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业论文范文

牧业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牧业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牧业论文

翻译研究的畜牧业论文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笔者与团队使用时间较长的经典专业英语教材选取了《兽医专业英语》(中国农业出版社)和《动物科学英语》(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也选取了近一两年新出版的《动物科学专业英语》(中国农业出版社)、《畜牧兽医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和《畜牧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等5本国内使用较普遍和权威的畜牧方向本科专业英语课本。方法与过程如下:

1.词表。扫描几本书附带的英汉对照词表。在excel中进行校对,确定英汉词汇对应关系,将一词多义的项目分别列出(以便汉译英时反查询),删除重复项,共得到词条3000个。将纯文本的词表导入翻译辅助软件TRADOS的术语库。

2.文章句对齐。扫描了5本书中的100篇英文课文以及书后附的参考译文,校对编辑后将每篇的篇章、段落和句子打开,使其一句英文对应一句参考译文—即句对齐。将句对齐纯文本导入翻译辅助软件翻译记忆库,与术语库共同构成了本文专用翻译语料库———英汉—汉英双语畜牧业小型语料库,共得到10.3万字。

3.试译。将扫描好的英语文章留出两篇1000个英文单词左右的不导入翻译语料库,请四位课题组成员分成两组分别翻译这两篇文章,一位按照常规进行翻译,另一位使用翻译语料库。由于所选文章本身难度不大,试译员又都是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译者,按常规翻译的过程速度很快,耽误时间的地方在于查阅专业词典,反复确认词汇意义是否准确以及译为中文后是否为本行业通用常用说法。使用语料库的,打开翻译辅助软件TRADOS工作界面,调用已编辑和导入的术语库及翻译语料库。在进行翻译的同时,待翻译文章中如有术语库中已有的术语出现,或者有与翻译语料库相似的语句出现,软件会自动提示可匹配或可模糊匹配的中文译文。翻译速度与打字速度大体相当,整个翻译过程无需犹豫或反复推敲。

二、结果

1.使用和不使用翻译语料库,水平相当的两个人使用时间差将近一倍。2.通过使用工具,发现试译译文与原文参考译文匹配率达到80%左右,说明除译者风格因素外,使用翻译语料库进行的翻译活动与语料库资源高度契合。

三、结论

继续阅读

草食畜牧业论文

一、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一)畜牧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畜牧基础设施发展明显滞后内蒙古、新疆一直是我国草食家畜生产的主要产区,但两者畜牧业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2012年,新疆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82%,内蒙古则为45.68%。根据《农业统计年报》相关数据统计,新疆现有8.6亿亩草原,但8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其中40%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新疆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由2000年的5867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025万元,增长24.9倍,占农林牧渔业投资的比重由2.4%提高到8.8%,而2009年内蒙古对畜牧业的投资已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31.6%。如果把所有投入均用于草场建设,内蒙古草场每亩投入9.23元,而新疆草场每亩仅投入1.98元。从基础设施方面看,2010年新疆拥有水库577座、内蒙古494座;水库总库容量新疆为135.6亿立方米、内蒙古为163.2亿立方米;治理除涝面积新疆为60.3万亩、内蒙古为415.5万亩,内蒙古是新疆的6.9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疆为590.85万亩、内蒙古为15851.1万亩,内蒙古是新疆的26.8倍;青饲料播种面积2012年新疆为60.9千公顷、内蒙古为230.8千公顷,内蒙古是新疆的3.79倍(见表3)。

