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老年妇女护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①社区居民: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某街道27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3个,每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取了225户,实际调查了204户家庭的户主,回收率90.7%。②社区护士: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全体社区护士,共有111名,实际调查了108名,回收率为97.3%。③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管理人员,共20名,实际调查了20名,回收率10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用SPSS8.0软件分析,采用百分比描述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1.3调查问卷: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各问卷的主要项目都一致,有疾病护理14项、疾病预防7项和健康促进12项,共33项,随机排序;另有开放性问题。对居民需求和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别按程度或频度分3个等级调查。该组问卷由5位护理专家评定,效度和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正式调查之前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对居民的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上门进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由问卷制定者本人进行。
2结果
2.1社区护理需求: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及社区护士与卫生管理人员对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的看法见表1。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目前有无疾病、自觉健康状况、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家庭月均收入、住处与最近医院或卫生站距离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距离近者、患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需求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士工作内容:108名社区护士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评价。40%及以上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4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51.9%)、上门基础护理(45.4%)、护理咨询(41.7%)、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46.3%)。20%以下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19项:妇女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营养宣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组织建设
妇女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团队成员:我院妇幼保健医师1名,护理人员3名,健康宣教人员1名,及各村女村医、村计划生育专管干部。在实施社区妇女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前,对所有组织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她们知道组建健康宣教团队的目的、意义及各自担当的角色、任务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细化分析,并对设立的相关预案进行交流学习。
1.2干预方法
(1)宣传发动:对这一活动的组织、落实、分工、推进等问题,妇女健康宣教与护理促进团队的人员都事先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其核心内涵,坚持政府参与、医院主导、社区村医协助、护理人员指导、计生专职干部督促等全民参与的方针。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妇女劳动保护规定》及妇女健康知识宣教的相关医学教材为宣传基本理论工具,充分利用各基层社区的宣传画廊、媒体板块、媒体电教工具进行反复宣传,以此来促进和感染广大妇女思想意识,激发其自我认同、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该活动中来。最终,以帮助她们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妇科疾病的防治,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等妇女“五期”保健知识;住院分娩的基本知识和优点,消除分娩的恐惧心理;充分建立妇科肿瘤“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识,认真进行免费体检及妇科筛查。
(2)建立健全社区妇女护理管理档案,搭建医护人员与社区妇女互通信息平台:我们健康宣教团队定期下基层、进社区、入门户。深入社区、农村妇女活动场所,正面传播卫生保健知识,认真为她们解疑释惑。协助行政部门创建新婚学校、孕妇学校、老年妇女学校,不拘一格举办多形式、多层面的互动学习与知识讲座。利用逢集、妇女节、儿童节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宣传条幅,印发“关注妇女健康,奉献一片爱心”明白卡。建立爱心咨询热线,随时为社区妇女提供健康知识援助。
(3)开展特殊服务,拓展妇女保健服务领域:以高危人群管理为切入点,如对在疾病筛查中存在肿瘤迹象的妇女,我们督促其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保持信息畅通,定期随访。对围产期保健孕妇,我们与社区计划生育部门协同管理,做到信息互通,只要有新婚对象,我们就及时联系驻村医师,要求她们及时“捕捉”新婚妇女怀孕信息,以确保早建卡、早孕期检查、系统孕期检查和定期孕期检查,做好产后访视服务,并继续进行宣传和保健指导。针对一些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管理与防治。围绕优生优育,不孕不育、妇女营养、更年期心理咨询等方面问题,积极进行探索与研究,以不断拓展卫生保健服务领域,优化妇女生活质量。
2结果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型的社会问题出现,传统的社会再分配政策不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社会投资理念作为应对新型社会风险的策略登上政策舞台。上世纪末开始的日本社会照料政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投资理念的思想。
【关键词】社会投资;儿童保育;老年护理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福利国家进行了相似的政策改革,而社会投资理念是主导这些改革的核心思想。处于东亚的日本同样进行了社会政策改革,既超越了社会投资理念中传统的儿童教育投资,也不同于其传统生产主义福利观点。
二、社会投资理念
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进入了巩固和转型的新阶段。一方面,全球化,公共债务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长期的财政紧缩,这要求福利削减和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与不稳定就业,劳动力市场二元化,青年失业,工作和家庭生活协调困难和单亲生活相关并从中产生的新社会风险导致了公众对福利扩张的新要求。这些社会和经济发展伴随着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主导社会政策意识形态的范式的转变。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新需求和新的社会风险结构,使福利体系具有可持续性,兼具“生产性”,即推动和支持就业和经济增长,社会投资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社会政策观点出现。社会投资理念具有三种内涵:(1)社会投资策略主要关注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整合;(2)社会投资政策强调机会再分配以应对社会风险,而不是通过收入再分配;(3)社会投资策略关注经济活动参与。
三、日本社会投资理念的变化
