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老人住房设计范文

老人住房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老人住房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老人住房设计

全面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通知称,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难以顺利推行的阻碍因素所在,最后从风险分担、政策等角度提出了全面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相关建议。

一、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一)政策现状2002年孟晓苏在《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的建议书中第一次以反向抵押贷款形式提出“以房养老”,随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探索。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在政策中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原保监会为了贯彻落实该政策,在2014年6月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于开展试点的基本原则、试点资格申请与审核、试点产品管理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之后,国务院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又针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引导。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从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并要求保险机构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判断,做好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不断创新产品以满足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养老需求。通过对政策的分析解读可以发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正积极筹措关于开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有关细则,该险种逐渐成为创新我国现有养老保障模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出台的政策仅是在宏观层面对该险种的开展予以引导,较为笼统,对于实施细则、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解释并不精细,且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

(二)市场需求现状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30%,远超联合国对于老龄化社会定义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的比例。2009年至201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如图1所示。随着国民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日趋重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国民预期寿命也日渐提高。联合国对于我国国民预期寿命的预测如图2所示。由图1和图2可知,我国正大步迈进老龄化社会,伴随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养老保障形势日趋严峻。国民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老年人群对于未来养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数据,2017年我国家庭住房自有率为85.0%,位于全球前列,其中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为80.8%,农村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3.6%。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程度反映了市场的“潜在需求”,家庭住房自有率水平反映了市场的“有效潜在需求”(郑伟,2016)。换言之,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大,市场份额稳定,未来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的有效潜在需求仍然较高。

(三)市场供给现状目前保险市场上虽有多家保险公司取得试点资格,但仅有幸福人寿和人保寿险两家保险公司相继开发了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产品(分别为“幸福房来宝”和“人保寿险安居乐”)。由于“人保寿险安居乐”目前处于停售状态,笔者仅对“幸福房来宝”的相关保险条款进行整理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幸福房来宝”自2015年上市至今,目前仅有99户共139人参与投保,市场接受度仍然较低,由表1的条款明细可知,该产品中投保人所要承担的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较多,降低了潜在投保人的参保积极性。2014年至2017年《幸福人寿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关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数据如表2所示。即使众多学者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国内不尽如人意的试点现状而不看好该险种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但是从表2可知,2017年较2016年而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金额增长率达145.76%。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部分老年人群对于该险种的认可程度,目前该市场仍具有较大需求潜力可供发掘。

(四)现状小结虽然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有巨大的有效潜在需求,然而,一方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险仅是一种小众产品,其利润空间较窄;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利率风险、房价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政府与企业间又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市场供需双方均表现得较为冷漠。

二、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难以顺利推行的阻碍因素所在

(一)传统传统“继承观”根深蒂固从老人的角度来看,“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尤其在如今“421”模式的家庭结构中,房产作为较为“昂贵”的财产,更是家族整体利益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房产该由子孙继承的观念是多数老人对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从子女的角度来看,未能向老人提供优质的老年生活反而需要老人抵押房产来获得养老保障,自己可能会面对社会各方不同的舆论压力,通常也会劝阻老人参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传统的继承观和养老观使得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不高,也使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大范围推广受阻。

继续阅读

深入改进城镇住房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各级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处,从严处置。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和《中共市委关于加快十项改革的决定》精神,制定如下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市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不时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㈡基本原则:国家、省有关政策指导下。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

二、主要内容

㈠从1月1日起。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通过发放住房补贴,形成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常

㈡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

继续阅读

老年人居住住宅设计

摘要: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继续阅读

农村草危房改造行动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镇农村低收入农户的居住条件,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农村草、危房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通过一年时间,完成全镇304户农村草危房的征收、建设和安置工作。

(二)建设标准:依据各村草危房的实际情况,将在规划范围内集中建设一批安置房供草危房户选择,建设面积以40-60平方米为宜。

(三)时间要求:列入危房改造户农户的草危房在2014年5月1日前完成征收,10月底前完成安置房建设。

二、征收补偿标准及奖惩办法

(一)征收补偿标准:凡列入草危房征收范围的住房,主房按21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补偿,偏房按15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补偿;临时搭建用房不予补偿。凡宅基地复垦的,均按增减挂钩政策补偿。

(二)安置补助:全家只有一个草房作为住房的,或者老人住草房且子女住房条件差、确实不方便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经县新农办审核认定,给予适当安置补助。对集中安置的给予每户1.2万元补助,对原地翻建的给予每户0.6万元补助。

继续阅读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摘要: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继续阅读

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分析,从中国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Abstract:Byreviewingtresidentialenvironmentfortheagedcommunityathomeandabroad,thepaperdiscussestheenvironmentwheresuitsfortheagedwithfollowingaspectsoflivingmodeloftheaged,auxiliaryfacilitiesfortheaged,managementmechanismfortheaged.

Keywords:agedcommunity;residentialenvironment;auxiliaryfacilities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继续阅读

老年居住环境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分析,从中国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继续阅读

外国养老住宅设计现况及走向

老龄社会的到来,尤其是老龄人口的急剧膨胀,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老年居住建筑在美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老年居住环境多样化,建筑设计更加关注老年人个人的需要。老年居住建筑在美国发展已经相对较成熟,了解并分析其设计及发展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美国老年居住建筑发展经验

1.1老年住宅相关机构

1965年,美国就制定了《美国老人法》,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救助。美国老年住宅的相关机构主要有:①美国老年住宅服务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ofHomesandServicesfortheAging)(AAHSA)。②美国建筑师学会老年住宅设计中心(TheAmericanInstituteofArchitects(AIA)DesignforAgingCenter(DAC))。每两年,AAHSA和DAC共同举办“老年住宅设计竞赛”,申请人既可以是设计师,也可以是投资或经营老年住宅的业主。如2001年,共收到73个项目申报,选取68个项目出版了《DesignforAgingReview,6thEdition》,其中7项被评为优秀设计奖。

1.2美国老年人居住问题的解决方式

美国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式:①新建老年人公寓及老年人社区,建造多种形式的老年住宅,供老人选择;②对老年人居住的旧房进行改造,或将旧有建筑建成老年住宅;③建造活动住宅供老年人使用;④政府对老年人实行某种住房优惠政策,如拨款或提供低息住房贷款、以优惠价出售公房、提供各种形式的住房补贴等;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⑤美国政府规定,租赁给老人的公寓,不得随意对老人提高房租;对经营管理老年住宅的机构,政策上也给予一定的倾斜。

1.3美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类型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