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母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病房墙壁粉刷成粉红色,允许孕产妇携带自己喜欢的小摆设点缀病房,可适当播放较舒缓的音乐,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病房设有单独卫生间,配有衣柜、茶几、电视等,24h供应热水,允许自备床上用品和家属24h陪伴。(2)采用引导、讨论、模拟互动等方式进行围产期健康教育,鼓励产妇倾述或宣泄心中的焦虑及担忧,组织家庭成员与产妇一同学习、讨论分娩过程、分娩时减轻痛苦的技巧等。(3)分娩时允许丈夫在产妇身边陪伴,给予精神和心理上支持,当宫缩产生剧痛时,护士可指导丈夫为产妇按摩以缓解疼痛。(4)产后耐心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益处,对母乳喂养的姿势等相关事项给予指导,鼓励产妇多给婴儿吸允乳头以刺激乳汁分娩,对产妇和家庭成员进行相关育婴技能指导,帮助产妇更快、更好的完成母亲角色转变。
1.2观察指标(1)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2],从婴儿对产妇生活的影响、母亲角色幸福感、照顾婴儿日常生活能力、信念等4个方面16个条目进行调查,每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法。以总分≥64分为适应良好,48≤总分<64分为适应中等,总分<48分为适应差。(2)记录产后48h新生儿吸吮母乳的累计时间。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和产后48h吸吮母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经过众多临床实践后,医疗组织一致认为“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是产妇分娩的最佳护理模式,也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典型体现。以往认为分娩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医疗活动,一切由医护人员决定,产妇无法与家属商量或者合作。而“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将分娩视为一种生理过程,分娩时允许家属陪伴,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使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而且分娩过程产妇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使产妇更具有安全感,有助于顺利分娩。分娩不单纯是女性自身的生理过程,而是意味着一个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巨大变化,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产妇分娩后母亲角色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人文主义拉斐尔圣母
[论文摘要]拉斐尔从前代艺术大师们的画风和技法中撷取养分,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他主张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画的圣母以世俗化的手法,突破了中世纪那种头罩光圈、表情呆板的模式,而是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塑造成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以称颂一般人类母性的光辉,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时代背景
14-16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拉斐尔的故乡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人文主义体现在美术创作上,是重视现实生活的描绘,重视对人伦关系和人的情感的表现,呼唤人性的觉醒,对人的本质力量进行充分的肯定,美术题材空前扩大。肖像画迅速发展,人体美在美术中的地位得到恢复和发展,风景画日趋成熟。由于对科学的重视及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美术家们开始悉心钻研解剖学、透视学,将其运用于美术创作之中,从而使形体写实主义绘画日趋成熟。同时,一些美术巨子,凭借他们广博的学识,全面的修养与科学的威力登上了世界艺术的峰巅。
拉斐尔就生活在文艺复兴的这一盛期,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但因从中世纪脱胎而来,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中世纪宗教的局限性。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各个大师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努力终于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绘画风格——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他的风格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二、拉斐尔圣母像的艺术特色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拉菲尔既崇拜达·芬奇,也尊重米开朗基罗。他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他主张客观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准确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最后形成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
拉菲尔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从他的一系列圣母像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大都具有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间最能感受得到的情感。他的圣母寓崇高于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
篇一
致谢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宽带接入组网方案研究》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何舟老师以及副指导沈宜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最初的选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也祝愿我的同学的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前程似锦!
