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排查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在医院党政领导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指导下,呼吸科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年医院下达的医、教、研等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一、医疗工作
(三个大表显示一大串数据,此处省略)
二、教学工作
1.全年常规大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教学事故。多名教师参与了PBL教学工作,参与人数及力度继续保持在内科和专科前列。
2.全年顺利完成-7、05-1实习;04-7、06-1见习等临床带教任务。积极参与完成了实习医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导课的授课任务。
3.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完成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4.完成内科进修生讲座教学任务。
摘要:在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为确保高校学术研究的成果,同时对高校毕业生有一个准确的考核,应建立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展开有效的探讨和分析,首先分析当下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毕业设计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高校创新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举措,最后提出加强建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发展现状;有效举措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综合实践考察阶段,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高校只有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学术研究的质量,同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对当下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并且创新质量保障机制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要寻求有效的举措,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和体系,有效地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1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研究可以发现,当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选题模式不够科学,导致选题内容比较平淡、无新意。在对毕业论文进行设计管理的过程当中,由于师生们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选题较为陈旧,不具有科研效果,题目更是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针对性,这样就会造成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学生在进行选题时出现了错误,就影响到了进一步写做,甚至会造成懈怠的心理,认为毕业论文是学业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不会为难,所以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这样都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大打折扣。其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由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流程,比如说,论文的设计、开题、撰写、答辩等各个流程,因此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体系,那么就会导致在对毕业设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管理不规范以及监督、机制不给力等现象。如果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仅无法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也会使得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毕业论文的深度较为缺乏,进而影响到了该校的学术氛围。再次,指导教师开展指导工作不到位、不够全面。高校生师比并不高,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下,普遍存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间较少,指导不够深入的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的指导教师的年龄普遍年轻化,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这就使得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样就影响到了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由于当下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较为自由,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和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有些指导教师心理存在着懈怠放松的心态。另外,由于年轻教师本身也缺乏论文写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方面不够全面,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解答一些疑惑,这样就影响到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开展。最后,学生方面对于论文设计不够重视。由于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学生具有很大的就业压力,甚至部分学生为了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是找工作,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重视甚至产生了投机取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变得冷淡。总之,由于学生方面存在侥幸心理以及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投入的精力时间也相对有限,进而使得整个学校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影响。
2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质量保障机制创新的有效举措
为了做好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创新保障机制,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在前期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和监督。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阶段主要涉及到开题以及论文内容的确定等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设计质量,应该严格地规范选题、调研、开题等工作,为了保证选题更加具有深度和专业性,在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过程当中,应该打造一个较强的指导队伍,通过采用老中青结合、科研和教学互补合作等方式,努力构建出一支企业骨干与学校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师队伍,帮助学生们进行正确的选题,避免选题平淡、不深入,在选题的过程当中给学生更加科学的指导,确保选题的质量,能够让学生们进行毕业设计的下一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科学性和深度性。
摘要:滑柱减震器是汽车上十分重要的部件,针对某汽车滑柱减震器失效问题,综合失效机理、台架试验、整车路试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思路,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问题验证,为同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滑柱减震器;失效;异响;汽车
