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绿色生态农业范文

绿色生态农业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绿色生态农业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绿色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市场对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需求,结合台湾农业园区的建设内容,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园区发展的态势。以汀溪生态农业园景观设计为例,研究了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景观方案

1项目背景

农业生态园以观光农业为主体,就必须巩固和发展这一地位。现代的农业生态园是以生态园的模式对园内农业进行布置和划分,将农事、自然、娱乐、环保相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旅游中发展的潮流,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追求生态、绿色的前提下,生态农业园的建设能够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同时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可以促进“三农”的发展,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自然提升。台湾是较早发展农业与观光相结合产业的城市,一直以来发展的趋势都非常的顺利,并且随着旅游观光的需求越来越大,台湾的旅游城市价值越来越大。台湾有几大著名的农业生态园区,也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农场,包括蘑菇部落,这是以菌类养殖为主的农场,其产业发展带动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蘑菇部落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就是其具有独特的产业生产链以及拥有各项培育的专利;台一休闲农场是台湾最早做农业观光园的企业,同时它也是台湾最大的种苗场。台一休闲农场是以种植苗业起家的,它是台湾第一家将农业与观光园区相结合的企业,在园区内,将四季采摘、水上餐厅、景观木屋等项目进行了良好的结合,不仅突出了农业生态的生产,更是将观光融合在一起,两者兼容并蓄;清境农场是台湾地区海拔最高的观光农场,该农场主要的农产品有高山果蔬、花卉以及畜牧养殖,清境农场所处的地段拥有大片的草原,各种特色的名宿以及畜牧养殖观光业是该农场的特色,同时也为该地区吸引到了大量的游客。分别是台湾三大特色农业园区的现场实景图,我们可以看到其环境优雅的同时,吸引到大批的游客去体验生活。我国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缓慢,通过对台湾的生态园区的考察发现,其建设项目已经慢慢完善,这就给我国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奠定了基础,为我国正准备开始建设的汀溪农业园区设计带来了借鉴的意义。

2以汀溪生态农业园区方案为例

2.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北部山区,南拥汀溪水库,北依云顶山,东邻造水村,西接汀溪林场,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大约2500人左右,总共600多户的人家,山地面积达到了1533.33hm2,河流拥有4条之多,森林覆盖率接近80%,除了拥有大量的原始次生林之外,还有丰富的生物品种,水资源丰富,因此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该项目距离厦门市区仅1小时的路程,项目总用地面积165498.257m2,两边的绿化和路面都十分的整洁,北面是农田和村庄,而南面是该地区有名的茂林溪。

2.2设计定位、构思以及理念

继续阅读

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化肥应用对策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化肥应用量;耕地地力提升;生态循环

1铜川市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概况

铜川市现有耕地面积79733.3hm2,播种粮食作物72333.3hm2,油料4600hm2,其中玉米35333.3hm2,小麦24666.6hm2;水果面积61066.6hm2,其中苹果57200hm2,樱桃2066.6hm2,鲜桃800hm2。2017年,铜川市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达52873.3hm2,利用率达87.1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面积48940hm2,农作物秸秆利用量达80.64%,果枝基本废弃。2017年农作物秸秆总产约362700t,分作物秸秆、废枝产量见表1。2017年,铜川市共有畜禽存栏量202.56万头只,其中鸡存栏181.08万只,三牲存栏21.48万头。根据畜禽年产粪便(干物质)参数,结合铜川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铜川市畜禽年产粪便(干物质)参数,估计出全市畜禽养殖每年可产生粪便119000t,具体指标详见表2。

2铜川市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2.1均施量偏高

铜川市粮食作物每0.067hm2化肥用量0.021t,超出推荐用量30%;苹果每0.067hm2化肥用量0.074t,超出推荐用量80%以上。公顷均施肥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008t/hm2)。

2.2不同作物施肥不均衡

果树、蔬菜等附加值较高的园艺作物过量施肥程度高于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现象普遍。

继续阅读

生态文化产业园发展路径

[提要]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探索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27.71万亩,封山育林31.3万亩,森林抚育87.6万亩,森林面积累计达到1,117.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48%,森林蓄积量达到2,394.55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32.4平方公里,2014~2015年完成苗林结合培育220.17万亩。绿色和谐家园建设栽植乔灌花376.82万株、绿篱11.79万米、草坪24.03万平方米,围庄植树1,359.22万株,绿化29.46万亩。完成植树4,452.31万株,栽植公路行道树6,416.5公里;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20万吨,淘汰中小企业20余户。组建了庆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已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50%以上的旅游饭店、景区采用了绿色能源,宾馆客房一次性用品进一步减少。庆阳市政府制定了《庆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年)》,持续加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94个、省级生态村64个,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发展思路

