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民办高校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民办高校管理

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一、民办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

(一)精神文化需求优先。教师一直是榜样的象征,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自认为并不比公办高校教师差,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乐于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对于很多民办高校教师而言,精神文化需求甚至较物质需求更为迫切。

(二)特别关注自尊和荣誉。我国历史的尊师传统以及社会对于教师的尊重使得教师十分关注自尊和荣誉,教师职称的评定历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升职、评定职称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荣誉。相比于其他职业而言,教师特别关注自尊和荣誉,民办高校教师更甚。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群体非常关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物质需求的精神丰富性。要想生存,就离不开物质,教师虽然非常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物质需求同样不同忽视。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福利报酬也会影响到民报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物质需求往往包含着尊重、结交、归属情谊等社会性需要相关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物质需求含有精神丰富性的特点,在实施激励措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之中的激励措施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报酬制度。民办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民办高校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民办高校教师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深化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报酬分配制度,增强教师工作的信心。民办高校教师报酬应遵循“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突出岗位、业绩、贡献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避免部分教师对报酬不满而影响到教学质量。这也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运用,而通过报酬激励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

(二)建立校园文化激励机制。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一样,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大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般不会轻易跳槽。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激励,增强人文关怀,使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教师群体的思想活跃、主人翁意识强,注重精神文化追求,他们对于学校的校园气氛及尊师重教的氛围比较敏感,因此,民办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尊重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校园文化激励机制。要建立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现出高校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完善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还可以通过高校学生评出一些优秀教师,作为教师效仿的典范,增强激励效应。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完善民办高校的岗位聘任制、绩效考核制、津贴分配制等都是巍峨实现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尽可能考虑全面,科学规划考核指标,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继续阅读

民办高校税收管理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兴起,税收管理的相对滞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政策困境,笔者就税收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明确会计制度、确定合理回报,然后遵循《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制订具体税收政策等建议。

0引言

民办高校的的兴起,对弥补国家办学资金不足,解决不少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顺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推动下,更是迎来了民办教育的春天。许多民办高校对《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所确立的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欢欣鼓舞,对税收优惠政策充满期待,但整整五年过去了,至今没有具体的政策,税收政策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国家对民办高校缺乏统一的税收政策,税收管理明显滞后民办高校在我国已有三十年发展历史,是一个集公益性与一定产业属性的经济实体,其单位性质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界定为“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属于非营利的公益事业单位。《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但整整五年过去了,至今此政策内容几乎空白,税收政策明显滞后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至今国家对民办高校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税收政策,也没有一套全国相对统一的税收具体实施的条款。

1.2现有税收政策,有些条款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存在政策差别从目前与民办高校相关的税收政策来看,主要有[2004]第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和[2006]第3号《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他很多民办高校可能会涉及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关税等,没有具体的单列的税收条款及政策解释。从税务主管部门层面讲,如真正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作为同等法律地位,的确没有单独出台税收制度的必要,但问题是[2004]第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出现了政府举办与非政府举办之分,如第一条第五款“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明显因办学主体不同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显然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相矛盾。第十一条第十款“对学校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按是否合理回报来享受公办同等待遇也存在着政策差别。

1.3税收政策概念模糊,管理滞后,全国各地执行不一尽管[2006]第3号《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2004]第39号文件作了补充,进一步将“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明确为“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界定为“普通学校以及经地、市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类学校”,并明确“上述学校均包括符合规定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较好地进行了修整,但有些概念还较模糊,如对[2004]第39号第一条款“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以上可理解为:由于学校从事学历教育,因此产生的承认学历教育的学费收入免征营业税。也可理解为:只要是举办学历教育的学校,相关的学费收入、住宿收入、非营利性质的就餐收入、罚款收入、培训收入都可称为“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收入”,都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优惠。对[2004]第39号第十一条第十款“对学校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民办高校期盼的是能及早明确取得合理回报与否的税收政策,及早确定举办方与学校方的利益分配关系,但税务部门没有单行规定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政策,这样易被理解为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当前和公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适用统一的税收优惠,今后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再按照新的税收政策执行。但这种理解是缺乏政策依据的,而且对促进民办高校的公益性是不利的。2税收管理建议

