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母校论文范文

母校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母校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母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致谢范文

篇一

致谢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宽带接入组网方案研究》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何舟老师以及副指导沈宜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最初的选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也祝愿我的同学的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前程似锦!

在这里,我也要借这个机会对我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们!"正是由于多年来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一路坚持下来走到今天这个地方。感激之情无法言语表达,只是想说:如今已长大成人,希望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不再操劳!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篇二

致谢

继续阅读

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倡议书

1、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给自己的大学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给周围的老师、同学展示一个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自我。

2、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在校的最后时间里,遵守校规校纪,不打架,不酗酒,爱护学校一切公共设施,为毕业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今,穿梭在校园里,我们仍是其中的一员,学校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张桌椅、每一寸草木都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因此,我们有责任更加珍惜这一切。

3、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离校前一定要确保宿舍卫生,保证内部家具的完好无损。大学生活四载,宿舍已成为我们心中的家,它包容了我们每一次的快乐与哀愁。所以,我们倡议,在临走之前,再好好打扫一遍陪伴我们走过整整四年的寝室,再抚摸一下与我们共过冷暖的床铺,再整理整理那叠了又叠的被子……当我们最后轻轻关上居住了四年的家门的时候,请将一份清洁珍藏。

4、面对挑战、保持心态。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要有胜者的信心和勇气。经过四年的磨砺,我们拥有了高昂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同时也具备了经受挫折的宽广胸怀,那就让我们以一颗无畏的心迎接更加激烈的挑战。

5、传授经验、共谋发展。给学弟学妹们传授自己的经验,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这是需要我们传承的责任;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留下自己的建议,让母校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最大心愿。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如萍聚般短暂,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随着毕业号角的响起,也存进了收藏夹。请珍惜最后的校园时光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如既往地给母校、给学弟学妹们留下我们文明离校的美好回忆吧!

继续阅读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

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独立院校都设立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是在执行中仅仅注重形式而达不到设定效果。比如论文题目审核,应该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在执行中,相关专家对于提出意见极为保守;教师指导记录表,为了应付检查,指导教师会授意学生根据学校的最低要求酌情填写。

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母校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下,突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这培养目标下,毕业论文的工作注重应用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向。

(二)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落实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详细规定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规定在第七学期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和以系主任为组长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第十周前各专业学院提交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及时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和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严肃纪律和要求毕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后,各系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阐述开展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流程、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向指导教师阐明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的流程、指导教师如何在系统中录入题目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等重要问题。通过“学生-指导教师”两条线在分别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相关规定上达成一致。

(四)查阅资料,充分论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开题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后,选题工作正式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系选题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指导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关系确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题目可以教师提出,也可以学生提出教师审核。院系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题目审核把关,题目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

(五)指导过程做好指导记录,确保指导工作留有痕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少“三稿三审”,按月填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并保留至少3份有批改痕迹的毕业论文初稿备查。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开展院系两级中期检查,对于指导不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督促和批评,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杜绝学生抄袭情况,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报告。

继续阅读

浅谈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探讨了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包括选题改革、内容改革和答辩改革。明确给出了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的民办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法。最后给出了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关键词]车辆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2005年国家教育部门对各大高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结合工厂需求加入了三维设计,模拟仿真,及程序分析研究。其中包括:毕业设计图纸(三维“UG,PRO/E,CAM,CAXA,SWOLIDWORD”+CAD二维工程图)+开题报告+任务书+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这些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对于国内学术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会有助于其毕业后的发展。但是黄河科技学院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重要关口,毕业设计如果按照上述传统的模式进行,一方面会有碍于突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培养的亮点,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在创新创业新形势下学生特性的发展。所以,寻求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1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总结

第一,国内优秀的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发展较成熟,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提供不同类型的题目,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第二,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起步较晚,题目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可选择的题目较少,一些学生分配到的题目不感兴趣,硬着头皮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兴趣;设计类题目工作量较大,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完成起来有困难;部分论文类题目与学生四年来所学差异较大,学生很难做出深度。第三,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想在传统模式下追赶优秀高校可能性不大,必须另辟蹊径,寻求创新性的毕业设计模式,充分体现应用型示范高校的特点,紧紧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培养优秀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

