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快乐家庭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只因喜欢一位年轻诗人的诗歌,觉得读后回味无穷而沉迷于其中,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偶像自杀数年后的祭日,以卧轨的相同方式随之而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反思的问题,我们除了为这样一个花季少年感到惋惜和痛心之外,更多的是应该为当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感到焦虑。的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就是服务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机构。
从心理治疗着手: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一、案例呈现:
成绩至上,让一个“望女成龙”的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成绩至上,让一个出色的孩子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小敏是语文课代表,我选她做语文课代表不是因为她的突出,而是我被她那双可爱的小眼睛给深深吸引了。小敏妈妈也拥有这样一双小眼睛,笑起来十分亲切,我们是在她亲切的微笑声中进入她家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小敏在家很懂事。确实,她真的很懂事,大度、乐于助人,同学们给她的评价都很好,因而她的朋友很多。更值得表扬的是,她当课代表工作认真,尤其是早上收交作业时总是赶在上课前收齐。小敏妈妈听了我的表扬,笑着说:“S老师,您让小敏做课代表,她可高兴啦!以前上学一直是她爸爸送去的,自从当了课代表,为了早点把作业收齐,自己早早就到学校去了。她现在变得很自觉、很积极,我们看到可真高兴。”谈到学习成绩,我们说话都比较委婉。可小敏妈妈的话出乎我的意料:“小敏智力一般,只要她正常发挥,有所进步就可以了。我想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美好的,我们希望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表示认同。快乐至上,让一个慈爱的母亲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培养目标;快乐至上,让一个可爱的孩子拥有了快乐的童年。
二、育人心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目标。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到,同样是母亲,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带给孩子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也必然培养出不同学习观念、不同生活观念的孩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家长,在了解孩子长处和短处的同时,应该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教育原则:
(一)遵循快乐原则,让孩子获得健康
我认为只要坚持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教育,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自然就能调整出最佳的状态来,在快乐中学习、收获。家长们,你每天关心过孩子笑了吗?孩子放学回家,你若笑眯眯地问他们:你今天过得快乐吗?孩子就会告诉我们,他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他觉得很愉快,哪些事情他觉得不愉快。通过他的描述,了解他目前的学习状态。当他哭着回家说挨了批评时,你要说,是老师重视你;当他伤心地告诉你,有些事没做好的时候,你该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你就是最棒的;当他害怕和老师交流的时候,你则告诉他,老师就是他的第二个妈妈。通过家长与孩子轻松的沟通,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树立自信,能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这就是最理想的!
(二)遵循赏识原则,让孩子拥有自信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作为尚不成熟的孩子,缺点自然既多又不善于掩饰。优秀的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时、热情地赏识他们的优点,这是有效的教子之方。赏识自己的孩子可以改变他的一生。自己的孩子在万千孩子中,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家长应该竖着大拇指告诉他,你最棒!如果连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的孩子,那他们怎么可能自信呢?家长们,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吧!你会有惊喜的收获的!
【摘要】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环境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影响;对策
一、新媒介对幼儿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
1.电视上的动画片符合儿童的需求,画面艳丽,内容丰富,故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主人公,如爱莎公主、阿奇、小猪佩奇等都深受孩子喜欢。幼儿看动画片,一是能够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动画片里的故事情节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幼儿想象力的开发非常有利。二是能够带给孩子快乐。看看孩子们看动画片的痴迷程度,狂热地模仿动画里的人物,就知道孩子们有多开心。三是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从幼儿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幼儿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四是净化儿童的心灵。优秀的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给幼儿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榜样和一些群体性行为规范,促进幼儿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五是部分动画片还具有治疗作用,如《熊出没》系列由于色彩艳丽,画面丰富,而成为弱视、斜视等眼部疾病治疗的首选。
2.有一些比较好的幼儿节目或游戏,教幼儿做一些折纸或者小玩具等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幼儿不仅仅是观众了,而是节目的主人公,以幼儿的心灵,以幼儿游戏的方式,以幼儿的成长经历来演绎幼儿的喜怒哀乐,诠释做人的快乐、童年的优越、人类的聪慧。
(二)消极的影响
1.由于喜欢,所以幼儿观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对幼儿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电视有高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减少了幼儿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而且很多幼儿都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种习惯会使儿童的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第一篇:儿童家庭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但保障性政策不足
