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业论文范文

旅游业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旅游业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旅游业论文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论文

1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现状

1.1内涵伴随着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对其概念的阐释也不尽相同。在布拉维尔和雷恩的相关研究中,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农场旅游,而是指在乡村里所进行的包括农场农庄、自然风光、户外探险、体育运动、康体疗养、教育培养、艺术熏陶、遗产欣赏等诸多方面的多层次、多对象的旅游活动[12]。1996年,佩德福特进一步扩展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将诸如风土人情、家族传统、价值信仰以及人类共同遗产等一系列源自乡村的鲜活历史也囊括其中[13]。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农业生产、民俗风情、乡土生活及整体的乡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将广大城市居民纳为服务对象,满足旅游者多种需求的旅游活动。

1.2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地域内的旅游活动在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客观上对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领域,尽管中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后起者,但中国政府出于促进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摆脱农村贫困的迫切需要,其发展热情和推进速度堪称后来居上。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指出[14]: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建立了20000多处旅游景区,其一半以上均位于我国农村的广大地区,在全国31个省与自治区中,共计有359处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涵盖众多农业业态。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共接待游客3亿人次,合计创造旅游收入高达400亿元人民币。每年“五一”(2008年前)、“十一”和“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居民将乡村旅游列为出行方案,其市场规模高达6000万人次。《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旅游从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5%”。自1998年以来,中国国家旅游局相继推出了“华夏城乡游”(1998年)、“生态环境游”(1999年)、“百姓生活游”(2004年)等一系列旨在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主题年活动,这类活动既体现了经济激励和政策扶持,又便于开展以旅游业为导向的农业多元化经营。上述数字充分说明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农业人口而言,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社会,而中国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成败,可以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向是中国各届政府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而乡村旅游恰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完善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民生计替代以及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作用突出。不难理解,无论从政府、农民还是旅游者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都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因此其蓬勃的发展态势也可谓“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了。

2低碳理念与乡村旅游融通并存的理论依据

2.1乡村旅游的低碳化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同时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而对低碳理念的广泛认可和贯彻实施恰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旅游业虽曾一度被视为“无烟工业”,然而随着其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旅游业也会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利用产生负面效应,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郭乃文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通过对出入澎湖岛的旅游者进行长期跟踪调研,从资源损耗及环境污染方面,对于旅游者给目的地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出了量化分析。从上表不难看出,若从低碳理念的角度来审视旅游业,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改善空间颇为巨大。同样,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乡村旅游在项目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产品设计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高碳化”倾向。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层面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贯彻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绿色”本质,努力坚持乡村旅游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生态文明。

2.2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具备固有的构建优势

2.2.1区位环境优势乡村旅游的开发本意在于让广大旅游者远离喧嚣嘈杂的城市环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感受别具一格的乡野意趣。其主要吸引力体现在清新怡人、不加雕饰的自然风光以及简单质朴、恬淡安逸的乡间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乡村旅游景区多处农村或城郊,往往空气质量很高,而且由于远离城市工业带,鲜有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未遭人为破坏,多以自然原貌呈现。显然,这种独特的区位条件和绿色的自然环境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无出其右的环境优势。

2.2.2产品开发优势乡村旅游的核心产品都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见的乡村旅游项目包括水上漂流、鱼塘垂钓、中药疗养、民俗表演、水果采摘、美食品尝等。显而易见,围绕在这些项目背后的产品载体,其本身就是不失为低碳的化身,而且其开发过程中在资源投入、温室气体排放、土地替代使用、生态环境负荷以及碳汇机制推行等低碳经济指标方面,相较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更具优势。

