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绿色设计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绿色设计从思想根源上看,它属于理想主义设计中的一环,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形成声势,继而延伸到世界各国,逐渐与“人性化设计”、“非物质设计”汇合,形成今天的设计主流,是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理论转向新设计观的一种风格。而在工业设计领域,“绿色”口号已成为评价优秀设计的准绳之一。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开始客观科学地看待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1]。
1绿色设计的提出及涵义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思潮,是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之后转向新价值设计观的一种过渡。尽管绿色设计的声势并不浩大,但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却为21世纪的设计思想确立了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宝贵价值。绿色设计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而形成的一股设计思潮。其内涵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主要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工业产品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2]。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维可多?巴巴纳克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了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设计对于地球有限资源的考虑,当时很多人认为他的观点是危言耸听,因为其超前言论,巴巴纳克在60年代被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开除。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机爆发后,其有限资源的观点被普遍认同。进入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2绿色设计的特征及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和方法论,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关键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在工业设计中绿色产品设计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绿色设计将重点集中于产品本身,而对产品及其相关的其他因素缺乏考虑,如产品的包装、运输环节中的绿色因素。因此,对传统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交通工具汽车为例,作为现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耗了大量能源。因此,包括汽车在内的交通工具的绿色设计倍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据报道,美国纽约市的公交车5年后全部更新为环保车,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环保车的价格不菲,一时还不能普及。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是汽车绿色设计最主要的问题。以技术而言,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提高汽油燃烧效率减少排气量,这也是现在最普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二是使用新的清洁能源。但是目前这种方法还停留在试验开发阶段。另外,在外形设计上要注意细节,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研究车的整体性,减少风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I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之一。它采用流线造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44km,不失为节省能源的优秀“绿色”产品。
3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中国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地区已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相应措施[3]。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绿色设计已从消极适应向主动创造的方向发展,这将导致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开创无污染的经济时代。这种设计策略,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得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三重收获。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不受人为的破坏是绿色设计的目标,也是今后主流设计的发展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设计对环境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让设计为人类造福。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机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益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低污染的绿色产品。中国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常规产业与环保产业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体,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拒绝购买以珍稀动植物为原料制成的产品。此外,在消费活动中不光要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对他们来说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这些都说明了绿色设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得到了关注。
4结语
内容摘要: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包装设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视阈探究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实践,为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绿色、少即多、包装、教学
“少即多”概念最早由德国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提出,在设计时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崇尚“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哲学,不仅可以设计出出色的外观和性能,而且可以凭借显著的成本效应赢得市场青睐。它既可以为企业增加商业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近几年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的创新研究表明,包装设计形态和成型工艺崇尚“少即多”是未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向。
一、“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背景
