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数学文化范文

民族数学文化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民族数学文化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民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对产业信息化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数学文化对工业企业等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作用的分析,旨在突出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期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动力之源。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然露出端倪,我国要想成为科技中心,必须在数学文化上创新,试图论述我国建构新数学文化以驱动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数学文化;国家创新;产业信息化;科技革命

引言

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航天、高铁、桥梁、深水潜水器、高速计算机、大飞机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些技术大多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升级的,我们需要的是原创性的技术革命,以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领导者。如何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让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进而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确保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得以实现,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历史责任。

1国家产业信息化的能力要素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评论中国创新时指出:“中国大力驱动创新战略,但反观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瓶颈到底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而创新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人们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新、创新的实体组织遍布、以创新为荣耀。当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的价值观的时候,创新文化就形成了。在人们为我国科技创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之时,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冷静地思考繁荣的背后,为什么一些曾经拥有创新资源较多的国家,经过了一段时期后,许多重要产业落后了;而另一些创新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却走到了前面?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各项创新能力指标都明显提升,但科技成果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比较美、英、印、日、韩等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历程,学者发现,“效率”是影响这一问题的核心。创新集群以新知识生产、新产品大量出现为本质涵义的创新型组织,其在地理空间上集中或在技术经济空间中集聚,并且与外界形成有效互动结构的产业组织形态。通过对欧盟、美日等国家创新集群的研究,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镜。美国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项目、欧盟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S)计划、中国2011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研究,得出高校知识转移能力、企业吸收能力意义重大的结论。当技术演进为首要生产要素时。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有效地把物质资源配置到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领域之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所有者通常通过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将知识以企业的形式内部化这两种方式来寻求其应有的回报。延迟支付、风险投资这些配置手段的效率依赖于市场信用制度。

500年前,中国在技术上领导着世界,但却未能延续到近代,17世纪之后,欧洲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古代的中国很早就有轮船、眼镜、火炮,而17世纪的欧洲拥有了潜水艇、显微镜和望远镜、枪。显然,这种原创性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需要知道国力兴衰的历史逻辑,并且搞清楚现代国家的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内容: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拓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实现新的科技革命。创新文化往往被视为实现创新的土壤,在目前的中国,培育创新文化需要正确的方向,尤其不能把创新文化归结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育,如此简单化的方式虽然便于操作,但无法酝酿出有营养的土壤。技术社会学研究试图揭示技术发展的社会原因,考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系统,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以及从社会学层面对文化与技术关系、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分析[1]。另外,对技术社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实质是通过对技术的社会整合与对公众心理的社会调适,使技术被社会所接,被公众所认同,成为社会相容技术的过程[2]。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科技革命的动力机制提供了研究的手段,只是,目前技术社会学研究主要探讨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技术社会学的方法寻找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数学文化是人类传播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高级形态,数学语言也是科学语言和世界语言,并已经成为衡量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资源的合理配置依赖数学文化的弘扬。数学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哲学、科学、艺术以及文化等一切领域,改变了数学以往纯粹的应用性,也更加丰富了数学自身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对整个民族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的思维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独特的人文价值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2数学文化与国家产业创新的联动

继续阅读

民族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五期

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和提高高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民族地区大学文化建设与内地高校相比有诸多的不同特点,凸现民族属性,民族属性既是民族地区高校的靓丽特色,也是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难点,因势利导建设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对高校管理者来说是需要运用高超的智慧和管理的才能。

(一)地域性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都地处偏远地区,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封闭的地域,落后的社会经济,影响大学文化的发展。民族地区高校生源大多来自偏远贫困的农牧区,其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固守传统习俗,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有一定困难,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受家庭及农村传统习俗和浓厚宗教氛围的熏陶,世界观的形成受到一定影响,给大学文化的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民族性由于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师生比例较高,民族文化习俗呈现多样性。农村全民信教和宗教信仰复杂性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使得在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由于认识和习俗不同而发生纠纷,特别是朴素的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导致个别学生带着错误的是非观对待学校的教育管理,甚至出现个别学生从事宗教活动,如任其发展,进而容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煽动与蛊惑。

(三)多语性多民族、多语言是民族地区高校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双语教育水平低,民族学生双语基础差。如何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在提高母语文化水平,搞好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国家共同语的学习,是民族地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力提倡各族师生互学语言,对加深民族文化风俗的理解认识,增进各民族师生之间感情,促进各民族师生的交往,强化民族团结,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这也是无形的文化力量。

