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育教育范文

美育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美育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美育教育

俄语教材中美育教育渗透

一、在俄语教材中加强美育教育的渗透

(一)加强美育教育的意义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俄语教学中,虽也不乏俄罗斯文学、艺术文化方面的内容,但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内容或是教学方法上,都不能与俄罗斯本土俄语教学相比拟。当今,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校、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其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美育教育对完善高校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正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更是常常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即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摒弃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这是不可取的。作为俄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获得语言技能的同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思想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使教书、育人完美结合。

(二)在应用型俄语本科教材编写中加强美育教育渗透的途径1.在教材内容的选编上,着重增加俄罗斯文学、文化、艺术的篇章。传统的俄语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俄语实践课、俄语阅读课、俄语听力课、俄语口语课、俄罗斯国情课。其中,俄罗斯国情课是最容易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课程,其内容直接涉及俄罗斯地理、历史、宗教、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以使学生走近俄罗斯、了解俄罗斯、感受俄罗斯,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快速增加单词量,拓宽知识面。这门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此外,俄语实践课和俄语阅读课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佳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编上应尽量选择与俄罗斯文学、文化、艺术相关的题材。在这里,本人想说教材《走遍俄罗斯》(由俄罗斯原版教材编译)是应用型俄语实践教材编写的典范。其内容涉及俄罗斯的地理、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知识量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诚如书名,确实是读完书即“走遍了”俄罗斯。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明显感觉到以这本书为精读课教材的学生的知识获取量要大于其他学生。教材的内容可以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带动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知道,往往与俄罗斯文化艺术相关的教材内容使教师更容易找到直观、形象且生动的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来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总之,教材的编纂要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和导向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教材的编写应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尤其对俄罗斯的文化、思想要宣扬和传授其积极的、促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道德、情操通过语言学习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2.在教材版面设计上,重视视觉艺术的感染。一本精美的书籍能够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在教材的版面设计上,应该力争做到形式活泼、美观大方、附带插图(插图应具有代表性,不要面面俱到)。视觉艺术可以使学生化解郁闷的情感、减轻学生思维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记忆力、开启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美感知的能力。因此,教材的版面设计不容忽视。3.在教材编写的体例上,增加文化知识链接,扩大学生视野,满足不同学生的文化需求。在教材编写的体例上可以增加文化知识链接,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知识的外延式发展。链接形式可以直接给出内容,或者提供搜索网址,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比如,俄罗斯概况课音乐艺术章节中,教材只能给出音乐作品的名称,课堂上的欣赏也是有限的,如果在课文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直接给出音频视频网站,那么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赏析。4.在教材习题的设计上,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以促进其人文思想的提升。应用型俄语本科教材的编写,除了要体现内容、习题最大化的应用性以外,还应该设计渠道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究未知领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东方学院《大学俄语》第5册《Гнездо》(《家》)一课中的课后习题的设计。课文之后列有思考问题,其中不仅有与课文直接相关的,而且有很多启发性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如“小说主人公在暮年不幸福的根源是什么?”“小说的名称为什么叫做《家》?”“随着人渐渐变老会出现什么问题,应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年轻人对待老年人方面我们有什么优良传统?”等。思考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连贯言语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启迪心智、激活思维、感悟人生。此外,还应鼓励教师编写或编译有关俄罗斯文学、文化艺术的简单易懂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生动趣味性、哲理性来吸引学生进行与学科相关的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来开启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一套成功的教材应能带动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

二、结语

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我们要认识到,在高校俄语人才的培养中,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单纯强调和加强语言应用性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因为只有当人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时,他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所以,高校的俄语教育,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还是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硬件的完善等方面,都应加强文化育人功能,使素质教育融入知识教育当中,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出新生代的高素质俄语人才。