自1983年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教育指导更是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2006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首次将家庭教育指导写进了法律;直至201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可见,在政策层面,政府已经将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然而,从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模式来看,牵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是各地妇联,政府在政策执行和落实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妇联只是一个群众性组织,它对其他行政部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约束、管理甚至强制的作用。因此,当家庭教育指导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或者执行不力,妇联难以进行有效地行政干预,还需要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才能真正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家庭教育指导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差距较大
虽然目前我国对家庭教育指导非常重视,但是很多省市对家庭教育指导无论是在管理结构的设置、人员配备还是经费的投入上都是不足的。据《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2个省中有11个省没有独立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家庭教育工作只是儿童部的一部分职能,有3个省没有专职人员。在家庭教育经费方面,2012年妇联自身的工作经费占到全部支出的38.7%,课题、活动和下拨经费微乎其微。”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教育资源还存在城乡差异。目前,所设立的家庭教育指导站或者家长学校,都集中在县、市以上,而农村更加薄弱。而且,有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纪比较轻,家庭教育意识相对较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较强,但由于工作时间、地域的原因,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接受到相应的指导。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也给家庭教育指导带来了挑战,因此,应完善管理体制,使各级管理细化,建立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同时,还应加大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投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的条件,使家长们能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否则,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指导需求
目前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他们缺乏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主要侧重于对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而真正的指导还需要外聘专业人员。而托幼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靠专职教师,但教师们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由于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很少开设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类课程,等于说是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前培养,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入职以后,以自学和自己摸索为主,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加之大多数教师比较年轻,入职时间不长,甚至自己都没有做过家长,经验比较缺乏,使得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很多幼儿园班额比较大,孩子比较多,教师工作的强度也比较大,致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家长进行指导。虽然很多幼儿园对教师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要进行家长教育指导的次数进行了规定,但是并没有相应地监督措施和激励机制,教师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加之平时工作也比较紧张,致使家庭教育指导在很多教师眼里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也使得家长们对托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期望值逐渐下降。
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国际儿童节,至此我们为大家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主要就儿童的合法权益,权力与职责、父母对子的教育和责任,以及防治外部因素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与大家展开讨论。希望我们的这一节目能赢得广大朋友的满意,下面请看这一内容。第一: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个做父母的责任。众所周知,儿童的问题是全世界密切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将是未来的建设者。塑造儿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儿童影响终生的是家庭,这是由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密切性决定的,而整个未成年期(即0~18岁)又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在父母的监护下完成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尤为重要。一个人受到18天的教育可能关系不大,受到18年持之以恒的教育则大不相同,一定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第二:应明确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职责。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了解和懂得孩子们在生活中应有的权利和职责,以及所希望于孩子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父母可以坐下来,把认为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职责,以及对他们的祝愿和期望列出。在长远的目标中,父母抚养的孩子还应该是在社会中能够起很好作用的人。