继续阅读

旅游业整合营销策略论文

一、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地处长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川河流众多。作为我国河姆渡文化诞生地,长三角地区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包括河姆渡文化遗址、苏州园林、扬州古运河及上海外滩、世博会场地等,自然景观包括长江、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东海、黄海、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和4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舟山群岛等。长三角地区拥有我国最为丰富的山川河流地势地貌,孕育着形形色色的动物植被,既有雁荡山的巍峨,又有瘦西湖的宁静,既有山林的翠绿,也有鸟语花草的缤纷多彩。丰富的自然景观让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游览胜地。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长三角地区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就占到国内游客总量的15.56%,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占到了全国总入境游客数量的11.06%。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全国旅游年收入的1/3。表1数据显示,2013年,在全国旅游年收入排名前三的省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两个名额,其中,江苏省旅游年收入为7195亿元,浙江省旅游年收入为5536亿元,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3名。从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来看,2013年,在全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据头名,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说明尽管长三角地区没有全国最多的旅行社,但拥有全国实力最强的旅行社队伍,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后,世博会场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资源。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府不断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极大丰富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体系。一是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修筑了多条公路和铁路,将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让偏僻的旅游景点出现在宽敞大道旁等等。二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收入在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三是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初步囊括了包括地方政府、社会机构、旅行社、旅游机构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运行机制,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二、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营销观念落后尽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但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依托还在于外贸出口及轻工业产品生产等,对于旅游业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机构组织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旅游营销理念方面,长三角地区各景区之间长期缺乏沟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旅游景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业整体发展理念,合作意识淡薄。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总收入中,苏州园林、西湖、普陀山等国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之和占比超过8成,一些新开发旅游景区或较小旅游景区旅游收入之和占比不足2成,其余一些新兴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收入之和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落后的旅游营销理念对旅游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缺乏统一信息机制在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指数综合排名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和苏州分别位列第3位、第7位和第10位,这是对长三角地区政府旅游业宣传工作成绩的肯定。特别是苏州园林、西湖、雁荡山、拙政园等国家5A级景区,更是成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有些景点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如我们一提到苏州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一提到杭州就会联想到西湖等。但长三角地区政府形象营销依然游离于景区产品营销体系之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机制。政府形象营销与景区产品营销各成一体,使得营销效果事倍功半,造成营销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出现一些景区产品营销与政府形象营销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仅对景区吸引旅游消费者不利,也给政府形象营销造成巨大损失。[4]2013年,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秉持“转型、创新、共赢”宗旨,集中力量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旅游环境与技术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容易产生发展定位性错误,进而使地区旅游业发展实践与旅游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搭便车”行为严重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同类型旅游资源众多,使得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一些旅游景区利用同类型旅游景区营销渠道来营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而不再积极拓展新的旅游产品。这种“搭便车”行为使地区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如拙政园是长三角地区现存的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亲睐。拙政园推出了三项特色活动,分别是杜鹃花节、荷花节和反季节菊花展等。这三个特色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热捧。但长三角地区一些园林景区采取“搭便车”方式,先后推出了这三个活动,给拙政园营销带来巨大损害。

继续阅读

旅游业知识管理论文

一、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

(一)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在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中,其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从企业实际运作、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知识的需求角度出发,认为知识生命周期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知识过程和知识结果三个过程。⑴商业运作过程是使用知识而不是产生和整合知识,当现有知识和解决问题所需知识之间出现差距时,就激发了人们弥补这种差距的愿望,从而促进了知识过程即新知识的产生过程。⑵知识过程由知识产生过程和知识整合过程组成。知识产生过程则包括信息获取、个人和团体学习、知识假设表述和知识假设评价四个阶段;知识整合过程的子过程则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搜索或检索、知识共享以及教学。⑶知识过程结束,产生知识结果。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得到解决方案,继而经过组织的后期知识整合,问题消失,这就是一个生命周期。2、根据知识在企业中所处的状态及其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将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知识获取阶段、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知识使用阶段和知识退出阶段。⑴初生期——知识获取阶段:当企业的知识结构或存量达不到特定时期的要求时,企业就需要去获得必要知识。知识获取的方式有员工学习外部已有知识和企业自己发现知识。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变成企业知识。⑵成长期——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已成为企业知识的一部分,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新增知识往往只掌握在个别员工大脑里;二、新获得知识的员工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不充分。为了便于其他员工的使用和知识的长久保存和发展,必须对知识进行验证、补充、整理和确认。在记忆整合阶段,企业对新增的、刚获得和识记的知识进行编码、存储、传播、共享、整合、提取,使其进入可以使用、便于使用的成熟知识状态。⑶成熟期——知识使用阶段:经过前期工作,企业员工获得各自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随后便将这些知识用于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成熟期是企业知识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前两个时期的知识获取、知识记忆整合,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不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⑷衰退期——知识退出阶段:在成熟期末期,企业知识的价值已被充分挖掘,此后其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将会迅速降低,这是企业知识进入衰退期的标志。在衰退期,企业知识的创利能力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创造的价值会低于组织持有这一知识的成本,企业通常会使知识本体退出企业记忆系统,结束其作为企业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知识的发展并不一定遵循这个过程。因为知识同生命体相似,也会出现未老先衰和意外夭亡。如知识泄漏使得提前进入衰退期;或员工离职将自身知识带走都可能使企业知识提前消失。

