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贸易企业融资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贸易企业融资

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参与开展融资性贸易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和风险事件,给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经营风险和资产安全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已多次印发文件,明确中央企业严禁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要求进一步加强贸易业务管控及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的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文章从国有企业如何识别和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加强贸易业务的管控,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

自2013年以来,钢贸联保爆雷、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诈骗事件发生、多家中央企业因融资性贸易被查处,国务院国资委已连续下发监管文件: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明确:严禁开展无商品实物、无货权流转或原地转库的融资性业务,将仓单(货物)质押融资业务纳入高风险业务管理。2015年《关于6家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等业务有关问题的通报》,严格禁止无商业实质的融资性贸易业务。2017年《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明确了融资性贸易的特征,要求彻底排查融资性贸易,一经发现要立即停止退出,并严禁开展“空转”“走单”等各类虚假贸易业务。要求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管控,对涉及的授信额度、客户信用、合同签订、仓储商选择、存货监控、资金支付等关键环节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现实中,仍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对融资性贸易风险认识不足,监管不到位,引发了法律纠纷和资金风险,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的管控应引起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实现短期融资或增加信用目的,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融资性贸易本质上应基于真实的贸易关系,并通过在物流、仓储、交付等各个贸易环节中金融工具的运用,为促成贸易而进行融资,是贸易+融资的组合,并非简单的贸易行为或是单纯的融资服务。国务院国资委禁止开展的融资性贸易是指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特征包括:(1)虚构交易背景、或人为增加交易环节;(2)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均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或存在特定利益关系;(3)贸易标的由对方实质控制;(4)直接提供资金或通过结算票据、办理保理、增信支持等方式变相提供资金。违规的融资性贸易与真实贸易可从交易的目的和交易的真实性来辨认,真实的贸易交易目的是购买货物以获取货物价差利润,注重货物的品质保证和货物的控制权;虚假的贸易则是以借钱为目的,出资人以借款利息为收益来源,不控制货权或根本无货交易。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往往出于短期内实现经营规模扩大目的,或做大收入规模满足外部排名需要、完成内部考核指标等需求,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银行信用容易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融资,参与到融资性贸易链条中往往是作为提供资金或提供增信方,为银行融资困难的上下游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或增信,并按照资金的使用时间和商定的利率水平赚取息差。融资性贸易往往存在占用资金大,一旦发生风险,国有企业将面临重大损失,甚至引发财务危机,陷入经营困境,且风险处置难度较大。

