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旅游文化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旅游文化知识

海洋旅游文化节顺利闭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积极响应中央倡导海洋文化新经济的号召,为发展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俗文化,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加深城市品牌影响力,由市椒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椒江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大陈镇人民政府、新明集团、红星美凯龙承办的“饮啤酒,观大海,喜享快乐人生”——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于2014年6月29日至7月7日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经过主办、承办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顺利闭幕。整个活动期间,每个游客在啤酒大蓬,纵情狂饮;在美食世界,尽享盛宴;在舞台世界,感受时尚;参与精彩游戏,欢乐开心派对;亲临名车展览,体会豪华聚会;看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体验“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活动;喜享快乐人生,倍觉生活幸福,度过了难忘的欢乐时光。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14年6月29日上午10时整,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面壮阔,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省市区各级领导、国内旅游专家、旅游业人士、中国美院教授和游客等参加了开幕式。红星美凯龙负责人和椒江区政府领导致辞,市政府领导宣布开幕,热烈欢快、醉人心扉、令人难忘的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始了。

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的重头大戏是举行啤酒畅饮比赛和尽享美食盛宴,不临现场,难见盛况。在啤酒大蓬中,摆满了各地产的精美啤酒,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起,按照比赛规则开展比赛,有的一口一瓶一干而尽,有的连饮数瓶面不改色,最后XXX以饮XX瓶啤酒获得了本次啤酒比赛冠军,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比赛场面之热烈、气氛之热闹、精神之愉悦,堪比德意志民族的巴伐利亚世界啤酒赛。啤酒比赛表露了人的豪爽,点缀了生活的幸福,欢快了人生。啤酒畅饮比赛精彩狂欢,美食盛宴盛况空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有“陈山秘制烤鸭”、“生吃鲈鱼”、“鲍蛤大黄鱼”、“指点迷津”、“踏地登盘”、“清汤海鲜鸡”、“石斑鱼汤”等特色招牌菜任你挑选,尽情享用。食福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福,尽享美食盛宴,感口中之福,是不枉为人一生了。

看完当地民俗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最有底蕴、最具时尚、最不一样的舞台风情,参加精彩游戏,开心派对,体验人生欢乐后,该去看看名车展览,“豪华”聚会。本次名车展览,所有知名4S店都倾情加盟,各品牌豪车齐聚一堂,“报时捷、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路虎”等当今汽车名牌应有尽有。爱车的游客可以称心满意挑选一辆,驾上自己的爱车,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观赏美丽风光,体验各地风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感受人生的快乐。

海洋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洋给我们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丰富的宝藏,进入21世纪,海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举办的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向每个游客展示海洋文化知识,宣传海洋旅游文化、展望未来海洋经济蓝图。通过观看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使每个游客懂得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有着广袤海洋的国家,要了解海洋文化,热爱和保卫伟大祖国的海洋,让海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更大的贡献。

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湾口外,距市区29海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6.7度,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是游大陈岛的必不可少的三项活动。站在大陈岛上,看海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气势豪迈,心胸为之宽阔,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碧海蓝天下,乘着海钓船在辽阔的洋面上,抛竿钓鱼,使人刺激兴奋,在享受海钓独特魅力的同时,还收获了大陈黄鱼、石斑鱼等美味海鲜。观赏了海景,垂钓了海鱼,带着喜悦的心情,带着收获的快感,吃一顿美味的大陈海鲜,消除旅途的疲乏,真正感到游大陈岛的快乐,常记心中,难以忘怀。

