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女性设计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女性消费心理的特征
(一)女性的消费心理往往与男性相反,大家都认为女性消费是不理智的,冲动的,甚至是疯狂的。视男性的消费行为为理智的,冷静的、直接的。其实,女性在家庭中的身是整个家庭的采购员,他需要结合商品的品质、性能、包装、价格、材质等各种因素来购买商品。
(二)女性消费者能成为商品的活广告,很多女性具有自己的姐妹淘,他们通常喜欢在网络上分享与推荐,很多女性在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都喜欢观看网络上的打人视频,来选择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缓解压力填充自己的幸福感。
二、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需求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应接不暇。想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要从商品的包装设计入手,面对女性消费者挑剔的眼光,我们要更加注重包装的材质设计、色彩设计、图案设计、与造型设计。
(一)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注重材料的环保。女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或者日常用品时更注重的是包装材料的自然与环保。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与日用品都是吃进肚子或者接触皮肤的东西,女性消费者站在整个家庭的立场上,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一家人的健康,他们往往会选择自然,无工业加工的食品包装,保障食品没有受到包装的二次污染。日本的“无印良品”就主要追求包装材质的自然美感。无印良品主张不使用“品牌”,以“无中生有”的设计理念作为产品生产的理念,包装设计更是把“无”字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它摒弃了材料的繁琐和过多的装饰,追求简约自然的方式。它多采用天然材料作为产品的包装,如纸、藤、竹、木等原始的形态出现在大家眼前,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女性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商品时通常也会产生自己为环保做出贡献的心理,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步入了绿色消费的行列。
(二)有研究显示,人们对包装首先感受到的是色而不是形。女性消费者本身就是感性动物,对色彩的关注度就比男性高。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小孩的艰巨任务,当然在为儿童选购商品时也要深思熟虑。首先我们要对颜色做一个定性,男孩子喜欢蓝色和绿色他们通常认为这两个颜色具有活力,充满朝气。女生则偏爱粉色和红色,他们觉得这两种颜色看起来跟温柔可爱。其次色彩具有识别性,蓝色让我们想到薄荷,粉色想到桃子,黄色想到香蕉,这就是色彩具有的“味道”,女性在选择儿童商品时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三)图案的设计在儿童产品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女性消费者知道儿童对文字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图案的选择。儿童喜欢动画片,小伙伴们也会把动画片作为交流的中心,商场中有很多商品运用了动画形象对其进行加工和衍生,创造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女性消费者要比男性消费者更加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审美眼光,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更适合商品。
1研究设计与研究样本
为了详尽分析女性创业意向将来的发展和研究趋势,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来分析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关键层面、相关研究所用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并据此分析女性创业意向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作者在创业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科学知名期刊上将女性创业意向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集,共得到与女性创业意向相关的文献46篇。而这些文章的作者多数来自美国,这表明在女性创业意向研究领域,美国的研究相对比较前沿,研究实力相对雄厚,而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而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阔。目前国际主流刊物刊发女性创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以及ResearchPolicy等三本期刊,而且2000年以来的文献占据了75%以上。而这三本刊物中前两种刊物是创业学领域的专门期刊,第三种期刊是政策类的主流期刊。这表明国外的研究出了研究影响女性创业的一般因素外,还主要关注相关政策对女性创业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女性创业意向均有重要的作用。