二、融资性贸易的模式及风险分析

(一)融资性贸易的模式分析融资性贸易形式具有类型化特点,随着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其参与主体及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仅从提供融资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提供融资资金,二是提供融资增信服务。主要有以下模式:1.循环贸易:循环贸易是通过相同企业,或者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买卖合同,货物流转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为融资方取得货款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同时无需发生实际的货物流转。此类交易的目的可能存在:开具票据套取银行资金、虚增贸易额。对融资方会形成低卖高买的不符合商业逻辑行为。此类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2.托盘贸易:托盘贸易是指托盘方与买卖双方企业分别签订采购合同,利用账期,为卖方提供融资的贸易形式。托盘贸易通常会发生真实的货物流转,但是提供资金一方并不直接参与货物流转的过程。此类交易中,国有企业往往作为托盘方,为买方垫资支付货款,货物由卖方直接交货到买方,如货物的交付环节监管不利引发纠纷、交易方违约、买方支付能力不足等风险形成托盘方的资金风险。如卖、买双方为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企业,或是存在长期买卖关系的关联人,国有企业在没有商业理由的情况下加入贸易链条成为过桥方,虚增外部集团合并表收入。此类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3.委托采购(销售)形式:委托采购形式,是指提供资金的企业接受融资方委托,代为采购货物,并将收购、保管、销售三环节全部交给融资企业完成,或将其中两个环节交由融资企业的关联方客户完成,提供资金企业不直接有效控制货权的委托性业务。委托采购(销售)形式的结构与托盘买卖非常相似,所不同之处就是以委托法律关系取代了买卖法律关系。4.质押监管:是指监管方(往往是国企)根据质权人(金融机构)委托对质物进行监管,如质物在监管期间灭失或强行出库,由监管方向质权人赔偿损失的贸易形式。该模式是通过监管方对货物的监管为融资人增信。该类业务的质物往往是大宗货物,存在质押货物是否真实存在、融资人是否拥有货物所有权、货物是否存在重复质押等风险。当货物监管不利或融资人无法归还贷款时,监管人面临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且难以追回承担款的风险。5.保理形式:融资人以其销售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保理是一种合法的业务模式,但是如果融资人与债权人间没有真实的货物买卖关系,则会演变成一种违法的融资性贸易。现实中存在办理保理业务的过程中,债务人配合融资人开展虚假贸易、开具虚假发票、做假合同。还存在融资人自行造假、伪造债务人签章等违法行为,金融机构仅从形式的审查难以查实应收款的真实性,形成较大风险敞口。6.保兑仓形式:保兑仓是指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保兑仓是一种合法的交易结构,但是经常被利用而成为融资性贸易的模式之一。对于卖方,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如果买方缴付的保证金余额低于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时,买方的失信和经销不力、或超信用额度违规发货等问题则卖方就必须将承兑汇票与保证金的差额部分以现款支付给银行,形成资金风险敞口。7.仓储保管贸易形式:仓储保管贸易是结合了买卖和仓储保管双重法律关系的融资性贸易形式。通常存在双重贸易性融资:一是货权人通过买卖形式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二是仓储保管人通过仓储保管形式为融资企业提供增信。仓储保管贸易与质押监管贸易在法律关系上极为相似,只是货权人取代了金融机构的位置,而货权人与融资企业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也从借款转化成了买卖。在仓储保管法律关系及与其关联的买卖法律关系中,交付通常体现以货权凭证而非实物的流转。

(二)融资性贸易风险影响分析1.资金风险。由于融资性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国有企业在操作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核心企业的风险将导致整个链条出现风险,而资金需求方多为中小民营企业,资信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做担保,国有企业作为垫资方,交易金额大,一旦资金链断裂,使国有企业陷入复杂的债务纠纷,甚至将承但较大损失且难以追回的风险。2.货权风险。由于大宗商品不易监管的特殊性,融资性贸易中如对货物流转、仓储管理、质押监管、交付的权利凭证的审核等监管不到位,甚至不掌控货权,存在空转走单的可能性,如货权证明有瑕疵,一旦发生货权纠纷,国有企业有可能面临货、钱两失的困境。3.法律风险。融资性贸易合同条款设计相对复杂,模式多样,如从业人员对融资贸易业务相关的货流环节认识不清,跟踪不及时,资金流向和回笼期限监管不到位,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风险。由于违规的融资性贸易违背大宗贸易交易规则、逻辑,交易的表面法律关系与实质法律关系的不一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等,以及贸易不具有商业实质,没有贸易涉及虚开增值税发票问题,均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如交易过程中存在合同诈骗、伪造公章、渎职等欺诈行为,还会涉及民刑交叉的法律问题,也加大风险处置难度加大。4.会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风险。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是会计信息合规披露的关键之一,直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判断。实务中,开展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融资贸易,净融资业务转化成销售业务核算,并虚增销售收入;同一集团内关联方企业之间通过人为增加中间商的贸易业务不抵消、不披露;甚至采用年末销售次年再回购的循环贸易以虚增当期收益的舞弊行为,均影响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真实可靠性,财务报告存在较大的合规性风险。5.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面临被监管机构追责处罚风险。随着国资监管的不断加强,国有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面临被追究责任。2018年《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中,对购销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明确包括了:违反规定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或“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违反规定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

继续阅读

中小企业融资出口贸易论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成本高。贸易融资成本高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难的另一主要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成本和手续费,间接成本主要包括融资的准备成本和时间成本。银行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因此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需要实物抵押或者他人担保,但是办理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时不仅手续复杂繁琐,而且相关费用较高,比如抵押贷款需要将抵押物进行评估,需要支付较高的资产评估费等。同时,办理繁琐的手续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增加了中小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

