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客户合同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行业勘察设计企业前身一般为事业单位,承担的设计业务多为国家分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事业单位逐步完成改企转制,业务来源由指派转化为市场竞争。近年来,我国招投标制度更加完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业务寻源、合同签订、合同履约、合同付款等程序更加正规,合同管理日趋成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合同管理具有大数据量、多环节、动态性等特性,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合同管理从人工到智能,从粗犷到精细的转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传统合同管理方式的弊端
合同管理存在多个管理环节,是复杂的、动态的。整个过程参与人数较多,涉及到决策层、经营人员、财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传统的合同管理停留在人工管理、纸质管理,属于粗犷管理,彼此信息交流较少,沟通不及时。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经营状况方面:由于合同量大,决策层及经营部门很难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了解把握,容易存在管理漏洞。客户维护方面:由于客户和项目的信息量大,经营人员偶尔会遗漏一些客户或项目的需求,造成跟踪不及时不到位。合同签订方面:由于合同量大,往往存在本企业合同盖章后,交由对方盖章,而由于各种原因,对方并未盖章并返还合同。合同回款方面:发票和收款间对账工作繁琐,容易造成票款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合同及收款记录混乱且很零散、很难对每笔收款项了如指掌,很容易遗漏收款。信息共享方面:每个经营人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客户和项目,但是一般都无法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的客户和项目动态,客户和项目信息无法快速共享,无法获取一些已有的经验,因此,可能会造成一些重复的劳动,从而降低效率。统计台账方面: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需要跟踪和维护客户、合同等项目信息,其工作量非常之大,并且客户维护、合同签订、合同归档、经营项目等管理的负责人不同,容易造成信息遗漏或不一致,致使登记与维护工作十分烦琐。
2.构建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完成合同审批、合同盖章、合同登记、收付款控制等,上游至项目前期管理包括:客户信息维护、项目寻源、投标申请、投标文件审批、投标结果维护等,下游至项目立项、生产分配、设计过程管理、成果交付、文件归档等,可实现客户信息维护、合同管理、收付款、项目进度管理、人员负荷监控,并为经营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共享,同时,决策层可以随时查看各类报表及随时查看企业的关键指标,俯瞰生产经营统计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及依据,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领导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2.1合同信息化管理过程
在接到客户委托或项目中标后,项目进入合同管理阶段,合同管理包含:外委合同管理和委外合同管理两大部分。当企业将承接的项目外委给另外的供方后应进行委外合同管理。在经营合同正式签订前,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如:经营部门及企业领导,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企业经营部门的员工,对已经评审过并签订完成的合同进行维护登记,维护的内容包括:合同签订的时间、甲乙双方信息、合同有效期限、合同当前状态、合同金额以及该合同关联的项目信息、收款项信息等。在经营合同拟定的收付款节点,经营部门还需要对项目的收款和发票进行登记、对账管理等。经营合同的统一登记管理,方便经营部门的人员查询、管理经营合同基础数据,同时,也能为需要用到合同信息的其他模块,提供统一的基础合同信息数据源。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合同可关联生产项目,一个合同可关联多个生产项目,亦可关联多个收款项信息。收款项信息可在合同维护中进行修改和删除。收款项修改后,其关联的收款计划信息同步变化,收款项删除后,其关联的收款计划一并删除。收款计划是根据企业经营合同、收款项再次分解、细化的结果,每笔收款计划都有其对应的属性、状态。相关计划管理人员或企业领导可以透过收款计划数据,明确、清晰的了解到企业每笔收款计划的当前状态以及历史状态。收款计划功能,是企业对收款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也是企业相关人员对收款计划历史信息追溯、管理的体现。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协助梳理合同、发票与到款之间的关系。经营人员依据合同条款中收款项进行开票申请,财务人员对通过审批的申请进行发票登记,到款后再将到款与发票关联。通过以上3步操作,完成开票申请、发票登记、到款登记以及票款对应、发票、到款与合同对应的复杂逻辑功能。
2.2合同信息化管理方式的优点
摘要:近年来,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是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煤矿企业日常管理内容丰富,其中合同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合同管理,才能实现生产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尤其是在设备维修类合同管理方面加强管理,能够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高效性,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功能与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煤矿企业合同管理的策略,为煤矿企业提供参考,促进其长远发展。