在这里,我也要借这个机会对我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们!"正是由于多年来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一路坚持下来走到今天这个地方。感激之情无法言语表达,只是想说:如今已长大成人,希望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不再操劳!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篇二
致谢
1心理护理发展现状
1·1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
心理护理目标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例如刘蓉华等[2]在护理烧伤患儿的同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应激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恰当干预,保证患儿母亲的健康心态,共同促进患儿康复。李乐之等[3]研究表明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应尽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手术耐受力。方逸等[4]对双胎妊娠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调查分析,以便针对性进行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理健康保健。朱树香等[5]对122例婴儿智力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和保障婴幼儿智力发展。
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科学化
心理护理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期和终末病人[6-10],取得了理想效果。苏晓茵、林征等[11,12]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反馈训练矫正肿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应。放松疗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13,14]取得了显著效果。黄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过正性暗示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暗示法明显优于一般的心理护理。王延文[17]采用Ellis理性情绪疗法、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和Beck认知治疗理论成功地对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毁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董冰等[18]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1.3应用量表评价的论文明显上升
本调研显示,1997年应用心理评定量表的论文仅占9.3%,而2002年16月已达56.6%。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胡军等[19]研究发现主、客观两种评估方法差异非常显著。若使心理护理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科学地测定病人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真正使病人受益。
2心理护理的展望
《戏剧艺术杂志》2014年第三期
铁木真射杀异母兄弟别克帖儿这个事件,在《成吉思汗的意愿》和《蒙古王》中根本没有提及。俄国导演始终没有突出铁木真性格暴戾的一面。宗教意识驱使他们重在表现成吉思汗蒙受的苦难,表现天神腾格里对成吉思汗的神助。而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编导的艺术表现过于简单。事件发生在乞颜部落首领也速该汗被毒死后,此时,部落内变,忽里胡台带走所有部众和牲畜,把铁木真一家丢在荒原上。在冰雪封冻的日子里,铁木真一家断粮,面临危亡。就在此时,一头野狼闯入。铁木真的母亲拼着性命打死了野狼。这狼肉干成为全家的救命粮。可是别克帖儿不顾全家安危,一直偷吃干肉。铁木真为了保全全家生命,不由分说一箭把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射杀!