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劳动教育课堂范文

劳动教育课堂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劳动教育课堂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劳动教育课堂

农村劳动教育师资现状与对策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释,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素质是一个人的基础素质。当前,顺利实施劳动教育,确保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尚有诸多障碍,其中,师资瓶颈尤为突出。为此,笔者通过归纳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问题形态,对造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问题形态

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整体来看,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问题形态。一是“老”。“老”字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第一,年龄老。据调查,一些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大多是即将退休的教师,或是学校部分老龄工人担任。第二,心态老。因为年龄偏大,自然免不了老年人的心态,很多老教师不仅精力不足,而且对新鲜事物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很多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基本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质量自然不高。二是“低”。“低”字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情况的又一明显特征。第一,学历层次低。据调查分析,目前在农村,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过去的代课教师转岗而来,多数是初中学历,极少数教师连初中学历也不足,难以胜任劳动教育教学。第二,专业素养低。现任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没有进入师范类学校学习,也很少有人接受过规范化的师范专业培养和培训,大多缺少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有的教师基本功欠缺,更缺乏劳动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第三,教学水平低。调查发现,现今的农村中小学中的一些劳动教育教师,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历史,还是当下的劳动教育,其课堂教学组织不能很好展开。第四,职称级别低。从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来看,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高级教师的比例不足1%,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兼”。“兼”字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第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配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基本上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第二,班主任兼任。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更多的是由各班主任兼任。第三,被其他学科兼并。现实中,多数兼任教师并不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教学,而是将劳动学科的课时兼并到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这样,劳动教育真正变成有名无实。四是“空”。“空”是当前各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第四种问题形态。第一,课程空开。据调查,在农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和重申要开齐课程,要把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适时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课程,但是这种要求并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一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材缺乏成为普遍现象,劳动教育自然落空。第二,课表空挂。一些农村中小学将劳动教育课程排上了课表,进入了教室,但是并未真正安排教师教学,课表只是应对上级督导考核评估和检查的佐证。五是“少”。“少”字是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情况的又一概括。第一,专职教师特别少。据调查,农村中小学专职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数量几乎为零,极少有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任教。第二,培训机会相当少。尽管现今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多,但很少有针对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的专门培训,少有的培训也只是其中一堂课或者是夹杂在其他学科的培训之中。第三,教学研究尤其少。虽然,诸如劳动技术类的综合实践课程起步较早,但农村中小学对劳动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和实践性研究开展得少之又少,劳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研究几近空白。

二、造成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认识的不到位和偏差,一直是农村中小学劳动课程难以开展的根源。对很多学校来说,劳动教育无关考试和升学,可有可无,既不与教学业绩挂钩,也不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名,教与不教都无关痛痒。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幼就呼吸着农村的自然气息,再接受劳动教育既没有必要,也是“没有出息”的表现。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学校不重视,家长不支持,教师不愿教,致使劳动教育缺乏生长的土壤,劳动课程只能长期躺在学校“旮旯角角”里“睡大觉”,或者充当“门面”。

2.专业培训机制缺失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等起着决定作用。实践表明,劳动教育对教师具有极强的挑战性。一直以来,国培、省培的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劳动教育的,即便有的培训涵盖了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但由于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大多处于老、低状态,也很少有学校派其接受培训。劳动教育课程任教教师的专业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培训成为教师的“奢侈品”。专业培训的机会缺失,使好的劳动教育课程成为空谈。3.监督、考核不到位从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未能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评估考核和监督检查之中,有的甚至没有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大多学校不对劳动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管和考评,缺少具体可行的评估标准。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教学绩效与业务进修、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绩效工资分配等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评价、考核指标的缺失,致使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改革难见起色,这是当前制约教师进行劳动课程实施的又一难题。

三、破解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瓶颈的对策

继续阅读

浅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对劳动教育认识肤浅,忽略其内在育人价值,普及度低及缺少专业性和时代性等都是劳动教育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及相关机制不健全等。构建完善日常思政与课程思政及其他相关机制,拓展更多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平台等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随着新时代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发加增,与之相关的第二课堂也逐渐成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上有着一些长期的活动,然而由于目标不明确,操作门槛过低及覆盖面窄等问题使得劳动教育的实际效用偏低。