在日本,对于健康和教育的社会投资不是一种新的发展,而是经济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在儿童教育方面,日本传统上有大量的公共和私人投资。1993年,世界银行对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8个东亚地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减少的收入不平等确定为“东亚经济奇迹”的两个特征,并将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投资列入这些经济体取得经济成功的最重要的五个基本政策之一。[1]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社会投资政策开始了变化。经济危机导致了日本长期的经济停滞。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公司开始缩减规模,辞退年长工人和减少引进新员工,从而推高了青年和老年员工的失业率,并加剧了经济不安全。经济停滞恰逢重大的社会和人口变化。低生育率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主要政策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生育率在整个十年期间徘徊在1.2和1.3左右,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人口老龄化和导致经济生产力下降。日本的家庭结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已婚妇女的就业率和离婚率上升,多代同居家庭的比例下降,青年推迟婚姻和生育等。在这种经济社会背景下,日本的社会投资重点扩大,不仅仅是儿童教育,还包括托幼服务,老年护理以及通过家庭政策支持女性以重新部署女性人力资本。
一、专业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社会工作
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王思斌指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更详细地讲,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它通过组织社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去发现并解决社区需要,合理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在参与过程中,让居民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市民社区参与和影响决策的能力,发挥居民潜能,培养社区领袖才能,以实现更公平、正义、民主、和谐的社会。[2]社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①社区社会工作的性质是服务、助人活动;②社区社会工作的手段是社会工作方法;③社区社会工作的空间是社区;④社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重点服务对象是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⑤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兼顾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重心及最终关怀。
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
当前社区工作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社区服务上,改善社区工作首先要从社会服务着手。当前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为少儿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等职务、为贫困人员提供的扶贫济困服务、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2)便民利民服务:家务劳动服务、居民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服务;(3)社企之间的相互服务。由此可以看到,社区服务大都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并且由于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工作繁多,很难在这些具体的服务上面做到很大的改善,因此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养老服务方面,可以提供养老服务———社区照顾为一体的社区养老照顾,让老年人足不出社区也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的帮助,即我们所说的“社区内照顾”。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可以提供如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支援服务、老人社交中心、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家务护理、老人短暂住院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老人顺利过渡到老年期。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临退休老人作心理疏导,帮助其顺利过渡到退休生活,避免有的老人因为退休而产生心理空虚和落差。社区工作者也可以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定期为社区内需要支持和帮助的老人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小组方案,让老人在小组中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同时社工可以将“助人自助”的理念传授给老人,组成老年人“自助互助”小组,让老年人既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在这中间也再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除此而外,社工也可以组织老人在社区做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展现各自的所长,在社区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其次,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方面,社区的服务依旧是比较欠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增加,各种物质诱惑也在增加,青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父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社区在帮助迷途的青少年方面基本是空白,越来越多的家庭因此受到伤害,同时我国的心理咨询发展也不是很完善,人们对于心理咨询仍旧心有余悸,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师,此时需要社区社工的介入,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开设社区心理咨询室,给青少年提供个案辅导服务,社工可运用“人在情景中”理论、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法”、埃里斯“理性情绪疗法”等专业的个案辅导方法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用真挚、无条件关怀和同感,协助当事人使他面对自己的处境以及问题,陪伴当事人走过问题时期,重新找到自我,适应生活。目前一些青少年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家庭原因形成的,社区社工在处理青少年问题时可以随时了解青少年的家庭情况,及时有效的协调青少年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社区社工可以组织凝聚力小组,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培育青少年的义工意识和领袖才能,增强社会关怀精神,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等多样的形式。
再次,在妇女服务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很多的方面处于被动和受歧视的处境。同时在家庭中的妇女往往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心理而没有办法将自己遇到的困境与别人交流获得外界的支持,往往妇女都是一个人承受,并且随着妇女犯罪率的上升,以及女性问题的增多,我们可以看到妇女支持小组对于妇女而言非常重要。在社区中,社工可以组织社区妇女,形成不同的兴趣和支持小组,让妇女在小组中可以彼此吐露心声,获得同龄群体的支持。小组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开展妇女健康小组,妇女社交小组,妇女技能提升小组,妇女权益保护小组等,在其中社工扮演的角色是协调者的角色,社工将在小组中引导大家进入小组角色,疏导大家的情绪,同时鼓励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训练,达到小组成员自己组织小组,在小组中彼此支持,以达到社工的宗旨“助人自助”。