(一)传承“一种”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全球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党的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该报告还明确地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体现出了更宏大、更宽广的执政情怀和治理视野。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师法自然,传承华夏生态文明,建成生态产业园、生态文化园和生态文明园。一是传承文明生产方式: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依靠高科技手段传承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的农业文明,传承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传承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二是传承文明休闲方式: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培训、教育和生态道德培养,转变生态文明意识,由目前打麻将、斗地主、挖坑、喝酒、赌博等不健康的低俗娱乐方式转向健康向上、高雅智慧的现代休闲娱乐方式。

(二)构建“两型”田园。从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俗生态文化的角度,推动庆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建成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田园。

(三)实现“三生”共赢。按照党的报告精神要求,科学划分庆阳生态文化产业园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依托生态资本,积累生产资本,提升生活资本,正确处理好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保护与建设的互补联动关系,实现“三生”空间协调发展与互补共赢。

继续阅读

生态农业积蓄绿色财富思考

《江西农业杂志》2014年第五期

为了加快农业生态化进程,全南县立足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构建起以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带,构建起以中坑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牧业、石古葡萄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成推广先进配套技术、特色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促使其在质量、规模、农民增收上凸显出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全县2万余户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为撑起生态农业的强大“骨骼”,全南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12家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领域的领头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0%,提升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撑力、贡献力。

一、集约生产,架起生态农业“致富桥”

“以土地入股,并在蔬菜基地‘上班’,分红又拿工钱,一年下来可以挣到3万元。”在中坑蔬菜基地务工的谭仁生高兴地说。入春,全南县中坑蔬菜基地一派葱茏景象,团团簇簇的菜花儿,吸引着寻芳的蝴蝶,令人心旷神怡。“这个种植基地总面积1000余亩,一年的收入超过3000万元。”基地负责人杨晓华说起种植基地时如数家珍。为了助推农业集聚发展,全南县“多元化”推进土地流转。种植大户集中承包,实施连片规模种植、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土地入股,实行统一集约经营;龙头企业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流转土地,再返租给农民生产。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万余亩,涉及农户1.3万户。让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转,为项目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有效地推进了生态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全县实施生态农业项目6个,基地面积5000余亩,促进了生态农业规模经营。

二、绿色循环,装上生态农业“驱动器”

笔者来到全南县金丰生态养殖基地,只见自动化的养殖圈舍干净整洁,一条排水管将猪沼液源源不断地输往一墙之隔的中坑蔬菜基地,“饱饮”有机肥的蔬菜十里沃野娇嫩翠绿。“通过种养上下游‘联姻组合’,大大降低了种养成本,极大改善了养殖场附近的生态环境。”全南县中寨乡乡长黄敏燕说,“该模式成功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农牧协调发展、畜禽排泄物零排放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围绕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县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产地面积6000余亩,涵盖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打造出“高山”蔬菜、“烧斗”葡萄等无公害农产品。与此同时,在生态农业的驱动下,该县天然氧吧、大棚菜、农家乐、生态园等一系列“绿色”名片让全南人气急升,并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作者:吕福生李关平单位:全南县农业和粮食局

继续阅读

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构想

现代化的产业革命,给工业和农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资源被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枯竭,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遭到破坏。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大自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只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己引起大家的质疑,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选择新的农业模式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课题。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是以提供绿色农产品、追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国外上世纪70年代就曾提出,在中国如何更好的发展,笔者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发起的)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新农业,不仅仅强调经济效益,过去宁可牺牲生态效益来保证经济效益将被否定。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生态农业范围比较广泛,既不限于种植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还包括乡镇企业。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上,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强调合理投入,使生态农业生产成为一个开放系统,把系统外部投入无机能量与有机能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