(二)企业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产出、收益分析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为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知识为企业带来的产出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如图1)。由图1可以发现,在以知识生命周期运动过程为横轴、以企业收益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成本投入曲线一直在0以下,说明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需要成本投入。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由于知识刚进入企业,人们对其理解不深,投入并不大;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的前期,人们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已深刻全面,企业内部需要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传播和整理,因此产生较大的成本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熟期的中后期,企业内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越发完善,成本投入慢慢减少;到了衰退期,知识的创利能力迅速降低直至完全丧失,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其维护所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少,直至不再投入任何成本,任由知识消失。知识产出曲线体现的是知识在其生命历程中所带来的企业产出情况。在初生期和成长期,虽然少数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会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知识还不完善,正处于补充、整理、传播、共享等过程中,并未投入正式的大量使用中,因此认为企业由此得到的产出是0;进入了成熟期,企业相关人员对知识的使用使知识的价值物化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企业产出开始大于0,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峰值;随后,知识的溢出、泄漏、老化等使其为企业带来的产出逐渐降低,到了衰退期,几乎趋于0。企业收益曲线反映的则是企业在知识运动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出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在初生期和成长期,由于知识产出等于0,企业收益曲线同成本投入曲线重合;在成熟期前期,由于投入成本大、所获产出小,此时的企业收益可能仍为负值;随着知识的大量使用和成本的减少,企业收益逐渐增加并到达最高点,但企业收益的峰值并不一定是在知识产出到达最高点时得到的;随着知识的创利能力的降低,企业收益曲线也逐渐下滑,最终趋于0。可以看出,知识的遗忘和泄漏在不同时期带给企业的损失是不同的。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知识被遗忘或泄露,企业虽有损失但还可忍受,因为企业尚可调整部署予以补救。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前期的知识遗忘或者泄露,对企业伤害很大,企业前期的巨大投入将无法收回成本。到成熟期后期,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已很低,这时发生泄露或遗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小。到衰退期,知识已完全不能为企业创利,这时的遗忘及知识外流对企业毫无损失。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对知识的遗忘和泄漏采取不同的措施,还需要特别重视前三个阶段的知识管理工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对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总结,如下:①知识的运动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②不同生命阶段中知识的价值体现是不同的;③知识价值实现的峰值出现在知识使用阶段;④在知识的运动过程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一)理论支持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学者往往从狭义上对“知识管理”进行理解,较多地关注于“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管理”,但未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过程,往往限定于某一环节,因此割裂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而国内学者则比较宏观,更多地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强调“基于知识的企业管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知识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旅游业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修正。首先,针对“知识运动过程”的研究是必需的,脱离了对知识的具体处理过程的管理是无法真正将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其次,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研究应该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出发,采用系统和整体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避免对知识运动过程的割裂。该理论对知识特性和运动规律的正确理解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实践指导根据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呈现出不等的价值,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产出和收益。旅游企业应该认识到所有有关知识的处理活动,如存储、共享、传播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知识。在旅游业知识管理工作中,应敏锐觉察各种企业知识所处的生命运动阶段,根据其特点和价值大小,采用适宜的管理方式和应对措施。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是与人互动的过程。在知识管理中,人才是主导因素,而不是以往所强调的技术。以该理论指导旅游业知识管理实践,会充分认识和重视人的作用,有利于深入挖掘旅游企业员工的隐性素质,改善企业的绩效和学习能力。