2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文按照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关键层面、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四大方面对46篇文献进行回顾梳理。统计结果表明,对女性创业意向影响最大的是女性创业者自身的内部因素,其中尤以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最大,而创业态度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其创业感知和创业行为的影响,这一因素是女性产生创业意向的关键。其次是外部因素中的创业网络对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意向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网络在创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被学者们所认可。女性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在早期被学者们所关注,但是由于主观心理因素的不可测性和不可控性,其相关研究在逐渐减少。女性创业者的技能、知觉行为控制、就业问题、创业教育、先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虽在逐渐上升,但仍处于次要地位。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是资料简化的工具之一,通过因子分析所萃取出来的各个因素,可用来代表女性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的各个次领域,而每一个次领域的知识主题可由负荷于该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因子负荷量的作品来加以定义。特定领域的作者在发展作品时,会去引用具有重要性的文献,其作品也可能被该领域中的其他作品所共同引用。因此,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属于同一个次领域的论文会负荷于相同的因子之上,而因子负荷量的多寡可用来衡量此一论文是否属于该因素及其重要的程度。通过分析各个萃取出来的因素中具有高因素负荷量的论文,可以推导出各个因素其背后所代表的理论意义,而对于特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则会负荷于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因子之上。因子负荷量大于0.7的因子较具有解释能力,而本研究依据McCain的建议,只萃取那些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的因子,以及列示因子负荷量大于0.5的共同引用文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Hisrich(1984、1985、1989)关于女性创业意向的研究成果成为学者们争相引用的重要文献,这三篇文章主要从女性家庭因素、女性的人格特质以及女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对比分析中解读了为了女性要创业、如何能够成功创业等影响女性创业意图产生的关键要素。其次是Brush(1990、2001)的研究,这两篇文献分别从家庭因素、女性能力和女性如何获取创业资源角度剖析了影响女性创业意图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内部因素之特质因子、自我效能因子以及外部因素之创业网络因子对女性产生创业意向具有明显的影响,而这些也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上述要素的交互作用对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这表明将来的研究焦点应该放在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家庭冲突/沟通对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方面(Hisrich等,2001)。此外,Scott(1986)和Olson(2002)认为,女性创业者的先验知识与创业教育层次也是女性创业意向中需要认真对待的研究焦点之一。尤其是先验知识对女性创业者创业职业选择的影响也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而这也是影响女性产生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而在女性创业意向中就业问题以及天花板效应(Brush,2001;Langowits,2007)两大层面是学者们所忽略的。因为根据对文献的回顾与分析,就业问题将决定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倾向和未来创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处于动态过程中的女性创业行为具有战略性指导作用,因此将来应该关注就业问题以及女性创业前的天花板效应对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虽然目前学者们对主管规范和知觉行为,在女性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主题中,学者们普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三大类。但是,一些简单的非数学方法也是分析女性创业意向的重要方法,如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等。而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技术,这三大类方法仍将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为新兴的统计技术,结构方程模型的重要性虽未在统计数据中体现,但是其作为新一代统计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将来应重点关注多元方法的结合,以构建完善的女性创业意向研究框架。统计结果表明,学者们在研究女性创业意向相关主题时,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即从典型案例中提炼研究点和研究变量,以案例来证明自己所提出的研究命题,这种研究方法应该在将来予以提倡,因为案例研究所需的案例容易获取,其调研成本相对较低,分析方便(Schwarz,1994)。其次,学者们也多用面对面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获取数据,这种方式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可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面对面也确保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确保了数据的质量。这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够令人信服。在所有的方法中,学者们普遍不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方法的前期控制程序较多,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总是受到质疑,而且实验研究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实验人员搜寻,这就导致实验研究的总体成本很高。