(四)社会性民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大都有全民信教的历史,近年来社会和家庭的宗教氛围不断加重,有神论的社会、家庭;无神论的学校,加之大学生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家庭、社会、学校时,不同的环境、时段,其思想有不同的认识。在彰显大学文化正能量的同时,宗教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有效杜绝,特别是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对民族地区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没有停止过,民族地区大学文化建设中面临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是长期的、复杂的和严峻的。

二、当前民族地区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继续阅读

数学专业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摘要:首先介绍了大学文化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进行人文修养的教育,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崇尚学术的精神,利用各种修饰性文化影响和引导学生。

关键词:大学文化;崇尚学术;数学;人文修养

在我国大学内涵发展的需求下,大学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管理者和教师,不仅要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更要积极进行实践研究,结合自己的岗位探索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泰勒1871年的《原始文化》,第一次给出“文化”的概念。泰勒认为,文化就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的外延是很广泛的,所以,大学文化也有着广泛的外延,正如张慨,李长真在“试论新时期的大学文化建设”一文中对大学文化的定义: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仅反映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大学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那么,从内涵的角度讲,大学文化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呢?雅斯贝尔斯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包含三个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方面: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还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

“大学文化最终要呈现为大学人开阔的文化生活,也就是富于宽广文化趣味的创造性的心智生活,一种‘有文学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之中,青年学子耳濡目染,浸渍其中,潜移默化,受到普遍智识的陶冶,成为优良的教养之士,‘具备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公正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态度’,由此而达成大学之教书育人、化育后学的根本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大学的内涵就是“有崇尚学术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师生的密切交流及学校的各种体制的运作,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有教养有才智有头脑的学生的机构”,而围绕达成这一根本宗旨所制定或形成的制度、模式、活动、工作、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等,都可以归入大学文化的外延。诸如追求真理、具有批判精神、具有开放性等大学的特征,只是大学内涵的必然推论,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数学专业学生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人文修养的教育

继续阅读

数学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针对当前新课标准实施后,社会对数学师范生提出新要求的形势下,通过分析数学师范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的情况,研究如何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能提高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更好地为将来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数学素养;师范生;教学技能

引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主线。力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目标。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工作,数学教师掌握的教学技能影响他们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决定着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高等师范学院校的数学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影响着数学教学技能水平,只有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校期间如何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应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挑战,练就过硬的数学教学技能,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大概可以分为数学观念、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哲学等。

(一)数学观念

数学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能够促进自身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既是绝对真理的统一,也是生动的数学生活实践。作为一名数学师范生有正确的数学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数学并不只是高度抽象的真理,否则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机械化的灌输。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将相对抽象的数学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进行教学,数学师范生的数学观念会对数学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

继续阅读

文明来自西亚北非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气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和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征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和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和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和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和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和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继续阅读

传统文化科学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以下笔者以伏羲文化、女娲文化、老子文化为个案对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的文化科学精神进行研究探析。

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形态——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周口市的淮阳县。

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世界混沌初开,伏羲带着他统一了的东方夷族部落,为了繁衍生息,从干旱、荒芜的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终于来到了一个水美土肥、树茂林密、水中有鱼、林有禽兽的地方——宛丘(古称陈州,今周口市的淮阳县)。这里的湖泊一万六千多亩,比杭州西湖还大一倍,她象一条盘旋的巨龙,紧紧地包围着陈州城。?

伏羲和他部落的子民缘湖居住下来,宛丘成为伏羲的都城,他以龙纪官建制,自号龙师,宛丘就成了龙都,他部落的子民也就是龙子龙孙,这些龙子龙孙繁衍生息,数千年之后演变成如今的中华民族。至今周口一带的群众仍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伏羲有十大功绩:一发明了网,开创了中国的远古畜牧时代,结束了狩猎采集时代。二创画了八卦,八方有序,以卦治天下,结束了千古结绳记事,创立了天、地、人三才共构的宇宙大科学观。三通媒约,制嫁娶,开创了“一夫一妻”对偶婚,结束了野蛮的群婚、乱婚。四以龙纪官,统一了天下“部落万国”,创立了龙天下原始宗教崇拜。五始养六畜,创始熟食,结束了千古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方式。六正姓氏,自姓为风,命姓氏。七作甲历,定四时,纪年不乱,纪月不易。八造书契,中国方块字开始萌芽。九治屋庐,去巢穴。十斫桐为琴,丝桑为瑟,均土为埙,发明音乐。