目前旅游业知识管理应用较少,层次较低,各种适用理论的推广和介入,可以使旅游业界和研究界更完备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其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可以为旅游业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旅游企业在知识管理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以更为系统的视角审视旅游企业中的知识。

作者:陈冬冬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继续阅读

旅游业投资环境论文

一、柬埔寨投资环境与现状

20世纪60年代,柬埔寨首都金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繁华景象可见一斑。1993年以来,新政府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自由市场经济为柬埔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8年三次大选后,柬埔寨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成为各国投资的重要之地。2010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自由度调查排名看,柬埔寨排名107,就中南半岛五国而言,仅位于泰国之后,在老挝、越南和缅甸之前。柬埔寨的财政和政府支出高度自由,货币和贸易大部分自由,投资相对自由,政府腐败现象较为普遍,但提供给投资者的是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柬埔寨的官方货币是瑞尔,美元在国内市场上能够自由流通,国家不实行外汇管制,货币兑换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投资条件。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柬埔寨在国际市场准入方面享有特殊待遇,获得了美欧等国家众多产品的普惠制待遇。柬埔寨具有丰富的农林业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04年底在其西南沿海发现的油气资源聚集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目光。2010年柬埔寨大米出口猛增,在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环境下,许多大米进口国和投资商将视野聚焦到了柬埔寨的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市场。

二、柬埔寨旅游业投资环境

柬埔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期中最为著名的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吴哥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吴哥古都始建于公元九世纪,十三世纪建成,受到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后来逐渐形成高棉民族独特的风格,发展出一种比印度本土还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此后,吴哥的宗教建筑艺术对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港,拥有354公里的海岸线和绵延的海滩。柬埔寨完全独立后,西哈努克国王把建立本国的出海港口作为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来抓。按总体规划,港口还要继续进行第二、第三期工程,还要大大改进通讯和交通运输状况,并准备进行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包括相当规模的旅游业。作为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古迹等旅游业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吸引着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外商投资酒店等旅游业,带动了柬埔寨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13年,全柬埔寨注册的旅游公司约有400家,其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有183家已经加入旅游协会。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规范,柬埔寨接待外国游客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2013年柬埔寨接待的外国游客达到250万人次。近年来,柬埔寨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国援助来实现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在提高政府施政效率、促进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公平度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援助。目前柬埔寨政府正在努力扭转这一局面,以求摆脱被援助者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争取外援的同时,力争不断吸收外国投资,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投资法规和政策、明确有限发展的产业,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以促进柬埔寨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使其在加入东盟、世界贸易组织后获得实际利益,实现“经济政府“的目标。

三、柬埔寨旅游业投资审批程序

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根据投资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对项目作出评估的决策,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对项目投资采取自动批准制,即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或省/市投资委员会应在受理投资申请之日起3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二)投资许可或批准应核发给项目,而非投资人或投资企业。(三)柬埔寨发展理事会作为“一站式”服务机构,代表投资人从相关部委获得有条件注册证书规定的许可。(四)合格投资项目可采取合资形式。合资企业可以由柬埔寨实体、柬埔寨和外国实体、或外国实体组建。股东的国籍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但合资企业拥有或拟在柬埔寨拥有土地的情况,外方合计持股不得超过49%。(五)对于投资额超过五千万美元、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矿产与自然资源勘探与开发、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涉及长期发展战略或是基础设施项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需提交内阁办公厅进行审批。