(二)相关立法比较滞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导致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国际市场定价、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外贸专业人才等方面根本无法比,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出口贸易。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外,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促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出口贸易的法律。

二、进一步扩大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策略

(一)改变经营理念及市场定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规模小、资金不足和缺乏人才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可采取的出口模式应走精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的发展方向。现价段,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发展出口贸易。首先,利用电子邮件等经常与客户交流,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同度;其次,与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营销渠道和网络扩大产品出口,也避免与大企业发生竞争;第三,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在网上从事专业化经营,也可将自身定位于市场补缺者。最后,必须创建自主品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做加工贸易,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经验,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到了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必须从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以出口自主生产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二)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是:以加工贸易产品为主,一般贸易产品为铺,在整个出口产品体系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过大。中小企业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利润较低,大大低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利润。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出具有领先优势的新产品,同时,对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进行优化,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即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又扩大了国际市场占有率,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优化中小企业出口融资环境。贸易融资难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就更大了。首先,政府部门更应该为我国中小企业搭建一个优良的国际贸易融资平台,一方面,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其次,政府增加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扩大出口信贷额度,也可以提高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贷款的比重;最后,我国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增加中小银行数量,由中小银行积极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四)加快立法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我国政府应积极参考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在充分吸取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发达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制定整体规划并通过相关立法对中小企业扩大出口进行服务与引导。以美国为例,为了引导小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美国制定了《出口推动计划》,以指导对小企业出口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为小企业出口实行外经、外贸导向。1982年,为鼓励小企业积极参与出口贸易,美国国会制定了《小企业出口扩张法》,该法对政府在信息支持、出口信贷、外汇、通关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作了具体规定。198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87年技术竞争力法案》,鼓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建立技术开发公司,以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遇到了诸多问题,但社会各方面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为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我国的经济发展才有质和量的保障,中小企业面临的出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继续阅读

加工贸易企业升级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国对外贸易连续48个月出现顺差,与各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不断,这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有密切关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贸易壁垒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我国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怎样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摆脱困境,顺利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继续阅读

企业贸易融资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琐

企业贸易融资环节应该比其他融资要快捷、方便、灵活,但是我国金融机构缺乏一个融资标准,对业务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导致企业在申请融资过程中难度会更大。很多金融机构在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方面过于繁琐,导致企业不愿意去申请。一些金融机构将打包贷款的条件规定过于严格,和流动资金没有区别,这就让打包贷款这个产品失去了真正意义。这就导致我国企业不愿意去申请贸易融资。

(二)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很多贸易企业都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总体来说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一些出口贸易知识,同时缺乏熟知贸易业务的相应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能结合本地实际选择符合本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机会比较少,企业对各类的金融服务不能灵活运用,这就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错失一些金融服务,让企业融资出现问题。

(三)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单一

随着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资金保障,灵活、便捷的融资业务是保证企业贸易融资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当前很多金融机构还是延续传统的金融模式,例如,出口打包贷款、减免保证金等方式,虽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尝试着一些新的模式,但是业务量非常小,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金融扶持非常有限。

二、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对策

继续阅读

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

摘要:回顾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产生过程,分析供应链融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剖析目前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从而增强供应链融资的能力,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融资业务,这样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格局。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

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

继续阅读

剖析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贸易融资

摘要:回顾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产生过程,分析供应链融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剖析目前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从而增强供应链融资的能力,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融资业务,这样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格局。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

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论文百事通

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

继续阅读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论文

一、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当前河北省绝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多,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划分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产权概念模糊,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尽管经营灵活,但是对于针对信贷评级提供贷款的银行,这些特点导致省内商业银行较少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外部融资。2、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较少。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专用设备10%。由于河北省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决定了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少。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商誉,而这些是企业主要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论是通过以银行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还是以发行债券或股票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都难以进行。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限制