滑柱减震器安装在悬架中与弹性元件之间,起到衰减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提高操纵性和安全性作用。可见减震器作用重大,一旦减震器失效,将会影响汽车的安全驾驶。某汽车4S店向主机厂反映部分汽车行驶中存在前减震异响故障,具体表现为在低速时(40km/h左右),车辆在转弯或者颠簸路面后,偶尔出现“咚噔,咚噔”的声音;或者车速在5-10km/h过减速带后,出现“咚噔,咚噔”的声音。针对此故障,需要进行问题排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1滑柱减震器原理分析
减震器是有阻尼器和减震弹簧两部分构成,弹簧主要支撑车身重量,阻尼器是人造的运动衰减工具,在滑柱中起到减少振动作用。汽车上阻尼器的类型很多,一般采用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是利用利用液体在小孔中流过时所产生的阻力来达到减缓冲击的效果。
2原因分析
2.1过减速坎时撞击响产生的原因为车辆通过减速坎后,减振器内部的限位机构反冲限位块撞击导向器,产生碰撞声音,减震器内部阀系工作原理如图4减震器内部阀系示意图。2.2过不平路面后异响国内再现方式为普通路面上过井盖后异响,此异响目前怀疑是减振器内部阀系产生的噪声,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条:(1)压缩阀弹簧刚度匹配不好,阀片振动造成异响。(2)阀系在特定工况下共振响。
3问题排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推进创新步伐,以创新促发展,实施科技兴公司战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开展“三大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根据上级科技管理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第二条公司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下设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管理机构设置如下:1、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主任:公司副主任:公司委员:公司2、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委员:公司3、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委员:公司第三条管理机构职能1、在主任的领导下,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公司的“三大创新”活动进行部署和管理;对下设的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平衡和协调,对出现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2、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在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科技成果和管理成果两个方面,分别开展管理工作。第四条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在生产技术部设科技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公司科技工作的日常管理,主要范围包括技术成果、管理成果、QC成果、专利发明、月度创新成果、科技论文等。主要工作内容:项目的立项、监督实施、成果受理、组织鉴定(评议或验收)、申报评奖、资料归档及其它相关的日常工作。第三章项目的立项及实施第五条公司级项目的立项。1、每年11月由科技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公司级项目的立项工作。2、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根据上级的计划安排,结合公司井发展规划及公司井安全、生产、经营、非煤产业等方面的需要,每年下达一次项目计划,实行立项管理。
3、公司属各单位根据具体工作情况确定研究项目(课题),经各专业负责人审查后,向科技管理中心申报立项。科技管理中心负责将申报立项的项目(课题)汇总,报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审批,由公司行文下发到各单位。4、年度中,各单位自行研究开发的科技或管理创新项目,需要追加立项时,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科技管理中心方可受理。第六条集团公司级及以上级科技项目的立项。凡是申报公司级及以上立项的项目,分管专业副总必须组织承担单位课题人员对项目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填写《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报科技管理中心汇总,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由科技管理中心负责逐级申报立项。
第七条凡经公司及上级部门审定并行文下达的立项项目,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要拟定项目实施方案,做到措施、人员、资金、设备、仪器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管理中心人员要全过程跟踪监控,及时了解、掌握、督促、协调立项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性建议,保证立项项目按期完成。第四章成果的申报和评审第八条科技管理中心对完成的项目及时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材料整理。凡公司立项管理的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必须及时写出技术工作报告,经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科技管理中心申报评审。第九条对所受理的项目成果,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牵头,汇同承担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成果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初评意见,为成果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提供依据。
第十条由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召集委员会成员,对经专业技术负责人初评的项目成果,按照科技含量、技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综合评议,确定获奖成果及等级,并报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审定。第十一条凡申报集团公司级及以上评奖的成果,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及以上组织的鉴定或评议。科技管理中心负责协助、指导成果完成单位,按照不同层次成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出具完备的鉴定或评议材料,提交组织鉴定或评议的部门。科技管理中心负责鉴定(评议)会议的组织和协调,并负责项目成果的申报评奖工作。第十二条公司鼓励开展月度创新活动,对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等方面完成的效益、效果突出的创新成果,由完成单位及时整理好评审材料,经专业副总审查后,报科技管理中心登记汇总,按季度进行评审。第五章科技人员的管理及评选第十三条对全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实行业绩量化考核管理,具体如下:1、月度创新成果:每完成1项,记10分,经评审获奖后,加10分。2、公司级成果:每完成1项,记15分;通过集团公司评议的,再加15分。3、集团公司级成果:申请报奖后,获集团公司特等奖的,记60分;获一等奖的,记40分;获二等奖的,记30分;获三等奖的,记20分。4、省部级(包含省局级)成果:申请报奖后,获一等奖的,记80分;获二等奖的,记60分;获三等奖的,记40分。5、国家级成果:申请报奖后,获一等奖的,记150分;获二等奖的,记100分;获三等奖的,记80分。6、论文:每发表1篇论文,国家级——记30分;省级——记20分;地市级——记10分。7、专利:1项专利成果,记30分。8、对同一成果,属多人参与的,第一名记满分,第二名按第一名得分的90%记分,第三名按第二名得80%记分,依次类推递减记分。论文参照成果,按比成果多10%的幅度递减记分。9、本管理规定涉及成果级别包括:公司月度创新成果,公司年度成果,获集团公司级及以上级奖励成果;涉及成果范围包括:科技成果、管理成果、QC成果、专利。本标准涉及论文为在国内外公开(含经省级批准有内部准印刊号的)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和管理论文。10、成果评定级别以证书、公示的文件为准。11、科技人员业绩的日常管理由科技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第十四条公司对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每年评选出十名“优秀科技创新人员”,在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创新人员的评选,参照第十三条规定,以一个年度为期限,量化积分占70%,综合考察其它方面业绩占30%(由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投票评选)。第六章论文的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公司鼓励广大职工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表科技论文,并定期进行评选,择优奖励。本管理规定仅限于科技论文和管理论文,不包括政研论文或通讯报道等。