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交流范文

跨文化交流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跨文化交流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

东西方国家由于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的过程是跨文化的交流。翻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尽量缩小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翻译时很难找到准确的词语,以实现对等翻译。所以,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但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做到对等翻译,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造成这种文化差异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1因为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在中国,龙是我们的图腾,是我们的吉祥物。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greatdragon。此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所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格外注意。香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如果将其翻译成FourAsian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而翻译成成FourAsianTigers,这就是一种比较贴切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从《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中对Tiger的释义可以看出这种翻译法是比较贴切的:AnicknameforanyoneofthemoresuccessfulsmallereconomiesofEastAsia,esp.thoseofHongKong,Singapore,Taiwan,andSouth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Asian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也符合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准确领会了东西方在某个说法上的具体表达方式后,才能达到彼此认同,平等交流的目的。

2因为对色彩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东西方国家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对色彩在表达的含义上是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比如:蓝色(blue)在西方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Monday)。Blue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但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反而人们喜欢使用蓝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再比如,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喜欢过年贴红喜字。生意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股票升值用“飘红”。但在西方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入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所以从色彩上看,东西方国家对色彩的理解以及其蕴藏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左的,如果不顾及东西方在色彩表达含义上的不同,以本国对色彩认同的观点去翻译和交流,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忌讳。

3因为数字表达含义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东西方国家之间在使用数字表达含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按照本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与西方人交流,很有可能使沟通困难甚至出现误会和尴尬,以下是东西方国家在使用数字表达上的一些差异:

继续阅读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现象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明显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带来了时空紧缩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之下,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尽管这样,但是人们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着心理之间的距离。在这种夸文化背景之下,文化差异给这种交流带来了一定方面的困难,而面对这种交流方面的障碍,人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交流的评判方式,所以文化负迁移因此而产生。目前,各国之间在文化和教育以及经济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这种文化负迁移会给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带来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

EdwardT.Hall是跨文化交流这方面的奠基者,他认为“文化既交际,交际既文化”。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密切,两者不可分离,通常,在人本的日常交际当中,彼此之间的文化就会无形的被表达出来,而文化负迁移,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之间,会到来一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这方面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迁移这个词,最早在心理学领域之中被提了出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概念在语言学中出现,由于在这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文化领域的方面,也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跨文化交流之中,人们往往习惯按照自己的文化来表达自己所要表现的意思,因此文化迁移的现象随之产生。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当中,把起到负面作用的现象定义为负迁移,相反的,起到正面作用的现象定位正迁移。在母语文化与其它语言文化相同或者接近的情况之下,则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不行同,则会产生负迁移。在跨文化负迁移方面来讲,人们往往习惯用自己的母语文化来评判其它语言文化,另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彼此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而文化正迁移则不会带来这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文化负迁移上面进行研究更加具有意义。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文化负迁移方面的三大特点;一是母语对目的文化的影响,给目的文化带来理解上的差异;二是被交际者从母语国带入,并且有一定的方向;三是这种现象必然存在,因为在整个文化交流之中,它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产生发的原因

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产生这种文化负迁移的因素诸多,但是,从两方面,可以对其进行总结。一是客观角度上面分析,造成跨文化之间交流的负迁移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二是从主观的角度上面来看,这种文化负迁移时跨文化交流之中的一种心理过程。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调查

针对文化负迁移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我们抽取50位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员工,还有100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此来做了一份问卷调研。这次问卷调研的主题就是“是否具有文化交际的经历”,通过对这次问卷的各方面的分析,最终得到了一些数据;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当中,表面文化负迁移的平均率为39.5%,深层文化负迁移为61%,相反,在在华外资和合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当中,表面文化负迁移的平均率为30.5%,深层文化负迁移为40.5%。通过这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负文化迁移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表层文化负迁移和深层文化负迁移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另外,从获取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分析到文化负迁移的程度还和人的因素有关系,为了进一步的在这方面做出准确的分析,我们又通过采取面对面和电话访谈的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调研,在这次的调研之中,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文化程度高低决定目的语言的理解程度,在文化交流之中,言语之间文化障碍就越小。在文化“适应模式理论之中”,文化适应被分为文化适应和社会适应两点。虽然,在跨文化交流当中,负文化迁移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把负面影响降低。

四、文化交流中的适度文化移情

继续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培养了许多优质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同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在对外文化交流教学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对此,我国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措施切实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学习机会。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英语是使用人数最多,应用领域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改革开放的现实需求,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非常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不论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都是作为基础课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确立四六级考试制度。高校英语教师数量的配备也逐渐增多,已经形成了各类大学英语教材。毋庸置疑,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软硬件设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肯定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根据研究,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接触或者学习英语,但是大学毕业后真正能使用英语进行流畅的交流的人数比例并不高。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够满足改革开放持续深入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概莫能外。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典型特征,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也主要是书面考试。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际交流场景中的运用,而传统英语教学闭门造车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忽略了英语教学本质要求,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2014年以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至今已经获得沿线几十余个国家的支持和加入,在此背景下英语教学中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国高校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改善英语教方法,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对外文化交流能力。