由于影片从未交代过铁木真一家的亲属关系,射杀事件的描述又过于简单,让我观看时感到非常震惊,对铁木真的暴戾行为产生恐惧,同时又觉得很不可信。铁木真射杀异母兄弟是个真实事件,在《蒙古秘史》中有很具体的记载。但电影如何表现这个事件,编导必须跟成吉思汗在影片中的整体形象塑造结合起来构思。不能孤立地去表现铁木真的暴戾性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影片前部描写射杀兄弟的事件,在后部描写为了营救爱妻孛尔帖,铁木真发动对蔑儿乞部落的战争,当他在营帐里见到被缚绑的孛尔帖的时候,发现她已经怀孕。没想到,铁木真此刻竟然勃然翻脸!影片中蒙古包被揭开,露出骨架,孛儿帖就像一头畜生一样囚禁其中!这前后两处的描绘让观众产生不良的印象———铁木真很不令人喜欢。更何况,在影片中,编导是这样表现孛尔帖的:在铁木真被部落遗弃,一家落难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分,她忠于诺言,穿着婚服,带着贵重的貂皮袍,独自一人来到他家,与铁木真成婚。这是何等令人感动能铭刻于心的行为!也就是这件貂皮袍成为铁木真日后东山再起的重要支撑。而铁木真的表现真是过于薄情!对成吉思汗形象的塑造实在是非常不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于这两个事件的描写都是有悖于历史真实的。在《蒙古秘史》中记载的射杀异母兄弟的事件是这样的:有一天,帖木真、合撒儿、别克帖儿、别勒古台四个人,同坐在一起拉鱼钓时,一条闪亮的小鱼上了钩。别克帖儿、别勒古台二人向帖木真、合撒儿二人夺取了那条小鱼。帖木真、合撒儿二人回到家里,对夫人母亲说:“一条闪亮的小鱼上了钩,却被别克帖儿、别勒古台兄弟两人夺走了”。
夫人母亲说:“不要这样!你们兄弟之间,怎么可以这样互相不和?咱们(如今形单影只,孤苦无靠,正所谓)除影儿外再也没有朋友,除尾巴外再也没有鞭子。咱们怎么能报复泰亦赤兀惕氏兄弟们所加给的苦难呢?”又说:“你们为什么要像以前阿阑(•豁阿)母亲的五个儿子那样地不和睦呢?你们不要这样。”当时,帖木真、合撒儿两人不高兴的说:“以前用头(箭头、箭)射得一个雀儿,被他们夺走了。今天又那样地抢夺。咱们怎么能够同他们在一起生活呢?”说罢,就把门推开走出去了。别克帖儿坐在一座小山上,看着九匹银灰色骟马。帖木真从后面,合撒儿从前面,两人悄悄地摸上去,抽出箭(正要射)时,被别克帖儿看见了,他说:“咱们正受不了泰亦赤兀惕氏兄弟们加给的苦难,正在说谁能报仇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把我当作眼中的毛、口中的梗呢?在除了影子别无朋友,除了尾巴别无鞭子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想要这样呢?请不要断绝灶火,不要撇弃别勒古台。”说罢,盘腿坐着等待(他们射箭)。帖木真、合撒尔两人,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把他射杀了而去。[4](P39-40)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在撰写《成吉思汗传》时,基本上依照《蒙古秘史》,作者记载的是,铁木真告状,母亲出于公心,批评自己的两个亲生子,要求他们与异母兄弟团结一心。铁木真据此认为母亲偏袒别克帖儿,心怀不满。不久,别克帖儿又抢夺他们射中的云雀。铁木真认为“别克帖儿依仗母亲的宠爱欺人”,更加愤怒填膺,拿起了弓箭射杀别克帖儿。勒内•格鲁塞笔下强调的是母子关系,而不是铁木真的“暴戾”个性。勒内•格鲁塞记述了母亲对铁木真几乎是歇斯底里的严厉痛斥。可是他感叹说,母亲的训斥已经无法挽救别克帖儿的生命,铁木真“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血腥的一面”。“暴戾”或“血腥”,都是一种负面的评价,这跟成吉思汗以后成就大业并无实质的关联。相比之下,日本电影《苍狼:直到天涯海角》的处理另辟蹊径。铁木真之所以会射杀异母兄弟,关键是别克帖尔嘲笑铁木真的身份,说他不是也速该的种,而是蔑儿乞的杂种!换言之,也速该离世,铁木真不能继承汗位,也不能成为部落的头领,更没有资格对任何人发号施令。于是,铁木真说:“只要有你存在,我们就无法团结一心,如此以往,一家人会变得四分五散,而再也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我要杀了你!”当母亲斥责他的时候,他毫不反悔地说:“他们不仅破坏了团结,那家伙还侮辱了母亲你!”这样来表现成吉思汗,虽然跟《蒙古秘史》的记载是有出入的,但从艺术上讲是可取的。影片通过画外音评价了这个事件中透露出来的内涵:“对违抗命令之人、对叛徒决不手下留情,铁木真这种过激性格,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过丝毫的改变。”