第十六条论文级别的划分原则1、刊物级别界定刊物级别界定由公司评审委员会按照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发行面向范围大小等要素进行界定,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包括集团公司级)三级。由国家级部门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科技期刊,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定为国家级期刊;由省级主办的刊物,包括省局、高等院校学报、煤科总院下属分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为省级期刊;由地市级主办的刊物,包括集团公司级及有内部准印刊号的期刊,定为地市级期刊。2、的级别参照以上刊物级别,按照《论文量化评审表》,由评委会进行综合审定。第十七条本公司在岗职工发表的科技或管理论文,由完成者本人持刊物原件及复印件,到科技管理中心登记建档,不登记不予受理评奖。第十八条符合评奖范围论文的基本条件:1、本公司在职职工撰写;2、内容必须与公司生产管理经营活动相关联,经过审核后发表并已备案;3、论文内容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针对本专业工作所撰写;4、在国内外公开正式刊物上或有内部准印证刊物上发表;5、主要包括能够反映我公司改革发展的科技、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及非煤产业等方面的论文,其它不列入奖励范围。
第十九条凡涉及我公司科研成果项目或经济技术指标的论文,必须对关键技术或数据保密,在发表前,必须得到审核批准,方可对外发表。技术方面的论文由相关专业的副总审核把关,管理方面的论文审核由副总经济师把关。经审核后同意对外发表的论文,审核者签字,作者到科技管理中心登记备案。否则,不列入奖励范围,并追究相关责任。审核者对论文涉及的数据、事项等企业秘密把关负责。第二十条凡发表的与公司相关的论文,出现内容不实,泄露企业核心技术秘密,对公司造成形象损害或财产损失的,由论文作者承担具体责任,并联带追究审核者的责任。由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审核后处理。第二十一条对在公开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并获奖的论文,根据其会议级别、论文质量、获奖等级等因素,确定奖励数额。第二十二条对同一类内容的论文,只奖励第一个发表的作者,其他发表的人员,不再重复奖励。第二十三条对窃取别人成果作为自己论文材料发表的人员,不予奖励;对单纯以追求论文奖励为手段的人员,不予奖励。其识别界定由评审委员会负责。第二十四条对发表的论文由科技管理中心负责受理、审核、初评,对初评合格的论文,每季度向公司评审委员会提交一次。由科技、管理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对优秀论文按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奖励,年末在公司科技大会上发文通报表彰。经管理委员会评审确认,不属实的论文,不予奖励。第七章创新项目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属集团公司立项的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或招聘制),具体落实到人,明确一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必须从事项目相关专业的研究,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应直接从事研究工作,在成果材料中,研究人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名。第二十六条对列入集团公司立项的项目完成后,在运行1~3个月的基础上,写出成果评议材料及报告交科技管理中心,科技管理中心负责上报有关部门,申请组织评议或验收。公司月度创新成果完成并运行一个月以上后,将成果材料报到科技管理中心,公司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评审。第二十七条公司创新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提出申请,并附有关成果鉴定(评议、验收)证书、经济效益证明、成果研究报告、工业性试验报告等有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对获公司奖励成果实行公示制度。由科技管理中心负责将公司初评获奖成果的具体内容,在公司局域网和“科技橱窗专栏”内公示7天,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第二十九条申报上级奖励的成果,必须通过上级或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评议或验收。凡是有争议的科技成果,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得申报奖励。第八章管理现代化和QC成果管理的规定第三十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提高管理现代化和QC质量管理的思想意识,落实专人负责,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有条件的单位、部门都要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
第三十一条管理现代化成果管理规定1、选题原则管理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管理进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改革与创新相结合。2、选题范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技术经济分析、现代化管理方法探索创新性研究,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研究等。3、立项管理每年12月份,进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立项,各单位填写企业管理现代化课题立项表,报科技管理中心。4、申报奖励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完成后,将材料报科技管理中心汇总,由公司推选优秀的成果申报集团公司奖励。公司级评选在年末进行,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在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奖励。
摘要: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本文就以下九个方面探讨了并轨培养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导师管理、招生复试、入院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临床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培养、安全管理及后勤保障管理,旨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精细化过程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前,我国实行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现结合我院管理实践,探讨并轨培养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导师管理
1.1导师遴选及培育
导师全面负责监管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其课程学习及科研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起决定作用,故遴选和做好导师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要。我院制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导师资质及材料审核评分表》等序列管理文件,多维度制定客观评分标准对申报导师进行综合测评后再向学校推荐申报,把好导师质量关。对于后备导师的培养,通过建立《读书报告导师库建立及管理考核制度》,选拔3年以上主治医师进入医院读书报告导师库,经院内外科研、教学、专业培训及搭建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科研立项申报平台,提升其临床及科研带教能力。建立医院跨科室导师协同带教小组[1],招生科室导师指派科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副导师,院内遴选高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担任临床轮转科室指导教师,采取以导师为中心,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2]。这样既减轻了导师负担,也落实了研究生临床轮转中专人负责临床技能培训,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副导师及临床科室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带教能力,为今后学校导师遴选做好了人才储备。
