感受竞赛的紧张激烈气氛。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中的收获与不足

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已经完毕,但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与不足正是今后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经验,在此一并总结。

(一)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收获1.普及的法律知识为居民所需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在举办普法活动之前做了调研,同时能够结合所面向的人群的特点,因此,普法活动所普及的法律知识基本是居民迫切想了解的。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活动,只有结合居民的需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2.参与人数众多,达到了普法的效果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组合起来的,三次讲座参与的居民累计达到400多人次,而四场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的人数也达到150人次,可以说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普法活动真正起到了促进学习、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3.及时检验普法效果因为法律知识竞赛是现场进行的,对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可以现场了解,相当于对前期的法律知识讲座的情况有了一个检验,及时了解了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不足1.耗费人力、物力较大因为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所举办的普法活动是一系列的活动,每次都是有组织的工作,每次都有礼品的发放,无论是学校还是街道都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2.普法的人群有待扩展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参与的人数众多,但主要是老年人,即便是举办的劳动法讲座面向的是年轻人,时间定在休息日,也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在现场有的老年人也会帮家里年轻人提问问题,但毕竟还是没能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3.参与人群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虽然每场法律讲座到场的人比较多,但很多居民中途就走了,甚至还有一些人领完礼品就走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把讲座瞄准目标人群,他们真正需要才有参与的积极性。收获与不足并存,也说明在社区中普及法律知识任重而道远。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虽然受众面很广,但讲座的效果相对差一些,而知识竞赛的组织相对繁琐,但这些尝试对社区教育中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有益的。

三、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探索的启示

(一)结合社区特点,不断充实普法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吴铎认为:“社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群体。”一定空间的社会群体可以说其生活环境是相似的,但居民的工作背景、生活背景有很大的差别。以白纸坊社区为例,有的老人退休前是教师,有的是下岗工人,其诉求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在社区教育中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一定要不断地充实内容,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继续阅读

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差距

从期刊的特性来看,期刊具有学术性、局域性,而非学术期刊则具有大众性、普及性。

从发表的文献看,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从期刊的主要功能看,学术期刊的功能主要在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探讨;而非学术期刊则主要是为传播、普及、学众知识和信息服务的。

从经营管理来看:学术期刊不以赚钱为目的,即其行为是非商业化的,只注重社会效益;非学术期刊则大多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

从文献刊发的过程看:学术期刊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术论文进行严谨的评审和筛选,更注重的是文献的学术价值,而非学术期刊一般只需经过刊物编辑的编审就行,注重的是大众性和市场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划分的界线。只是依据“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进行选刊。

继续阅读

足球科学研究的特性探析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主要研究方法得到继承和普及,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由表1可知,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数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我国足球科研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和观察法[3],使用频率分别为文献法75.3%、统计法51.4%、调查法46.2%、观察法28.3%,远远超过相同期刊19992006年间的统计结果(文献法24.7%、数学方法36.2%、调查法24.5%、观察法23.1%)[4],说明在论文的研究中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得到了继承和普及.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体育科学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是科学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5],由此可见,我国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得到了提高.

1.2不同研究领域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足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和实际管理工作以及足球运动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自然离不开对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调查.因此,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研究论文运用频次最高的就是调查法(表1),说明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多途径、多视角地研究该领域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该领域论文研究方法运用频数较高的还有统计法、观察法、逻辑法等.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文献法也是该领域论文研究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由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准确地用数量这一客观证据来描述和分析足球比赛的特征和规律,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大量运用了推断和多元统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比赛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人体科学应用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统计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说明其研究方法运用秉承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传统,即/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统计数据为依据0[6].由于是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方法在足球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有时需要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或有关专家进行调查,调查法也是该领域研究使用频数较高的方法之一.

