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叛逆孩子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叛逆孩子教育

探究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少年学刊》2018年第2期

摘要: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性,青少年或深或浅都会出现叛逆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少年叛逆的行为表现,剖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原因,从青少年主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对策,以科学理性引导青少年顺利健康度过青春叛逆期,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教育对策

一、青少年叛逆的定义与行为表现

叛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心理状态与年龄特点,是人的一种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作用下个体构建自我的一种方式。青少年由于处于心理与生理的过渡期,其自身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愈发强烈,但这种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还很不完善,因此在认识与看待问题、事物等方面难免存在偏差。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矫正,任由其自由生长必定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与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但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性,他们希望摆脱束缚、追求个性、期待独立。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大都非常情绪化、易怒、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其典型的心理特征是反抗,具体表现为反家长、反老师、反权威;其次,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敏感多疑,很容易被他人惹恼,更有甚者,大打出手,用暴力手段解决一切;不服成人的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早恋、过度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近年来,青少年叛逆问题更为复杂。

二、青少年叛逆成因分析

1.青少年自身因素。研究表明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物变化过程,是人性的本质使然。青少年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其基本具备了自我判断能力,但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往往滞后于生理成熟,其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渴望被重视,讨厌别人把他当作小孩看待,其次,思维发育不全也会导致青少年看待问题时会出现偏激、片面甚至极端化,他们会认为成人的建议与管教是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与轻视,因此青少年在面对父母与老师的建议与督促时往往不明白其真实用意而出现叛逆心理。青少年多具备强烈的自尊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此时他们便会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青少年与父母的生长背景、见识、经验、感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孩子和父母在对待同一件事物时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与想法,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要求孩子,简单生硬地管教,但孩子又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如果青少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这种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便会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次,家长普遍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对于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父母与孩子没有合理地进行双向交流,父母忽视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与需求,青少年无法与父母敞开心灵平等相待便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普遍自尊心强烈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孩子出现过失时,选择责骂或者暴力手段,会使得孩子感觉不被理解与关心,产生逆反心理。

继续阅读

现代初中教育的转变评析

教师的转变

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灌输方式教学,学生都是“无条件”的接受。这样学生形成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开放性学习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往往成了“书呆子”。我从事教学八年,当了七年的班主任工,我一直喜欢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必须把自己的“伟大”形象树立在学生心中,当自己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的时候,学生就会把这种动力运用于学习中,他们会认为跟着这位老师学习很开心,很荣幸。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倾诉平时的生活琐事,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变成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这个过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做到学生学习的真正榜样,因为只有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从内心去佩服老师。如果只是表面单纯的浮夸,总经不起学生“推敲”的,当学生发现眼前的老师只是在“吹嘘”自己的学识的时候,那是一种可怕的叛逆崩溃。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仅仅是不信任,还有以后刻意的反对和敌意,这种教育就走到了尽头。

其次,尽可能的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心比心”,做学生最真心的好朋友,平时在课间的时候,除了谈论一些学习知识之外,还可以的适当的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某部青春偶像剧,最近有什么计划和打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了生活习惯,而且知道了学生内心的动向,更重要的是老师知道了学生内心的成熟程度,这样就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不仅可以发现他的错误方向,并且能够及时的指正和往好的方面疏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放松了对老师那种传统的敌视和疏远,这样他们可以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去与老师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中学生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都处于非文盲状态,那么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部分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了很多,但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转变。比如他们对孩子的关心还往往处于一种批评的模式中。下面这几个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当今大部分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

曾经有一个女学生找过我谈心,她说昨天被妈妈打了两耳光,因为她去理发店换了个发型,其实并不是很前卫时髦的发型。只是去理发的时候没有事先跟妈妈打招呼,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和意愿去理发。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这个学生便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随着年龄的长大,很多事情急切需要自己做决定,而父母依然在其中起着束缚的作用,还把他们当成小学生一样对待,比如午饭吃什么,吃多少,衣服穿什么样的,发型理什么样的等等都要由家长决定。这样随着学生渐渐长大,这种束缚渐渐的成了孩子叛逆的理由和借口,他们会发现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甚至是“奴隶”。什么事情都要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越是这样他们的好奇心就越强,最终导致学生叛逆心的增强,由于此种原因导致的悲剧比比皆是。

