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科研资金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1从课题项目经费中违规提取各项费用和基金在对一些科研院所的审计实例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型科研机构都有违规提取“所长基金”,从科研经费中分摊管理费用和提取修购基金等问题。例如,有的单位将维修费、车辆燃修费、工程款、通信费等费用直接计入科研经费,或者从中提取管理费用于支付招待费、会议费、公用经费和日常开支等,违反了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
1.2结余课题项目经费挂往来账形成闲置资金在农业科研院所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少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盲目申请课题,虚报瞒报课题预算,申请到了大量的超额科研经费,由于时间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在结题后仍结余了部分经费,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这些资金或者长期挂在往来账上,或者进行违规经济活动,给资金安全以及国家和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2针对农业科研院所财务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
2.1建立健全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农业科研院所要健全科研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挤占、挪用、节留、骗取和套取科研经费,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有效使用。
2.2加强预算管理并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合算,要求在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计划时,必须有财务人员辅助其工作,设计实验内容要考虑细致、全面,预算要合理、细化、明晰并且要参考以往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评审费和国际交流合作费等支出。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双方都要控管好三项支出费用的总额,确保不超出预算。
2.3推广应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配合国家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抓紧建设农业科研院所现有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数据库和经费数据库,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结构、接口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建立好本单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和经费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2.4规范课题立项并加强项目力度避免一题多报或者多次申请、重复资助,浪费资金。及时查询重复立项,实现立项全过程的“可申诉、可、可追溯”。
摘要:以新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背景,剖析我国科研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产生风险点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举措建议。新形势下科研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关系到科研机构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运转,是否能够研发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而关系到科技强国路线的顺利实施,把控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流程,防止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使科研机构经费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对我国科技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科研机构;风险防控;举措建议
科研机构是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简称:新制度)正式执行,新制度的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不仅需要各个科研机构管理人员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把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新旧制度衔接工作、人员到位;也需要各单位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适当调整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转规则,树立问题导向,及时发现科研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及时的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违规问题。
一、科研机构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1.科研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存在问题。许多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课题经费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为了加大课题组成员使用课题经费的自主性,机构本级管理部门下拨经费后很少实时监控经费的使用情况。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审计团队,使得经费使用缺少来自内部的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经费的使用者必然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外部审计监察发现漏洞,对经费的使用规范可以适当的“疏忽”;财务审核人员在此长期的舆论氛围下也难免放松警惕,最终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或有不少的科研机构经费管理部门下拨经费随意,机构内的课题项目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同一级别的项目下拨相同数量的经费,不考虑各项目组具体的经费使用情况,造成有的项目组经费缺乏,有的项目组经费过剩,从而导致经费调配的不协调。2.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的另一大内因源于目前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矛盾:科研经费来源的财政性与科研工作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我国公办科研机构是科研团队中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受财政资金管理规则的约束。而科研工作不同于行政工作,其资金使用在每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导致科研工作的资金需求在财政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得到满足,而科研工作者为了顺利的完成科研任务就不得不在财政制度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规范进行一定的突破,这样做虽然能够一时解决科研工作的资金使用需求,但长此以往就会打破科研机构守规则、讲纪律的工作作风,使得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财务风险点的产生。
(二)外部原因1.整体的环境对科研机构出现内部控制风险必然产生影响。科研机构不同于企业,盈利不是其首要目标,投融资等外部方面产生的风险有限,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存在于内部、存在于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诉求方面。整体的经济环境促使科研工作的收入水平距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同类型技术人员收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报偿给予补偿,不论科研人员承接多大的工作量,都只能由各科研机构内部出台有关奖励规定对其进行激励。水平参差不齐的奖励制度造成部分科研人员从课题经费中寻求价值的补偿,从而产生违规违纪。2.公办科研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多为国有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观念落后,许多机构的管理依然依托早期的信息处理方式,如财务软件老旧、纸质文件过多、审核需要面签等,没有很好的运用如今科技大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实现办公的自动化,造成各方面管理留痕不易、效率低下,从而使内部控制成本升高,而理解内控体制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许多管理者目前依然不具备内控思维,这就导致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漏洞。
二、科研机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举措建议