人文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逻辑法等,其方法运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烙印.研究的实证资料主要通过调查方法来收集,研究的理论资料主要通过文献法来收集.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如足球文化、球迷现象、道德伦理、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足球运动与社会体育关系研究等,主要通过具体的逻辑方法,如比较与类比、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辩证地揭示足球社会现象,探索足球社会发展规律.任何具体研究方法都有其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要求[5],由表1可知,除文献法在各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中都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外,随着我国足球科学的发展,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研究内容不断明晰,科研人员能按照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内容等实际需要而灵活运用[7],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和人文社会学这2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常用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和统计法,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具体研究领域,也反映出方法的独特性,如足球教学、运动训练问题的研究方法与足球运动市场经济、俱乐部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区别;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同时,其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法,实验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

1.3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马樟生等的研究提出/足球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0[8],为了了解论文科研方法综合运用的状况,对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2可知,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数量统计结果相比较于李仪的研究结果(1种方法占74.10%、2种方法占21.26%、3种及以上方法占4.64%)[9],运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减少,运用3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增加(占58.8%),并且远远超过运用单一或2种研究方法的论文,足球论文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当代的足球科学研究正向高度综合性发展[10],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发挥研究的综合作用,以增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此外,随着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科学方法明显增多[5],为足球科学综合运用研究方法创造了方法学条件.

1.4重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11],如果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使用,不仅能克服单一运用某种方法带来的缺陷,而且,必然在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出更为全面的优势.调查发现,四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在逻辑思辨的基础上,较好地结合了统计方法(足球教学训练研究为66篇,占48.2%、比赛分析研究为55篇,占74.3%、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为27篇,占64.3%、人文社会学研究为48篇,占37.5%),利用统计方法对大量调查、观察、实验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精确地描述了研究结果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对问题做出了客观的阐释和理解,提升了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1.5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统计发现,有196篇,占51.4%的论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研究人员大量运用了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复杂的推断性统计方法,远远超出了/大部分论文所运用的数学方法还停留在百分比、平均数的水平0[4],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如论文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复杂的、多变量的研究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了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提升了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

1.6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统计发现,除比赛分析论文外,其他三个研究领域的足球论文大量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调查法(表3),特别是对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问卷调查法由于具有实证性质,有助于获得定量化事实材料,能帮助我们收集系统的数量化资料、经验理论假设[12],体现了足球科学注重采取定量的手段,依据客观的验证来分析和研究具体足球问题的研究特征.此外,人体科学应用研究有38.1%的16篇足球论文运用了可靠性、科学性。较强,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具有实证性质的实验法.由此可见,足球论文的研究中重视/借助于调查、实验等实证方法,获得更多的支撑论据,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有理有据,得出可靠的结论0[11],说明足球论文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测量与客观分析,强调客观事实,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

继续阅读

构建科技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以网站建设、网站内容、网站功能和网站管理等4个指标为依据,构建了期刊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各自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技术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145种具有独立域名的科技期刊网站进行了分数的评定和等级的划分,分析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最后,指出了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期刊网站;评价;指标;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期刊出版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要求不断提高[1-2]。期刊出版不仅要实现编辑过程的网络化,更要做到出版、发行等全方位的网络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3]。期刊自建网站无疑是期刊全方位网络化的基础,是扩大期刊显示度,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自建网站,编辑部不仅能实现期刊编辑、出版有关的组稿、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排出版全过程的网络化,而且可以加强对期刊的宣传,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方便读者、作者、专家和编委随时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4-5]。期刊网站按构成一般可分为功能层、内容层和效用层3个层次[6]。期刊网站的功能和内容一般包括期刊基本信息、期刊内容数字化、在线办公、服务读者、在线经营与管理以及其它扩展信息与功能等6个方面[7-8]。前期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存在功能和内容参差不齐、网络化程度不高、网站管理与服务不到位、网站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网站功能仍停留在浅层次[9]。为进一步评价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的功能与服务,以网站构成的3个层次为前提,依据网站建设、网站内容、网站功能与网站管理等指标构建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期刊网站进行评级。旨在找出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从而促进江苏期刊网络化工作的整体发展。

1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评价指标和权重的确定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确立相应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期刊网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时,不仅要考虑网站内容与功能等核心指标,也要兼顾栏目设置、页面布局、信息安全、信息更新管理及相关辅助功能情况[10]。根据期刊网站建设功能和内容包含的6个方面,并结合美国化学会期刊网站建设情况[11],确定了网站建设、网站内容、网站功能和网站管理等4个一级指标,并分解为10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在确定各自权重时,以网站内容和网站功能为主要指标,所占权重相对较高;而网站建设和网站管理作为辅助指标,所占权重较低,具体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