这样的处理一下子把成吉思汗个性中非常突出的一面勾勒出来,使之成为整体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使我们联想到影片的重要的情节:当札木合的部下把札木合捆绑起来送到成吉思汗帐下时,没想到成吉思汗非但没有奖赏札木合的部下,反而把他们全部斩首!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今天背叛札木合,明天就会背叛成吉思汗!日本历史小说《征服世界的男人:成吉思汗》的作者堺屋太一并不认为电影《苍狼:直到天涯海角》的处理是完美的,他指出在这个事件背后一定“有更复杂的思想纠葛”。而“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在研究成吉思汗这个人物形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堺屋太一的创作理念是:“历史小说的写作是一种提出历史假设的工作。”而这种假设“要用9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勾勒蒙古帝国与成吉思汗的形象”。所以,他把两兄弟发生的事件的缘由描述为两人具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他把别克帖儿的思想描述为“比较类似于原始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把铁木真的观点表现为:“人类生存需要法则,经营一个部落也需要规矩。”他在向别克帖儿的生母谢罪的时候说:“别克帖儿主张这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归大家所有,这样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不需要领袖和支配者。……我无法接受。与其说我想除掉别克帖儿,不如说我更想根除这种观念。”堺屋太一的目的十分鲜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个性问题,而是铁木真作为部落领导人的素质及思想基础问题。小说家这样的阐释是否合适可以讨论,但这使成吉思汗的整体形象塑造更有深度。
孛尔帖被蔑儿乞部落抢走并怀了孕这一情节,在影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强调表现了铁木真作为丈夫的必然的愤怒心理。但是,这对整体形象的塑造来说是个败笔。事实上恰如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在《成吉思汗传》中所记载的,成吉思汗抢救回孛尔帖以后,还像从前那样体贴而忠诚,根本没有把她怀孕的事放在心上。在之后的征战中,铁木真每当遇见进退维谷的生死关头,孛儿帖往往一言九鼎。铁木真会豪不犹豫地听从并付诸实施。比如在联合安达札木合和克列王汗打败蔑儿乞夺回孛儿帖之后,铁木真跟札木合带着各自的部族结伴而行,一起度过了一年半光阴。三月的某一天,札木合突然对铁木真说:“我们依山扎营,可以让牧马人住在帐庐里;我们近河安寨,牧羊人饮食方便。”札木合的话让铁木真一头雾水,不知是什么意思。他回来跟母亲说起这件事,这时,孛尔帖马上回应说:“听说札木合是喜新厌旧的人,他那样说是已经嫌弃我们了,可能要算计我们。今夜我们不能和他的部落住在一起,应该赶快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安营。”铁木真听了恍然大悟,下令部下兼夜行军,离开了札木合。孛尔帖富有远见,她让丈夫离开札木合独立行动,为丈夫今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铁木真一生的征战中,孛尔帖始终坐镇后方,维系着大局的稳定。非常有意思的是,日本拍摄的影片《苍狼:直到天涯海角》借孛尔帖被抢的事,又一次牵出了铁木真对自己身世的疑虑。因为,他的母亲珂额伦是他父亲从蔑儿乞头领手中抢亲而来。因此,有人说他是蔑儿乞人的野种。他去问母亲,母亲珂额伦回答他说:“能证明你是也速该•巴特鲁儿子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你父亲从没怀疑过你的身世,也没有责怪过我,因为他相信,早晚你能自己证明,你身上流着苍狼的血。”铁木真一时无言,离开帐篷走向山坡,他举头向天问道:“父亲,请你告诉我,我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我身上没有你的血吗?”看到这里我很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编导要加入这样一段前后无关的质疑?终于有一篇论文解开了迷雾,作者指出在日本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成吉思汗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源义经。源义经是河内源氏义朝之九子,故又名九郎,其兄乃是开创镰仓幕府的源赖朝。源平合战后,与兄长反目,源义经被迫在衣川馆自尽。然而,对于源义经是否真的自杀了,尚存不少疑点。