作者:陈军军支国伟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阅读

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1实证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区域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观,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区域经济的提升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二者存在何种关系,本研究利用SPSS19.0软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考虑常用经济评价指标和滨海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本研究选取2006年至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年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天津市年旅游人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1和表2所示,天津市旅游人数和滨海新区GDP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性很高,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6,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0.01。所以天津市旅游人数和滨海新区GDP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关系为正向,且相关性很强。运用SPSS19.0对天津市旅游人数和滨海新区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做回归分析,选择3种模型,得到3个回归方程:线性、对数、三次。图1和图2是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人数的拟合曲线,可以发现三次曲线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观察结果分析,发现三次曲线模型的R方最高,也就是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最强,并且模型也是很显著的。发现三次曲线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最终选择三次曲线模型。根据结果分析中的各个变量的系数值,写出模型的如下表达式,模型的显著性小于0.05,为显著,拟合优度很好。

2滨海新区滨海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来自天津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1960.5亿元,2014年,滨海新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57.24%,占全国生产总值的8.65%,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为环渤海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滨海新区滨海旅游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滨海旅游的人数和收入逐年递增,2014年全年接待量2200万人次,举办大型展会85场,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78%,滨海旅游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已经开发形成滨海休闲、现代工业、历史文化、渔乡体验、新区观光五大产品体系,推出了航母主题公园、东疆湾景区、北塘古镇、龙达温泉生态城、空客A320基地等一系列特色景区,借助梅江会展中心承办了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等众多会展活动。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滨海旅游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滨海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推动二者良性互动,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以强化其主导地位。

3滨海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对策

3.1以政府为主导,宏观布局滨海旅游业发展模式在新区滨海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视角科学规划产业模式,合理限定产业类型,布局产业分布,强化产业联系,从而为产业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优势,挖掘、吸纳、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寻求产业的交叉点、融合点,加快滨海休闲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领域,拓展旅游要素体系,以旅游带动产业集聚,盘活港口经济。

3.2以旅游业为中基,实现相关产业链延伸

3.2.1打造游艇旅游完整产业链游艇是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提供“游、购、娱、食、住、行”等要素服务的移动的水上旅游综合体,其目标顾客不但包括崇尚高端生活方式的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也是适合广大中产家庭的海上休闲娱乐方式,而且这种集运动、航海、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随着价格越来越亲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时尚人士的追捧。新区应积极通过旅游规划,以游艇休闲为中心,积极引导游艇制造维修、游艇驾驶培训的延伸发展,逐步构建从旅游装备制造,到相关技术培训,再到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继续阅读

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管理论文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现状

第一,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但是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环境行为表现相对滞后;第二;极少数学生比较缺乏环境方面的知识,环境态度也不太明确,环境意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当代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此要加大学校环境教育力度,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努力推进学校对环境教育的制度化,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平衡发展;建立健全环境道德行为的激励和监督体制,引导大学生的树立积极向上的环境保护行为和意识。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破坏,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相连的,只有提高全民的环境文化素质,从心理、习俗、情趣、伦理等方面对环境进行再认识,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持协调。

2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良好的旅游环境,只有具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激发人们旅游的愿望。因此,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提供了基础,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旅游人们走进自然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领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理,提高了对保护自然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实现对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减轻污染排放为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促进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3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当今社会环保题已经成为热点,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文明而且有利于树立责任意识。进行环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但是自觉性的提高也很重要,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作为旅游业的主导力量,他们言行影响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形象,可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自觉性普遍较低,所以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环保意识要靠自觉,而不仅仅是靠简单的教育。其次。教育与自觉的不同在于:教育主要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做,而自觉却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而自觉是养成我们的行为。再次,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产生于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公共环境的一种感受,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定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环保素质教育,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区的环境状况,落后的人员素质将削弱资源的优势,最终影响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今后旅游从业人员,使他们具备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除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外,主要是进行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提高责任感,增强旅游从业者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总之,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同时发展的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区的旅游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也同时拥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我区旅游业资源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因为旅游业与旅游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工作。相信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通过旅游者和旅游管理人员,以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努力下,我们的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旅游业一定会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度相关,互相促进,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阅读