(二)饲草料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过低新疆的农业经济发展属于典型的绿洲经济模式,每一块绿洲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条件、种植业结构、种植规模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饲草资源整体表现为北疆地区好于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小麦、青贮玉米、玉米、黄豆等秸秆资源相对丰富,而南疆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为木质化程度较高、营养价值较低的棉杆。正常年份,小麦秸秆价格南疆地区比北疆地区高出近1倍左右;而受灾年份,南疆地区小麦的秸秆价格都超过了小麦的价格。新疆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草原禁牧,禁牧面积为1.515亿亩,其中,退化严重的温性荒漠、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禁牧1.181亿亩,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为15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对草原生态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牧区禁牧将使畜牧业的重心由草原畜牧业向农区舍饲畜牧业转移,“草畜”矛盾日益凸显。有研究指出,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6亿吨左右,而目前利用率仅占1/3。2012年,新疆粮食总产量(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1273万吨,若统一按谷秸比1∶1计算,则拥有1273万吨的农作物秸秆。如果按1个羊单位每天采食1公斤干草计算,仅粮食作物秸秆一项就可养活3487万个羊单位。然而,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农区重粮棉生产、轻秸秆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养殖户大多仍采用传统落后的饲喂方式,对秸秆采用科学加工技术的积极性还不高,秸秆利用方式还比较单一,科学搭配、配方饲喂、综合利用水平低;饲草加工转化的基础薄弱,秸秆加工、储藏、配送体系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薄弱,乡站技术人员少,服务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在秸秆饲料利用技术上,主要采用青贮、微贮、粉碎等常规技术,而且农户养殖分散,秸秆转化利用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养殖受饲草短缺的制约难以突破。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秸秆利用的机械化装备条件还很薄弱,秸秆利用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障碍,这些都造成秸秆饲料的浪费。例如,北疆地区特别是昌吉州和伊犁州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秸秆利用率还不足50%。

(三)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在实施草畜平衡的政策环境下,新疆由草原退减下的牲畜需要农区承接,但目前农区养殖业还存在饲草料成本居高不下、基础母牛羊成本过高、人工成本上涨等制约因素,使得农区养殖业发展十分困难。如当前北疆地区麦秸价格较2010年上涨100%,达到0.6元/千克,而南疆部分地区的麦秸价格已达到2元/千克以上。疆内实行全舍饲的肉羊养殖场基本上是肉羊育肥场和种羊场,养殖户普遍反映,按照目前的肉羊出栏市场价格,农区全舍饲养殖一般肉羊品种基本处于亏损状况。此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一次性建设投入大,且投资回收期相比其他产业较长。由于前期成本投入和养殖成本过高、收益期长且收益较低等影响了部分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使得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

二、制约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难点

饲草料不足是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主攻方向。2012年新疆启动了《新疆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2—2015)》,如按羔羊6个月出栏,则需新增干草约117~235万吨;若再加上牧区禁牧而转入农区的牲畜,60.9千公顷的饲草料地远远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

(一)现有饲草生产体系无法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饲草地总量减少和饲草种植水平下降现象共存。一方面,自国家对内蒙古、东北、中原、新疆等牛羊肉主产区实施草原禁牧政策以来,一部分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总量上用于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虽然2012年新疆出台了三年新增1000万只肉羊生产的规划,增加了饲草料地,但在国家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只将苜蓿种于田间地头和林间,部分草场大都被种植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粮”抢“草”、“林”抢“草”的现象仍是造成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重要原因。2.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出台行政政策鼓励农民种草,但由于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棉花等主导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多,如国家对种粮的补贴为220元/亩,而对种植牧草的补贴只有10元/亩,因而农民对饲草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每年所产生的风干番茄渣、葡萄渣、菌糠等农副产品约30万吨,而这些饲料资源仅有10%~20%应用于畜禽饲料生产;新疆约1273万吨的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也仅1/3。一方面,南疆三地州的农民已习惯于用麦草养羊,不习惯配合使用其他粗饲料;而另一方面,新疆还有庞大的棉花副产品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农民对番茄渣、葡萄藤嫩枝、甜菜渣、菊花粕、甘草茎叶、棉杆、芦苇和菌糠等非常规饲料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认知程度和利用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普及,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