室町时代开始,出现了源义经不死之传说,它和“御曹司岛渡”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衍生出源义经北行虾夷地的传说。之后,有位荷兰商馆的德国医学家———希波尔德,在访日期间,从荷兰翻译吉雄忠次郎处听说了源义经相关的传说。希波尔德在收集了许多传说、小说并进行研究后,极为支持源义经北渡虾夷地,进入大陆的说法。他在写作专著《日本》时研究态度极为严谨,但是希波尔德依然采用了源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说法。1885年,末松谦澄在剑桥大学做的英语毕业论文《大征服者成吉思汗与日本的英雄源义经为同一人》被译成日语。该论文在日本发表时,更名为《源义经再兴记》。末松谦澄在撰写这篇论文时,英国很多人都以为日本是大清的附属国,所以末松谦澄抱有自卑的心情,他为了替日本民族张目,大胆提出日本是个诞生过世界英雄的民族。该书又对小谷部全一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谷部全一郎曾赴美国留学,有神职工作经历,后移居北海道,致力于解决阿伊努问题。他听说阿伊努人所信仰的“オキクルミ”其实是源义经后,就对义经北行说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作为日本军的翻译官远赴满蒙地区取材,企图寻找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的蛛丝马迹,1920年回归日本。他认为,源义经并未在平泉自尽,而是渡过北海道与桦太岛,进入蒙古,成为成吉思汗。1924年他出版《成吉思汗乃源义经也》一书。该书抓住了日本普通民众对英雄悲剧结局所抱有的同情心理,成为极畅销之作,《成吉思汗乃源义经也》迅速在日本民众间口耳相传。可是,主流学术界并不太赞同这个说法。期刊《中央史壇》立即做出反应,增加了以“成吉思汗并非源义经”为题的临时增刊,组织了当时国史学、东洋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国文学、国语学、语言学的一流学者予以反击,全面否定小谷部全一郎的“成吉思汗推论”。众多学者十分严厉的炮轰,居然丝毫没有影响“成吉思汗传说”的传播,该书依旧畅销,在昭和初期不断重印,甚至还出了增补版。小谷部全一郎等日本学者构建了一副美妙的景象,使许多不知真相的日本民众深信他们的民族曾经产生过一位世界英雄。在他们的想象中,那位英雄驰骋天下,所向披靡,征服了欧亚的大片土地,建立了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基业。另一方面,日本诞生过征服世界的英雄的故事,巧妙地迎合了日本民众由于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胜利而滋长的“满蒙乃日本之生命线”的心理,使得当时的日本人对于满蒙的关注度达到空前的地步。可以推断,成吉思汗乃源义经的传说正适应了当时日本社会上领土扩张与入侵大陆的风潮,表现出部分日本人征服世界的野心。明白了以上的背景来看电影《苍狼:直至天涯海角》,编导故意加上这一段,是以正视听,明确告诉日本观众,成吉思汗绝不是从日本过去的源义经,他身上流淌的是“苍狼的血”。
现在,回到孛儿帖怀孕并生下术赤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情节的电影处理都不尽如人意,远不如包丽英在小说中的描写丝丝入扣、真实可信、细腻动人。包丽英把孛儿帖从被抢到被救的时间拉长到三年。这样成吉思汗见到的不是怀孕中的孛儿帖,而是孛儿帖和三岁的术赤。这个构思令人佩服。这样,戏的展开更加波澜起伏。铁木真终于找到了孛儿帖,一把把她抱在怀里。可是,孛儿帖从不远的侍从手里抱过了术赤。铁木真一见,“心冷得像冬夜”。孛儿帖发觉无法证明术赤是铁木真的儿子,那个能够证明的医生早已不知去向,于是,“没有一句解释和抱怨,孛儿帖抱着孩子转身就走”。铁木真赶紧拦住,“好不容易才挤出一丝微笑”,说道:“孛儿帖,我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我一人之错。”他把妻儿一起揽入怀中,“不!说什么他也不能再失去她了!绝对不能,永远不能!”包丽英写出了铁木真的真正心情。然而,铁木真跟孛儿帖之间的隔阂不是马上能够消除的。被叫醒的术赤天真地环顾四周,茫然地问母亲:“额吉,我们要去哪儿?阿爸呢?”铁木真一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伤心和失落,“翻身跃上马背扬鞭而去,借以宣泄内心的愤懑和痛苦”。包丽英用一句短短的文字形容现场的气氛:“夜色更加沉寂。”片刻,铁木真回来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温情地走向妻子,请她赶快动身去见克烈王汗。孛儿帖虽然有千般委屈,但却深明大义,她把术赤放到了马上。铁木真带着术赤奔驰。“或许是苍茫的夜色使孩子产生了寻求保护的愿望,或许是父子天性,术赤将头紧紧依靠在父亲怀中,两只小手轻轻地环抱住了父亲的手腕。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异样感情漫上铁木真的心头,那既不是恨,也不是爱,而是难以解释的辛酸和满足。月儿将柔和的光辉洒在夜幕中的草原,洒在几个匆匆赶路人的身上。”