他们应该和善,讲道理,体谅别人,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独立,自给自足,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要知道,你所期望于孩子的越清楚,孩子们对他们的职责也就越清楚。一定要及早反复地和孩子交谈什么是你希望于他们的。有些父母的实际做法常常与他们所要求于孩子的不相符合。例如,他们期望孩子长大一些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在实际做法上,又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而且在并不需要的时候,还继续不断地向他们提出忠告。当你把你的期望告诉孩子时,一定不要提高要求,使孩子面临一个你提高了的标准,因为这种做法是尽善尽美的追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泄气和不安。如有的父母,当孩子拿回家的成绩单上都是A,只有一个B,他们却把所有的A都忽略了,而对一个B严肃地进行批评。要求尽善尽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评太多,总挑毛病。他们往往忽略孩子较小且积极的行为,而集中于他们的不足之处。第三:父母应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粗暴型与溺爱型最危险。一位家长说:“我的性格比较急躁。当孩子犯错误而又倔犟不认错时,我会上火,甚至动手打他,有时打得很重。事后看到孩子委屈、痛苦的神情,心中又很不安。”性格粗暴的父母往往因一时心急气盛,而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记要冷静、理智,要彻底摒弃“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陈腐观念。溺爱则是杀人不见血的“家教安乐死”。被盲目的爱子之情所蒙蔽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脓疮”也看得美如“桃花”,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判断力。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调控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向父母预期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家教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如果孩子的发展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是不可控制的,那么家都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当然,家教控制应该是说服引导式的控制,不应该是压迫式的控制。教子的方法和技术,背靠家教理论,面对孩子实际,旁倚家庭关系,是家教研究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调控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部分给予孩子潜移默化影响,二是对孩子的训练、管理和要求。后者也可以产生很大的调控力。父母每一项调控措施都应该以孩子的自觉行为为目的,以愉快接受为中介,力争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言教在于先使孩子产生自我约束力。许多父母利用言教在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给孩子买玩具之前,要求孩子爱惜玩具,用完后收拾好等。这种事先的要求和约定,可以使孩子产生自律力。偶有违犯,孩子自知输理,一经提醒也能改正。即使孩子因为“背信弃义”而受到父母的处罚,也会心服口服。言教在先和言而有信结合使用才能生效。言而有信是树立父母威信的核心要求,它关系着家教的成败,古代“曾子杀猪取信”的著名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言而无信的父母不可能令孩子口服心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诺,一经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实在无法兑现的,也要说明原因,争取孩子的谅解,并与孩子协商,给予一定的补偿。有布置,有检查,奖惩兑现,说到做到,日久天长,孩子自然会感到父母言语的力量,而重视父母的要求,使父母建立起必要的教育威信。总之,要让您的孩子健康活泼地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儿童,善待孩子。第四:父母应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孩子降生人世之际,作父母的,第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营造一个能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家庭是幼儿成长发育的摇篮,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频繁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在家庭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幼儿良好性格的基础,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夫妻间的和睦关系是成功地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因为夫妻间的互相关怀、互谅互敬常常和教育子女的过程、参加劳动的过程交织在一起。幼儿正是从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父母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开始他们认识一切人际关系的起步。在和谐幸福的家庭中,幼儿感到温暖、快乐、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性格活泼开朗,易形成尊老爱幼、礼貌待客、善良诚实等优良品质。相反,在夫妻感情不和、纠纷不断的家庭中,幼儿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甚至产生羞愧感,往往变得性格孤僻、胆怯或暴躁,对人冷漠,受到刺激就会担惊受怕,心灵受到创伤。这样会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疾病和身体发育不良。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夫妻和家庭成员之间应互敬互谅,注重沟通,合理分工,民主理财,互勉互助,营造一个整洁,安全的家庭环境,幸福、和谐的情感氛围,让幼儿在温馨的家庭沃土上健康成长。第五: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家庭教育中则是“一日为父,终生为师”,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孩子的终生老师。不能因病换班,也不能指望告老还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平日被大家挂在嘴边的“身教重于言教”这句很有见地的话,下包含着影响即教育的意思。无论什么人的性格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项教育要求不管有多么正确,总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巩固。有效的教育离不开时间的慷慨支持,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父母教育孩子有时间上的充分保证,因此,家长可以在掌握教育规律后,从容不迫地建立合理的家规家法以及父母与子女的教育默契,使幼儿的思想、情感、需要、习惯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充分的发展,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父母必须要一面忙工作,累死累活地参与社会竞争;一方面为教育与哺养孩子含辛茹苦,没有一点牺牲精神是绝难办到的,家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第六:父母应无条件且积极的抚爱孩子。