继续阅读

生态畜牧业论文

1天然草地禁牧与放牧对比试验

(1)试验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地草地、平地草地进行围栏内外植被和土壤变化情况的观测,天然草地围栏禁牧又分为禁牧1年、禁牧2年以及禁牧3年以上。观测时间为每年的7月30日~8月15日。在禁牧和放牧草地上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定位观测,样地面积均为250m×40m。样方选定采用对角线法,草本测产样方面积为1m×1m,齐地面剪割,做2~3次重复,分别称其鲜重和风干重;灌丛草地的小叶锦鸡儿冠幅大小均一,在测产时按一个等级标准株丛进行测定,做3次重复,每次均为5丛,剪割当年生枝条及直径在3mm以下的老枝条,称其鲜重和风干重,平均算出单株重。(2)观测内容:禁牧与放牧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多度、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舍饲与放牧养羊对比试验(1)体重变化情况:通过放牧与舍饲对比试验可知,放牧基础母羊的体重随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月动态变化而变化。草地植物在4月中旬开始返青,其生物量占一年峰值的6%左右,这一时期的放牧羊主要依靠枯草和补饲来维持生理需要。5~6月份是植物生长季的早期,发育较慢,其生物量占峰值的20%~30%左右,放牧羊在此期间靠吃青草已能满足维持生理代谢和生长所需营养,体重开始增加;7~8月份为牧草生长旺季,体重快速增加;8月中旬达到峰值;9月份生物量下降,植物进入生长季后期并过渡到牧草枯草期,放牧所获取的饲草基本还能满足生理代谢及生长的需要,羊的体重也随之下降。(2)产毛量:经过试验,舍饲羊比放牧羊每只平均多产毛1.08kg。(3)产肥量:舍饲羊常年不出圈,粪肥全部产在圈内,经多次测定,每只羊平均日产纯肥1kg,而放牧仅能产纯肥0.5kg,相差1倍。(4)产羔初生重:舍饲母羊产羔初生重平均为4.26kg,放牧母羊产羔初生重平均为3.9kg,舍饲比放牧羔羊初生重多0.36kg,差异显著。(5)效益情况。①经济效益:一只放牧羊的全年牧工工资为12元,冬春季补饲草料为(1kg×0.3元×7个月×30元)+(0.15kg×0.8元×7个月×30)=88.2元/只,一年共需100.2元,而舍饲羊年需精料25.2元,饲草151.2元,共需176.4元。每只舍饲羊投入比放牧羊多76.2元,而一只舍饲羊可使禁牧草地增加生物量506.96kg,直接经济效益为152.09元。因此,舍饲羊的效益比放牧羊高75.89元。同时,舍饲羊在产毛量与产肥量上均高于放牧羊,由此可见,舍饲羊整体效益要比放牧羊效益大。②生态效益:舍饲养羊,既不减少群众的牧业收入,又可减少羊只对草地的践踏和破坏,对恢复草地植被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禁牧与放牧草地对比试验

2.2.1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经过试验,禁牧草地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多度与放牧草场相比均明显高于放牧草地,特别是生物产量比放牧草地平均高103.05~811.5kg/hm2。草地长期过度放牧利用,使绝大多数优良植物个体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如羊草、针茅、冰草、糙隐子草等,但对低劣、有毒植物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冷蒿、星毛萎陵菜、狼毒等,对小叶锦鸡儿、羽茅等植物个体生长有利,但对其种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对区域的草地大规模实行舍饲休牧是恢复草原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2.2.2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放牧对草地土壤质地的影响:由禁牧与放牧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对比可以看出,放牧草地土壤表层粒径>0.25mm的土粒比禁牧草地占的比例大,表明土壤质地变粗,草地沙化严重。(2)放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禁牧草地0~2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变化在0.846%~3.42%之间,经过过度放牧利用的草地,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0~20cm仅有0.496%~2.12%。此外,随着时间的延长,禁牧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下层土壤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对于放牧草地的土壤来说,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地逐年减少,而下层土壤变化较少。(3)放牧对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禁牧草地的土壤全氮含量普遍高于放牧退化群落的土壤全氮含量,前者表土的全氮含量变化在0.044%~0.164%之间,而后者变化幅度较大,在0.03%~0.118%之间。(4)放牧对土壤含磷量的影响:磷是构建生物细胞膜和传递能量的重要营养物质,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全磷含量明显降低,最终影响到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