最后,在家庭支援服务方面,由于社区都是由各个不同的家庭组成的,常言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但是往往在家庭中没有较好的矛盾调解人,矛盾就会愈演愈烈,最后往往是夫妻离婚、婆媳反目、孩子离家出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社区对家庭的支援服务。在社区中由社工担任家庭支援负责人,为社区开展亲子关系家庭支援服务、夫妻关系支援服务。同时由于有的新到社区的家庭可能表现出对新社区的不适应可以开展社区新成员家庭支援服务,帮助社区新家庭尽快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够良好的过渡家庭成员的情绪。对于有特殊情况孩子的家庭开展特殊教育学生家庭支援服务。有特殊问题孩子的家庭往往比较脆弱,由于孩子的疾病已经让家庭入不敷出,但是面对着孩子情况的一天天恶化,家长的情绪也会变得很焦躁,此时社区开设家庭支援服务可以给家长以支持。同时社区内特殊孩子家庭也可以组成支援小组,有共同经历的家长可以在小组中坦露自己的压力,交流彼此的护理方法,在小组中家长之间可以产生共鸣,在共鸣中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以达到对家长的支持,同时社工也可以为家长寻求不同的资源,以帮助家长渡过难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社区服务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期望通过专业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能够用专业的方法为更多的居民服务。同时在社工的鼓励和倡导下,带动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当中来,培养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让我们的社区成为真正的和谐社区,让我们居民的生活能够更加的幸福。
作者:邱韵单位: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摘要: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实际困难。为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需要对人口老龄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准确把握。笔者通过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以某市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展开了专题调研,分析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成因、影响,提出了工作对策,供读者借鉴。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数据;医养融合;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各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通常来讲,当一个地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进入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进入严重老龄化。按照此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达1.78亿,老龄化趋势加快。据外媒有关报道,“正在变老”“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给世界的最新印象,“人口老龄化”成为海外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有报告指出,从现在到未来20到30年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那么,地方的情况如何呢?下面,以某市为例对人口老龄化形成原因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以人口统计的视角来分析,某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处在一个持续加重的态势,像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样,这个过程还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第一,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该市总人口300余万,2018年全市共出生3.88万人,同比2017年减少30.2%,比全国减幅12%高18.2个百分点,高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年平均出生人数。其中:一孩出生1.06万人,同比2017年减少12.4%;二孩出生2.39万人,同比2017年减少40.4%。根据2019年1月份出生和在孕情况,预计2019年出生人口为3.5万人左右,同比2018年将下降9.8%,出生人口保持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高龄老年人口增速快。从户籍人口看,2018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1.01%(简称老龄化率),比全国平均值17.9%高3.11百分点。从常住人口看,2017年全市老龄化率23.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24.41%,最低的区县19.76%。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80周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3.54万人,占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10.8%,2017年1%抽样调查时为8.9万人,占13%。17年间全市增加5.3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6%。第三,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老少比呈扩大趋势。2018年全市户籍人口中18-59岁劳动力人口为176.75万人,同比2010年190.35万人减少12.3万人,劳动力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66.1%下降至57.6%。老少比是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4周岁及以下少儿人口数之比,老少比高于30%被看作年老型人口。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市老少比为41.7%,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为63.5%,2017年1%抽样调查为94%,17年间增长了一倍,老少比扩大趋势十分明显。第四,老年人口综合养老保障能力不强。从全市2018年对5468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问卷调查情况看(农村人口占82.3%),目前老年人有配偶率为69.7%,独居率为28.7%,有各类养老保险的占22.1%,个人月收入在300元及以下占49.9%,无医疗保险的占0.8%,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占10.6%,年内就医率94.2%。从全市2018年底贫困人口统计情况看,76280名贫困人口中,有45910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60.2%。
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和年龄老化、婚育观念转变、抚育成本高及人口持续流出是造成人口出生下降及老龄化的几个重要原因。第一,计生政策导致的少子化。1980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30年来,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左右。2013年取消二孩生育时间间隔、2014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行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出生率逐步上升,2016年达到高峰18.93‰,2018年骤降至12.71‰,预计将持续回落。第二,育龄妇女持续减少。育龄妇女是生育载体。随着60-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女性退出育龄期,导致育龄妇女进少出多、生育动力减弱等现象。2018年底全市共有已婚育龄妇女50.2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20.98%降为16.45%。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持续下降、高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上升,严重降低了生育能力。第三,初婚人数大幅减少。初婚人数关系人口出生数量。2018年全市上报初婚人数同比减少5.6%,相比2000年减少59%。初婚人数大幅度下降造成出生人数持续减少,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另外,受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影响,女性初婚、初育年龄提升,成功生产几率一定程度上会下降。加之托幼抚育成本高、就业压力大、赡养老人负担重等影响,生育二孩意愿普遍较低,两孩政策刺激生育作用有限。第四,劳动力人口持续流出。部分年轻人流出到经济状况更好、创业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条件好的城市务工经商,常住人口老龄化率持续升高。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93万人,户籍人口为307万人,人口净流出14万人,净流出率为4.6%。