3结语
本文对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关键研究层面、相关研究的资料搜集方法以及统计技术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创业意向将来的研究方向,在影响因素层面,重点研究创业网络层面、自我效能层面以及先验知识对女性创业意向的影响,在女性创业意向的关键研究层面,主要关注个人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而就相关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技术而言,定性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仍将是未来主要使用的方法,但是结构方程模型的引入将会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创新的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和面对面问卷调研的结合将会进一步充实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面对面的问卷搜集与分析将会增加案例研究的解释力。因此,未来相关研究的趋势是,将各个关键变量融入到一体化框架下,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女性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与关键层面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从而揭示女性创业意向的内部机理,延伸女性创业意向的内涵,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繁荣。(本文来自于《情报科学》杂志。《情报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葛宝山蒋海燕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论文关键词:性别教育女性意识女性设计设计教育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是有性别差异的,本文对女性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设计行为予以关注,强调设计视角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助于建立一套更加健全的设计审美与教育体系。设计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女性这个群体的需求和设计思想的表达,关注性别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应女性特殊需求的专业设计人员。
一、设计是有性别的
艺术一向都是有性别差异的。艺术设计同样也是有性别差异的。在中国从古代的祭祀器皿到明代的家具,都有意无意地体现了强烈的性别差异。尽管没有人给那些辉煌的工艺品贴上性别的标签,但是,一些批评家还是给历史标上了性别色彩。在古希腊“古风时代便成了类似于庄严的男青年塑像和典雅的女青年塑像的人们居住的时代,伯利克里时期也成了一个从帕提农神庙的饰带上所拷贝下来的轻松而又富有感官魅力的青春男女生活时期。同样,意大利15世纪的艺术常常被赞美为少女般的纯洁,好像波提切利的青年女子能和当时佛罗伦萨人的精神等同起来;而16世纪的威尼斯则被设想为一个诱人的成熟的形势时代,一个被提香的斜躺的维纳斯所具体而微的表现出来的时代。”[1]
18世纪的巴洛克家具夸张的运动感,宏大的涡形装饰,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与洛可可艺术注重体现曲线特色,玲珑起伏的“C”形和“S”形的涡卷纹的精巧结合相比较,不难看出前者具有男性气质,后者极具女性魅力。
在建筑上,如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到了新古典主义,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而理性往往是用来形容男子的。相对来说,装饰浓艳的洛可可风格的无忧宫便体现了一种女性气质。近代,有被王受之先生称为具有女性风格的新艺术运动,这场运动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曲线的优雅,体现了女性与自然亲和的特点。
二、女性设计与女设计师
1.女性设计
论文关键词:性别教育女性意识女性设计设计教育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是有性别差异的,本文对女性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设计行为予以关注,强调设计视角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助于建立一套更加健全的设计审美与教育体系。设计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女性这个群体的需求和设计思想的表达,关注性别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应女性特殊需求的专业设计人员。
一、设计是有性别的
艺术一向都是有性别差异的。艺术设计同样也是有性别差异的。在中国从古代的祭祀器皿到明代的家具,都有意无意地体现了强烈的性别差异。尽管没有人给那些辉煌的工艺品贴上性别的标签,但是,一些批评家还是给历史标上了性别色彩。在古希腊“古风时代便成了类似于庄严的男青年塑像和典雅的女青年塑像的人们居住的时代,伯利克里时期也成了一个从帕提农神庙的饰带上所拷贝下来的轻松而又富有感官魅力的青春男女生活时期。同样,意大利15世纪的艺术常常被赞美为少女般的纯洁,好像波提切利的青年女子能和当时佛罗伦萨人的精神等同起来;而16世纪的威尼斯则被设想为一个诱人的成熟的形势时代,一个被提香的斜躺的维纳斯所具体而微的表现出来的时代。”[1]
18世纪的巴洛克家具夸张的运动感,宏大的涡形装饰,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与洛可可艺术注重体现曲线特色,玲珑起伏的“C”形和“S”形的涡卷纹的精巧结合相比较,不难看出前者具有男性气质,后者极具女性魅力。
在建筑上,如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到了新古典主义,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而理性往往是用来形容男子的。相对来说,装饰浓艳的洛可可风格的无忧宫便体现了一种女性气质。近代,有被王受之先生称为具有女性风格的新艺术运动,这场运动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曲线的优雅,体现了女性与自然亲和的特点。
二、女性设计与女设计师
1.女性设计