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纵观包装的发展历程,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从古至今,包装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从盛装物品的包装、促销商品的包装到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无不彰显包装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装为人类减少浪费、保护商品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包装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的资本来源,只要我们用毒素和废物污染或破坏这个系统,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天然资本,降低文明延续下去的能力”。[1]绿色包装已是生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前,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从绿色包装产业最前端做起——提倡绿色包装消费和重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及其教学,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性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绿色包装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安排
一、工业设计理论:设计贴合消费者心理需求
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想象和体会消费者心中的感受、特性和偏好,进一步察觉到潜藏在消费者心中尚未被意识到的需求。这也正是企业开发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独特产品所必须找到的切入点。只有当工业设计师为高技术赋予适当而亲切的设计时,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舒适,架起技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客车底盘从过去单一的直纵梁式发展到高地板大行李舱复合式,搭载货物量随行李舱容量的加大而增多。此外,乘坐舒适仍是客车设计人员努力的目标之一,航空式设计、电子化的应用等均为人性化设计的体现。在车内采用先进的电子装置,可以帮助驾驶员消除在驾驶中的各种失误。当驾驶员昏昏欲睡或与前行车辆未保持安全距离时,系统会发出适时的预警,这样会使驾乘人员感到更安全、更轻松。
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座椅设计,为确定舒适方便而又尺寸紧凑的车身内部空间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按照现代设计的观点,愉快是比舒适更为广泛的概念。乘客已不满足于舒适地坐在汽车内。客车更注意装饰效果的新颖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渐渐超越乘坐舒适的常规评价标准,而且在美观、舒适、触感、视野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座椅设计和布置的首要问题是使乘客具有正确的坐姿。要用一个座椅去满足不同身材的人,就要求座椅各部位可进行调节。客车座椅有十余种调节方式:如座垫前端与后端的升降调节、靠背角度与腰部支撑的调节、中折靠背的调节、头枕的角度与高度的调节、座垫左右侧支撑与靠背左右侧支撑的调节、整个座椅的前后移动与回转的调节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客车采用倾斜地板的座椅,通常倾斜2.5度,前排与后排座椅的离地高度相差约4.5厘米,像影剧院座椅一样,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使坐在客车中央的乘客也可饱览周围景观。
二、工业设计理论的产品个性化
未来汽车的整体设计走向在高科技的引领下开始转为个性化与多功能诉求。许多历史悠久的汽车公司不再坚持传统的设计风格,而改以高科技的设计或配备来吸引顾客,例如稀薄燃烧引擎、轻量化车体、主动车体控制系统、免持钥匙系统。而针对顾客个人不同的需求,汽车设计必须凸显其特有的个性与功能,例如电动硬顶敞篷车、RV车、休旅车、超微型车等。在环保的前提之下,高科技也一直运用汽车设计之上,例如复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电动车等。
中华汽车CARTEC中心副总经理吴海对此曾说:“新的审美观念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越来越模糊的车种界限以及难以想象的汽车颜色,就是我们要开的汽车。”也就是说,未来推出的汽车,我们不会再关注它是属于哪家汽车公司,而是谈论着这辆车具有的新功能、充满惊喜的造型或配色。
三、工业设计理论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导入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的大力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主流思想。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大大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建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实际运用
在如今的中国,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早已行不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不可少的理论参考。保护环境,其实更是保护人类自己,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运用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当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为建筑行业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供参考。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及使用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做到环保节能,利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建造,以求能够最大化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并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会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减少建筑使用时的能耗,其建造通常使用高科技新型环保型材料,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意义
2.1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传统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多多少少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房屋建成后需要空置一段时间,让有害物质能够充分的挥发。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建筑施工的新型环保材料越来越多,大大减小了建筑材料对使用者的伤害,维持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从根本上做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在选用建筑材料时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利用环境因素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的大力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主流思想。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大大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建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实际运用
在如今的中国,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早已行不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不可少的理论参考。保护环境,其实更是保护人类自己,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运用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当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为建筑行业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供参考。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及使用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做到环保节能,利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建造,以求能够最大化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并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会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减少建筑使用时的能耗,其建造通常使用高科技新型环保型材料,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意义