2具体改革实施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分为选题改革、毕业设计内容改革和答辩改革三个过程。选题改革:原先的模式为教师拟定题目,然后由学生抽取,这样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兴趣,有的学生抽到适合的题目会庆幸,有的抽到难懂的题目就很头疼,这种模式应该摒弃并由新的模式去代替。毕业设计内容改革:当前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的毕业后就业方向大多没有关联,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将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联系起来,则对学生未来发展将会有促进的作用。具体为:按照毕业生毕业去向分为考研、就业、创业三个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毕业设计为提交一份科研计划书,应注明研究生期间主要想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附上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和具体的细节(拟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分析、拟研究的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预期达到的成果等),可由学生选择或者学院指派一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且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指导教师。选择就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必须有确定的实习单位,且与本专业相关)应提交与就业内容相一致的一份毕业设计或者论文,设计类最好要求做出实物,论文类必须有所支撑的最新真实论证数据(如在某4S店做销售顾问的学生,可以做某品牌车型在某地区销售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论文一篇,有详实的数据做支持),可由学生指定或者学院指派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一名指导教师。选择创业的学生需提交一份与本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内容应与创业内容紧密相关并做出具体的可行性分析,设计类要求做出实物(如某学生拟创办轮滑公司,应设计一个轮滑产品并做出模型实物),论文类必须有所支撑的最新真实论证数据(如某学生拟创办二手车服务公司,应提供创办公司所需调研的详实数据报告),可由学生指定或者学院指派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一名指导教师。成果答辩改革:传统的答辩模式为设计类学生挂图纸并阐述设计理念,论文类学生对论文论点进行论证。如果前期学生对设计或研究内容认知缺乏就会造成对着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死板硬套,并没有展示出学生在本科阶段真正所学的本领。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新的模式展示学生的能力。

3改革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继续阅读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讲话

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

,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继续阅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的革新

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主要实践内容

现在尽管各高校对于农业与资源环境专业设置的课程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法、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监测与评价、遥感与信息技术等为主要课程。根据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土壤与植物营养、肥料加工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专业课程和学生就业领域考虑,为学生设计的实践内容包括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营养研究法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土壤学、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植物营养学、植物学、农业气象观测、环境调查实习等,还包括在修完规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后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撰写)。我校在如何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改革和探索,一直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一些硬件设备不能及时跟上,尤其是实验项目和实习时间被删减或者压缩,比如只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通常一个实验室要负责几个班级甚至几个专业的实验,为了节约时间在每个实验前实验员都会把药品配好,实验材料制备好,学生来了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学生按步骤重复操作一遍,这个实验就算完成了;而一些野外实习则改为校内实习,试验时间也由长变短,更甚者将野外实习内容放在室内,通过幻灯片或者录像完成。由此可见,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实验内容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和验证性的特点。②学生数量大,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实验,这样导致很多学生都是应付,并没有正真的参与到实验中去,更别说增强动手能力。对于产生的实验结果,很多学生不会考虑其中的原因,即使实验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也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实验本身简单,加上实验课前老师把步骤和结果都给点出来,另外,由于人数众多根本参与不进去,使学生从思想上认为实验课不重要,对实验产生一种轻视的心理。久而久之实验课就在这种应付中完成,实验课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更别说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很多知识并不是从书本上可以读到的,必须深入到野外自然亲自动手动脑来夯实基础,增加经验,而野外实习很多都流于形式,用看录像代替学生的“倾力亲为、身临其境”,这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效。

2对农资专业实践改革的探讨

实验内容由单一独立向综合性转变。增强各个实验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使实验成为一条生产线,任何人的懈怠都会影响实验的进行,杜绝“打酱油”现象存在。利用多媒体和仿真技术先进行虚拟试验再进行真实实验代替实验员实验前灌输实验过程,图声并茂代替单一讲述,由被动变主动。加大实验课所占成绩的比重,消除轻实验重理论的心理。督促学生做到实验课前预习实验指导,实验课后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尤其写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认真思考。实验课是在校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是和理论基础课并重的,学生往往更加注重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实验课的锻炼,这往往与学校考核学生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学校对于一个学生的考量总是更注重课程成绩的高低,实验课或实习课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有时甚至完全通过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实践课的忽视。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的得到专业锻炼,增加学生的考核渠道势在必行,必须兼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整体表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即使理论课再优秀而实践课不达标,该课程也不能算合格。此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基础设置实验,应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来设置系列实验,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设置成四大实验系列:土壤农化类系列实验、生态环境类系列实验,遥感与信息技术类系列实验、微生物类系列实验。这样就可以整合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环境,在系列实验室中可以完成综合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又可以节约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不仅在上课时间可以做实验,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实验,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这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付诸行动,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以往的实验课相比课余时间的实验相对自由,时间也相对宽松,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实验。实验成果的展示也不只是通过实验报告来体现,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新技术,如微博、论坛等,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而且还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很多技术都要从野外实习获得,因此,推展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切不可不实习或“形式实习”。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应依据目前就业实际、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类型来建设我校特色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和互惠互利原则。实验基地可以为我们锻炼学生,是教学、科研的堡垒,但它更应该是生产的第一线,脱离生产的实践就相当于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实验基地是锻炼学生的熔炉,我们在利用它的同时也要不断给实验区所在地引进新技术,注入新血液,使之长期处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科研和实习。野外实习要削减形式注重内容,通过学生习得经验,第三方评价,有效证书和回溯追踪等方式保证学生在实习中学到内容。一个学校的办学需要有特色,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是一所以气象类专业为主的单科性大学。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应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优势,依托这些学科办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既体现学校综合办学的特色也体现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优势。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教学作用,是学校培养实用性、创新性和高竞争力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除了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更应该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力保每个学生在校都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树立在校他们以母校为荣,出校母校以他们为荣的办学理念。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教学计划修订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入贯彻落实“重基础、强实践”的办学理念。