包丽英提供了多妙的镜头处理啊!她对孛儿帖事件的艺术加工是匠心独具的,写出了铁木真的挚爱,也写出了铁木真的郁闷。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有伟人素质的男人!我以为,成吉思汗题材的电影,应划入“历史剧”的范畴。虽然当下通行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这一词模糊不清,他既指被认为是实际发生或原始的事件,又指对这些事件所作的口头或文字描述,后者是对前者的记录,但一般都要经过中间媒介的过滤。实际上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地建立在以前的作品之上,对过去和现在的思想观念既有采纳,又有摈弃”。因此,采用不同的叙事观点就会产生不同的呈现。但是,无论如何,对一位伟大人物的艺术表现,不能过分强调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而随意编造历史。在存在诸多文献资料可供对照的情况下,创作者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时应当尊重历史真实。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影片非常离谱。比如《蒙古王》。影片中有一段关键的情节:铁木真因不愿做札木合的二汗,而率众离去,札木合追击,兄弟俩首次兵刃相对。接着,札木合的弟弟偷马被铁木真部下所杀,札木合大怒率兵复仇,打败并活捉铁木真。札木合对铁木真说:“我不是你兄弟,我是你的汗,你是我的奴隶。”一年后,铁木真以五吊铜钱的价格被卖,关在铁笼子里示众。而营救他的,居然是流离失所、手无寸铁的孛尔帖!这样的情节安排,虽然抹去了成吉思汗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可是既不符合历史真实,又对他的银幕形象带来了明显的伤害。铁木真被救以后东山再起,与札木合决战。在该片中,铁木真挑起战争的理由十分冠冕堂皇———“我要统一蒙古,而札木合要分裂蒙古”。但上下文的真正含义只不过是“复仇”!这就贬低了铁木真的形象。在影片中,到了最后的决战时,铁木真赢得胜利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腾格里的天助。在闪电惊雷中,札木合的军队顷刻瓦解。札木合问铁木真:所有蒙古人都怕闪电,为什么你不怕?铁木真回答:我无处可躲,所以不惧怕。这看似把铁木真写得英勇无畏,但增强了神话气氛而弱化了成吉思汗本身的形象。总体上看,在我提到的几部成吉思汗的电影中,或描写了他的苦难,或描写了他的成长,或揭示了他的心路历程,特别是表现了他的武功和军事才能,这些都是这几部电影的可取之处。但是,对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政治智慧和文治才华,特别是对他卓越的思想,这几部电影都缺乏重点的表现。
电影《成吉思汗的意愿》的最后,撰写《蒙古秘史》的史官把书稿交给约翰神父,他说道:“为世人找出成吉思汗的秘密。”可是,这几部影片都未能揭示这个秘密。日本小说《征服世界的男人:成吉思汗》作者堺屋太一用崭新的眼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作者推翻一贯的认识,即游牧民族是停留在农耕社会之前的“落后民族”。作者认为,成吉思汗是清醒地拒绝农耕社会的技术和知识,而“孕育了另一个文明”。他认为成吉思汗的伟大在于他“打破部落氏族封建制,确立了可汗独裁专制王权”。因此它拥有了强大的统制力和完善的指挥命令系统。作者认为,成吉思汗跟札木合的真正矛盾,不是权力之争,而是两个人的政治观念截然不同。札木合反对成吉思汗的政治思想,力图保留部落氏族封建制,终遭淘汰。其次,作者认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原因,是由于他具有一种理想,即创建“人间无差别,地上无国界”的崭新社会。正是成吉思汗青年时期所经历的实际生活,教给了他这种新的生活理念。第三,作者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秘密在于实行严格的可汗领导下的国民皆兵制:百户、千户、万户制。还有就是极为重视信息收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四,依法治国治军,制定“大扎撒”,革新用人政策,赏罚公正严明,等等。以上种种在诸多成吉思汗电影中都还没有得到有力的表现。成吉思汗的银幕形象还处于起步阶段。它说明我们创作的空间还非常大,需要继续努力。正如《拿破仑一世传》的作者约翰•霍兰罗斯所言,拿破仑“在他的私生活方面,除了才气焕发的谈吐之外,并没有什么永远使人感到兴趣的特点”。“我是把拿破仑当做一位军人和政治家看待的”,“我主要叙述的是他的政治事业”。他在全书结尾时指出:拿破仑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重要性,而在于他在始创以至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宏伟壮丽”。[9](P.551)我以为,塑造成吉思汗的银幕形象时,我们应当平视,但要带着敬仰的平视。我们不能把成吉思汗神化或宗教化,但也不能把他同一个普通百姓混为一谈,毕竟他是一个做出了惊天动地伟大事业的巨人。