1.2师资培训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人生观、道德观、临床思维、学术作风、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规定导师每年必须参加省级以上专科学术会议2次、省内专科学术会议3次。科教科每季度召开医院导师例会,针对导师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带教能力培训,包括导师基本素质与职责、研究生管理及带教要求、带教技能、科研设计及实施要点、科研伦理、学位论文相关要求、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传达等。通过培训,提高导师教学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导师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课题设计、实施、结题等各环节的指导和审查。另外,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医师及导师医疗、教学、科研素养整体提高,才能切实保障研究生教学的顺利开展。故我院从政策及物质、精神层面引导医院广大医师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以外派学习、院内培训、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组织医师参加院内外专科培训,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提升医师整体综合素质。
摘要: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该过程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养成教育。为了切实实现该教学目标,建立以下三种教学模式:1.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模式建立;2.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建立;3.基本科研习惯规范的过程模式的建立。该模式建立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创新,基本科研习惯养成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自主创新;科研习惯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验证理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与创新意识,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进一步规范。[1]我院通过近8年来的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形成了中药炮制集中实训的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基本科研习惯形成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现就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详述。
一、激发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教学模式
(一)体现传承与创新,立足有基础创新的选题模式
中药炮制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因此,要求学生创新有基础。给学生提供大量数据源,包括古代及现代文献,通过数据源的大量参阅,初步形成立项目标。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某炼化企业在信息安全管控方面经验做法,以期对同类企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控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依靠信息化有效推动企业发展。信息安全变的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应用增强了企业信息安全防范能力,执行有利的管理手段保障技术发挥最大效用。我们把信息安全工作层层分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网络安全格局。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行动,在个人终端、信息系统、网络大门三方面筑起三道安全防线,保障信息安全。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着力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公司成立工作小组,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安排专人落实安全防护、应急处置、日常协调、数据报送等工作,确保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落地生根。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潜在风险、解决方案进行了议定和部署。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多次对信息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不断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将网络安全意识层层传递。制定了各项保障制度,涵盖网络管理、设备管理、介质管理、系统管理、安全培训等诸多方面,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为工作有效落实提供保障。公司上下联动,形成了一致护网的局面。
(二)全员传达、全面排查、确保终端防线无懈可击。通知,传达到位。将信息安全的防范事项,要求各单位进行全员全文传达、学习。在信息工作微信群反复强调安全重要性,达到全员重视,全员防范。全面检查,落实到位。制定安全整改措施,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开展自检自查整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排查网络安全、终端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要求各单位上报排查表,逐项落实签字确认。为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公司信息部门成立督察组进行了现场检查和督促整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网络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严格管理,执行到位。信息部门每天对入网计算机进行监控,检查是否有私接互联网等行为,对于私接严格禁止。对没有安装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禁止接入公司局域网。
(三)精心维护,加强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对公司在用所有信息系统,进行账户梳理和弱密码整治。针对用户要求系统密码必须进行15位以上复杂密码更改。对不符合要求、不按要求更改的账户进行冻结。对于工控系统进行网络端加固防范,账号端排查限制。要求系统管理员负责尽责,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精细管理,严格管理将安全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来自企业课题的技术改造与工艺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在逐步提高。但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也在逐步显现。为此,对高职院校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防治,对引导并激励教师正确开展科研工作、提升高职学院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及专题座谈法对株洲市的高职院校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75名教师进行了调研,数据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大多属于技术应用型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成果大多为论文、专利、著作等。通过调查发现,50%以上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由“第三方”论文、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是学术不端行为[1]。40%左右的高职院校教职工认为成果署名不当、由“第三方”、著作、购买专利、套取科研经费、虚假发放劳务费、咨询费为学术不端行为。这说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对常见的论文、不正当引用、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认定为不规范行为,而对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如、著作、购买专利、套取科研经费、虚假发放劳务费等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
(二)教师对学术道德规范
相关文件的了解程度目前,教育部、中国科协、高职院校都下发了关于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文件,通过调查发现,认真学习过文件的教师比例为18.5%,对文件有所了解的教师占61.5%,对文件不了解的教师占20.0%。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文件没有进行深入透彻的系统学习。
(三)教师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