作者:冯海霞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俄语系

继续阅读

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思考

《华夏教师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让我们美起来,实施学校以美育人的创新之路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在强化自我、润物无声的环境中美起来在安定镇中心小学,时时为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我校设计出以追求自然清新境界的陶渊明思想内涵与学校院内的众多柳树寓意的“五柳桥”,以及饮水思源、懂得感恩的“思源石”,观世间百态、品多彩人生的“观澜亭”,从而全面体现出丰富、完美而具体可感的德育理念。同时,学校本着立意精、规划精、制作精的“三精”精神,以及绿化、美化、香化、同化的“四化”文化氛围,大力塑造以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自主性为主题的“五性”原则。让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教育着师生,感染师生,愉悦师生,并成为安定地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二)通过塑造制度文化,在人文关怀、浸润心灵中让师生美起来我校构建以人为本、以美育人的学校文化,建立规范有序、富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以美育人的办学目标。我们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观念,建立规范有序的美育制度文化,增强依法治校的民主意识,转变“领导”角色,更新教育观念,塑造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建立了严谨、踏实、进取的人文文化,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与之同时,学校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业务进修培训的规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各种规章制度强化了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校风学风的形成,在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下,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形成精神文化,激励师生在塑造自我、凸显个性中美起来在以美育人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极力引领和发掘学生美的意识和行为,使社会美、艺术美和思想美、行为美等因素充分融合,让各种因素成为对学生育人、育德的真善美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真的、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形成以美育人的精神文化。因此,我们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大力加强校风建设——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展现校风;通过创作校歌、制作宣传片、印制台历等,并将宣传片、台历以显性文化的形式发放给每一个学生家庭、周边友邻单位和共建单位,已营造优良的教风。学校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了“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教风;学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生活教育,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

(四)展现活动文化,激励师生在彰显自我、发展个性中美起来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性的潜能,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为此,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让他们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推进美育建设。1.以美育德,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活动。七星评选:通过各种活动评选出学校的勤奋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孝道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武术之星等七颗璀璨的明星,从而引领学校各种美的潮流,激励美的行为不断呈现。校本课程:学校开发了《消防教育读本》及《桑葚文化》校本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军、爱家乡的教育。主题教育:结合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走进御林古桑园开展爱家乡教育、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走进市级园林公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德育基地:学校开辟了校内、校外、家庭等多条德育途径,巩固建设了御林古桑园、芳草地小学、军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等多个德育实践基地,并与他们定期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以美怡情,以美健体,以精彩纷呈的艺体活动推进。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生动起来、活泼起来、美好起来,从而建设一个美丽怡情、健康活泼的优秀文化载体。我校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基地建设: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体育俱乐部。设置书法、民乐、国画等多个艺术社团和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多个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校内活动异彩纷呈,开展三节多赛。三节指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和读书节。多赛指每月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体育竞技赛,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比赛发展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教师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校外活动精彩丰富。首先我校组织学生、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种比赛;其次,组织我校体、艺社团及教师社团积极参与社区内的各种演出、展示。

二、让我们美起来,美的教育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以美育人,让我们美起来。学校通过注重环境之美的创设,比如:教学楼一楼大厅展现的是立体浮雕及学生展板,透过一幅幅舞姿优美、生动活泼的体育竞技活动画面,展示了美的教育情景,彰显了以美怡情、以美健体、以美育德的本真教育内涵。以美育人,让我们美起来。通过组建各种艺术社团,开展艺术之美活动。如民乐社团包括古筝、扬琴、二胡、中软、琵琶、大提琴多个项目,每周都有100名学生定时在各种专用教室上课,孩子们秉承“尚美”的艺术教育宗旨,以美育美,美美与共。以美育人,让我们美起来。从三年前《立足乡情: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途径与方法》开题研究之初,在全镇学生家长还是不太理解的情况下,经过我们的辛勤努力,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快乐成长,看到了孩子的艺体发展,看到了学校艺体教育的日臻完美,看到了美的教育特色日益鲜明,家长们理解了,关注着,也参与进来一起奉献。以美育人,让我们美起来。在美的教育研究实践中,我们与市级名校芳草地小学手拉手,共同组织开展艺术活动,联手举行艺术汇演获得市区领导的好评。我校学生自主参加安定桑椹文化节,进行葫芦丝等各种民乐表演;组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争取到全区唯一、全市七个中的一个难得的名额,并长年组织富有教育实效的文艺演出,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及艺术素养。