摘要:“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女性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些在古代诗歌中都有所反映。这些诗歌对女性形象,女情,女性命运等方面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特有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研究这些现象,对我们理解古代女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貌,服饰,外在美,内在美,精神气质,女性描写,审美
每个时代,女性的衡量标准和流行风尚是各不相同的。如在《诗经?周南?关雎》中记载男子爱恋与追求的女性形象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优美娴淑的女子是男子心中迷恋与追求的对象,美在一种精神状态。又如在《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夏代女性外貌美的风尚是:“夏后氏尚黑”。夏代社会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文化标准是以黑为美,认为黑色是美的载体。然而在东周时代,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对于女性的评价却是以白为美,《诗经》中女性的描写贯穿了这种审美意识。如《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是描写庄姜嫁到卫国时的情景,新娘身材颀长,内着锦衣,外着麻纱罩纱,手指洁白柔嫩,如同初生的白茅草芽,皮肤白净滑腻,犹如凝结的脂肪;项颈既长且白,好像天牛的幼虫;牙齿洁白方正,恰似排列整齐的葫芦籽。一位盛装的新娘在此时并没有披红戴绿,而是外着素衣,把鲜艳的衣服遮盖起来,手肤颈齿,洁白如玉,与素色衣衫相呼应,构成了清秀素淡的形象,凸显了《诗经》时代以素雅为美的审美取向。
到了汉代,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不仅继承了民族的传统,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对女性的仪态、气质、道德、素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追求;根据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时代特征鲜明而又绚烂多姿的女性审美世界。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女性审美,首先在于外貌之美。《东城高且长》中描述燕赵女子“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东飞伯劳歌》里亦有云“开颜发艳照里闾……窈窕无双颜如玉。”用无暇美玉形容女子容貌素净温雅,而此说法几乎成了后世形容女性之美的泛称。《增广贤文》中记载宋真宗《励学篇》中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后来人们用“美人如玉”来形容女性之美。
除了拥有天生丽质如雪的肌肤,女性还通过对面容的修饰把自己打扮得容光焕发,顾盼生姿。首先是从女性的发式上来设计,用发型去展示女性所具有独特的美。如《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来描写美女罗敷,《城中谣》中“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等。据考证,《城中谣》中之“高髻”是流行于宫廷的一种华贵发式,发髻蓬松而高耸,因而谓之“高髻”。后来民间妇女都争相模仿,直至唐而鼎盛,刘禹锡《无题》中便有“高髻云鬓新样妆”的诗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审美层次逐渐提高,于是出现了眉妆粉黛,胭脂朱砂一类的化妆品。如《孔雀东南飞》中就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描写。当时女性广泛地使用朱砂作颜料制作“丹”,女性的“朱唇”越来越流行。如果当时女性不追求一种时尚美,不追求生活质量,那么中国文学史上也就缺少那些浓墨重彩的词语。
如果说女子的外貌是自然本色话,那么服饰的装饰和点缀则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陌上桑》中的罗敷“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离家时的妆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刘兰芝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盛装离家,体现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人的外在美是重要的,但是内在美也尤为重要。诗歌中人们更加注重对女性内在美的歌颂。勤劳朴实、娴淑善良是中国女子最基本特性。《陌上桑》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这赞美了罗敷的勤劳朴实的品格,展现了女性秀外慧中的气质。
坚贞果断的女子也是女性中一种鲜明的代表,这一点在爱情诗歌中得以充分展现。如《上邪》:
[摘要]
近代最早的女性儿童文学作家伍孟纯、伍季真的文学作品原创性强,并且注重儿童文学的审美性教育功能;在叙事、人称、语境等方面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从而具备了近代儿童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关键词]
近代女性儿童文学;伍孟纯;伍季真;童话
伴随着女性解放问题,儿童的发现与儿童的教育成为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更是明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使得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从“未来国民”的角度思考“开民智”“养新民”的人,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儿童问题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将国家运命系于儿童培养教育的功利性思路是中国儿童文学发生时的特征。1912-1913年,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等文章,才真正将儿童从“未来之国民”的身份还原到儿童的身份。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儿童文学研究者、翻译者鲁迅,则以“‘立人’旨归下‘儿童本位’的多种矛盾冲突”[2],为现代儿童文学思想奠定了核心思想。早在维新变法之初,梁启超就已经将儿童教育的责任与女性的家庭教育相联系。“中国妇学不讲,为人母者,半不识字,安能叫人”,所以“女学衰,母教失”。因此要发展儿童教育,就要发展女子教育。《女界钟》的著名撰稿人金一在《女子世界发刊词》中也这样理解女性的“母体”功能:“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先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先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3]