特别是八卦作为伏羲氏的主要发明创造(淮阳县的画卦台至今游人如织),揭示了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伏羲认为,最原始的物质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发明了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八卦。八卦代表八个方位,即四面八方,八卦的符号只分阳爻、阴爻,即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表示矛盾对立的概念。应当说,八卦是以二进制数理为基础的一门哲学。伏羲氏发明八卦之后,按照传统的说法,“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成书。也就是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所谓“三古”),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即所谓人更三圣)完成了《周易》,从此,一门伟大的科学诞生了。

中国和国外学者认为,做为一切学科的母源,易学确实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并畅扬不衰的文化学术,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中国,易学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都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数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易经》的著作,就有三千多种,而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参加研究,数千年不衰。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对此种文化现象有过这样评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今天,易学文化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为经济界、艺术界、建筑文化界等各个社会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易学文化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继续阅读

双语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議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领重视基础教育,尤其要关注理科教育:。数学学科是理科各门课程的基础,甚至是所有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工具学科。通过大量的调查,了解到藏族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不足: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效能不佳,考试度赛)成绩低;低成绩考入高一层次学段学习,数学课(理科课程、专业课)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学业收效甚微。虽然在实施"双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民众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思想意识和行动之?的矛盾、民族认同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内部机制和外在因素之间的矛盾,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大力推行民汉双语教育的政策支持,应当从基础教育入手,通过提高教师教学_力,逐步克服和解决这些矛盾,进而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带一路";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五省藏区;基础教育

一、引言

2013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合作带又是文化大走廊</—带一路"倡议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Mw包容性"球化"等理念为标志,能够为民族教育发展带来启示、机遇与动力,并以此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发展方略,可以为民族教育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教育的发展势必带动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发展能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互动增添新的活力s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尤其提高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水平,能够更好地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在双边的互联互通互动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人才。双语教育在培养各类人才与提高民族素质、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带一路"背景下,双语教育更需要抓住机遇肩负起人才培育的神圣职责,为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数学学科是理科各门课程的基础,甚至是所有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工具学科,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各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只有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来了,才能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学生访谈等手段,对当前藏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尤其是双语数学教育状况做了比较广泛的调查,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来反映现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等。

二、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现状

从近7年考入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臟汉双语)专业学生的成绩情况看,数学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一类模式考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増大。但是学生学习数学专业的兴趣不高、学习的动力不足、对未来的就业目标不明确。下面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2011级至2017级7个年级考生的入学前高考数学成绩及教学模式、部分藏区考生整体高考数学成绩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近几年生源地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以及基础教育状况对生源地数学教育现状做粗略的探讨、分析、解释。

(一)西北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数学专业学生概况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开设和招生培养始于1986年,已毕业19届共559人,目前在校4个年级共200人。从近几年的招生状况看,考生数在増加,2011年起从隔年招生改为连年招生,每届招生人数也从十几人甚至几人増加到了60人。但是如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舟曲县的考生逐渐减少,甚至零招生。以二类模式教学的学校考生逐渐减少,四川阿坝的考生在逐渐增多。就调查结果而言,二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的整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高于一类模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如我们藏数专业二类模式考生以及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班转入的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其他学生。这个结论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也能够在毕业生校内教学实践活动中反映出来。从西北民族大学2011级至2017级藏汉双语数学专业高考数学成绩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每年高考数学成绩基本处于逐年増长的趋势(2017年低于2016年);一类模式考生的数学成绩略高于二类模式考生成绩。五省藏区中近15年没有云南的藏族考生进入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学习。在其他四省区中甘肃考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其他省区考生的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肃、青海、西藏、四川。2012级和2017级四省考生的成绩差异较小,2015级甘肃成绩高出青海省21.5分,高出平均成绩22.1分。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2011级高考数学成绩中,_类模式考生平均37.23分,二类模式考生平均35.43分,而全班平均成绩为36.35分。但有个别二类模式考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好,不过也只有78分,但超过了平均分42分。较高成绩的该生大学毕业即考取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西藏考生平均成绩为36.25分;青海考生平均成绩为32.14分,其中海东考生平均成绩较好,是38.57分;四川考生平均成绩为30分;甘肃考生平均成绩为48.27分,其中天祝考生平均成绩¥父局,是62分。