作者:黄利东汪丽军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运气象学院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继续阅读

园林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效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继续阅读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05新方案”的一门新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推翻黑暗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社政〔2005〕5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9号文件)。可见“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突出以史育人。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断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就成了必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强调:“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一个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是特定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性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和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报纸杂志、书信、日记、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具有鲜明的精神导向和思想熏陶作用。是“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大学生了解本地区历史概貌和人文精神的主要信息库。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有较多感性认知乃至于认同,对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即使不是出生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也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亲近感。正是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能使大学生置身于其中、亲临其境而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亲和力”,所以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我结合多年来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面临的困难和思考,以嘉应学院为例谈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观历史———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熏陶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感性认识应上升为理性认识。结合“纲要”课程相关内容,教师可进行拓展、延伸性的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推荐大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梅州名人的传记,查阅梅州爱国人士和民众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中的事迹,深入了解他(她)们的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于今天的影响。如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之前,布置学生读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和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生平传记;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之前,布置学生读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和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的生平传记;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之前,布置学生读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和青年时就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的古直的生平传记;讲到中编前,布置学生读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的古大存,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的抗日名将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和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将军等人的生平传记;讲到下编前,布置学生读开国元勋元帅的生平传记。通过读史活动,可使学生在感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多方面获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每次读史后,要求学生把阅读心得写成文章,并进行小组或班级交流。这种活动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解、综合能力,强化了他们坚持自学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认识深化、内化。感悟历史,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布置读史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纲要”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侧重于课堂外)组织或推荐大学生观看反映中国近现代梅州历史名人的经典影视作品,为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地、充分地感受历史场景。其目的为两方面:一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和历史事件的演变,使“死去”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最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提升其认知度;二是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操,在思想情感上引起其共鸣,促使其形成朴素的乡土观念,提升其民族情感,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在每次看完后,老师要组织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与共鸣中,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思想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生动的教学材料

根据“纲要”课具体内容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联,在讲述本课程内容时恰当地插入本土历史文化史料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时,教师可插入讲解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割弃台湾后,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所作的《春愁》,并朗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学生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还可捎带讲到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总理吟诵了这首诗,阐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在海内外所产生强烈反响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结合“纲要”第一章中的“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和第二章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教师可插入讲授黄遵宪的相关事迹,让学生通过了解他所写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一系列诗作,明白作者心里所充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具有的深远的政治影响力。在讲第二章中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教师讲授太平天国的早期领袖,分析这支“客家”属性较浓的农民队伍,和学生一起探讨左宗棠所说“太平天国起于嘉应(即今梅州),也灭于嘉应”的原因。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事迹。讲到下编时,插入开国元勋元帅的生平事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适当地补充一些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颇具“亲和力”的本土历史文化史料,大学生就会感觉亲切、真实,而颇感兴趣。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了价值认同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对大学生起到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不仅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讲授,也可以表现在让大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来讲述。在学生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纲要”课内容、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安排一些教、学互换的小实践教学。例如在每一章节开始讲授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到讲台上讲解他们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收集史料基础上制作好的关于梅州近现代历史名人的PPT课件。这种小实践教学会起到四个良好的效果:学生懂得了收集材料的方法,为其以后的科研积累一些经验;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学生讲,教师评”这种教与学换位的方式,促进了师生互动、教学互动,调动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其对梅州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深化其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个人品德修养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铭记历史,还能增强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地区、回报家园的意识。

三、研究性实践———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专题性研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对“纲要”课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有关联的内容进行研究,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研究选题,供大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嘉应学院作为广东梅州的高等院校,“纲要”课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梅州籍名人”,如、黄遵宪、丘逢甲、何子渊、丁日昌、谢晋元等进行小专题研究,让学生侧重了解和研究这些梅州籍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今天的影响,并撰写论文。还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去综合考察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现状,撰成研究综述。另外,对于发生在当地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或当地名人逸事趣闻及其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及其开发状况等,也可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在以实践性为主导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反映收获良多。他们被当地名人颇有影响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的理想追求深深感动,从而努力向上,奋发有为。同时,在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深了解的基础上,他们爱家乡、爱母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保护本土文物、建设家乡的意识。另外,他们在专题研究型实践教学中学会了一些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资料、整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不但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懂得了分享。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究型的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最终促成了其知识的内化,达到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继续阅读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