继续阅读

幼师美术教育与美育探微

1、以欣赏为切入点实施美育

在幼师专业教育中,我们不是培养画家,不需要也没有时间培养专业人才,而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美育的提高和培养以欣赏为切入点是一个既快又好的捷径。欧洲文艺复兴复兴时期的美学家达芬奇说:“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1.从欣赏艺术美中进行美育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感化的作用,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欣赏石器时代《人面鱼纹盆》,我们会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不仅有高超的智慧,更有独特的审美。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我们会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画面中那桀骜不驯的线条,金黄耀眼的色彩,就像钢琴上一个个的重低音,虽不高昂却震撼人心。欣赏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黑色的岩缝中汩汩流着泉水,初生的蝌蚪顺势而下,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我们可以欣赏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可以采取分类、分期的方法进行欣赏,如可以进行“古罗马时期雕塑专题”、“油画风景专题”等,不管从哪个方面,都能激发我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深层的美,美育不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

2.从欣赏大自然的美中进行美育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自然是最好的导师,国画中讲究师法自然,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素养。

3.从欣赏社会美中进行美育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首先体现在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中。社会美还存在和表现于静态的人类劳动产品上,在感性成果中,凝结了人的本质力量,物化了人的审美心理因素。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自身,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它可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象的表现出来;外在美主要是形式的美,它显现着内在美,但有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适用,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社会道德风礼让尚的美,有常生活的美。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照顾,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谦恭,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社会美重在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都是社会美的体现。

2、从培养技能训练入手实施教育

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较集中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的反应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而美术则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线条、色彩、构图、比例、解剖、透视、质感、肌理等都是它的表现形式。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些形成美的训练与感受,构成了对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如中国画讲究浓淡干湿,笔墨韵味,讲究意境;油画讲究造型和色彩,气势宏伟,造型准确,色彩绚丽;雕塑则注重质感与造型的结合,用形与线创造美……幼师专业的美术课程主要有素描、色彩、国画、工艺、书法、解剖与透视等,不管是哪一个门类,都离不开上述表现形式。线条是主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视觉语言。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中都有不同个性特色的线条艺术魅力。线条在中西方绘画中体现出的表达形式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画中,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及、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事物,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在素描等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线条的运用范围更广,表现力更强。在色彩的练习中,通过对色彩明度、色相、饱和度及调配方法的学习。

色彩美之所以能打动人,不仅在于悦目好看,得到视觉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色彩能形成一定的情调,打动人的感情。色相、纯度、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画家充分发挥色彩的属性,使画面形成一定情调的色彩旋律,深化、表达思想感情。伦勃朗《带金盔的人》是雄厚深沉的情调,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是愉快开朗的情调,梵高的《向日葵》是顽强不屈服的情调……此外,绘画还依赖其他许多语言,如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它们缺一不可,发挥着自己在表现形式上的特长,使技能趋于完美,使审美感受达到极致。中师美术专业的教学大纲是科学的、实用的,我们只要遵循教学大纲进行任教,学生遵循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幼师专业人才。

继续阅读

数学教育中美育的浸透

一、演示实验的情境美

引出课题之后,问题当然集中在“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给出了运动物体做数学模型,用数轴做辅助模型,两个模型配合起来演示乘法运算。我们觉得这样做既繁锁又抽象,容易造成学生似懂非懂,盲目地认可老师的结论的现象,给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数学不容易学的阴影。这时我们问学生是否学过“立定跳远”这个体育项目?学生都说学过。我说:我们能不能用“立定跳远”做数学模型来演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现在同学们都到室外去。这种形式的教学思维和方法灵活、巧妙、准确以及变通,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情境美与简洁美。在室外,首先研究如何演示(-2)、(+2)、×(-3)、×(+3)这四个组块。学生都会用向东一次跳演示(+2)向西一次跳演示(-2)。通过多次试验,也明确了×(+3)的作用是原方向连续三次跳,而×(-3)的作用是沿反方向连续三次跳。进而得出四个算式的结果:(+2)×(+3)=+6(-2)×(+3)=-6(-2)×(-3)=+6(+2)×(-3)=-6本节课的演示,结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用他们自身动作做演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演示,轻松自如地进入了学习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现象或者运动变化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有迹可循,都可以通过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形成科学理论。而这种把思维活动和自身的体育运动结合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增长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巩固练习的变化美