作者:张仲年单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是xx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基于校领导的信任,我刚刚送走了一个高三毕业班,又接下了新高一的班主任工作。
98年,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1年来,我立足本职,默默耕耘,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艰辛中收获着劳动的愉悦,在奉献中体验着灵魂的升华。04--07年,我连续四年考核优秀,06年获县政府嘉奖,08年,还荣幸地被授予全县“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09年初,又被授予县“三好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11年来,敬业奉献,成了我不悔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且不说多少次披星戴月回家,也不说牺牲了多少周末节假,每当我想起年迈的母亲,就不由潸然泪下。
去年冬天,母亲因意外致使左眼球破裂,在县医院手术后住院十二天,因为哥哥姐姐在外地做生意回不来,我照顾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就更大了。但为了学生,在此期间,我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过一节课。我让爱人放下生意在医院照顾母亲,下了班才匆匆赶往医院。然而,母亲回家不久眼睛又疼痛难忍,哥哥回来了,带母亲到邢台做第二次手术。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我又怎么会不牵挂母亲,我矛盾极了,请假去照顾母亲,课就会拉下,不去吧又一万个不放心。我是家里的小女儿,母亲把她更多的爱给了我,但在她最需要照顾,最需要安慰和鼓励的时候,我却不能陪在身边,心里真的像针扎一样疼,不由得泪流满面!我爱人看我难过,叹口气说,算了,还是我去吧。母亲在邢台住院35天,直到病愈回来,我才又一次见到了她。不是我不爱母亲,实在是不忍心让几十个同学拉下课啊!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在近10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倾注情感,用情感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付出行动,用行动诠释师爱的伟大。
我的学生中曾有一名女生梁玲玲,腿部疾病发作不能上课,我去宿舍看她,得知有一种药效果很好,但她说太贵了,舍不得买。但这样一直不好怎么行呢?我就用自己的医疗卡,从药房给她买了那种特效药。几天后,玲玲的腿病大有好转,又回到了教室,她久久地望着我,眼里充盈着感激的泪花。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驻足》。
一天傍晚,在去晚自习的路上,蓦然回首间,我发现一缕霞光映入我的眼帘,似曾相识。心中不由得泛起感动,多美的夕阳啊,美得让我挪不动双腿。想来,我步入这所学校已经有半年之久,可从来没有发现山边的那颗夕阳是那么美丽。也许,在座各位也没有几个人曾经留意过这片景象吧……我们都被快速的生活节奏带动得越来越麻木,似乎最起码的触动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论文百事通我们的人生似乎太匆忙,我们忘了驻足。
记得那是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生活节奏,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每天所能做的所能想的就只有高考。满脑子的卷子,闭眼睛就是公式,生活中的所有喜怒哀乐全被分数所控制。没有谁敢在任何地方有分秒的停留,仿佛都是在赛跑,谁跑得慢就被淘汰。夜以继日的跟别人比,跟自己比,比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傍晚的荷花池里,鲤鱼在嬉戏玩耍,那不是荷花开的季节,并没有鱼戏莲池间的诗意,然而我的眼泪留了下来,我向往着鱼儿的自在。这时我想到了放弃,我畏惧了前进。我似乎是在心疼自己。我把想法告诉了父母,然而母亲在电话里的态度不言而喻。谁会忍受自己的儿子临阵退缩,任何理由都不会让母亲对我的想法有些许的怜悯,我感到无助。再次站到池塘边,身旁都是匆忙的身影。