(一)提升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科研机构资金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促进机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方法。对于科研机构而言,资金管理者包含不仅限于财务人员,机构负责人、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都属于资金管理者的范畴。加强资金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促进科研机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术的财务团队和内部审计团队,是科研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财务工作者,熟练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充分理解科研工作特性的基础上设置好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则流程,是作为科研机构内部控制主体之一应达到的标准。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科研项目经费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要求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经费;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策部署,1)持续加强财政科技投入力度,2013—2016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年均增长11.1%,2017年投入R&D经费达17606.1亿元,比2016年年增加1929.4亿元,增长12.3%,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2)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出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5号)等规范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促进释放创新活力。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全新局面,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放管服”政策落实不到位,财务报销过程繁琐近年来,国家通过颁布中办发〔2016〕50号文件,基本理顺了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科研活动规律需要之间的关系。各地方也根据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更为宽松的管理实施细则。但对于农业科研院所来说,“放管服”改革下放的不仅仅是资金的使用管理权限,更多的是相应的管理责任。为避免承担责任,一些单位或是观望、等待,在主管部门出台新的内部管理办法之前,仍旧按照旧政策执行;或是在制定内部管理办法时,针对项目预算调整、难以取得住宿发票、野外考察及自行采购仪器设备等简政放权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求科研人员提供更为繁琐的报销资料或有意提高报销门槛,部分要求的证明材料的取得难度甚至远大于发票,再加上多数科研人员不谙财务规定,几乎搞不清一些原始票据的区别,繁琐的财务处理占用了大量本该属于科研的时间。
1.2预算编制不科学,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宣传力度不够在预算编制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部分科研人员仅将“放管服”政策理解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松绑,忽视了“意见”提出的“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过度强调科研活动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等,项目预算编制粗糙,随意性大,导致经费预算和科研活动严重脱节,出现该花的钱花不了、不该花的钱必须花的现象[1],在预算大幅调剂受阻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序列项目开支、编制虚假账目[2]等乱象起到了推动作用。2)部分科研人员因担心在经费使用上出问题,预算中没有的内容不敢支出,倒逼在预算编制之处就精细化测算,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专业知识的缺乏,极大地加大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
1.3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乏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科研经费的使用在形式上由审计、财务、科研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部门共同监管,但由于不同部门关注的重点不同,且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同工作机制,导致科研经费监管流于形式。财务人员受科研专业知识和精力限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多局限于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报销手续的完备性、支出范围标准的合规性等方面的审核,但对于科研经费支出和项目目标的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同一主持人名下不同项目的科研经费交叉、重叠使用、支出进度缓慢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经费执行存在一定的风险、部分项目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
2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会计实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从2019年新的会计年度起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新的政府会计准则采用了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双并行的核算方式,使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充分完整。文章从新会计制度的意义、特点、重要性以及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更好的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落地实施,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新会计制度;核算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的相关理论
(一)新会计制度研究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来,构建科学、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可算标准体系成为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头戏。就政府会计体系来看,涉及体系及单位繁杂没有政府、高校、科研、医院等等,各主管部门针对本系统的特点或需求制定一些细化的制度,各制度间核算口径不一、内容交叉,会计信息难以比较或可比性不高,财政部门汇总信息困难、且质量较低,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为此,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特点1.高校资产核算的变化。固定资产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学校的固定资产大多数为教育与科研设备,旧会计制度对院校固定资产的要求和审核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新制度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设置了累计折旧,当学校取得固定资产时应使用“双分录”的核算方式。2.高校经济来源的变化。高校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性拨款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两个渠道,在新会计制度下,院校会计体制发生了变化,明确费用支出和收入的内容,规范了成本核算,增加了经济来源的渠道。3.高校负债核算的变化。取消了“暂存款”“应付款”等二级科目,使用“实际应付款项”“长期应付款”与“其他应付款”等科目。4.高校收入核算的基础不变。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科目仍然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强化了财务会计、完善预算会计,既可以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又能准确反映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满足预决算管理要求。
(三)重要性自从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因为高校的资产种类非常多,教学设备基本为固定资产,而新制度更加完善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细分了固定资产的类别,减少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种类,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核算。而且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性拨款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两个渠道;政府没有对学生的培养成本进行理论研究,也没有提出任何指标,且高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收付实现制,没有累计折旧、成本核算等科目,导致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识薄弱。正确核算固定成本,能够客观反映高校的运营情况。运行新会计制度,还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加了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与竞争力,加大了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加具有责任心。