继续阅读

家庭教育征文演讲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命运使然,我没有成为一名老师,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老师的喜爱,时光如梭,转眼间,印象中的家教赵老师至今还在我的记忆中保留着最美丽的印象。

赵老师是一个温柔而又和蔼的英语老师,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笔直地垂在肩上。当你走过他的身旁时,会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当时,孩子非常喜欢赵老师,我就请她到我们家做孩子的家教了。

赵老师教的每一课都要求会背,孩子总是充满笑容的去给老师背。那时候,还记得孩子一边认真的读书,一边不时的看着老师。而我的目光却与老师相碰,我看得出,老师的眼神里充满对孩子的期望与关怀。于是,我在心中为孩子默默地加了一把劲,然后孩子读着读着就去给老师背书了。也许是第一次,孩子的心里稍微有些紧张,说出的英语也随之颤抖。等孩子背完时,老师在孩子的英语书上打了一个很大的A+,并孩子说:“你的英语说得很棒,以后要多加努力呦!”

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鹿,砰砰直跳。他深情的看着这个字母A,我知道,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字母,而是一个充满爱和期望的字母。从这以后,孩子主动的在英语这门课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很多。

“每次看到那些让我晕头转向的英文时,我就想起来小时候。那时候的我,偏爱语文,对洋玩意似乎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抗拒心理。常常自我标榜,并引以为傲。正因为如此,我在老师眼睛里成为“特别关照”的学生,受控于青春期的逆反,我义无返顾地进行着“坚决的斗争”后来,因为赵老师的关系,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英语。这就是若干年后,我在孩子的日志中看到的他对最初赵老师的印象,无论如何,赵老师帮着孩子度过了那段叛逆期,我打心底里感谢他!

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老师比做园丁,不辞辛苦的劳作。我认为老师是一盏灯,在黑暗的道路上指引着孩子光明的前程!

赵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渐渐的模糊了,但是兢兢业业,用点点滴滴滴超越梦想的精神和她对孩子的那种爱还深刻的留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她在教育事业这个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教育理想是一股动力,引领着她走向梦想的彼岸;投身到伟大而神圣的教育事业。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和收获;选择了纪律和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和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豁达和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赵老师与教育工作者们一起携起手来,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地努力着!

继续阅读

家庭教育对山区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影响;对策研究

2016年3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写到:“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205.7万为独居留守儿童,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给全社会提出了一道巨大的考题,也在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健康成长都成了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分析边远山区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带来的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厌学、早恋、叛逆、性格暴躁等多种心理问题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教育是优先于学校教育的,但边远山区家长的教育意识远远不足。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照应子女和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关于父母必读》),但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担负起这个责任。笔者就在边远山区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家长只要挣到钱给孩子衣食无忧,就能让他们精神无忧,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班上一名学生叫小刚(化名),平时在学校沉默寡言,安静本分,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学生。但私下笔者了解到他又是一个爱抽烟、爱酗酒的学生。还有一位叫小马,他是全校公认的坏学生,打架、抽烟、喝酒、逃课等,没有他干不了的。笔者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又看到了他身上善良、讲义气的品格。这样性格反常的孩子在班里有不少。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才会存在如此大的性格反差。边远山区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已经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理影响:比如家长长期在外挣钱,几乎不怎么关心孩子的学习,大部分留守儿童有厌学心理,学习上毫无目标和主动性;家长未能在孩子的青春期正确引导,导致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没有扮演好“第一老师”的角色,他们的叛逆心理日趋严重,如顶撞长辈、老师,打架、斗殴、迷恋游戏等;家长长期不在,与孩子沟通不足,使得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流、不敢表现自己,出现自闭、自卑等心理状况……边远山区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显而易见,笔者以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尤为迫切。