继续阅读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财务风险管控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追加投资和支付各种费用,财务风险相对较大。民办高校强化风险意识,做好科学预算,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办学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保障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现状;策略

财务风险管控是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风险管理才能保障企业或者单位机构更为稳定的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长远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实行国家政策扶植,接受教育部门管理,服从国家教育事业统一发展战略。但是,民办高校财务自行管理,国家没有更多的财政支持,更不会对其进行财务风险兜底,高校自负盈亏。因此,在高校建设时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追加投资和支付各种费用,财务风险相对较大。民办高校需要更多的内部控制,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收入和支出,坚持现实经营和长远收益相结合,强化风险意识,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一、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现状分析

考入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人才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同时,我国民办高校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2018年教育部刚刚批复成立的西湖大学,更是我国新时期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的民办高校都是国家机构以外的个人、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兴建的高等院校,企业出资兴办教育是主要的方式,社会社会组织集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西湖大学就是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定位的民办高校,民间集资大概是十年200亿元。但是,并不是每一所民办高校都能得到企业家的大笔捐资,或者持续不断的筹集到资金,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都需要企业投资。在经营过程中首先收支的平衡或者盈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尤其是面临更多公办高校的生源争夺和同类民办高校的激烈竞争,在经历了粗放型增长以后,不少民办高校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一)预算管理低效

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管理上缺乏缺乏经验,很多民办高校都是企业投资兴建,成立董事会,聘请校长负责高校的运行。教育不同于企业生产和经营,投资周期长,回报见效慢,且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民办高等教育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高盈利,企业民办高校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费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招生和就业是影响他们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人才市场竞争又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很多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比较低效,无法更好地服务高校投资和教育发展,造成较大的经营亏损,不少民办高校需要投资主体持续不断的追加投资和运营费用。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也能推动民办高校更好地发展。不少民办高校制定预算时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实际,未能充分考虑民办教育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就不能更好地执行。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完成以后,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经常会出现严重超支现象,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也就不能进行研究和改进。

(二)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继续阅读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论文

一、科研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科研管理发展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衡量一所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质量,也应该包括科研工作。科学的管理系统又对科研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科研任务的繁重、管理对象的高素质要求,巨大的科研管理压力,变革中的科研体制等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发展。所以,很多人认为创新科研管理迫在眉睫,创新是科研的生命力。民办高校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分民办高校把科研工作作为教学过程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并在研究之下,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对于本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民办学校自身拥有比较先进的科研机构,相对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丰富的人才资源,研究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也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他们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很大的科研投入,这部分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以上这种情况在民办高校的领域内,毕竟还是少数,有很大一部分的民办高校对于科研管理依旧不够重视,一味重视教学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科研管理。这一类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存在很大问题,例如,组织机构不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等等问题。甚至个别民办高校根本不存在科研管理系统,基本处于无组织、无管理、无人员、无成果,无科研工作的现状之中。

在信息化时代,科研管理的先进与落后都会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总体水平,自然也包括了教学质量的高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科研工作和相对落后的科研管理系统之间有着突出的矛盾。”[1]首先科研管理系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许多高校存在落后的观念,重科研轻管理,以行政手段对科研管理进行领导,使之处于被动服务,听从行政的地位。机械化的管理,单一的用人机制,调控手段的缺乏,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落后的科研管理理念都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科研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在稳定性方面显得尤为不足。重视效益的现代社会,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与财力支持,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工作迟迟没有突破,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不够协调。再者,在竞争压力极大的现代社会,科研管理的竞争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只有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才能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频繁出现问题。部分高校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建立科研信息平台与适应发展的网络管理系统,缺乏软件与数据库,资源组合和利用不合理,科研管理决策不合理,这些问题都是造成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发展滞后的不利因素,由此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推进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发展的途径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谋求推进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发展。首先,民办高校应该明确科研定位,不随波逐流,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和突破方向。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对于网络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对其自身的特性进行发挥,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创造一套软件系统,便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为实现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一定保障。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科研工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研可以促进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践发现,科研可以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使教学有活力有趣味。提升教学的内涵,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数字化校园的建立便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日常教学也与社会发展接轨,加快社会实际需求与实用性教学的融合。再者,在科研管理体制方面要勇于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运行机制。激活单位或个人科研立项的积极性,奖励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与此同时,要建立有力度的奖惩制度。适当的奖惩制度对于鼓励与监督民办高校科研人员更规范的开展科研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些所谓的科研工作者利用“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不法交易,从中谋取利益。所以,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纯粹性,净化学术世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与保障。除了以上这些,在民办高校招聘教师之初就要进行“最优化”选择。知识型社会中,人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够对科研管理系统进行更深一步的开发,他们的治学、管理等理念也会比较先进,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总之,在今后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加大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杨平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继续阅读