巩固练习是每节课都需要进行的内容,通过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较松弛,克服整堂课带来的疲劳感。但是如果练习方式过于单调,就难达到巩固练习的所预想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除疲劳,需要设计带有各种花样的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疲劳的大脑再次兴奋起来,以完成教学上的最后的冲刺。比如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几组抢答题,学生不用举手,直接起立,说出答案,第一组题判断符号:1、(-3)×(-11)的符号是什么?立即有十几个学生同时站起喊道:“正号”。2、(-5)×9的符号是是什么……学生在抢答问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听、想、起立、说答案,这一连串的活动再次达到高潮。抢答之后再布置笔答、板演、口答等各种形式的练习。这节课巩固练习过程中,给学习一种变化美,客观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巩固练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构想和建议

数学美的话题产生于公元前500年,年代久远,但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感觉到陌生感与距离感。为了使素质教育广泛普及,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审美。首先,要让老师具备一定的素养以及完善的人格,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一个人开始追求真、善、美的时候,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最后,要求学生着眼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摸索与探究,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数学的美。

美育是需要让学校美育、家庭美育以及社会美育有效的结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其中,学校美誉需要将学科教学美育、校园美育、课堂效果美育以及教师形象美育等方面有机结合,以学科教学美语为主要教学渠道,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材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教学活动渗透审美教育。

作者:谭广忠单位:东丰县农村实验中学

继续阅读

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渗透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燃起美育之火

心理学家盖茨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1.循序渐进,培养自信。由于初中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他们对画线描、画图案、临摹很擅长,而对物体的立体感却不易建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美术的基础知识有序抓起,否则,将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写意国画”的公开课,他没有对学生讲清范画的神韵之处在哪里,临摹的关键怎样把握,就将课本上的一幅画当成一幅范画来临摹了。整个一节课就是教师临完再由学生临,那美育的教育只字未提,国画的笔墨美全被临没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在处理透视和处理明暗关系的技能时,就把握得非常到位,他首先对学生讲清透视和明暗的理论知识,再向学生示范如何处理明暗关系的基本技能,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他才引导学生从雕塑茶杯、苹果等容易造型的物品入手,慢慢地过渡到对人物、动物的雕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技能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浓厚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在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中,通过训练就像长跑一样,起点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地拉开距离,这就需要因材施教,以防因吃不饱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或因吃不消而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对于多数各科成绩一般美术又平淡的学生,目的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应重在加强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不要求全责备。还可适时讲些名家如何苦练基本功的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等,以此来激励锻炼他们的毅力。对于他们每次所画的成果,要保存下来,并经常地引导他们去自赏与自省。而对于少数美术特长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分类指导,做个时代的伯乐。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接受美育的熏陶

搞好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进行美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欣赏能使学生直观得到美的享受,达到以美激趣,以美激情。近年来,美术欣赏课的比例逐渐提高,已形成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并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1.在绘画中欣赏。诗言志,画传神,美术是一种视觉造型艺术,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幅好画,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催人奋进,使人的健康心理素质得到生发。同样一幅思想内容不健康的画,也可以导致人的丑劣行径恶性膨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务必要抓住这个基本点,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美的熏陶。画梅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的感悟,可穿插朗诵的经典诗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到当年的时代背景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

2.在工艺设计中欣赏。如在手工编结中国结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编结技能外,可以通过对中国结独特外形的对称美与和谐美的欣赏,去领略那寓意深刻的“吉祥如意”内在美。还可以通过插播由我们沭阳县宣传部协助摄制的影片《美丽的中国结》片段,让学生去感受家乡美、祖国美。蔡元培先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种把美育与美术割裂开来,甚至忽视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不断地去挖掘美的因素,并将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才能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快乐天地。

继续阅读

化学学科美育教育

化学这门自然学科中客观存在美,是科学美在化学中的特殊表现。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化学的、以及其他各种美的事务,把化学只是教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在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化学只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智力、能力、身体素质等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化学审美教育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各种学习过程中,对注意的重视的都有大概一致的倾向。有意注意是一切知觉活动的前提,但每一对象能引起不同主题注意的程度是不同的,且同一主题对象在不同时候。其注意程度从经验上讲也有区别。而无注意有更大的吸引力,心理学认为,原因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个体倾向性与内部状态。我认为化学中进行化学审美就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这种转化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记忆。