二、浅谈对策研究

边远山区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身为人师的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家长,让他们早些认识到自己的失职,早些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成长危机呢?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提高家长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要定时召开家长会。边远山区鉴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多半学校每年只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召开次数太少。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应该每学期至少两次家长会,可以设置在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开学初家长多半在家,可以及时召开家长会。期中考试后,可以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来开家长会。当所有家长聚在一起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隐性对比,多在这样的氛围里熏陶,对不够积极主动的家长会起到带动作用。定时召开家长会,既表现出学校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也能逐渐唤起家长的教育意识。

2.树立“榜样家长”。正所谓“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班主任将班里的“榜样家长”树立起来,借助家长会等时机,让他们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讲给其他家长听。家长之间的互相激励,更有带动作用。

继续阅读

林哈德和葛笃德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摘要:《林哈德与葛笃德》作为教育经典著作,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从胡美尔的所作所为追溯到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对比葛笃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当代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并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如父母应履行抚养及教育义务、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孩子的榜样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林哈德与葛笃德;启示

一、《林哈德与葛笃德》中的家庭教育

《林哈德和葛笃德》一书中这样描述胡美尔:“镇长胡美尔仗势欺人、欺压民众,在他的压迫下,人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泥水匠林哈德受胡美尔的压迫,他的妻子葛笃德不得不寻求县长亚尔纳的帮助。在县长的治理下,胡美尔得到了该有的惩罚和教育,在牧师和少尉等人的帮助下,镇长在坡那镇实行了新政,包括财政、司法、教育等方面。牧师在会众面前回顾了胡美尔的一生:他父母懒惰成性、骄傲自大、心肠狠毒,没有给胡美尔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胡美尔更是百般溺爱,不但不及时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反而以此为傲,这更加助长了他的恶习。他离开家后利用各种流氓无赖的手段来谋取利益,欺压弱小,当他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当上衙役后更是目无王法,仗着自己的职权搜刮民财,迫害百姓。他的巧言令色让老县长错信了他,他也因此当上了镇长,便变本加厉地鱼肉乡民,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可见,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本以为胡美尔对自己的至亲还是心存善念的,可没想到他对自己的父亲都尽不到赡养的义务。“当他遭遇不幸时,他以为没有人会同情他,甚至会因为他的不幸感到开心。与此相反,当初受他残害的鲁迪不仅不念旧恶,反而以德报怨,这才让胡美尔重视人性,重归正道。”[1]任何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都是受遗传基因与周边环境影响并结合个人后天努力的结果,显然镇长胡美尔的恶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他父母的行为以及父母对他的溺爱都在一步步引导他走向“恶”,他的父母要为他的行为负很大的责任。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是说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其实,父母都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从法律上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对子女要履行抚养、教育的义务,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子女抚养成人,还要对其进行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是从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孩子自无意识起就受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