二、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首先来看看目前农村现状,我的家乡在义乌西面,过去是一个漂亮的小村庄,靠山面水,风光秀丽,但这几年农村环境变差了,河水臭了,门前的燕子也不回来筑巢了,走到村里的田间地头,小塘边都丢满了各种农药瓶及药剂袋,还能闻到死鱼和死鸡的臭味,田里水沟也找不到泥鳅,想给下一代讲讲过去在田间地头的快乐,但他们己无法理解、无法体会。农户家里种的菜都进行了区分,哪些是送到城里卖的,哪些是没用过农药自己吃的。菜也不能到池塘里洗,在家用自来水洗,水脏。不远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囱飘来白色烟雾,烟雾中有可怕的污染———二恶英。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但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是这样的发展,笔者认为,牺牲的太多。国外发达国家跟中国走过了相类似的农业发展过程,环境污染、物种变得单一、土地板结、产量慢慢在下降,觉察到乱用农药与化肥将不可持续,1924年在欧洲兴起生态农业,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9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额的1.2%,预计2008年比重将达25%。除德国外,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生态食品销售量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生态农业将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对生态农业己经引起重视,但生态农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农民己习惯于农药和化肥来种田,要改变这种方式,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三、如何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过去,中国的农业的精耕细作是值得提倡的,学习美国其实是丢了自己的宝贵东西,小农经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但产量低,有些人认为再回去过去,大家又会挨饿,首先,回到过去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现代化的机械,经过优化的种子,对农业业的科学认识,过去是无法比拟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生态农业意识生态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尚缺。比如:日本企业朝日绿源在山东莱阳沐浴店一片盆地中,租了1500亩中国地搞生态农业,但当地农民很“费解”:谷底长满荒草,一不打农药,二不施化肥;5年来,绿源的种地方式让当地人看着心疼。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人的一半。当地农民认为:日本人不会摆弄土地。不追求产量的生态农业,让农民无法理解。也有“专家”认为:自己也搞过生态农业,但产量不高,养不活中国这么多人。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感受学习,眼见为实。要培育一批绿色园区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热情积极的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开展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部门等单位,进行操作技术指导,使农民熟练地掌握绿色农业技术。

继续阅读

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的应用

当前绿色生态农业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的主题,而植物保护对于植物的任何一个生长阶段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并且研究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是集技术与知识密集的产业,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随之而带来相关的问题出现,例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问题加剧等。导致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进程当中面临着较大的危机感。因此,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必须积极推广农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的提升农业产量。

1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推广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该战略目标,我国将植物保护新技术有效引入到当前农业发展领域。并且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迎合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周期规律,并且针对植物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发育类型等作出了全面的分析。通过细致的分析观察,从而有效的分析其营养物质,并且保证了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农作物的高效生产率。

1.2成功的解决了传统植物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植物保护主要利用化学农药等方式,对植物的成长进行保护。通常情况下,这种保护技术主要针对土壤的类型、分析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温湿度以及土壤的渗透指标。然而这种传统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食品安全质量留下了隐患,并且给食品的安全带来威胁,给生态环境同样带来巨大的挑战。而现代新型的植物保护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成功的解决了传统植物保护技术的弊端。植物保护新技术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的基础上,不但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还可以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2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2.1新技术应用的思路

继续阅读

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生态农业正在全面发展。如何使农业生态发展更具特色,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农业工作者迫切需要重视和完成的任务。根据生态学原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开辟农业生产新途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有长远的影响。阐述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及城市周围环境,避免空气和水的污染,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以及一些地区、村、镇、企业相结合的复杂农业系统。从实行粮豆轮作、牧草混种、混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投入等方面,阐述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稻田养鱼、浮萍稻田养殖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要农业模式,农林畜牧业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粮、桑、渔结合模式,种植、养殖相结合模式,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多阶段综合利用模式。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工艺,更多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演化链中的自然循环,管理和培育生态农业。轮作、利用害虫的天敌对付害虫,以及利用动物粪便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均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平衡,从而生产和供应更多绿色和环境友善产品。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保障人类健康,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增加生态效益。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加物质循环,而且可以促进能源转化,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可以生产更多的新型有益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更多需求。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020年,即墨区农业和农村局积极探索和培育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开创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财富”的新发展道路,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迈上新台阶。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即墨市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地需求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有机垃圾如尾叶菜、秸秆、畜禽粪便、人粪便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努力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来源的监管,推广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开展废弃物和旧地膜回收处理,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强病死、病畜禽的无害化处理。2015年,全省推广0.008mm以上标准地膜超7.33万hm2,可降解地膜2万hm2,增建塑料薄膜加工能力6500t的塑料薄膜回收站70个,塑料薄膜加工能力12万t。推进秸秆、畜禽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每年处理畜禽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总量达8000万t。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7346万t,综合利用率达85%,重点地区利用率达90%以上。农业生态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示范点30个,全国重点农业文化遗产地3个。全省有休闲农业经营者8000多人,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收入超过240亿元。

3面临的不足

3.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继续阅读

农业发展经验交流

一、主要做法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农业博览会、***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阮小二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20.8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3.57;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公顷;农药使用量2.98公斤/每公顷;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74.10。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对湖南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摸清了全镇畜禽养殖数量,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协助乡镇做好养殖业主及群众思想工作,重点抓好规模3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的异地搬迁。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