3结论

继续阅读

产业链畜牧业论文

1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作为我国优势的农产品,畜产品的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畜产品对外出口的量不断升高,但是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其饲养的动物往往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或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到了加工行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1.2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疫病防治难度大我国畜牧业专化程度较低,采用的饲养方式也比较分散,无法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染,疫病在防治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传统的饲养方式对长的变化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及时的抵御风险发生,对整个产业的波动控制能力较差,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畜牧业产业链没有形成畜牧养殖产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多数在没有组织的形式产生,基本上都是以农户为主要单元独自经营,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或者干脆是一些孤立存在的产业部门,产业链不集中根本不能集中发展一个地区的畜牧产业,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畜牧业由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推广畜禽产品良种,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最近几年,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是总体的质量却不尽如意,其很难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自身在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弱,为此,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良种推广下功夫,使畜禽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整个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畜牧业由耗粮型向着节约型转变目前,很多家庭养殖的动物多数以猪为主,牛、羊的养殖比重比较低。家禽养殖以鸡养殖为主,养鹅数量不多,研制结构比较单一,而且猪、鸡、鸭养殖多数以粮食和配合性饲料为主,对粮食的消耗量比较大,投入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除了猪、鸡、鸭其他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力发展其草食性动物养殖对于降低粮食消耗,节约成本,满足人们对草食性动物的需求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2.3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发展养殖思路,采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当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在农民群众中积极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水平,集中发展养殖大户,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取更多的资金,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向农民群众和养殖户积极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这个合作社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和集中连片的生产集体,积极的培养动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市场中树立品牌,更好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继续阅读

畜牧业农业机械论文

1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畜牧机械拥有情况

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2014年用于购置畜牧业机械的各类补贴资金510万元,使我县的畜牧业机械新增303台,到2014年为止全县拥有畜牧业机械1156台。

1.2畜牧业机械化作业完成情况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饲用玉米的机械化种植,2014年初及早维修保养、调试了90台玉米点播机,使饲用玉米的机械化播种面积达100%。收获时积极协调周边各县大型饲用玉米青贮收获机,2014年秋收期间共投入大型饲用玉米青贮机12台,割、搂、捆机械500余台,收获玉米面积2万亩、天然草场机械化收获完成3.91万亩。

2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县的特色农业主要以马铃薯、大露菜为主。马铃薯产业在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也是县委确定的优势产业。2014年建立马铃薯、露地蔬菜、玉米、小麦四个标准化作业示范区,其中:饲用玉米标准化建设完成面积1.2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3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建设完成0.5万亩。

2.1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拥有情况及机械化作业情况

继续阅读

产业化畜牧业论文

1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发展畜牧业的全新方向是要强化服务能力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畜牧业向着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地区基层畜牧业体制建设,强化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能力、物资储备能力和畜牧业信息化服务和建设能力。应该始终坚实科学技术为先的发展理念,并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内动物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良,将提供优良的改良动物品种作为畜牧业服务的突破口。同时在发展本地区动物改良品种之外,还应该积极的引进国外优秀的牛羊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牛羊新品种,逐渐形成完善的牛羊品种改良和推广的全新体系。

此外,还要做好动物产品加物流配送和品种改良地的建设。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要强化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保障畜牧业动物制品及其副产品的安全性。做好动物检疫接种服务工作,对于新引进的牛羊品种进行隔离观察,一个月后在不出存在任何传染病的前提下,才能将其混入到牛群和羊群中。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全面实施免疫标志制度,经过免疫的品种都应该打上耳标,提高畜牧产业动物养殖的疫病防治质量。同时还要完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动物免疫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监督机制,做好动物疫病的各项监督工作,通过不断对疫情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是,提高整个专业对舞蹈额质量,保证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化和有序化。

2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要发展畜牧养殖新模式要保证科学化养殖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该及时的转变发展模式,将过去的那种依靠经验养殖的模式及时的摒弃,转变为科学养殖。首先,动物饲养过程中应该由原来的自然放养向着集中化和规模化养殖方式转变,积极的发展当地的草产业资源,对草产业资源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不但能够为动物规模化养殖提供充足的材料,同时对于保护当地草场生态多样性有着显著的作用,最终能够降低动物养殖的经济花费,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其次,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应该有粗放型向着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畜牧业经营发展的规划化和产业化;再次,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动物养殖的质量和品质。