一个人从父母身上得到的遗传是极其重要的,倘若遗传赋予的基因是向善的,并能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再加上个人对善的学习和追求,那么,就能够从这个人身上看到更多善的行为举止。正如葛笃德的孩子,林哈德和葛笃德夫妇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他们的孩子在继承其父母优良基因的同时,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认真读书识字,还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当镇里发生躁动时,所有人都探着脑袋关心发生了什么,只有葛笃德家的孩子丝毫不受影响。他们还主动帮助更加困难的同伴,宁愿自己少吃一点儿,也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晚餐,并因此感到满足。当然,他们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时他们的母亲就循循善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他们改正,孩子们也欣然接受母亲的批评与教导并反省改正。反之,倘若一个人从父母身上遗传到的是次等基因,虽然可能不是恶,而是不受人赞美和肯定的一些不良品德,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认为理所当然,并且缺乏环境的熏陶,那就很难使这个人作出与善相应的行为举止。更有甚者,已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还不愿意改变,缺乏向善的决心和毅力。正如胡美尔一样,从小受其父母的影响,缺乏一个良好榜样的引领,也没能受到良好教育,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长大后也不愿意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以致于无恶不作、祸害百姓,成为百姓心中十恶不赦的恶棍。假设胡美尔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被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他是能够被教育成社会所期待的样子的。可惜从他幼时起,父母就对他过于溺爱,助长了他的恶习,等到他父母发现他身上的不良品格并想对他进行教育时,习惯和观念早已养成,想再进行纠正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加上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欠佳,这就更难纠正他身上的恶习了。如果从小就注重对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养成,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就算是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在特定教育和训练后也能够纠正坏习惯,慢慢养成好习惯,因为人是具有可教育性的。“就拿鲁迪家的孩子来说,他们本来也是散漫、邋遢、懒惰、没规矩的,葛笃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在葛笃德的悉心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纠正了自身的坏毛病,还学会了纺线,也慢慢养成了好习惯,当然这一切都是葛笃德教育的成果。”[2]人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倘若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人就能凭借自己的思维作出正确的判断,使自己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从而摆脱一些不良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孩子最早受到的教育就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优劣与孩子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孩子的是非观在形成之前还缺乏相应的判断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代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1.父母角色缺失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缺乏父母的关心与陪伴,遇到问题时得不到父母的帮助与指导,甚至缺乏基本的沟通,久而久之,对父母的依赖感就会慢慢减少,内心的孤独感与失落感也会由此产生,有些孩子甚至会慢慢变得自卑。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各自组建自己的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与心灵上的陪伴,有的父母甚至不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更谈不上陪伴和教育了。孩子长期在缺乏父母关心与陪伴下长大,很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失,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是多余的、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他人的累赘,长期不健康的心理暗示使得一部分孩子成长为问题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监督与管教,很多留守儿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德意识薄弱。”[3]

继续阅读

留守儿童师生认亲演讲稿

大家上午好!近几天虽然有些冷,但我的心却总是暖烘烘的——因为我从咱们学校开展的“师生认亲”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关怀的温馨,让我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觉、爱的体验。

自从我们的爸妈为了生活,咬着嘴唇,扯着思念,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之后,我们便加入到了“留守孩子”的行列。每天面对的是爷爷奶奶慈祥而衰老的面庞,伯叔娘婶奔波而劳碌的身影。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单调、我们的学习枯燥而乏味、我们的情感脆弱而叛逆。

每当放学走进家门时,冷冷清清的院落里缺少了生活的气息,眼中的世界不再色彩斑斓,每天伴随我们的是孤独;每当考试不理想时,我们总是失魂落魄的等到夜深人静,让泪水独自流淌,苦闷无处倾吐、烦恼无人排除;每当同学们谈论家庭趣事时,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可以使我们触动情感、暗自伤神。多少个夜晚,噩梦把我们惊醒;多少人夜晚,我们咬着被角默默地流泪;多少个夜晚,我们独自仰望星空,冥思苦想……

有时,我们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就像一个孤钟一样,永远奏不出响亮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老师的隔阂也越来越大,似乎整个世界都离我们远去,我们真的好寂寞、好空虚、好无聊。老师对我们的教育,瞬间就会被遗忘到某个角落,不会去听、不会去想、更不会去做。这在师长眼中,也就成了叛逆,然而有谁知道,正是亲情的缺失才导致我们这样。

我们渴望、我们呼唤——我们渴望关怀、我们呼唤亲情。

小草,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才呈现出勃勃的生机;鲜花,因为有了水分的滋养,才显得更加美丽;我们留守儿童,也正是因为有了学校搭建的“师生认亲”平台,才使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自从学校“师生认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留守孩子便有了心灵家园,在“干爸”、“干妈”们的亲切关怀下,心理上得到了呵护、学习上得到了帮助、生活上得到了关怀、思想上得到了激励、经济上得到了资助,享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浓关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切之情,应永生莫忘。我们留守学生,只有搞好学习、健康成长,才能无愧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一片良苦用心。干爸、干妈,请你们放心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谨记师长教诲、严守学校章程、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继续阅读