(二)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欠缺在我国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师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的英语素养的评价更多的是通过考试。然而,要进行良好的对外文化交流前提就是对英语国家本土文化的充分理解。思维习惯、风土人情、语言风格等是不同国家文化构成的重要要素,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更加注重的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上述要素。学生对英语文化要素的忽视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跨文化理解力,因此许多学生虽然英语听说读写非常优秀,但是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却发现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对方的真实意思,导致对外交流不畅甚至存在障碍。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这一问题,注重西方文化背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力。

继续阅读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探讨

摘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是一个协调平衡的经济体系,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要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为着力点。本文从分析做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意义为出发点,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并对影响因素和对策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新时代

根据我国新时代、新特征、新形势,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任务,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拓宽了海外市场。国内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跨文化交流。

1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今时代背景下,世界已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市场,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以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各国企业间的互动沟通,实现合作共赢。由于各国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这是当今企业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因此我国企业如果想要提高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竞争力,必须做好跨文化交流工作。(2)跨文化交流主要指在商业活动或管理活动中进行,并且具有明确性和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工作。因此各企业应重视跨文化交际工作,明确其内涵。不是企业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可以称之为跨文化沟通。

2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趋势下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2.1在时间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观念。西方国家大多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将时间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武器,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金钱。而中国在时间观念上通常要求比较宽松。由于时间观念上存在的分歧,可能造成双方在经济谈判中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了经济体系建设的发展。

2.2在空间领域方面中西方对于空间领域有着各自的认同感。如西方人要求拥有独立空间和隐私,不喜欢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中国人大多热情好客,喜欢在家里呼朋引伴,一起聊天吃饭作为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这种在空间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沟通时产生冲突。

继续阅读

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传播发展论文

一、国际旅游与跨文化交流传播

旅游是人们暂时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并不会在异地长期居留的活动。随着物资流、信息流、文化流和经济流的不断发展,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逐渐发生着物质的、信息的、文化的相互作用。旅游属于文化交流传播的范畴,旅游的最大动因就是实现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伴随着旅游空间的流动而发生着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这种文化传播在国际旅游中得到更明显、更突出的表现,而这种国际文化传播就体现在:

1.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对当地文化带来触动在国际旅游中,由于这种长距离、大空间的移动,使得两地在文化氛围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进行游览和活动,一方面,对目的地的经济文化形成一定的认知。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各种消费活动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但旅游者在当地的无意识性或示效应则对当地文化引起触动,旅游者在目的地传播客源地文化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但旅游者能够从目的地感受到鲜明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如果旅游者来自于文化强势的地区,他的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相对弱势的地区,那么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方式就对当地人们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与此同时,随着当地居民从最初对旅游者的欢迎逐渐变成不满,甚至不完全接受和理解旅游者的文化,这种就是跨文化传播障碍的深刻表现。

2.旅游目的地文化对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人们之所以旅游,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地域和文化之间差异的存在,相对于旅游者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而言,旅游者到旅游地旅游,把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及所见所闻带回到客源地,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古代,唐僧西天取经,马可波罗行纪等都是对跨国文化进行传播的典型例子。旅游者回到常住地后,向周围的人讲起自己在目的地的所见所闻,这种行为也是有意识的文化传播,但这种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的局限性,旅游者眼中对目的地的感官及评价不一定是准确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大多数旅游者通常是按照旅游指南或旅游团的方式去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再加上不同旅游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体验和判断差异,这就使得旅游者在真正了解当地文化方面会产生较大的跨文化交流障碍。

二、国际旅游中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传播中的应用

在发展国际旅游业务中,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在国际旅游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的基础性角色随处可见,下面就以泰国旅游业为例进行阐述。泰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国际旅游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泰国旅游业之所以能如此繁荣,除了其具备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艺术之外,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语言在泰国旅游市场中的细致体现进入泰国,如果你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可以实现在泰国轻松自由行,无须导游,无论是吃住还有游购,对你来说不会有任何困难;同时,对旅游、文化之类的研究和考察都比较方便。因为,在泰国,各家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学校等都积极使用英语,在英语学习、宣传方面随处可见,杂志、地图册、名片、旅游宣传促销等非常全面,到位。即使是在一些大型的表演或歌舞表演场所,都会有相应的口译。泰国整体的语言能力较强,英语在泰国的熟练运用,在发展本国旅游业,实现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意义重大,意识强烈,耐人寻味。