大陈岛不仅风景美、海味鲜,使人赏心悦目、喜享口福,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陈岛主要有甲午岩、浪通门、胡宗南指挥所遗址和垦荒纪念牌等景点。甲午岩海岸原为国民党驻军的炮兵阵地,沿岸战壕纵横,1954年5月8日,曾率属僚从台湾至此巡视,观景处建有“中正亭”,后来被毁近年修复,改题为“美龄亭”,现在看甲午岩海岸,还能看见当年遗迹。浪通门与屏风山隔海百余米,1975年曾填筑防波堤,将屏风山与本岛连接,1997年坝体毁于11号强台风,现残存坝基。屏风山山顶有国民党军队修建的碉堡群及地牢,构筑至今尚称完整,为椒江区历史遗存保护点。胡宗南指挥所遗址即为大岙里遗址,原台湾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江浙游击司令部”和“西方企业公司”等均设在该处,山腰有胡宗南居所,胡曾化名“秦东昌”,一度坐镇大陈指挥。看着这些景点,缅怀当年大陈岛风云历史,无不感叹世事沧桑,倍觉今日生活之幸福。

饮啤酒,观大海,喜享快乐人生——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顺利闭幕了,它给游客带来了激情,带来了欢乐。在喜享快乐人生中,提升了城市品牌价值,——祖国东海的一颗璀璨明珠,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继续阅读

旅游管理英语教课的困境与建议

1知识面广、文化层次高

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所覆盖的专业知识范围非常宽广,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本国和本地区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他国旅行者不远万里来到本国本地区,必然可能对本国本地区的方方面面具有浓厚兴趣。而提供相应服务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作为这些外国旅行者了解本国本地区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日常交流,只有充分了解本国本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地理概况、文化艺术、重要建筑、景点介绍、地方特色等等,才有可能提供合格的旅游服务。(2)本国本地区的旅游活动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国本地区的交通通讯、货币使用、医疗卫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甚至热点话题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外国旅行者尽快适应在本国本地区的旅行生活。(3)主要客源国的专业知识,包括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禁忌喜好等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与外国旅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是服务的窗口,也是交流的窗口,只有具备上述宽广的行业背景知识,才能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鸿沟,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不但涉及各种专业知识的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良好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积累旅游行业专业知识。

涉外旅游服务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直接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因此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是涉外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国际导游服务人员在掌握本国本地区和客源国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英文词汇和表达方式之后,需要能够以英语口语的方式将旅游地点的各个主要方面介绍给外国游客,还能够解答游客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因此,旅游管理英语课程必须突出口语教学,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2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

对于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对大多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而言,由于缺少校内实训基地,也缺乏与旅游企业的稳定联系与合作,其教学和实践实际上是脱节的。近年来,各大旅游专业院校有意识地与一批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多时候这些合作关系仅仅流于表面而无实质性内容。

2.2教学过程的文化缺失

继续阅读

世界旅游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把旅游文化导入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

旅游文化和旅游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世界旅游文化,以世界旅游文化为根基,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当中。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涉猎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中,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展现能力。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旅游活动作为自由的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旅游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文化驱使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的需求,就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去各国进行旅游。既然旅游是一种多元的文化,那么,旅游英语教学就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像通常的英语教学那样单纯,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既要教英语又要教旅游,从而充分体现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的深度交融。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并且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学习英语不单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是感知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同理,作为一门特定的专业英語—旅游英语,其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文化。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渗透旅游文化。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既要发挥英语教学的教学特点,又要融入到旅游文化的内涵,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底蕴。

二、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之中

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和感受旅游文化的过程,让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用英语去接待世界各国的游客,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同样,也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旅游过程中最常用的交际语言。我认为,旅游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还要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比如,客源地的文化历史背景、语言内涵等各个方面。这样,就为旅游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旅游及旅游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将文化寓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呢?众所周知,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旅游英语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导入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是英语教师重点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双方的文化内容导入到实际的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同时,旅游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在以往学习的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种涉及到旅游内容的一些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社会概况等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经历过近70个国家的旅游,我每到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充分体会到旅游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要把这门课上好,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吸收了多元文化的人,知识和阅历都要丰富的人。作为一名旅游英语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英语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最主要的是,要有国外旅游的亲身经历,现场去感受和领悟这些国家的文化。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旅游英语的实用性与专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又是对旅游文化的亲密接触。因此,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只有把文化疏导寄予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语言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三、创新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继续阅读

