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科学信息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启迪学生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趣味生动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进行故事情境的设置时,尽量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感觉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故事还要具有针对性,能突出科学知识的内涵等等。这些故事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小行为大环境”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系列的生活故事:人们随意往下水道倒油;很多孩子用石头或者是弓箭射死小鸟;有的孩子在经过树林时,从树上揭下一块大树皮等等。故事就在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些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很快进入讨论话题,能够从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等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环境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表示要从自我做起,注重对环境和对动植物的保护等,大大提高教学实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动画课件揭示科学规律,实现高效教学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要想突破这些教学难关,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强调,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了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常规教学仪器进行有机整合,或者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动画展示,通过直观信息和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轻松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人体的组成”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教材设计了“观察细胞”的实验内容,教师引入了显微投影装置,将学生观察到的细胞通过显微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评价该生的观察效果。这样教学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在进行“呼吸与交换”的教学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动画课件展示,调用白板中的课程资源,视频展示人体的呼吸过程,通过动态的箭头显示和肺部大小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人体呼吸的全过程,降低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手段的运用,还要更好地发挥生活课程资源和常规教学仪器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本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根基。
作者:冯海宾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三港湾中心完全小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方法
1.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由于教材编写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将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性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例如,《火山和地震》、《能量的转化》、《水的变化和热的传递》,因其教学内容宏观而抽象,学生很难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采用视频展示、模拟演示等多媒体技术来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亲自去搜寻问题的答案以及合作交流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科学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2.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整合信息化整合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Google、百度等查找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同时还可以制作主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站内进行阅读学习、交流、讨论。这样不仅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该利用做实验、闯关、做游戏、猜谜语、看图片、看视频、小制作等教学情境,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从而强化感知、丰富想象,使科学课变得精彩纷呈。例如,在《电流》单元的学习中,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如果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电路图,学生就能够直观而透彻地观察,理解电路、电流等抽象的概念,并掌握电流及电路图的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又如讲授《蚕》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录像等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还可以用数码相机记录蚕一生各阶段的生长情况,然后制成PPT或电子相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4.将信息技术与探究性课题整合在时间跨度大的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探究兴趣十分重要。例如,在《天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天气变化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并记录有关风、云、雨、气温等要素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信息技术,将天气变化过程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利用计算机处理成图表、电子相册或图文并茂的网页,在个人网页、班级网页、学校网站等。这样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探究发现,又让学生走进了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5.将信息技术与探究性活动作业整合依托网络环境,科学课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作业上也具有了开放性。教师布置了探究实践活动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察、实验、收集、整理、设计、制作等。有了网络,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内外探索成果的展示也就从单纯的教师点评,转向全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点评。这样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享他人取得的成功经验,激励自己的探索欲望。
二、结束语
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的有效整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统筹安排。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更要利用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工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摘要: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感知而获得知识。但是许多知识学生无法通过表象去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媒体的出现,让许多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
信息技术科学;整合;意义
信息化时代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结合,是教育部门针对于我国信息化普及现象以及小学教育的具体安排出台的有效措施。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也为了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大教师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有机结合起来。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的积极意义
许多科学知识存在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较稚嫩,缺乏基本的逻辑,因此,学生很难联想到教师提出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科学知识在学生面前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用视频、文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音频与图画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思维模式。此外,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利用过程中,需要对课堂的展开做充分的准备,既有效的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减少了板书过程中对概念、定理、公式、图形的书写,加大了课堂容量,加速了课堂进程。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的有效途径
摘要:
该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英语教育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虽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并进一步指出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英语教学特点不适合在英语课堂上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最后笔者提出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只是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在使用时设计要准确把握运用时机,合理使用。
关键词:
英语教育;科学运用;信息技术
在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得心应手,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PeT)和视频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配乐动听,教师的讲解也十分精彩,学生们在整节信息技术教学展示课中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从英语知识传授的角度看,课堂效果确实不错。然而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包括资料查找以及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通常适可而止,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的操练应是主角,因此,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应该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被证明是有其特点与长处的。从语言输入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可以带来大量的语言输入;从认知的角度看,多媒体技术能为外语学习者带来多重感官的刺激,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带来了积极地影响。这是信息技术的优点。然而信息技术在基础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1)长时间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容易引起学生的感官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语言信息量过多,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3)信息技术丰富的表象可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但表象不能代替体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训练。展示内容过多,影响了师生的互动;(4)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外语课堂上图片或视频播放不宜过多;(5)图片或视频中的英文都配有中文,这看似有助于学生理解,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2青少年心理及英语教学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悠久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板书的方式,近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常常与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使上课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课堂的复习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中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一种教学模式中,由于在板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是一些图形、图表等复杂结构的板书,导致上课讲授内容太少,跟不上上课内容增加的步伐,同时,由于板书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导致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减少,导致上课效率降低,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以及相对应的各种教学软件相继研发出来并在高校中广泛使用,这些设备和相对应软件结合,能够将图画、文字、语言、可视电影、动画等有效结合,从而导致上课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导致上课的知识容量增加;同时,能节省大量由于板书浪费的时间,进而导致上课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在高校中大量应用,大有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趋势。诚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大大大学物理的教学效率。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使学生学到比目前多三倍的知识。但是,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忽略传统教学以及板书的作用,板书随意书写,有的老师甚至一节课没有一个字符板书在黑板上,仅仅照PPT过一遍。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表明,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教学速度过快,前面的还没听懂,后面的新知识就来了;从而导致虽然上课的内容丰富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或者前面的只是刚刚掌握好,过一会儿后就忘记了。在本期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我们的探索表明,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要把每节课的重点,特别是公式、定理、定律等详细地列举在黑板上,特别是一些重要公式的推理过程能在黑板上详细地带领学生一起推一遍,这对公式的理解特别有用。同时,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到黑板上之后,在本节课中一定要保持不被抹掉,以便学生在后面新知识的学习时忘记前面学的知识点时能及时回过头来随时复习。而对于一些具体的例题、模型、物理实验、历史物理典故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以丰富上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传统上课模式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学生的反馈很好,包括对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对大学物理的学习热情等有了显著提高。