2.1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传统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多多少少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房屋建成后需要空置一段时间,让有害物质能够充分的挥发。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建筑施工的新型环保材料越来越多,大大减小了建筑材料对使用者的伤害,维持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从根本上做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在选用建筑材料时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利用环境因素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绿色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到目前来说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很多具体的方法还有待研究,但绿色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思想上,绿色设计需要生态哲学的指导,是因为它能为设计提供新的价值观念、意识形式与思维方法,为设计指出方向。它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过去设计思想方法的不足,意识到了在过去长期的设计活动中,所忽视的产品设计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和产品设计对环境、资源的影响[1]。绿色设计思想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主流,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顺应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目前来说,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正从产品化设计向商品化设计过渡,同时伴随着绿色设计思想。这就要求在新一轮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用一种更为简洁、经典、大方的产品造型样式上,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适当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突出绿色设计强调的尽量减少无谓的原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当然,安全是前提,因此,对于绿色设计理论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产品的能耗设计、包装设计、回收设计、绿色材料设计与清洁生产和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等绿色技术方面。
1能耗设计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应该加强家电产品的节能化改选,快速提升家电企业在节能技术、节能产品上的开发力度,节能将是产品设计发展的方向[2]。产品的低能耗是绿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耗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工艺、功能或利用新技术、新理论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也减少到最少,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其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每年夏天我国因为大量的使用高能耗空调等电器造成的拉闸限电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生产空调等电器时充分考虑到其在一定阶段对电力的消耗所产生的影响。
2产品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又称环境友好包装或生态包装,其根本要求是在商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对资源和能源达到高效利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3]。绿色包装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力求减少废弃物量,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材。其次是焚烧时可回收热能,不会产生毒害性气体,填埋时少占用土地并能自然降解。以前市场上流行的常用包装材料一般是廉价并且对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又能支持多种印刷工艺的不可降解塑料,是被广泛选用的包装材料之一,特别是在食品类包装中的应用比例尤其高,这种包装物的随便丢弃往往会对环境产生永久性的污染[4]。我国对于方便塑料袋的替换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把原来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方便塑料袋用可分解的环保塑料袋替换,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环保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3产品材料回收设计
材料回收是产品的材料、零部件回炉熔炼后的材料可作为生产用的原材料循环再利用、处理的能量可回收[5]。产品的回收设计体现在产品结构的易拆卸性,这样可以降低工业产品的转配和拆卸成本,使得产品利于回收。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预测产品构造,避免相互影响的材料组合。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好,意味着这些材料可一起回收,能减少拆卸分类的工作量,避免零件的污损。还要考虑到拆卸方便,选择适当的紧固方法,减少固定原件的数目,简化拆卸操作的方式,保证拆卸安全,减少拆卸工作量,明确应该被拆卸的零部件,功能集成,便于接近。最后要考虑产品之间各个部件要便于分离,可以使不同材料的部件更好的分类回收。
4绿色材料设计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资支柱,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食品机械不断优化与推陈出新,而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又对食品机械的设计与完善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史,并正视现状,提出现代产品设计新理念和新技术要点,以期不断提高食品机械设计水平。
关键词:食品机械;设计;技术;理念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制造和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食品机械的现代化发展,食品机械的运行特点和设计特色直接影响着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因此,如何完善和优化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和理念,推陈出新,在食品机械设计中不断引入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推动食品机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
1我国食品机械发展史和现状
我国食品机械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高速发展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机械技术对新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食品机械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品种及成套数量,还是产品技术水平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和优化制造技术、设计理论和方法、检测手段、原材料质量,以提高我国食品机械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2食品机械设计新理念