(二)藏区基础教育现状第一,在2014年7月对四川省两个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中,阿坝州教育局领导坦言说:阿坝州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出台了十五年义务教育条例,主要是人才的缺乏。虽然在村一级开办了幼儿园,全州90万人口,有23000多幼儿。实行9+3教育模式(指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在内地进行三年高中或职业教育),说明对优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三免一补,高中阶段实行"两减一助"等助学政策,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阿坝州在双语教育方面,2006年以前,两类模式并存,2006年以后4个牧区县实行一类模式,有85所双语学校。_类模式师资的汉语水平还不如上世纪70年代师资的汉语水平,主要是目前开设汉语课程的数量打折。课程教师如果实施课程考试,会出现不及格现象,现在是恶性循环,目前高中理科教师奇缺。应通过双语师资培养改变教师的知识观、技能、能力水平、政治、情感问题。要高度重?视师资培养的师德方面的问题;教材建设方面,翻译教材与当地民族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如何将民族文化引入课程和教材是需要加强的方面。第二,2015年11月,在青海省海南州联系实习基地,签订合约时与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主要领导座谈,一方面了解该校的双语数学教育状况,同时也听取基础教育对民族院校培养藏汉双语数学人才的意见和建议。该校在2004年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除了招生、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以外,主要是狠抓数学课程的教学。2015年该校两种模式并存,各占一半,高中三个年级均有16个班,其中—类模式8个班,二类模式8个班。高三年级16个班中,10个理科班,6个文科班。现有18位数学教师。学校不断强化数学学科的教学力度,中午1点10分到1点50是做数学题的规定时间,每天4道题,不允许学习其他学科;晚自习9点10分至9点30是预习数学新课的时间,也不允许看其他书,这些时间段都有数学科任老师监督指导。该校有教研室、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组,备课组在学科组下。学校领导以及数学教师谈到,教研室的教学研究能力比较低,需要提供指导;教师的解题能力、数学思维、教学方法都有待提高,对考取高一级学历、攻读硕士学位都有积极的态度,寄予期待。认为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是很重要的环节,否则上讲台从事教学的信心不足。该学校也和藏区其他中学一样90%的藏文教师都是硕士,也有硕士学历的英语教师,但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藏汉双语数学教师。青海省海南州在江阴中学有两个教学班,属于异地办学。这是当地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帮扶或对口支援政策的落实,为在这里就学的学生们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发展道路。

继续阅读

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讨

摘要:大学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良好的大学文化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从精神文化培养、制度文化完善、环境文化优化、行为养成四个方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文化;思政教育;创新

1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至今为止,教育界对大学文化的定义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学者们对大学文化的认识角度存在差异[1]。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将大学文化视为一种亚文化,这种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附属,仅存在于大学校园内。大学文化是历届师生传承下来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依托于校园的物质、制度而存在,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具有主导意识的思想,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周围人群产生行为、理念上的影响,进而达到某一共同目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层面的重要保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处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的较高阶段,经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广大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学阶段是其思想政治修养的提升阶段。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一是目的一致性。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大学文化亦是如此。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历届师生将多年的文化精髓沉淀在了这片热土,这些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因此,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是对象一致性。无论是大学文化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作用对象都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大学文化因人而生,并作用于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由人来完成并影响他人,两者在影响对象方面具有一致性。三是实现方法一致性。大学文化的影响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完成,例如一些学校将文化浓缩为校训激励学生,或建立校史馆,记录、宣传学校的创建、发展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课堂外的任何地点、某些特殊事件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可见,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方法上具有一致性。

2大学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大学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促进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大学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制度引导,促使大学生规范个人行为,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它有助于教师掌握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自进入大学校园起,大学生就开始受到大学文化的影响,大学文化的变化会体现在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从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变化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存在问题。最后,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观念与行为的约束力。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能够抑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消极思想,强化正能量的作用效果。大学文化的积淀源于历届师生对某一价值观的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观念与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3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大学文化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高度统一,并指导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牢牢把控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避免外部文化中的负面成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能够促进大学文化的快速、广泛传播。大学文化体现着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能够筛选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文化,可促进大学文化向着对国家、民族、高校师生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作为主要发展对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以往有所不同,其适用性与实践性更强,对外部消极思想的抵御能力也大大提高。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