抚爱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抚爱包含对孩子特性的了解和懂得这些特性可贵之处。当你抚爱孩子时,会对孩子发展着的“自我”感到惊奇。在他们奇迹般的生活中,他们的个性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尽心的抚育能促进孩子个性的形成。抚爱也包括承认孩子需要离开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如果父亲或母亲对此珍惜,这种独立将比较容易出现。第七:父母应无条件的积极照顾孩子。照顾首先意味着对孩子的思想、感受、行为等每一件事,以及对他发生的一切都感兴趣。它还意味着给孩子的快乐,至少和你自己的快乐相等。孩子对待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想法:父母对我照顾得如此好,我也应当照管好自己。当孩子感到父母在关注他的快乐,他会更乐意接受父母的规定和管教。爱孩子不可溺爱、纵容、控制或者过分保护。你的爱,应该是对孩子的行动负责,而不要使孩子成为你们的中心。从早期教育开始,就要使他们知道,不但不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所有东西,而且不论他们想做或不想做,都必须做规定的事情。父母的爱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即要是无条件的(使孩子有安全感),也要是坚定的(努力教育孩子成为独立的有责任感的人)。人的两种基本需要是,爱和被爱。可八到十岁半的孩子,会开始归还你的爱。在为了别人的快乐这一共同目标下,人们彼此会出现一种相互爱的关系。在相互爱的关系中,把对方的需要,看得和自己的需要一样重要。给对方以爱和接受对方的爱同样使人感到满足。当然,一个孩子完全脱离自我中心,并具有成熟的爱,是需要很多年的。青春末期应该显示出他的爱,并能很好地处理好与他人亲密的关系。的追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泄气和不安。第八:父母应注意外部环境,尤其是电视暴力影响孩子为人。不久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行为模式的精神病学家杰夫里·约翰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长达17年之久的研究项目:对受试者看电视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统计。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其成年后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杰夫里领导的研究小组对707名儿童(绝大部分是白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刚开始时,受试者还只有1~10岁。在17年当中,这些儿童一直在接受各种测试和调查。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和详细的统计发现,年龄在14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如果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当他们长到16岁时,有5.7%的人有过激行为;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在1~3小时的上升为28.8%。研究人员还对平均年龄为14岁左右的男孩子和女孩分别进行了统计。对于男孩子来说,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的,成年后只有8.9%的人会有过激行为;每天看电视在1~3小时的,成年后有32.5%的人会发生过激行为;而每天看电视3小时以上的人发生过激行为者占45.2%。对于女孩子来说,发生过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3%、11.8%和12.7%。此外,童年时期存在被忽视、家庭收入低、父母离异等问题的孩子,往往比正常的孩子更喜欢借助电视来消除烦恼。所以,他们看电视的时间更长一些。杰夫里指出,60%的电视节目都带有暴力内容。美国心理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平均每小时的电视节目中就有3~5个暴力镜头,这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有所区别,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影响尤为明显。研究人员认为,儿童长期在电视上看到大量的暴力场面会渐渐感到麻木,习以为常。不仅是电视的暴力内容会使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长期沉迷于电视还会影响儿童的交往能力,以至于当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妥善处理。他们不知道除了大打出手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尽管我国的电视节目内容与美国不同,但是家长仍要设法把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以内,同时对儿童看电视的内容要有所干预,不能听之任之。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们向所有小朋友表示衷心的祝贺,祝他们生体健康,节日快乐。
1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调查情况显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许多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遭到了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从而生活上、心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
1.1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在山区跟孩子们接触时,他们大都不会主动跟你讲话,主动跟他们讲话的时候,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惧怕外人而吓得发抖甚至哭起来.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管教,学习成绩特别差,甚至有读五年级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孩子们的自卑心理大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在大山深处,很少与外界接触造成的.
1.2缺少亲情关爱,心理发展异常
父母亲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不能陪同孩子,心理产生愧疚感.许多家长便想从物质上给予补偿,对于孩子想要什么,便满足什么.这种爱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而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却无法找到亲人诉说;当感到迷惑时,却得不到父母的正确指引,久而久之失落感,无助感逐渐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1.3家庭教育缺失,成长过程脱轨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许多习惯的养成,都与所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留守儿童,一般都没在父母亲的身边.大都是被隔代带养或者寄养.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被过分溺爱便是得不到关爱.很少接受到来自长辈的正确引导.由于无人看管,很容易养成散漫,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成长轨迹发生偏转.