旅游文学视域下的旅游外语教课优化

旅游文化与高等旅游外语教学

当今的旅游是跨国度的文化活动。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信仰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异国的山水以及文化。对于异国游客来讲,要想能很好地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文化,只能通过旅游景区公示语或导游人员的讲解内容。旅游文化与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关系密切。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承担着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重任。有了高素质的旅游外语人才,才会有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公示语和高质量的旅游外语服务,这对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旅游外语教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教学设施落后,旅游外语教材缺乏地方特色

对于很多高等旅游院校而言,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稍显不足,大部分院校没有办法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落后。这些院校只得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与实际相脱离。同时大多数旅游学校使用的旅游外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通用版本。教材内容编写不具备地方特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外语教学。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学生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毕业后眼高手低,就业时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与此相反,很多用人单位招收不到符合市场要求的人员。

2.旅游外语教学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旅游外语教育的老师多半是来自于与外语相关联的专业,只有少数的老师是来自于专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外语老师学科背景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大多数关心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涉及内容不多,无法架立起一个外语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桥梁。

继续阅读

中西旅游方式和动机比较分析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共同发展生产,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个人的发展附属于家庭、家族,进而与社会统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就不太明显了。英国人与海洋抗争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并且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建立的城邦社会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原始的民主制度,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样直接导致国家组织与家族组织没有必然的联系,社会组织比较松散,个人的贡献更为突出。所以英国人习惯很早就自立,依靠个人力谋求发展。

中英旅游文化对比

1旅游饮食观

中英民众的旅游饮食观有着明显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处世哲学。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俱全,烹调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人以饮食的“味觉”为第一要素,健康往往无意间被忽视了;英国人则以“健康”为饮食第一要素,对于味觉并不在意,所以他们的烹饪方式往往以煮或生食为主。其次,在饮食的方式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中国游客都会围桌而食,以便进行集体的情感交流;而在英国,游客则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

2旅游审美观

一般而言,英国游客的审美观受其个体思想的影响,崇尚个体思维。他们在海外旅游时,更关注当地的文化遗迹、山水风光和民俗传统等。他们的游览,比较注重多层次和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文化古迹和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英国游客一般感兴趣的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的探究,对于山水风光则比较注重对其亲身体验的感知。英国游客来华旅游时,往往举家选择去国际化程度较高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较突出的地方。中国游客则主张“天人合一”,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一般去的地方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或者贸易中心。他们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成为一部分,并且喜爱在旅游胜地留下观光足迹或相片的方式来保存记忆。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较多元化,更倾向于发展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到了近现代,西方的旅游文化观传入中国,才使得国人的旅游观念有了变化,渐渐向西方模式靠拢。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交通和住宿方式上仍注重经济实惠,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购物的倾向也特别明显,在消费结构中,交通费、住宿费和旅游景点的门票费用等基本消费占较大的比重。由于旅游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中国游客往往觉得不太可能再次来到该景点消费,因此他们的旅游购物欲望较强。他们购买的商品既有工艺品也有实用品,在旅游购物时喜欢砍价。中国游客购物的主要目的是送人,一般把档次高的物品送人,普通的旅游物品留给自己。

旅游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的比较

继续阅读

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及方法

摘要:面向东盟国家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是营造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良好国内外舆论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结合工作经验,培训管理者发现由于培训内容的选择方向不清晰、培训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培训中存在日程变更频繁、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培训管理者希望围绕培训目的,通过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分析,避免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培训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培训预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凭借地理区位毗邻与文化认同的优势,云南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合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共同语言和利益。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明确了云南发展旅游合作的定位:“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云南而言,开展旅游合作的依托基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旅游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培训是实现旅游政策对接,发展旅游合作的关键。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积极落实《愿景》要求,自2013年以来,面向东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连续5年举办了12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为10天左右,参与培训人数约30人。尽管每期培训都获得了参训学员及培训主管单位的认可与赞扬,但是通过对150名左右已参训学员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培训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培训管理者还是发现了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存在问题