我想到了死,我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我的成绩没有起色,我懂得任何的理由都不能为失败开脱,我无助,我怀疑,我困扰。我们的学校给高三的学生创造了一个环山拥水的世外桃源,我盲目的爬到了山间,不是很陡峭的悬崖,也没有乌鸦在天空盘旋,而此时我的心看待任何的颜色都是暗淡无光。天空渐渐暗了下来,我就站在山头,头脑里一片空白。我真的下了决心,纵然我有太多的留恋,但我真的没有信心继续坚持。正当我深呼吸的刹那,我感觉到了一丝温暖抚过我的脸庞。我睁开眼,是夕阳不骄不艳的夕阳,很柔,很美。我为之一动,啊,活着我看到了夕阳,活着我感受到了温暖。恍惚之间,我脚一滑跌了下去,而脑海里霎时闪现出了母亲的笑容,与朋友玩笑的场面,那片霞光,猛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于是用手脚拼命去阻碍不断地下滑,我努力着,努力着……终于我爬了上来,就在那一霎那,我感到羞耻,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耻,为自己的任性感到羞耻。我真的想活下来,我真的不想去死,毕竟活着还是美好的,活着可以看到很多美的东西,海浪,椰林,金色的朝阳,似火的晚霞,还有许许多多我爱的人以及爱我的人。想到这里我觉得我错过的太多太多,我还没有感悟到真正存在的意义就要急于去寻求解脱,或许解脱只是懦弱之辈用来掩护自己的台词。新晨
我徒步回到了教室,一路上夕阳在我身后慢慢沉落在山间。
此后,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望望窗外,早春刚发芽的草,粉色的山花,当然还有夕阳……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以至于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在沟通与演讲课堂上,当老师让我们讲一些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人或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哑口了,我们在努力搜寻记忆中的感动,我们茫然了,竟然找不出感动自己的人和事。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感动,是没有去驻足,没有真正体会近在咫尺的生活罢了。
读古诗,大凡有三种,一种是对上的,写给长官,长辈看的;一种是对平行的,自己写自己看的,或者是写给知交看的;一种是对下的,写给下人,晚辈看的。内外有别,上下有别,等级观念暂且搁在一边。其中有特别的一种,是因娼妓而作,给娼妓看的。虽然是给娼妓看的,也是字字珠玑,没有敷衍了事。
而现在的书,多数还不如写给娼妓们看的那些。古人至少以“诗言志”。而现在的书,东抄一通,西抄一通,拿出来看,连谁是他母亲都不知道了,只能去让反学术腐败的专家们去做DNA鉴定。一鉴定,原来是剽窃。
法学文章一大抄,后人抄前人的,学生抄老师的,老师抄学生的,学生抄同学的,老师抄同事的,甚至学生替老师抄。老师因为抄而戴着荣誉的光环,学生因为抄而前程锦绣。有关揭发学术腐败现象的声势很大,据说有人为当院士而抄,有人为当博导而抄。怪不得有的人就当不上本专业的博导,而只能当外专业的博导。因为看到他发表的文章,尽是自己吭哧费力写的。
编书是抄,发表文章也抄;有的作者抄,有的编辑也抄;编辑帮助抄的作者,帮助作者抄的,也不是没有。什么这个刊物,那个刊物,发个文章抄不抄不给发,要看和编辑有没有交情。有时候有交情也不行,到关键的时候,拿你一把,还得特别地去巴结他。编辑的权力大着呢。他每年给你发上一,两篇,三,四篇(中国的刊物一般没有什么限制),有几年下来,你也当法学家了。
曾几何时,刊物也有了级别之分。A级,B级,C级,D级。出版社也有级别。甚至法学家们去考证贝卡利亚的小册子,当初究竟是哪一级的出版社给出版的。
过去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在是“有伯乐就有千里马”。编辑是你“伯伯”,也使你“不乐”,比起你父母亲还有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抄过没有?好像没有。抄过没有?好像也没有。如果愿意抄,那还不发大财了。所以,抄不是马克思主义这儿学的。
“天下文章一大抄”,原来根在这儿。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科学的写作学就没有发展过。抄来抄去,最后还得读<<论语>>。所以,中国历史上只有不愿意抄的文学家流传於世。比起西方世界来,文学作品倒是更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