二、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体系还需完善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尚未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体系,使得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受到影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部分院校存在对资金管理和规划的不足,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摘要: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使其能够潜心从事科研工作,避免在繁文缛节上耗费时间和精力,是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文章从我国科研“放管服”背景入手,指出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政策落地;设立科研财务助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优化报销流程,营造服务环境等创新服务科研人员的措施,以期为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创新;服务;科研经费;科技管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经费为人的创造力服务,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尤为重要。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研活动集中的主要场所,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是支撑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经费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促进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1我国科研“放管服”背景
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2018年,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由此可见,对科研人员和科技事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改进科研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科研水平的殷切希望。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要求主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并扩大了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及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管理权限,还明确项目承担单位要“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创新服务方式”[1]。2018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2],并在赋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多管理权限的同时,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推行一站式服务”、“优化管理与服务”。服务已成为项目承担单位做好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此形势下,作为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和承担农业科研项目主体的农业科研院所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限,应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益[3]。面对管理任务增加、难度加大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释放科研经费政策红利,从管理角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为农业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使他们切实拥有获得感,是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人员是承担科研项目的主体,科研项目既涉及技术又涉及财务。科研人员尽管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占据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其对财务层面了解较少,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碍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1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存在困惑
摘要: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使其能够潜心从事科研工作,避免在繁文缛节上耗费时间和精力,是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文章从我国科研“放管服”背景入手,指出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政策落地;设立科研财务助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优化报销流程,营造服务环境等创新服务科研人员的措施,以期为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创新;服务;科研经费;科技管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经费为人的创造力服务,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尤为重要。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研活动集中的主要场所,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是支撑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经费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促进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1我国科研“放管服”背景
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2018年,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由此可见,对科研人员和科技事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改进科研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科研水平的殷切希望。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要求主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并扩大了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及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管理权限,还明确项目承担单位要“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创新服务方式”[1]。2018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2],并在赋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多管理权限的同时,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推行一站式服务”、“优化管理与服务”。服务已成为项目承担单位做好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此形势下,作为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和承担农业科研项目主体的农业科研院所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限,应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益[3]。面对管理任务增加、难度加大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释放科研经费政策红利,从管理角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为农业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使他们切实拥有获得感,是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人员是承担科研项目的主体,科研项目既涉及技术又涉及财务。