作者:邓惠明单位: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
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结果适得其反
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孩子个体身上承受着更大的家庭重托和期望。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期待和要求定位太高,出现了很多“高期待”家庭。家长们在给孩子定立“成长标杆”的时候,不是面对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是盲目地把孩子与其他的人相比较来提要求,甚至认为别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而且必须做到。
在大多数“高期待”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存在“教育过度”的现象。家长和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很多,而孩子的快乐没有增加,反而是亲子冲突在增加。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的同时,还会表现出“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容易出现“无情”、(不知道感恩)、“无能”、“无责任感”的不良后果,这与家长原先期望的结果正好相反。孩子在这些无望实现的目标面前绝望,甚至抵触、逆反。结果不仅家长沮丧、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中“家长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却越让家长失望”的现象,成为很多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舍本逐末
家庭教育目标是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家庭教育的要素。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他们不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把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不是基于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兴趣提出教育要求。而是根据社会的“热点”盲目追风,社会上什么专业“吃香”,就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目标常常是“见异思迁”。“有一些父母根本不重视对子女个性、兴趣发展的培养,单一地崇拜时尚、盲目地跟风追求热潮,甚至有的家长不顾孩子是否承受得了,让孩子同时参加多种特长培训,使孩子每天疲于奔命,结果却扼杀了孩子原本的天性,使孩子原本存有的兴趣也变成了反感和讨厌。”
有的家长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孩子提出教育要求,比如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问题。有的家长求成心切,替孩子做了很多的选择和主张,包括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怎么安排作息时间,甚至能和什么样的孩子交朋友等。有的孩子顺从了这样的安排,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家长会觉得这孩子没主见;有的孩子拒绝了家长的安排,却又被家长认为是“叛逆”,结果也只能是教育失效。
许多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动机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孩子受到非常狭隘的价值观影响,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质、短视的观念和单向的思维方式,出现较为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过于功利化的家庭教育目标,掩盖了亲情的温馨,亲子之间似乎进行一种交易:我给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你给我满意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惜对孩子施压,这些都无异于在舍本逐末。
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影响深远。长辈的教导、家庭的教育、家庭成员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每位家长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是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地、快乐地成长、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理念。正确树立育人理念,转变立德树人观念:是“为家教子”还是“为国教子”?是“以智育人”还是“以德育人”?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没有观念突破、理念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首先尊重理解孩子,家长应充分认识孩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激励孩子发展自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让孩子不仅好学,而且乐学。其次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除了开发孩子智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升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既允许孩子有其正当需求,又让孩子事事处处有大局意识,让孩子明辨是非,健康发展,有效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的能力。
再者注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功效既取决于家庭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重要的取决于父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努力给创造锻炼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长应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主动抛弃烦恼、破除陈规,为孩子搭建一个又一个拼搏和磨练的机会,让拼搏精神和孩子的自我发展紧密结合,让孩子茁壮成长、立志成人。让孩子懂得“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勇敢地直面挫折,大胆地将挫折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始终,如此不仅让孩子成就理想,而且更是使孩子摆脱溺爱、早日实现梦想。家庭成员的生活和谐、文化氛围、文明习俗、爱好差异等都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因此,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树立民主向上意识,构建健全人格,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创造靓点。
2明确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2.1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的基础我在课题调研中“最不愿意对话对象”调查晴雨表显示,家长成了孩子最不愿意对话的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我校70%左右的孩子不想和父母相处,因为孩子不愿听父母的“唠叨”。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什么都愿意说。家长应该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尊重理解孩子,学会倾听。实事求是,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数学跟一楼的比,语文跟三楼的比。再者,不要把孩子作为炫耀的本钱。孩子暂时不如人,也没关系。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家庭作为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
2.2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生活上做到:不挑食、多运动、有节奏、自己事情自己做。有这样一个案例:学校组织春游,有个孩子不会摔跤,看到其他同学摔跤,结果自己从凳子上受惊吓摔成骨折。这个教训让我们觉醒,应该让孩子从小运动起来,顺应态势调整学生生活节奏,让孩子能动起来,也能静下来,能疯会静。在日常的家庭学校教育中,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听课、作业、订正、反思、整理;行为习惯:待人接物、诚实守信、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即规则:不要认为我的自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思维习惯:辩证、多元、不走极端。《易经》告诉我们不能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不能用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注重德性成长,让孩子养成向善之心:学会倾听、理解同情、帮助、恻隐、孝敬、感恩。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地球负责。顾明远家教理念,正视了孩子的人生信念,让孩子热爱生活、直面挫折、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3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孩子天真烂漫,只有性向与志向结合,才有幸福的人生。让他们保护好奇、养成习惯;发现兴趣、引导兴趣;只有性向与志向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没有人为诺贝尔奖而奋斗,只是他们的性向所致。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家长要学会等待、发现、引导;不要超越、跟风、放任、强加。文凭时代即将过去,孩子的终身财富会是健康、能力、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