1.1.1培训日程变更频繁为了达到培训目标的同时,尽量满足举办方、培训对象等不断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无论是在培训筹备还是执行阶段,培训管理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设计和调整培训日程。培训日程的反复修改可能导致参训学员在出发前和报到时收到两份不同安排的日程表,也可能出现实际教学内容与日程表不符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学员希望在出行前获得更多、更详细的培训日程相关信息。培训日程的变更涉及培训内容的改变,若改变较大会引起培训讲师、培训场地等的更换,给学员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培训管理工作量。

1.1.2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尽管东盟国家文化起源、民俗风情、语言文字等方面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他们在当代国情、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训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别的参训团组,培训内容应有所不同,否则会出现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失去兴趣,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例如在首次面向越南举办培训活动时,培训管理者安排了深受往期缅甸、老挝学员欢迎的教学内容。但是培训实际显示,越南参训学员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其中有3名学员因为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而缺席。

1.1.3部分培训活动意义不明确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学员指出了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培训内容的安排不满意,36%的学员表示对相关内容的安排不理解。例如,培训管理者一方面希望向参训学员展现出云南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让学员学习更多类别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经验,因此安排了参访“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活动内容。尽管“玉溪卷烟厂”是云南社会旅游资源开发的典范,但是由于东盟国家缺乏此类旅游资源,加之培训方法仅以实地参观为主,因此很多学员向培训管理者反映到:“东盟国家抽烟的人不多,学员中大部分人都不吸烟,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参观香烟的制作过程。”

继续阅读

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方向,但是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存在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层次单一、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产学研结合探索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途径与模式,一是寻找办学体制新模式,二是从实践技能的培养出发,强化旅游教学与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结合。

关键词:产学研;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新机构的成立充分说明了文旅融合成为现实发展的方向,旅游发展在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方面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升级。这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与其丰富的资源极不对称,与很多旅游强省相比差距较大。

一、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深度不够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宗教、红色旅游、生态等文化景观资源,还有茶、酒、民俗等文化风情资源,戏曲等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资源是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由于存在开发盲目、粗放等问题,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另外,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低、层面浅,大多是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简单结合,或停留在文化表层元素的包装设计上,忽略了河南文化深厚的背景和内涵。

(二)文化产业过于依赖传统资源,产品层次单一,缺乏创新首先,从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来看,河南的产品层次相对单一。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满足不同游客层面的三种类型需要,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河南目前的文化旅游开发中三个层面虽然齐全,但总的来看还是以纯粹资源文化景观的陈列观光型为主。这样,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扩展旅游消费。河南在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商贸购物、会议会展、文化娱乐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方面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应该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的功能结构,从而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其次,从旅游资源的产业利用来看,目前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慢。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一方面,要保护、继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要与本身优势创造符合时代与地方特色的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设计增强互动的现代文化活动和会展活动,以满足当今市场和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现代旅游业应该是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体验、娱乐(动漫、影视、网游)、文化会展、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链,应该综合高效地应用系列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

(三)旅游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意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的融合一方面依靠人的知识和天赋、智慧和技能,一方面要借助高科技与创意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创造,这样才能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而且,竞争日益剧烈,如何运营也是关键。因此,旅游文化产业的提升急需的是懂旅游、文化、市场,会管理,了解科技,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河南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

二、产学研结合构建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继续阅读

旅游文化学科建设的构思

我们首先对“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两概念进行厘清,因为这是旅游文化研究中一个最容易混淆、事关全局的问题。“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活动)与精神财富(活动)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主体和旅游中介体以旅游客体为依托,在旅游观赏和旅游服务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是以旅游主体的活动为主线的综合性的社会文化聚合。”