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通过研究分析超声医学影像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就诊需求,对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营造温馨的就诊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彻底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超声检查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超声医学影像;心理;就医体验;延伸护理
超声医学影像检查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我院超声医学影像科承载着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任务,每天承接2000~3000名来自各地的患者的诊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方针,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本研究针对行超声检查的门诊患者进行需求调查,通过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超声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2月至5月于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孕妇、残疾人、疑难杂症的患者等,共308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失能老人数量渐多,老年护理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少子化趋势明显,妇女外出就业比例增加,护理费用高昂等原因使得老年护理需求更是得不到有效满足,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借鉴相关国际国内经验,充分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以满足需求、增添福利、促进和谐。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必要性;可行性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因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为被保险人的一种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旨在对被保险人花费的长期护理费用进行分担以减轻被保险人的经济压力、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的护理需求,最终达到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这一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确立,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需求大幅增加,建立中国特色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一、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失能老人渐增步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以来,社区护理这门课程也逐渐走进了各大院校的课堂。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此可以看出社区护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社区护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学实践环节应该走进社区。为此,我校对社区护理课程进行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走进社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现将教学过程和方法予以如下阐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我校2012级1个本科班学生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人,对照组20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37人,年龄在18岁~22岁。
1.2方法
1.2.1课程安排社区护理课安排在本科生入学后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总课时为5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为12学时,实验课每次3个学时,共4次。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社区护理学》。
1.2.2实施方法在第一次上社区护理课前给学生发一份《社区护理知识答卷》,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之前对社区护理的了解情况。本问卷共100道单选题,每题1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社区护理的知识掌握越多。该答卷共包含4个维度:①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占15分);②对社区护理课程的总体认知(占15分);③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占20分);④社区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占50分)。观察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采用深入社区进行义诊等实践活动,根据教材内容每一期给学生设定一个项目。项目内容:①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与妇女保健指导;③社区中老年人保健指导;④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保健指导;⑤社区灾害与急救护理。在进入社区实践前,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查阅资料,自行设定实践方法和具体事项,然后再去社区征求社区医务人员的意见,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在上实验课时有社区医务人员配合深入社区进行义诊等服务,实践结束后小组每个成员写一份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收获,并再次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上交定稿。定稿由社区护理专业教师及社区护理专家共同评分。满分为100分。以此类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均按此方法进行。
对照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实验课时采用去社区医院参观来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参观完成后小组每个成员写一个心得体会,记录参观后的收获和疑问,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可以咨询社区护理方面相关专家也可自行查资料解决。同时设计一个本次课程的项目实施计划,具体项目同观察组一样。课程结束时对所有成员再次发放《社区护理知识答卷》、期末考试卷,并请5位相关护理专家评定两组项目设计的得分,设计项目评分原则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的合理性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一致性。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