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理论探析

一、激励的内涵

首先,激励是一个管理的概念,是管理手段,也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种基本途径;其次,激励是一种动态概念,是员工积极性被调动、潜能被挖掘并释放的过程;最后,激励是一个工作概念,它总是用来说明员工对工作积极性的表现水平,激励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获得高的工作绩效。在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民办高校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励的理论基础

(一)人都是按这一顺序从低到高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对行为起激励作用,人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二)管理者必须首先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防止不满情绪产生,同时应充分利用激励因素,以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

(三)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报偿是否公平。当他觉得自己所获得的报偿不公平时,就可能产生不满,就会降低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减少自己的付出;觉得公平时,他可能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上工作;如果觉得报偿比认为的公平报偿要大,他可能会更加努力工作。

三、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原则的运用

通过以上相关激励理论分析,在民办高校的人事管理中,结合学校实际,应遵循以下原则:

继续阅读

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的创新与应用

一、引言

从2013年起,国家财政部倡导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并进一步强调,管理会计对民办高校竞争优势的影响,对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支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国家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仅是推进行业转型的客观要求,还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正在此时,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各企业的各项管理系统升级完善。以大数据技术手段为支撑,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并为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故应深化对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中的理解和重视管理会计在实操中的运用,整体调整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大力推进,许多企业意识到它能够提高效益,但管理会计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应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都不是很理想。

二、管理会计与大数据相关概念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运用一系列方式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再利用,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最根本区别就是服务对象的不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服务的。

(二)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集合,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所有记录的总和,它具有数量巨大、结构复杂、数据类型多样、实时性强、蕴含价值多的特点。所有行业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巨大量的数据,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势必无法用人脑或者单台计算机进行处理,只能采用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挖掘、收集和处理,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把财务活动和单位的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在单位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评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管理活动。

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行业发展需要,单位发展需求以及信息技术普及。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稳步迅速,财务信息量较从前大增也更为复杂和难以料理。高校想要在大数据时代稳定和持续的生存,必然要从自身出发来迎接经济发展新环境下的挑战。民办高校抓好新形势的机会,积极思考与运用移动互联网,处理大量且来源多样化的财务信息,注重价值最大化实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管理会计的创新与转型。

(二)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普及的要求。传统管理会计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内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流动需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协同需求、各级管理人员信息使用需求以及多元化信息升级需求,大数据时代创新会计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正在发生着运用大数据思维搜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利用各类信息的重大转变,以及管理会计内容和工作方式的重大突破。管理会计在技术应用、组织转型、核算对象、内部报告、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均面临着创新与转型需求。

继续阅读

内部控制下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民办高校也取得了很大发展,相对于公立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其运营类似于一般的经营企业,所有的盈亏都是高校自己承担,正因为其办学的特殊性,所以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受到重视,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才能保障高校的办学质量。本文主要基于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意义和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当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给出对应的改进方法,为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法