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论文

一、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其与在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市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从而构建生态、和谐、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二)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贯彻地区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旅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领域广、层次多、门槛低,可以很好的接纳剩余劳动者,依靠陕西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条件,大力开展旅游业,可以有力的促进农村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另外与其他的城镇化方式相比,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方式具有鲜明的与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人民家庭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未来经济迅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内在潜力所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到国家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加快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陕西省为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提出了“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思路。这不仅可以提高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可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链的广泛延伸。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予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奠定了基础,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利平台。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旅游资源应该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恰如西安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科学的利用地区资源,不仅迅速提高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提高了西安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文化意蕴,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能够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的传播创新知识和技术,使旅游产业更好的适应环境,产业的生产、研究、开发等方面得到有效的信息和资源互补、相互渗透,不断的推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继续阅读

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论文

一、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地处长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川河流众多。作为我国河姆渡文化诞生地,长三角地区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包括河姆渡文化遗址、苏州园林、扬州古运河及上海外滩、世博会场地等,自然景观包括长江、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东海、黄海、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和4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舟山群岛等。长三角地区拥有我国最为丰富的山川河流地势地貌,孕育着形形色色的动物植被,既有雁荡山的巍峨,又有瘦西湖的宁静,既有山林的翠绿,也有鸟语花草的缤纷多彩。丰富的自然景观让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游览胜地。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长三角地区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就占到国内游客总量的15.56%,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占到了全国总入境游客数量的11.06%。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全国旅游年收入的1/3。表1数据显示,2013年,在全国旅游年收入排名前三的省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两个名额,其中,江苏省旅游年收入为7195亿元,浙江省旅游年收入为5536亿元,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3名。从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来看,2013年,在全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据头名,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说明尽管长三角地区没有全国最多的旅行社,但拥有全国实力最强的旅行社队伍,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后,世博会场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资源。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府不断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极大丰富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体系。一是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修筑了多条公路和铁路,将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让偏僻的旅游景点出现在宽敞大道旁等等。二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收入在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三是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初步囊括了包括地方政府、社会机构、旅行社、旅游机构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运行机制,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二、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营销观念落后尽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但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依托还在于外贸出口及轻工业产品生产等,对于旅游业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机构组织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旅游营销理念方面,长三角地区各景区之间长期缺乏沟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旅游景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业整体发展理念,合作意识淡薄。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总收入中,苏州园林、西湖、普陀山等国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之和占比超过8成,一些新开发旅游景区或较小旅游景区旅游收入之和占比不足2成,其余一些新兴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收入之和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落后的旅游营销理念对旅游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缺乏统一信息机制在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指数综合排名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和苏州分别位列第3位、第7位和第10位,这是对长三角地区政府旅游业宣传工作成绩的肯定。特别是苏州园林、西湖、雁荡山、拙政园等国家5A级景区,更是成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有些景点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如我们一提到苏州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一提到杭州就会联想到西湖等。但长三角地区政府形象营销依然游离于景区产品营销体系之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机制。政府形象营销与景区产品营销各成一体,使得营销效果事倍功半,造成营销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出现一些景区产品营销与政府形象营销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仅对景区吸引旅游消费者不利,也给政府形象营销造成巨大损失。[4]2013年,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秉持“转型、创新、共赢”宗旨,集中力量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旅游环境与技术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容易产生发展定位性错误,进而使地区旅游业发展实践与旅游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搭便车”行为严重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同类型旅游资源众多,使得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一些旅游景区利用同类型旅游景区营销渠道来营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而不再积极拓展新的旅游产品。这种“搭便车”行为使地区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5]如拙政园是长三角地区现存的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亲睐。拙政园推出了三项特色活动,分别是杜鹃花节、荷花节和反季节菊花展等。这三个特色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热捧。但长三角地区一些园林景区采取“搭便车”方式,先后推出了这三个活动,给拙政园营销带来巨大损害。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