一、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的肤浅化、片面化及功利化。首先,劳动教育的肤浅化主要表现在,在家里孩子只管看书写作业,其它家务都理所应当地由父母承担,学校亦如此,长此以往学生对“劳动”的理解自然出现偏差;其次,劳动教育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强调智力至上,只看到劳动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劳动的内在育人价值。传统教育中,往往将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重心,这样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成为短板;再者,劳动教育的功利化表现在将劳动与金钱、利益联系起来,甚至直接进行对等,以致学生参与劳动是出于某种明显的功利性动机,而不是在劳动中历练的本意。不合理的激励机制,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劳动教育忽视内在育人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类社会的诸多知识、文化、制度等都是从漫长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学习而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然而,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显出片面化和机械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要么将劳动作为惩戒或体罚的手段,要么单纯地将劳动教育理解为教授新的劳动生产技术。这种对劳动教育单向性的理解忽略与割裂了劳动者与劳动对象间通过劳动建立起的良性互动关系及双方的需求。

(三)劳动教育缺少专业性、时代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高速期,每一天都有着新的变化,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目前高校现有的传统的能与劳动教育勉强搭上边的活动,其形式内容仍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诸如探访孤儿院、敬老院,做文明倡导员,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等,这些活动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不仅无法吸引90后、00后的大学生,且由于所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事务而效用低下,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及变化的需求是必要的。

(四)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高校也为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诸多的机会和平台,如青年志愿者大队、勤工助学岗等。然而,这样的岗位数量极为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比如高校各个部门或二级院系虽然为学生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勤工助学岗,然而这些岗位一来数量极少,二来通常都设置了较为严苛的条件,因此真正能够在这些岗位得到锻炼的只是极少部分学生。同样,学生会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的活动往往也只限学生会干部参与,对于广大的普通学生而言,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其实并不多。通常而言,由于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活动信息,学校出于安全隐患的考虑,往往也是持消极态度。因此,传统形式的劳动教育很难成为学生的“必做题”,而通常只成为有更高追求的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的“选做题”。

继续阅读

教育局2021年学校德育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强化德育共同体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全县德育工作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突出德育工作时代性

1.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开学第一课”“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仪式感。积极开展“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织学习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卫国戍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等,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梦”“三爱”“三节”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德育(少先队)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选树身边的榜样,结合推荐评选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

(二)细化学生品行管理

3.规范学生手机管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并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继续阅读

教育局关于学校德育工作要点

全市中小学思政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为重点,以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和工作能动性为着力点,以强化实践育人为关键,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育人格局,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一、突出德育时代性

1.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党建带团建、队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启动百个“名师小讲堂”、百个“红领巾小讲坛”进百校活动,讲堂内容围绕如何给孩子讲和让孩子来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国学”“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疫情防控”“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仪式感,开展“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第二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梦”“三爱”“三节”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春节、清明节、五一、六一、七一、国庆节、重阳节及寒暑假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选树身边的榜样,结合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红领巾奖章评价表彰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在疫情之下要做好疫情防护知识教育,还应当向学生讲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几堂课,上好疫情防控这节人生大课。引导鼓励各校培育自己的德育(少先队)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各校要结合校本德育特色重点开展好中学生责任教育、小学生礼仪教育。

二、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3.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实施《市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完善各小学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引导中小学校转变育人方式。推进体育、艺术等课程改革,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智育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完善中小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机制,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建设立德树人、功能齐全、阵地完备、评价合理、特色彰显的德育工作全体系,将德育工作内容细化融入到课程、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德育、团队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年终管理考评体系并规范考评流程,探索“德育先进校”考评机制并作为文明学校和综合考评优秀的前置条件,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继续阅读

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制度、标准,建立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融于日常、做在经常,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综合运用专家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育、学思践悟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歌传唱、书画比赛、征文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样板党支部”评选工作。

2.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指导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明党的纪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发挥警示教育震慑作用,组织局机关中层干部和校长、园长进行廉政警示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强化权力制约,认真贯彻《准则》《条例》,定期与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谈心谈话。强化党内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执纪问责,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

3.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的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利用好融媒体、全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媒介,为开发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通过“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奉献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倡树先进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形成强大正能量。从严抓好师德师风督查工作,组织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金和承担与教书育人无关的不合理负担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促进全区良好教育生态再提升。

5.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等教育,持续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一科一案”学科育人工程,把思政课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把其它课程育人理念放到第一位。强化实践活动育人,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研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最美少年”评选,坚持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干预和跟踪机制。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打造学校文化。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实际,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彰显特色的学校文化。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文明程度。

6.加强信息宣传和舆情防控。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力度,强化舆情防控和引导,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影响度,用好开发区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唱响时代主旋律,发出教育好声音,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继续阅读