科研人员尽管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占据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其对财务层面了解较少,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碍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1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存在困惑科研人员因忙于科研工作,对于新出台的政策特别是有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政策不够熟悉,对经费管理的各种变化不够了解,在科研工作中无法充分运用当前的政策红利,如预算调剂的管理、野外科考的无票报销、绩效奖励的发放等,使其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经费使用束缚。科研人员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对资金的管理[4],但科研人员常常在预算编制、执行、验收等环节遇到管理上的问题。预算编制需考虑过去的基础、当前的研究状态并综合未来目标才能编制[5],除需考虑所需设备、材料及测试化验等专业性支出外,还会涉及出差出国计划和召开会议、聘请劳务人员等事务性事项,内容覆盖面广且较为复杂,科研人员往往只能明确事项在项目中的必要性和安排次数,但不清楚有关财务制度的费用标准等具体规定,需不断查询制度规定或咨询财务人员,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浪费了科研时间;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预算支出科目、预算调剂、合作单位转拨款等具体事项,科研人员往往应接不暇;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还涉及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结余资金使用等内容,科研人员常常是焦头烂额。
一、XX市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
按照财政支出预算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教科文部门的行业特点,XX市财政部门在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实施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各部门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规定和标准报表、编制反映部门所有收支情况的预算,个人部分按实际,公用部分按定额,专项经费经科学论证后进入财政项目库,编制滚动预算,由财政部门视财力按轻重缓急排序安排。
实践证明,实行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强化了部门和单位和预算观念,提高了使用财政经费的责任心,促使部门提高管理水平,集中精力抓好本部门的主要工作,自下而上编报、汇总使产生的部门预算更符合基层实际。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
首先,制定和完善了分部门、分行业的支出预算定额,科学和文体广播部门采用定员定额方法,高等院校和中专技校实行生均综合定额,按照各院校学科设置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实行七大类十四种定额标准。
二是加强项目科学论证,明确资金投入方向。市财政、市教委共同成立了由财政、教育等有关专家参与的“教育财政咨询委员会”,就XX市教育财政性资金投入的重点方向和具体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专家和市教委高教处、科研处、基教处等业务处的意见,就2002年教育专项资金预算再次进行修订,加大对重点前沿学科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市高校重点学科的知名度,加强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建设,落实扩招政策。
三是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使部门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本部门的大事。市科委将科学事业费与科技三项费用统筹使用,年初全部按领域安排到项目,并按照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转变政府职能,由以往科技经费预算划块式管理转变为领域式管理,由过去的单纯抓科研项目,转变为抓项目的同时抓好平台的环境设施建设,理财思路更另清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一、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单位管理者对财务分析工作不重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是预算单位,大多由国家财政支持部分经费,不是完全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生存与竞争压力小于普通企业,因此作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各项投资或经营决策时,面临的风险与压力相对较小,也就很难对财务分析工作有足够的重视。
2.财务人员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科研事业导向不了解,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科研事业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不充分了解经济政策的导向,就无法将单位自身业务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联系,在做财务分析时,容易简单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层面上,就数据论数据,分析报告仅仅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罗列,无法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也就很难成为单位决策的依据。
3.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区分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对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不了解。由于财务人员在分析时不区分具体的阅读对象,不能为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不同的分析内容,也不了解不同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这就使得财务分析工作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分析报告的阅读者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需要的信息又不足,无法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不能给阅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财务人员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用语太专业,不易阅读理解。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对各项数据列示得很详细,分析报告撰写得很数据化、专业化,只有具备相当财务知识的人才能看懂,甚至有的内容仅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能够看懂,不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也无法明白各项数据代表的具体业务内容。财务分析报告不是做给财务人员自己看的,是给分析报告的阅读者,即单位管理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看的,他们不具备充分的财务知识,无法了解各项专业的财务数据与指标,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用语不宜太专业,否则不利于报告的阅读者了解与使用。
5.财务分析报告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确。有些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所列问题过于全面,从资产负债状况、收入支出情况到单位业务发展情况一一列举,对单位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进行陈述,这样就导致所列问题过多,使报告阅读者抓不住重点,无法获得报告中的重要问题。另外,分析的问题太多,容易导致分析不够深入,不能阐明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财务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忽视财务分析的目的,简单的分析财务数据,不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二、科研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1.建立定期的财务分析机制,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人员。单位管理者要对财务分析工作有深刻认识,并对该项工作足够重视,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该项工作可以定期进行,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也可以在出现特殊问题时,做一次专项分析。财务分析可以面向单位管理者,也可以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但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其侧重点也必须有所不相同。面向单位管理者所做的分析可以全面一些,但也要突出几个重点问题。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所做的分析要与该部门直接相关,与该部门无关的或是单位的整体情况可以不提及或仅作简要陈述即可。只有在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下,建立长效的分析机制,通过科研生产部门的配合和参与,财务分析工作才能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