影响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因素探讨

[摘要]当今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女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及个人各种因素影响,她们的政治信仰面临着诸多影响冲击,本文试通过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生态环境、网络传媒、自身因素和就业等诸多影响因素的阐析,以期为增强高职女大学政治信仰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影响因素

当前,高职女大学生已占据高职大学生的半壁江山,而高职大学生也已在大学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职女大学生在人数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不争的事实。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将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各条战线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近几年来,落马的各级女领导干部层出不穷,就学历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女领导学历低于高职或相当于高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是否违法乱纪与学历的高低并不能直接挂钩,而与她们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现今高校教育中把高职女大学生培养为政治信仰坚定者便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首先梳理清楚影响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的各种因素,以期在高职教育中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即力图对这些因素作一探究,为增强高职女大学政治信仰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些许参考。

一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孩子出生后父母理所当然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没有迈进高校校园之前,他们的学余时间大部分基本上是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在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问题能力之前,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对父母的依样学样高度模仿;在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问题能力之后,孩子就开始用父母的思维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以及为人处世。一直以来,在我国有着父母深受“养不教,父之过”思想理念的影响,总是见缝插针地把握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家庭式教育。但是,不同素质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后果却千差万别,可以用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家庭成员的亲密交流的空间,真情流露的最亲密场所就是家庭——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我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有其母必有其女”,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之大,大到可以决定子女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或失败。在家中,感情、信息、对人对事的看法、做人的原则立场、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信仰的表达都没有掩饰虚伪的成分。而且,家庭是心灵的港湾。一般社会情况下,高职女大学生本身具有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的心理特征。她们在外遇到迷惑不解或不知所措的问题,父母总是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其政治信仰具有潜移默化的非常重要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因此,相当多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对其他方面则很少费太多心思。而有些父母甚至站在些许极端的立场上,向自己的子女灌输把升官发财作为其人生最高追求目标的各种功利主义思想。当今高职院校中并不鲜见的存在于高职女大学生中的官本位思想、金本位思想、个人本位思想等错误思想,大多源自这种家庭教育。这类家庭式教育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高职女大学生的脑海里,对高职女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会对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与当今社会某些实际情况是非常吻合的。

二学校教育因素

现今社会上存在着不少对学校教育的误解,认为学校教育无非就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讲很简单的事情嘛。其实,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育只是学校教育中的显性教育,除此之外,还包括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社团组织的感染和学生朋友的传染这些隐性教育。

(一)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师被社会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意之一即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事实也说明此言并不为过,陈佛松教授的经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当陈佛松教授身为一名求学的大学生时,在他上陈寅恪先生的一堂课上,陈寅恪先生在讲课中顺着讲授内容讲了一句:希望将来你们中有人能写出一部《世界文化史》来。[1]就是这句话,陈佛松教授记在了心里,成为其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和孜孜以求的努力工作,在1990年陈教授最终出版了其呕心沥血之作《世界文化史》这部我国世界文化史领域的开山之作。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我们儿时就能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一清二楚地表达了教师的教育职责,当今新时代解其意,那就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为学生指点迷津,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而在高职教育中,对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及其对思政课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不仅决定着其授课质量,也对高职女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2015年教育部长袁贵仁点名批评了个别教师,就是因为他们的政治信仰有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宣扬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产生了有害影响。

继续阅读

职校家庭教育状况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职校学生大多缺少人生目标,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缺乏自信,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家长常常采用虎着脸、高声骂、动手打、赶出门的简单方式教育子女,这样的教育在职校生的家庭中极为明显。

1、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不少家长认为提供“衣食”是家长的本份,“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和老师”,家庭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情况比较严重。

2、家庭教育水平低下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够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全的能力,且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单亲教育、贫困教育、留守教育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家长基本束手无策。

3、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据调查,现在家庭中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融洽氛围并未完全形成。一方面是家长专制、独裁,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是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互信程度低。甚至有相当数量家长仍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缺乏正面教育。此外,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孩子出了问题,教育孩子的难度就明显增大,且不容易彻底解决。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半数以上家长缺乏理智。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