一、做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需要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管,但是又实行自我管理的方式,其办学经费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学费和相关教育培训费用,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且财务基本实行内部控制。民办高校在成立的初始阶段,需要大力兴建办学建筑和置办办学设备,前期的这部分资金投入非常大,但是又无法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撑,因此其财务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在实际运营中,需要强化财务的风险意识,才能实现办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在办学过程中,建立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对于提高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能避免出现财务危机,提升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原则

(一)建立内审制度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建起内部的有效监督管理,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也会变成一纸空谈,无法做到真正有效的监管。许多民办高校目前在内部监督工作方面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对财务相关工作内容的监督和审核,这种情况对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制约。一些民办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无法对高校的财务数据信息做精确的核对,也无法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事前控制和事后处理,导致了内部控制功能很难发挥作用,增加了财务风险。所以,在民办高校中设立高效严谨的内审部门,将在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系目前国内民办高校普遍都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基础。高校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涉及到各个院系、各个部门,必须要对日常工作划分好责任范围,并理顺各个工作环节与工作流程。在民办高校的财务资金收支方面,对于每一项工作内容或者每一个审核环节都应该精确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并规范全程的审批制度,只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能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这样不仅端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强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当然,除了加强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工作上有突出贡献或者工作能力出众的员工也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建立了公开、透明且严格的奖惩机制,内部控制体系才会稳固。

(三)强化高校的资产管理高校的资产涉及到很多方面,各个教学建筑、办学设备、信息资源和学术成果等等,都是高校资产的组成部分。只有将高校的所有资产做好统一的管理,才能实现对各种资产的动态监管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另外,对于高校的其他办学投资行为,也应该列入经营管理中,重视有形和无形双重资产的价值,合理利用和发挥各项资产的作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严格控制各个商务事务的审批程序,强化法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继续阅读

内部控制下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民办高校也取得了很大发展,相对于公立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其运营类似于一般的经营企业,所有的盈亏都是高校自己承担,正因为其办学的特殊性,所以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受到重视,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才能保障高校的办学质量。本文主要基于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意义和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当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给出对应的改进方法,为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法

一、做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需要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管,但是又实行自我管理的方式,其办学经费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学费和相关教育培训费用,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且财务基本实行内部控制。民办高校在成立的初始阶段,需要大力兴建办学建筑和置办办学设备,前期的这部分资金投入非常大,但是又无法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撑,因此其财务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在实际运营中,需要强化财务的风险意识,才能实现办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在办学过程中,建立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对于提高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能避免出现财务危机,提升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原则

(一)建立内审制度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建起内部的有效监督管理,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也会变成一纸空谈,无法做到真正有效的监管。许多民办高校目前在内部监督工作方面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对财务相关工作内容的监督和审核,这种情况对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制约。一些民办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无法对高校的财务数据信息做精确的核对,也无法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事前控制和事后处理,导致了内部控制功能很难发挥作用,增加了财务风险。所以,在民办高校中设立高效严谨的内审部门,将在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系目前国内民办高校普遍都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基础。高校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涉及到各个院系、各个部门,必须要对日常工作划分好责任范围,并理顺各个工作环节与工作流程。在民办高校的财务资金收支方面,对于每一项工作内容或者每一个审核环节都应该精确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并规范全程的审批制度,只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能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这样不仅端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强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当然,除了加强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工作上有突出贡献或者工作能力出众的员工也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建立了公开、透明且严格的奖惩机制,内部控制体系才会稳固。

(三)强化高校的资产管理高校的资产涉及到很多方面,各个教学建筑、办学设备、信息资源和学术成果等等,都是高校资产的组成部分。只有将高校的所有资产做好统一的管理,才能实现对各种资产的动态监管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另外,对于高校的其他办学投资行为,也应该列入经营管理中,重视有形和无形双重资产的价值,合理利用和发挥各项资产的作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严格控制各个商务事务的审批程序,强化法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四)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民办高校在办学投资中最主要的经济行为之一,对于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高校自身都很难独自承担。有些高校会采取拉一些社会赞助,或者向信贷机构贷款的方式来完成,也有些民办高校的部分办学经费会通过知名校友捐赠的方式筹集。民办高校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也要放远目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规范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谨防财务风险。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