在以上诸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虽然对“旅游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还是在概念中隐含了一个共识: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脱离了旅游活动的文化现象不属于旅游文化范畴。文化旅游则是以特定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其内容涉及历史建筑、遗迹、民俗活动、体育活动等,即文化旅游是以特定文化作为旅游客体的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也曾对“文化旅游”做出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显然这与“旅游文化”截然不同,因为一个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旅游活动,一个则是指向整个旅游活动本身;一个仅仅涉及旅游活动的某一方面,一个则是指向旅游方方面面的文化构成。

虽然“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观点已经为学界广泛认可,但是这一“活动”究竟在旅游研究是如何体现的,却没有得到进一步探究。旅游本身是一种异质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处于不同文化语境的人基于身心的需求到异地去寻求文化交流的过程。首先,这里的文化是一种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产品,尽管其诸多文化因素表面上可能处于原生态,但是实际上是经过规划设计之后的一种新产品。因此,如果我们依然采用静态方式对旅游文化加以研究,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民俗游,就是立足于让游览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那些最能传达当地独特文化习俗的民俗部分。其次,活动中的文化是一种处于交流中的文化。对于旅游者和目的地而言,两者通过旅游活动在不间断进行文化交流,因此,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通过旅游活动将文化交流推向最佳程度。例如在对景区规划时,设计者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特别是体现该地独特性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对其它景点规划盲目模仿。第三,旅游文化相对于目的地文化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处于创新中的文化。从活动视角来看,目的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中,当地社会文化、审美理念会发生巨大变革。这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是旅游活动的产物。研究旅游文化应当在充分占有既有文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实践和旅游规律的深入研究,大量搜集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对其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做出深入探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深入展开旅游文化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一、课程体系:从旅游活动视角建构旅游文化学科框架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不但需要学术界依据现实问题在科研上做出努力,而且需要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学者已经编写了一部分富有创意的旅游文化教材。他们依据研究不同客体定位形成了各自的课程体系:有的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为依据将旅游文化进行划分,有的以时间为序将旅游文化进行断代划分,有的以旅游文化分为旅游文化能力、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制度,有的则以不同文化分支为依据进行章节划分,等等。尽管它们的体系各有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等是整个学科最基本的构成。这一特性说明旅游文化既具有普通文化学研究的共性特征,又具对传统文化学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基于此种理论基础,我们不妨将旅游活动作为贯穿该学科的核心理念,将各种文化分支加以甄别选择,形成一种更加符合旅游学科特性的课程体系。

(一)现有教材存在问题剖析目前旅游文化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教材中多的是对概念的旁征博引,少的是对概念的细致探究;多得是丰富驳杂的章节杂糅,少的是精密细致的逻辑推理;多得是对既有体系的模仿改造,少的是对新体系的创新。我常常看到一些旅游文化教材缺乏系统化的、独特的、完整的、富有新意的理论体系和案例分析,成了文化资料的罗列和胡乱拼凑。例如一些教材的旅游民俗文化部分,用大量篇幅介绍各类民俗意象,将意象构成、缘起及发展演变做全面介绍。这种编写方式给人的感觉是资料翔实丰富,面面俱到,但是旅游活动的特性不突出,甚至与普通文化学研究毫无二致。实际上,旅游民俗文化的侧重点应当是旅游主体在活动中的独特文化体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特质以及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娱乐性和丰富性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一方面是该学科自身的复杂性所致,另一方面是学科研究还没有真正切入旅游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缺乏统帅整个学科的魂灵。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者切实进行富有原创性的创新研究,论者认为从活动入手就是一种符合旅游规律的学科体系建构方式。

(二)以活动为视角的结构体系探究那么如何从活动视角来重新建构这样一个结构及其复杂的学科体系呢?既然旅游文化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旅游活动内部,从活动特性、活动目的、活动规律等方面出发探究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探索旅游文化体系建构的方式方法。下面以山水文化部分为例,考察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应当着力关注的内容构成。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