对于化学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理解符号的化学意义,并能规范地使用这些符号表达化学事实。这可借助于学生对化学至关美的审美感受,在由符号联想到相美的化学事实经验时,就会给回忆提供合适的线索,从而加强记忆和回忆的速度和准确性。

2化学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根据美的规律美进行创造

化学中的“真”“善”“美”是统一的,化学审美教育可以是哦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审美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判断力。化学中按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符合美的规律进行化学理论的创造;其二,应用美的规律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

化学中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创造,也可以广泛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化学实验室的洁净、整齐、实验记录的真实,元素命名的爱国主义表现等,都可以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3化学美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动机

继续阅读

职校教育论文:职校美育教育的意义思考

本文作者:王武宁、丁绚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明确提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四项”,也就是说要从德、智、体、美四育并行,才能构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美育,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强调美育是对学生的一种世界观教育。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美育,崇尚“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组成之和谐的教育”,努力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真、善、美也是人类最崇高品德的展现。

美育当在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缺失现状

(一)高职大学生对美育认识的缺失

我们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平时阅读以时尚杂志为主;上网以玩游戏为目的;对于音乐只限于当下流行音乐;美术基本不懂欣赏;没有自己爱好并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如果不是学校要求,也不太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对于人生的目的、自己的未来和抱负茫然不知。这些结果让我们感到当代高职院校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艺术需求,觉得艺术是一件和他们毫无关系,遥不可及的事情;更谈不上去理解人生的崇高境界就是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发现美的事物,让世界是一切美的事物来取悦自我。他们现在在学校里学习无非就是为了掌握某些技能,将来就能够立足社会,无视校园、寝室环境、忽略了与同学的和谐关系,甚至不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任何活动。

(二)高职院校对美育意识的缺失

我国高职自开办以来,一直倡导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办学方针,无论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从课程设置中无处不体现出“够用、实用”的指导思想,从而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美育的培养。突出表现在:

第一,高职院校对美育投入不够。高职院校为提高办学能力,可以动辄几万甚至上百万建设实习实训室,却往往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课内外的活动场所,认为学校里面有个操场,有些篮球、足球和乒乓球台就足够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了;更不会为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去花费“多余”的办学经费;所以也谈不上为提高学院素质教育水平,而为学生提供舞蹈房、琴房、画室等。

继续阅读

农村教育论文:农村美育教育提升路径探讨

本文作者:王红霞单位:邢台学院

农村中学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时,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中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逆反心理很强,没有家长的看管督促,老师的美育教育工作收到的成效不高。在农村,由于美育教育开展的比较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尤其在农村,学校领导与教师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农村的学生走出去不容易,所以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教学方面,甚至一些体育课程的时间也安排成了文化课程。这种老旧的教学思想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落伍,跟不上社会培养新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对美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时不是很到位,不能做到创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科学,导致学生进入学习的误区,影响美育教学的理念。

中学生对美有着很深的渴求。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与审美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工夫,以致于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中学生对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中学生美育教育现状,采取了以下提升农村中学生美育教育的途径:

1.中学生家庭需要做的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大环境中,农村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农村中学生成长的因素,这对农村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的不利,所以农村的中学生家长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坚强对孩子的监管。同时,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形成中学生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直接课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中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向中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多与孩子交流,使中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中,引导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内在美与外美的统一。

2.农村教师需要做的工作道德为师是教师这个行业坚持的准则,农村中学生教师不仅担当者教授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做人。农村中学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不断磨练中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奋发图强,要先成人后在成才。成人成才是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谨慎面对的问题,中学教师要对一些丑的现象进行批评、纠正,宣传美的意识与思想,让中学生去掉那些不好的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的知识教育,进而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多沟通,去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把美育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完美。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学校需要做的工作中学生的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对未来的影响十分重要,面对农村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努力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要经常的举办一些文艺、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课本上无法找到的知识与修养。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首先,学校必须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在遵纪守则中发现美、体验美。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

总之,美育教育对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情操,并且能够在成长中历练自己的人格。农村中学生的美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农村学生家长、老师与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