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前沿科学研究探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的教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特别注重于知识的传递与记忆,注重于知识的理解。在大学物理教育方面也传承了许多历史积累下来的惯性思维,例如基本公式、基本定义的讲解,然后大量题型的训练。诚然,这些训练对于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大学物理功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社会,除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途径有很多,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把大学物理与科技前沿相结合,把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引入大学物理课堂,同时,老师在自身的科研经历和研究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物流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林产化工等各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将最新的科研动态渗透到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教学中,例如,在讲到《大学物理》第16章量子力学基础时,我们把最新的前沿科学低维结构中量子热导、量子电导知识渗透到其中,并将我们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包括目前低维量子体系中热、电输运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正在主持的课题介绍给大家,同时,把正在研究的问题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撰写“小论文”的教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学生课后查资料,自主参与调研,主导思索,把自己的想法和构建的解决方案在一段时间后集中在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特别是通过这种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结束语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设备匮乏
虽然我们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作为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很多小学教室中缺少多媒体设备,只是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教学设备的匮乏,就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
(二)对整合的认识不够
由于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他们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倾向于运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教学方法。此外,有些教师不能真正认识整合的内涵,对于整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师认为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认为只要学生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就可以了,没有真正地理解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三)整合能力差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很少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进行整合。此外,从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而且能力方面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整合策略的实施。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悠久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板书的方式,近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常常与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使上课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课堂的复习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中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一种教学模式中,由于在板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是一些图形、图表等复杂结构的板书,导致上课讲授内容太少,跟不上上课内容增加的步伐,同时,由于板书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导致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减少,导致上课效率降低,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以及相对应的各种教学软件相继研发出来并在高校中广泛使用,这些设备和相对应软件结合,能够将图画、文字、语言、可视电影、动画等有效结合,从而导致上课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导致上课的知识容量增加;同时,能节省大量由于板书浪费的时间,进而导致上课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在高校中大量应用,大有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趋势。诚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大大大学物理的教学效率。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使学生学到比目前多三倍的知识。但是,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忽略传统教学以及板书的作用,板书随意书写,有的老师甚至一节课没有一个字符板书在黑板上,仅仅照PPT过一遍。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表明,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教学速度过快,前面的还没听懂,后面的新知识就来了;从而导致虽然上课的内容丰富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或者前面的只是刚刚掌握好,过一会儿后就忘记了。在本期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我们的探索表明,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要把每节课的重点,特别是公式、定理、定律等详细地列举在黑板上,特别是一些重要公式的推理过程能在黑板上详细地带领学生一起推一遍,这对公式的理解特别有用。同时,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到黑板上之后,在本节课中一定要保持不被抹掉,以便学生在后面新知识的学习时忘记前面学的知识点时能及时回过头来随时复习。而对于一些具体的例题、模型、物理实验、历史物理典故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以丰富上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传统上课模式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学生的反馈很好,包括对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对大学物理的学习热情等有了显著提高。
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前沿科学研究探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的教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特别注重于知识的传递与记忆,注重于知识的理解。在大学物理教育方面也传承了许多历史积累下来的惯性思维,例如基本公式、基本定义的讲解,然后大量题型的训练。诚然,这些训练对于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大学物理功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社会,除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途径有很多,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把大学物理与科技前沿相结合,把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引入大学物理课堂,同时,老师在自身的科研经历和研究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物流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林产化工等各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将最新的科研动态渗透到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教学中,例如,在讲到《大学物理》第16章量子力学基础时,我们把最新的前沿科学低维结构中量子热导、量子电导知识渗透到其中,并将我们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包括目前低维量子体系中热、电输运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正在主持的课题介绍给大家,同时,把正在研究的问题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撰写“小论文”的教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学生课后查资料,自主参与调研,主导思索,把自己的想法和构建的解决方案在一段时间后集中在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特别是通过这种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结束语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转变教学模式,培养综合性的素质性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共同目标之一。传统小学科学授课中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主要教学模式将师生幽困在封闭和狭小的空间内,不利于师生眼界的开阔,也会泯灭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授课整合起来,不但使教师接触到的知识增多,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条件;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转变教学模式,培养综合性的素质性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共同目标之一。传统小学科学授课中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主要教学模式将师生幽困在封闭和狭小的空间内,不利于师生眼界的开阔,也会泯灭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授课整合起来,不但使教师接触到的知识增多,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进行分析,重点对两者整合的条件和原则进行解析。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条件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如何获得考试的高分数是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下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小学科学课程也脱离了现实生活,成为了一门高高在上的学问。这种教学理念必然不适用于师生互动频繁的新式课堂。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进行整合,教师就不能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能再充当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也就不复存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地位,整个课堂上学生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教师不能将知识“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二)教师增强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是确保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整合的重要保证,教师对其中任何一项能力掌握较弱都不能顺利的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假如教师掌握的小学科学知识丰富,能够准确说出每个章节的重点在何处,但是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时就不能让信息技术充分的展现出小学科学的知识要点,这样不但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畅度造成负面的影响,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反之亦然,用于高超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但是对学科重点摸不透也是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因此要实现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实现教师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