在本地区可以积极的推广进过改良的优质肉牛和羊品种,同时还应该积极发展与动物品种改良的相关产业,为本地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加大对养殖户的科学培训教育,解决农牧民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发展方式应该由原来的散养转变为大企业规模化养殖,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的龙头标志性企业,树立企业品牌,进一步拓宽畜牧业产业化链条,扩大畜牧业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最终全面促进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畜牧业向前发展。

作者:徐荣梅白艳艳单位:鄂托克前旗农牧业局农技推广站鄂托克前旗农牧业局

继续阅读

林业与畜牧业论文

1林业内部产业结构状况

截至2010年底,片区有林面积163.97万hm2,占全盟有林面积98.8%,活立木总蓄积6107.5万m3,森林覆盖率达27.6%。2004年片区共界定公益林155.71万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4.33%。在《东北振兴规划》中,兴安盟总面积的13.27%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要为东北和京津冀提供生态保障。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片区可采森林资源锐减,中幼龄林比重占到用材林总面积的71%,生态功能减弱。中南部缺林少树,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在北部林区,五岔沟、白狼林业局施业区内目前所剩的森林资源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中幼龄林,约占总蓄积的85.3%,成过熟林面积很小,已不足3.5%。最近,阿尔山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片区主要林区被划入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后,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此,应将发展重点放在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中蒙药种植、林产工业、矿产开发等非林非木产业上。

2片区农业从业人员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

2.1农业从业人员状况乡村人口占大多数。2010年,片区总人口为135.5489万人,乡村人口106.8035万人,占片区总人口的78.79%,其中,科右前旗占29.3%,扎赉特旗占27.8%,科右中旗占17.0%,突泉县占22.9%,阿尔山市占0.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数量的比例较高。从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人口占片区就业人口的75.33%,第二产业占7.15%,第三产业占17.52%;其中扎赉特旗一、二、三产业人口分别占该县社会就业人口的83.20%,4.29%,13.20%;科右前旗分别为70.89%,9.04%,20.06%;科右中旗分别为76.06%,5.30%,18.64%;突泉县分别为78.84%,9.86%,16.31%;阿尔山市分别为48.21%,7.56%,44.23%。片区乡村劳动力为53.1285万人,乡村劳动力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86.6%,各旗县(市)乡村劳动力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比分别为扎赉特旗91.39%,科右前旗81.44%,科右中旗89.61%,突泉县84.48%,阿尔山市81.01%(表4)。总之,片区乡村人口比例高,城镇人口比例低,且乡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农林牧渔业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2.2人均收入现状片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一、二、三产业产值的结构比来看,片区第一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89%,第二产业产值为26.16%,第三产业产值为29.95%,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为44.0∶26.2∶30.0,全区为9.5∶54.6∶35.9,全国为10.2∶46.8∶43,全区和全国的产业结构特征为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片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偏高,片区各旗县(市)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分别为扎赉特旗49.5∶18.9∶10.9,科右前旗47.4∶26.0∶26.6,科右中旗40.4∶26.1∶33.4,突泉县47.4∶35.0∶20.4,阿尔山市20.9∶23.63∶55.48,除阿尔山市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外,其他4旗县(市)第一产业比重均较大。片区生产总值为175.4139亿元,人均GDP为12941元,比全盟人均GDP(16204元)低3263元,比全区人均GDP(47347元)低34406元。片区内人均GDP最高的是阿尔山市,为18745元,其次是科右前旗,为14232元,科右中旗最低,为11892元。2010年,片区5个旗县(市)的生产总值在全区101个旗县中的排名分别为:扎赉特旗第68位,科右前旗第69位,突泉县第80位,科右中旗第90位,阿尔山市第101位。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片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2010年,片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扎赉特旗3412元,科右前旗3568元,科右中旗3577元,突泉县3388元,阿尔山市4188元,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5530元)和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分别为全区平均水平的61.7%、64.5%、64.7%、61.3%、75.7%,全国平均水平的57.6%、60.3%、60.4%、57.2%、70.8%。2010年,片区5个旗县(市)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在全区101个旗县中的排名分别为阿尔山市第88位,科右中旗第90位,科右前旗第91位,扎赉特旗第92位,突泉县第93位,排名均较为落后。片区农业生产经营户占全盟农业生产经营户的93.34%。2009年,兴安盟农牧民经济总收入为408127.70万元,人均3823.00元。该盟农牧民经济总收入主要由3部分组成:首先,农牧民经营净收入301081.00万元,占总收入的74%,其中包括农业收入202690.30万元,人均1899.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50%;林业收入5828.70万元,人均55.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4%;牧业收入66449.90万元,人均622.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6.2%;渔业收入36.50万元,人均0.34元;工业收入3541.20万元,人均33.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0.9%;建筑业收入4824.60万元,人均45.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2%;运输业收入4126.20万元,人均39.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商饮业收入5700.40万元,人均53.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4%;服务业收入2872.80万元,人均27.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0.7%;其他收入5010.40万元,人均47.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2%。其次,农牧民外出劳务收入46434.30万元,人均435.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1%。第三,农牧民从集体外获得转移性收入60612.40万元,人均568.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5%。农牧民经营净收入、农牧民外出劳务收入、农牧民从集体外获转移性收入3者的比例为74%∶11%∶15%。在农牧民经营净收入中,农业收入占50%、牧业收入占16.2%,林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运输业收入、运输业收入、商饮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合计占7.8%,表明片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支撑,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少。