可见在维新改革派及其观点接受者那里,女性的首要属性是母性,这里孕育着母与子的天然联系,而女性教养儿童成长的逻辑也由此而来。可以说,女性与儿童的必然性联系建立的基础仍然是一种女性归属家庭的传统女性价值取向。承认女性教育之功的前提既不是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差异,也不是儿童自身的儿童发现,但是注重女性教育提升对儿童子女的教育,确实起到了对女性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动作用。儿童文学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女学体系中。1923年4月,钱基博在其所拟的《三年师范讲习科国文教学纲要》中对女性学习儿童读物研究加以强调[4];1924年,北师大附中高级部女子师范科课程标准“儿童文学”课程开设[5];张圣瑜甚至将其所著的《儿童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列为当时女学的必备教材。可见,教育(尤其是女学教育)系统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和固定化为女性与儿童文学发展树立了牢固的思想接受基础和现实储备。尽管现代女性文学发轫较晚,但儿童文学的创作确实与现代女性文学同期同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女性期刊上的儿童文学创作。女性期刊发行之始就将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这一体裁纳入撰稿视阈中。以《妇女杂志》为例,自1915年发刊始至1932年中刊物终结,对童话类型的刊发始终没有中断。在王蕴章主编时期,共刊发“余兴”栏目(家庭俱乐部)童话41篇;章锡琛主编时期,刊发家庭俱乐部“儿童领地”童话38篇;即使其后编辑屡经更迭,仍发表了童话16篇。如此宏大的童话刊载量在现代报刊上的出现意味着几个事实:第一,当时的知识分子(撰稿人、编辑者)充分认识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第二,童话数量尽管巨大,但大多取自西方儿童文学资源,真正原创性的儿童故事仍属少数,这也是民初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现实境况;第三,童话体裁在女性期刊的出现印证了女性期刊在编辑话语时天然的母性定位,将儿童、家庭统一归纳于女性事务范围之内。《妇女杂志》3卷2号《猿尾钓鱼记》的后面,有“记者附识”:“儿童在家无事,为母者宜为之讲述有益之童话,可与不知不觉中引进其德性。盖寓言故事,较有趣味,儿童脑海中易于感触也。如此篇略寓害人自害之箴砭,苟猿不先害狐,则狐亦不致设计害猿。儿童悟得此意,无故侵害他人之意,自不易发生矣。”[6]在20世纪的头20年,女性文学的发展尚处于发轫建构中,女性儿童文学的译介和创作更是处于开创阶段,这一时期的女性儿童文学实绩主要集中在译介方面。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在1900年由福建女诗人薛绍徽(1866-1911)及其丈夫陈寿彭完成。而据学者考证,翻译过程是“林译式”,即陈寿彭口译、薛绍徽笔述。1898年,梅侣女士用白话翻译了《海国妙喻》①。梅侣注重儿童文学语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使用儿童接受的语言方式而非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受到儿童的欢迎。但是这种女性翻译在20世纪初尚属少数,就目前资料看,翻译者不超过20人。[7]
之所以说伍孟纯、伍季真是中国女性儿童文学创作先驱,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近代女性作家数量,据目前统计,约百人以上,但涉足儿童文学创作者目前可见寥寥。第二,持续性地在文学刊物发表作品,甚至在刊物某一栏目取得固定撰稿席位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伍孟纯在《妇女杂志》3卷7号到4卷8号“家庭俱乐部”童话栏目持续性发表作品,数量集中、内容整齐,因此《妇女杂志》上伍孟纯及其姊妹伍季真的翻译、创作犹显难能可贵。
提及伍季真、伍孟纯,不可不提其父伍光建、其兄伍蠡甫。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翻译家,一生翻译作品共计130余种,大仲马的《三个火》(当时名为《侠隐记》)、歌德的《狐之神通》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都出自他的翻译。伍蠡甫则是我国近现代闻名的美术家、翻译家。在这个显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两个女性的身影被父兄的荣光遮蔽。在检索历史的吉羽片光时,在缝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痕迹,比如1957年3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个火》,就是伍蠡甫和伍孟纯根据其父伍光建的《侠隐记》译本缩写的。伍孟纯的文学生涯早在1918年就开始了。她在1918到1919年间共发表创作、译介八篇,分别是3卷5号《鸦声》《有恒与无恒》,3卷7号《洛宾之晚膳》,3卷8号《家事》,3卷9号《啄木鸟》,4卷2号《大言之狼》,4卷3号《驴子剃头》,4卷8号《勤惰之结果》。据《吕彦直家世考证》及网上拍卖伍季真的书信来看,伍季真应为伍孟纯的姐姐,即照片中的伍莹,伍孟纯则为伍璞。伍季真在《妇女杂志》3卷12号发表了《英兵与雀》,此外还撰写过文章《回忆前辈翻译家、先父伍光建》。伍季真绘画才能出众,曾在1937年3月24日与女画家杨雪玖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举行二友画展并被评论为“伍季真作西画,具有东方风味。”[8]
[摘要]文章对女性高管与企业过度自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2016—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文章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能够降低公司过度自信,假设二:过度自信的风险越高,女性高管对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采用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上述假设成立,建议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接纳女性,积极提升企业绩效。