浅谈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

摘要: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而是对教育“质”的强调,包括有关生命的教育,也包括生命化的教育,即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享受生命、丰富生命、优质生命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实施有待加强。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需要积极推进“三进”策略,即生命教育要进规划、进校园(课堂、课本、活动)、进心灵(教师、学生、家长),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命教育有序实施,并取得积极效能。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四个重视”之一。由此可见,生命教育贯穿并蕴含于各级各类教育中,并且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教育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任务已经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换为综合能力、健康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及人格的塑造。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现状

我国生命教育虽然起步很晚,但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学校普遍以《生命教育》作为基本教材,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并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补充。同时,一些中小学普遍配备了专(兼)职生命教育指导教师,并注重生命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进行相关培训、技能评比活动;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课堂展示、实践体验等,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教师,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在思想层面,生命教育理念意识淡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小学依然有一些校长、学校管理者、教师没有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对生命教育持漠视的态度,更有没听说过生命教育的教育者(教师)。一些中小学校即使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其也仅以课程形式呈现,没有落实真正的生命教育内涵、理念,教师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家校间对生命教育缺乏理念共识。

(二)在政策层面,生命教育指导文件缺失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认为政府有关生命教育的政策不清晰。缺乏教育部门层面的生命教育单独指导性文件,生命教育没有明文列入教育发展改革规划,只是在相关文件道德教育中有所体现,难以有效地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考评标准和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生命教育指导纲领落实有效性差,导致生命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三)在实践层面,生命教育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生命教育真谛空场在生命教育实践层面,其实施存在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学校推行生命教育缺乏专家引领;现有的生命教育教材未能完全适合本校实际,执行困难;推动生命教育缺乏相关活动平台以供学习、探讨及研究;推动生命教育缺乏教学资源;生命教育实施缺乏校内文化配合;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培训等。(四)在开展范围层面,生命教育实施布局不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学校所在区域分布状况不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已经推行或部分推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大多为小学,而中学阶段生命教育的推行几乎没有。二是市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情况较好,而区县和乡村生命教育基本没有开展。三是学校教育中执行并开展生命教育,而家庭、社会系统中生命教育缺乏有效链接。

继续阅读

实验中学校长述职报告

本学年度,在市教委、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本人忠于职守,务实工作,为把学校办成具有科技、劳技教育特色的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实验小学而竭尽全力。超额完成市教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弘扬陶行知思想、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环境教育基地、**市文明单位、**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在第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先进学校称号。

一、办学方向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全教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校有明确的三风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校风,“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修身、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校以“面向新世纪,培养现代人”为目标,以劳技、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后制订了《城北中心校素质教育规划》、《城北中心校推进素质教育方案》、《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做到学期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学校有大事记载,每学期均有工作总结。

学校做好布局调整计划,结合改造薄弱学校,**年九月撤并了比较薄弱的民乐小学,并将小河岸小学的培智班搬至中心校,使施教区适龄儿童享受现代平等教育。

2、实现教育目标在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过程中,本校十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做到“减负增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有计划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的兴趣小组20多个,还充分利用双休日对300多名学生进行计算机初级培训,学生参与面广,人数多,效果好。在参加市、省、全国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学生参加市以上竞赛获奖人次达100多人次。有十多个项目在全国、省比赛中获

一、二等奖。小学四率均达100%,全面完成各项事业指标要求。学校科技、劳技教育特色鲜明,有满足特色教育的设备、设施--生物园、标本室、天象厅、省优秀自然实验室等,有事业性强、乐于奉献的有特长的老师,在进行特色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特色成果,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外语教学成果喜人,英语情景剧参加市素质教育现场表演获好评,计算机初级考试通过率高。

继续阅读

县2020年教育科技体育工作要点

2020年,全县教育工作将以党的、二中、三中、四会精神、系列讲话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建设“五个新”和实现“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及县委建设“世界电瓷之都”,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建设“五个”,实现“五年新跨越”,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绘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的要求,按照“1359”工作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队伍形象,营造优质均衡、实干鼎新、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筑牢政治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强化政治责任,树牢“四个意识”[2],坚定“四个自信”[3],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建立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全面推进“学习强国”平台的运用和载体建设,强化学习检查督促。坚持学习贯彻落实相结合,全面推动党的精神在我县教育系统开花结果,让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教科体局各项工作中扎实落地生根。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党建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扎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教育,坚决占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制高点。

坚持改革创新。按照上级部署,统筹推进“五型政府[4]”部门建设,深化“放管服[5]”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拓展“赣服通”服务功能,使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电瓷电气研究院,完善国家电瓷检验检测中心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二、明确工作思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一个总体思路: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富有特色的全国教育名县。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