3片区贫困状况

片区5个旗县(市)均属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因灾致贫、返贫人口较多。由于长期历史积累,加上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片区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非常严重,且贫困人口构成复杂,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难度较大。5个旗县(市)均具有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等农村牧区贫困的典型特征。

3.1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深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片区现有贫困人口47.4989万人,占片区乡村人口的44.3%,占全盟贫困人口的90.1%。由于5个旗县(市)区域特点不同,贫困人口分布也不相同,2010年末,扎赉特旗有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国家标准)12.4129万人、3.7627万户,农牧业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9%,贫困人口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84元;科尔沁右翼中旗贫困人口为9.6846万人、2.7075万户,农牧业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9%,贫困人口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223元;阿尔山市贫困人口总数为2.30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4%,其中,乡村贫困人口为1.4284万人(农牧业贫困人口为8584人,林业下岗贫困人口为5700人);突泉县现有138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600元的贫困人口10.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43%;科尔沁右翼前旗贫困人口为12.3942万人、2.9535户,农牧业人口贫困发生率为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131元。

继续阅读

产业化发展畜牧业论文

1襄城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科技推广不断进步襄城区大力推广生猪“150、500模式”,肉牛“165模式”和肉羊“1235模式”等养殖模式[2]。目前该区生猪“150模式”已建成123栋,在建31栋,“500”模式已建成15栋;肉牛“165模式”已建成28户;“蛋鸡153模式”已建成18栋;肉禽“156模式”已建成13栋;肉羊“1235模式”标准化栏舍已建成43栋,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养殖模式向科学养殖模式转变。

1.2产业化运营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分散养殖户从事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增加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该区各类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8家,网络养殖户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

2存在的问题

2.1现有体制不能满足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襄城区畜牧业相对于工业、商业、服务业来说,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小,畜牧业生产管理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经费保障都处于弱势地位。该区虽然设置有畜牧兽医局,但长期未健全相应的编制。同时由于防疫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监督的职能统一收回到襄阳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而日常的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工作仍由襄城区承担,造成了职责和权限、工作和人员不相匹配,影响了日常的防疫和技术指导,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2.2养殖业用地问题突出国家规定养殖用地属农业用地范畴,只要项目所在地畜牧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审批即可临时用地。但是作为襄阳市主城区,襄城区的畜牧业用地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保障。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更趋紧张,养殖用地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新增养殖户由于土地规划问题,不得不暂时搁置。

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尽管该区养殖大户和新型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小规模分散经营仍然占较大比例。现有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健全,市场调节能力弱,辐射示范作用不强,缺乏带动力。

2.4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只是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