[关键词]女性高管;过度自信;上市公司
1文献回顾
李世刚(2014)单独研究了上市公司中女性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情况,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中女性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情况相对男性有了显著的减少;卢文山(2017)通过分析模型变量,从行为财务的视角解释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认为上市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韩丹妮(2016)从男性和女性财务行为差异和财务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女性高管的存在会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会计稳健性的负相关关系。国外的学者对此也进行相关了研究。JiekunHuang和DarrenJ.Kisgen(2013)在研究性别与公司治理中指出,男性高管作出决策时,时常过度自信,而女性则相反,女性思想保守,一般不会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在计划阶段,女性强调控制,男性倾向挑战。
2研究假设
基于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提出假设:假设一: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能够降低公司过度自信。假设二:过度自信的风险越高,女性高管的对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3实证检验
3.1样本
作者:陈立华郭跃华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涉及的文学流派来看,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尤其受到青睐。前者的代表作家有哈代、狄更斯、奥斯汀,后者主要有劳伦斯、艾略特、乔伊斯等等。其中一些名作家及其作品被反复研究。例如,106篇论文中关于劳伦斯的就有8篇,哈代的有《篇,海明威的有4篇,单独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有4篇,单独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有三篇。甚至在同一年硕士论文中有两篇论文选取同一个作家的作品的情况。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条:
1.简便原则。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时期是文学的繁盛时期,好的作品层出不穷,名作家的作品流传广泛,其文本材料容易获得,前人的评述较多,相对而言,收集资料更为简便。而古代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可查的资料相对有限。
2.安全原则。大多数已被归为某种流派的作家,前人对其都有定论,特别是对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无数人已进行了无数次研究,再研究时不必担心把他们分错类别或下错定义,因此最为安全。
3.导向原则。通过统计、对比发现,大多数研究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与导师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一致。文学研究的视角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对同一个作家或同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成分。文学研究的创新,一方面依赖于研究对象的创新,一方面依赖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对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就更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把英语学位论文归为三种类型:个案研究型、总体概述型和综合型。所谓个案研究型,是指往往选定一个人物或一种现象来写,开口小,聚焦集中,论述充分,较易把握。
这是欧美文学方向大学生、研究生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我国研究生普遍采用的方式。所谓总体概述型,是指对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普遍现象所进行的全面与综合的论述。例如,李欧梵(Leo-ou-fan-Lee)的《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RomanticGenerationofModernChineseWriters,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就是如此。这类题目涉及面较广,依赖于较强的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所谓综合型,则是前两种的综合形态,即一定的综合论述加上具体的个案研究,或具体的个案研究加上一定的综合论述。其特色是点与面结合,综合前面两种方式的优势。
从表二可以看出,106篇硕士学位论文几乎都集中于第一种类型,即个案研究型。如果再细分的话,这种个案研究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品研究,如“论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的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等。第二类是作家研究,选定一个作家,概括其全部作品或某个时期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想或特色,如《心灵的历程——T#S#艾略特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宗教观》、《托马斯#哈代的“错姻缘”之惑》等。第三类是文学现象研究。它主要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其中的规律。在上述的106篇论文中只有3篇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