2.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指环境意识设计或生态设计,用于食品机械设计中,是指在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要密切关注所选用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设计中要坚持3R(Reuse、Recycle、Reduce)的环保理念,围绕环境属性将设计的目标和主旨定为产品的可回收必性、可拆卸性、可循环利用性、可维护性及环保绿色无污染性,从而确保食品机械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使用的安全性寿命等都满足最优最完善的目标。在食品机械的设计中,要实现能源消耗的最小化,环境污染的最低化。除此之外,产品结构和零部件要做到拆卸方便,在维护和回收利用时能方便易操作,能够再生循环和重新利用,真正做到在产品设计、制造的整个环节和阶段,实现绿色、生态、环保的工艺流程。
因为著名的瑞典家具贩卖商“宜家”搬到了中央美院隔壁,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循窗外望见那趋之若鹜涌入“宜家”的车流与人流。许多人把消费这里的商品看作时尚,而商家不断推出的对于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对于老产品的打折销售等等营销手段更是不断地制造着消费者的欲望。事实上早在这个著名的品牌搬到望京之前,我这一代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早已成为了“老宜家”的消费者,但同时也有些沮丧地发现,从“宜家”购买的商品,大多属于“中看不中用”之列——待你买回家组装完成之后,就会发现“宜家”的桌椅几乎都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就其使用价值而言,不用说无法与“功能与形式近乎完美统一”的中国明式家具相提并论,甚至不如很多中国同期商品的质量。然而即便如此,风格、形式等等“设计”的力量却仍在不停地刺激着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消费这并不符合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商品。
其实,中国的产品设计实际上也经历着与此类似的情况。1990年代以来,常听到有人感慨“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大不如前”。有些人抱怨现在的暖水壶形状、色彩千奇百怪,但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开始漏水:“还不如八十年代的铁皮暖壶呢!”的确,
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绿色铁质暖水壶,虽然外形怎么说也不好看,但质量的确可称得上“管用五十年”(“日丰管”广告语),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传统家庭来说,除非意外情况一般不需要更换新产品。而现在这种某个产品使用一辈子的事例却已经很难再听到。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自行车、家具、皮鞋、水暖、管材……等等几乎一切耐用消费品乃至建筑装修等等领域中。这样的例子挺多了,会使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技术退步了,“一代不如一代”。但事实并非如此,稍对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目共睹的成就有所思考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此其实行内的人早已“心照不宣”——其实这是“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宜家模式”在中国市场的一种实践形式。
很多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其必然在多长一段时间之内报废,其报废原因已经逐渐从“时尚”转向对大众各个阶层都同样产生影响的质量层面。这是因为过去设计师和文化理论家们所重视的“制造时尚”等等,已经几乎无法在一个“长尾营销”的时代切实地影响到那些对“时尚”不甚重视的群体的消费,而作为一个极大的市场,商家是不可能忽视它们的存在的。由此,作为对功能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反驳,“有计划的废止制”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在西方设计史上逐渐明朗。毕竟,(请允许我为本行业的利益说一句“公道”的话)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的任务,一方面固然不应该忽视如何“为人民服务”等等传统功能主义层面的内容,但另一方面的确也不应忽视与设计师生存息息相关的再生产问题。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设计处境,对于“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合理利用,便内在地成了设计师任务拓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在此之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已开始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冲击与挑战。
尽管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范式早已经衰微,但放眼整个20世纪中国,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却基本上一直是设计界的主流和理论界的共识。直到今天在设计院校的课堂上,几乎任何一部《设计概论》教材都会专门设置章节来讲授“功能”之于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功能的强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反之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加上过去设计界总是受到建筑界“形式追随功能”等等宏大口号的影响,天然地把“功能”的对立面设定为“形式”,并且赋予了“形式”一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等方面的联想,因此“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理论更是“得道多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其实从几个方面早已开始不知不觉地暴露出自身的局限。
首先是来自于情感方面的质疑。2003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一部过时的畅销书《日用品的设计(DesignofEverydayThings,请不要误译为“每一天的设计”)》被冠以《设计心理学》的中文书名被中信出版社引进,更是曾经激发了不少人对于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认同。直到今天,这本书还被很多设计者和决策者奉为圭臬。2006年的另外一部有关网页设计的畅销书《Don’tMakeMeThink》就仍应该看作是此一学术范式之内的著作。尽管事实上《设计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早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在上个世纪提出的这种忽视人类审美情感的极端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在新书《情感化设计——为什么我们喜欢或讨厌日用品(EmotionalDesign:WhyWeLoveorHateEverydayThings)》(中译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引进)中,诺曼竟一反常态地承认,自己写作《设计心理学》的时候,片面地重视了功能主义设计理论而低估了“情感”在设计中可能产生的作用。
其次是对功能主义忽视审美教育、甚至误导公众审美的焦虑。进入21世纪以来,几则《脑白金》的广告,让无论审美教育程度高低的人都不得安宁,为此,还曾经发生过上海市民要求停播低俗广告、“脑白金”的企业负责人甚至还曾经当面为广告的低劣水准道歉,并保证日后更改。结果后来的“脑白金”广告依然有恃无恐,才让人明白这种“道歉”不过是一种“做秀”的公关手段。其创意构思不说也罢。然而,似乎市场在与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尽管广告创意低速龌龊,但“脑白金”产品的市场销量却是一路飙升。一时间,在“销售额是检验广告成败的唯一标准!”等等“硬道理”的裹挟之下,人们也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几乎无法辩驳的“功能主义广告理论”,甚至开始习惯于接受“脑白金”乃至其他跟风的“低俗广告”。“功能主义”开始和它的追随者们展现了其自身“悖论”的一面。眼下,中国的一批优秀的专业设计师审美素养与社会大众接受水平的“落差”已经越来越凸现为一个双方争论乃至误解的焦点问题。的确有很多迎合市场的设计师放弃专业品位而无条件地顺从甲方意志,但作为设计师,恐怕不应忘记一种对社会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的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