2.语言在泰国旅游及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泰国,所到之处,各种人员基本上都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在泰国什么地方,都能给人一种全民英语素质基础较好的感觉,普遍反映出泰国百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与此同时,在泰国,无论是电视频道,还是综艺节目,英语类的节目比较多;在很多公众场合,广告牌、指示牌都是双语解释;在著名的景点中,日语、汉语、泰语等宣传册、资料册都有免费提供。由此可见,在泰国,对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十分重视,泰国民众在语言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强。

继续阅读

大学教学中文学意识的渗透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许多不同的做法,但这些做法都将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系统而有框架的教学,尽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比例如何分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培养文化意识一般通过对中国文化和某一外国文化(或者一群外国文化,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介绍和对比得以实现。教授某种特定文化的具体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相对性的敏感,但这些关于特定文化的具体知识还必须与形式多样的、动态的、实时的文化语境相结合才能变成“活的知识”。

将文化意识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shock”“transnationalmarriages”等,新视野听力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电影,尤其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功夫之王》《雪花秘扇》。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给其他学习者(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学习者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学习者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目前各大学一般都配有外教,执教英语课的教师往往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文化意识。

继续阅读

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关系的内涵,而高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使命而实施,对于跨文化的交际、英语教学的关系研究,从国外有关文化进行探索,在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的交流,以及分析了跨文化交流具有的意义,从而提出了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交际与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流;差异;建议

一、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1.语言。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对于跨文化的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英语又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不同国家的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偏重于对英语文化、词语的研究,进而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2.文化。对于文化,从广义上分析,文化不仅仅指精神层面的,还有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从狭义来分析,文化是指在精神层面的事物的总和,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等,所以,文化作为人类物质、精神等财富的总和,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基础,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而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了解、掌握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其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继续阅读

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思索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在价值观、传统习惯、政治信仰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以及人们表达感情、相互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经济贸易、科技交流中不断发展的。语言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形式。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认识的加深,人们开始注意到语言与文化以及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产生认识误区,即过分注重目的语文化,总认为目的语就是交际的全部,忽视本国语言文化在交际中的作用,造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外语学习者无法在目的语与本国语之间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无法实现真正有效地双向交际和沟通,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注重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以至于无法’用目的语恰当的表达本国语言与文化,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即人们常说的本国语文化缺失现象。

一、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检视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国文化输出与外国文化输人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输出与文化输人同样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注重对目的语的研究,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研究,所以中国文化在交际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近代历史上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基本上都是以输人西方文化为主,很少有中国文化向西方国家输出的现象。另外,从文化的影响力来看,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明显大于我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强势经济对其文化的助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文化,进而影响和改变着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则处于劣势,优秀的中国文化难以输出,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我国优秀文化无法输出,西方文化则大量输人。由于本国文化输出不足,跨文化交际也就演变成了文化引进和文化侵略。随着我国文化交流现象的日益频繁,在进行交流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中国人可以非常流利的用英语同外国人谈论国外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以及情人节,但对外国人非常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武术、中医、儒家文化等却不知该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严重的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既需要学习者了解和熟悉目的语国家文化,确保对外交际的成功进行,还需要掌握如何用目的语准确的表达中国文化,以达到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时无法用目的语对中国文化的词语进行翻译,如许多人不知道该怎样翻译孟子”、“老子”。这样的跨文化交际既无法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也易造成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最终必然导致交流的失败。

二、跨文化交除中中团文化缺失的原因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强势造成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据优势地位。在许多国家,除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之外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化。英国记者麦克雷曾指出:美国的优势和大国之尊,既不表现在天然资源的丰富,也不表现在经济规模的强大,甚至也不表现在政治影响的广泛,美国强权最为隐秘而且最具杀伤力的表现在于文化上的扩张与渗透能力。①因而有学者这样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在不断地传人中国并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中国文化则很少输出国外,中国文化在交流中受到了极大地冲击了荆比实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的双方应当享有平等的地位,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双向交流。但是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英语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因而人们往往容易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学习和接受强势文化。这必然造成中国文化在交流中的缺失现象。

(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中国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语言学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语法结构的讲解,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形成了学生对语言的机械记忆和模仿。另外在讲解词汇时过分重视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制约。这种教学脱离了语言具体运用的语境,即使词汇和语法掌握的再好,在运用时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更别说准确的表达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外语教学逐步重视语言教学的文化因素,但许多教师还是习惯将文化教学看作是一种理解外语的工具和手段。许多教师为避免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用语和理解失误,在教学时侧重于对外语文化的介绍,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介绍传播。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津津乐道,对于中国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长此下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无法准确的用目的语表达本国文化,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自然会产生缺失现象。

(三)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处于保守的闭关状态,文化输出受到限制。解放后,时期文化交流又被封杀,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鼓励文化的自由交流和文化输出,但由于历史的长期阻断以及改革开放时间尚短,我国文化输出必然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重要原因。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