1、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惜贷”现象严重。当今,河北省商业银行贷款片面的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倾斜,同时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严格限制,这无疑会造成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在全部信贷资产中,河北省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比率尚不到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70%都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不到30%流向了占经济总量70%以上的中小企业,流向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就更少。2、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准入门槛过高。银行要求贷款企业必须提供实物作为抵押,由于银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十分有限,一般仅包括房产、存单等。但是,中小外贸企业通常处在发展初期,固定资产有限,即使运营良好也难以提供抵押,可以提供的担保物又往往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不仅如此,银行还要审视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和稳定性以及发展前景。因此,河北省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被挡在了银行贷款的门外。3、省内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单一。随着河北省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投入国际市场,它们迫切的需要灵活、快捷的融资业务来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省内银行开展的贸易融资仍然是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为主,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等,或者是几种简单融资方式的组合,较为负责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延业务则开展有限。

(三)宏观环境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制约。

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政策层面上以重点大企业为主,而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省内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也无法对其信用额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造成了信用歧视。

二、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建议

继续阅读

金融在外贸竞争新优势中的实践

一、金融支持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中的作用

(一)金融支持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且政府管制较为严格,融资难度大,所以长期以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间接融资而非直接融资,这样,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就在企业融资活动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银行在提供融资时,不论是出于政府政策规定,还是出于银企关系,抑或是出于规避风险等方面的考量,都比较倾向于将信贷主要投放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信贷总体供给偏紧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方面的困难尤其突出。具体到外贸企业,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比很高,因此在争取银行信贷方面所遭遇的困难非常大。加之国际贸易竞争激烈,外贸企业又必须遵守严格的贸易法规,因此在面临信贷约束时,往往只能走民间融资的渠道筹集资金,被迫支付高额的融资成本。因此,通过对外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扩展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消除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的信贷歧视,就能够有效降低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样也就直接降低了其经营成本,令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即便不能获得成本优势,至少也可避免由于信贷成本高造成的成本劣势。

(二)金融支持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企业对资金渴求强烈,但因无法获得充足的扩张资本常常面临流动性约束问题。而金融部门具有融通资金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获得比较优势。在我国,外贸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比较严重。首先,是经济增长高速期资金供给偏紧的总体形势决定了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其次,仍是上文提到的外贸企业性质问题,它们在争取信贷或融资、发债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总是处于劣势地位。此外,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使得企业即便能够找到融资途径,也很难在高融资成本下充分扩张、享受规模经济的利益。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企业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企业反映,银行放贷受政策影响大。本次备受关注的光伏产业,商业金融机构对光伏企业采用“一刀切”政策,在光伏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大量放贷,当光伏企业陷入困境之时,无论企业优劣又全部抽贷、惜贷,使得光伏企业雪上加霜,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光伏企业也难以运转。

(三)金融支持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一方面,发达的金融支持体系可通过其分散和转移风险、动员储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术在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都能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进而积极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资本运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较高。一般而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一般是外源融资依赖性强的行业,发达的金融支持体系所具有的高效融资渠道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分散了研发风险。因此,国家金融支持水平越高,其科技水平也可能越高,则该国将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网络产业、信息技术的飞速提升,已经证明了金融支持对技术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要克服低端制造业的局限、改变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必须获得充足的金融支持,早日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四)金融支持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存在,为解决贸易风险提供了一种途径,实际上起到了管理和规避风险的作用。金融机构具有专业能力与信息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市场经济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问题。此外,银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证券市场具备的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也能实现这一效果。这种投资组合的出现首先降低了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了稳定收益;同时,高风险项目也获得了资金支持,从而有了盈利的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甚至是技术的创新。金融体系通过交易、对冲、分散和共担风险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另外,风险投资的出现将资金的配置、使用和监督结合起来,激励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发展程度相对较低,金融管制仍较为严格。要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

二、金融体系支持外贸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支持力度与外贸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出口金融支持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出口信贷、出口保险的规模与比例都较小,金融支持外贸的业务种类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看,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贸易融资效率低,融资费用偏高,尤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贸易融资中的问题。金融机构数量少,融资工具少,流动性不足,融资形式单一;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手续繁琐,在企业中应用还不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偏向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供应不足;缺乏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信用机制不健全,贸易融资的资金供给后劲不足,缺乏现金的全球性银行系统做支撑等。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