继续阅读

2014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技术传播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辅导员及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引导他们形成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理念。

二、重点工作

继续与高校合作,选派优秀大学生进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科技教育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全面推动科技活动的常态化;要普及与培优相结合,全面推进重点项目,逐步形成学校科技项目特色化。

三月:

1.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第27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组织参加市第28届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四月:

继续阅读

院校毕业设计的变革思绪探索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岗位脱节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强调的是毕业生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现在的普遍情况是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命题。由于指导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都十分了解,使得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命题与就业岗位完全脱节。有些指导教师拟定的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的视野;有的题目过大,显然不是学生能够完成的;有些题目过于普通,历经多届,相关资料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学生照搬往届学生的方案和研究思路,应付了事。最为遗憾的情况是,学生虽已在实习就业岗位上工作数月,但其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却与岗位工作没有太大关联,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探讨改进的方法。

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答辩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在校答辩形式。答辩委员会通常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学校往往根据事先的安排,要求学生统一时间返校参加毕业答辩,答辩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六、日。然而部分企业的周六、日并非是休息日,这就给部分学生和校外的企业专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麻烦,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要么影响学校的教学,或者说影响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

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应以务实的态度以及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顺应社会的潮流,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1.提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

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五学期中期之后进行。在期中到期末这段时间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选题的原则。要向学生普及论文文体和论文规范等基本知识。指导教师可用一些自己或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教学素材,评议论文的优缺点,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同时用历届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往届学生的常见错误,让学生有直接的参照对象和标杆,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学生要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获得批准即可开始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

继续阅读

图书情报学期刊新媒体应用的差异

摘要:新媒体应用在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学术信息的传播时效以及与期刊受众的互动问题,快速提升期刊传播影响力。文章选取中外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新媒体应用现状及差异。发现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应该从普及新媒体应用、丰富应用类型、重视交互性、深度整合数据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缩小与国际差距。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学术期刊;新媒体应用;对比分析

0引言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微信和微博的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4.3%和38.7%[1]。而关于新媒体的概念表述,不同学者的认知和阐释不尽相同,以至于业界对新媒体应用的界定并不一致。匡文波在已有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是一种相对概念,是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载体,数字化和互动性是其根本特征[2]。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学术期刊新媒体应用是指移动互联环境下,学术期刊运用数字化媒体与用户开展信息交流的一种服务模式。面对Web2.0环境下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学术期刊在积极争取优质稿源,刊载高质量论文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多地借助新媒体实现快速传播,争取本领域更多的学术话语权。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极为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学术传播中的优势作用,扩大期刊传播影响力。并且随着学术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丰富,带来了学术评价方式的日趋完善,于是,在国外首先兴起了Altmetrics———一种基于社交媒体进行学术信息传播的学术影响力计量方法[3],倡导从多维视角去动态地评价学术论文,而非仅凭影响因子等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去判断。就国内的学术期刊而言,中文科技类期刊先于人文社科类期刊,较早地有意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期刊进行推广,随之出现了一批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诸多学者率先对科技期刊的新媒体传播现状、新媒体应用、新媒体传播效果以及利用新媒体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4-8]。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微信这一传播介质异军突起,许多学者将新媒体应用的研究视角聚焦于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影响力方面[9-12],并不断渗透到新闻学领域[13-14]、图书情报学领域[15]等其他学科领域。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学术期刊新媒体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科技期刊领域,有少量文献专门通过分析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的新媒体应用,为国内期刊提供借鉴与启示[16]。整体而言,对中外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应用现状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尚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研究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期刊的新媒体应用现状,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国内的图书情报期刊新媒体应用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缩小差距,笔者期望通过对中外图书情报学期刊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应用新媒体的特点,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优化新媒体应用,缩小与国际差距做一些思考。

1数据来源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的确定

我们的比较对象为中外图书情报学期刊的新媒体应用,中文期刊样本选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目下的18种核心期刊;外文期刊样本来源于2017年的JournalCitationReports,选取SSCI中的“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类别下影响因子排名前18位的期刊。

1.2研究方法和对比维度研究方法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