关键词:煤矿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合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约束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促进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合同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加强合同管理也成了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诚实守信,通过正当途径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取,是每一个煤矿企业应该做到的事情。合同能够对生产活动中的行为进行事先约定,保障生产活动的规范化进行,是保障企业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所以,合同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约束和保障作用,设备维修类合同管理能够保障设备应用、保管与养护的专业化,避免设备出现问题后责任不清的状况,将设备维修责任提前明确,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加强合同管理,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一、煤矿企业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模式分析
在现代化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同管理需要由专业机构负责,这是提升合同管理专业性与规范性的重要前提。合同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人资管理等其他管理工作不同,其工作开展受到诸多法律规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煤矿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煤矿企业法律人员需要对合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及时掌握法律政策的变化情况,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同时,对于煤矿企业设备使用及维修工作也应该进行熟知,加强法律法规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分专业管理,这种合同管理模式具有高效的特点。在监督和检查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的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担负主要职责,对于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办理。
二、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未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限制了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很多企业在进行资质审验时未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对于对方的合同签订资格未进行调查,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风险[1]。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实现信息化建设,但是很多企业的合同管理方式落后,未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导致合同管理缺乏专业性与严谨性。管理理念的落后,限制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得设备使用存在风险。
(二)合同管理缺乏专业性本条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资信进行充分调查,包括纳税情况、商业信用、营业执照年审情况等,这样才能够保障合同履行中不会出现违约情况。但是,很多煤矿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进行深入调查,导致合同管理缺乏专业性。在具体条文的规定过程中,应该审核每一项条款,明确技术标准、违约条款等。如果企业缺乏上述内容的有效管理,就会使得合同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不利于企业发展。
1供用电合同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门的供用电合同管理机构目前,大多供电企业的供用电合同由营销部门签订并管理。但是,营销部门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责人来管理合同。所谓的管理,也就是整理归档仅供查阅而已。再者供用电合同涉及大量的法律和供用电专业问题,应该有专门机构和专责人来管理,譬如,企业法律事务(顾问)部门,合同管理委员会等。
1.2缺乏归口分类分级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没有归口分类分级管理机制。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一般都由企业的营销
部门承担,缺乏供电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共同履行合同义务的氛围。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对供用电实行归口管理、分类管理和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部门或营销机构内部的专门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
1.3忽视过程管理
1.3.1忽视自身法定义务和权利的过程管理有些供电企业在签订供用电合同后,随即将合同束之高阁,以应付各类检查和考核评比活动。而在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常规检修、线路变更、负荷调整或天灾人祸等原因,个别企业就会无视合同条约自行决断,因而常常导致客户投诉甚至吃官司。这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个别企业在形成供用电合同后,往往在经营活动中不受之束缚,只重视签约过程,而轻视合同履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上级各种考核评比;另一方面,如合同双方发生违约情况时,却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供用电合同一般为长期合同,由于跨时久远,往往其法律依据(如法律的废止、补充、修改)、当事人的身份(如合并、分立、改制等)等均可能发生变化。又如,常见的用电变更业务,如不能相应变更,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如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的变化),不利于合同的正确履行和责任的清晰认定。
1.3.2不注意取证“以事实为依据”是我国重要的司法原则,但法律上的“事实”并不等于客观事实,它是指以证据支撑、并为法庭认可的事实。当用电方违反合同,如窃电、违章用电,供电方的用电检查人员或者抄收人员不经取证,即施以停电、剪线、查封、拆表等措施。此举就有败诉的风险,因为你手中还没有证明用电方违反合同的依据。
1.3.3有关基础资料保管不善按照《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双方在用电的报装、勘察、设计、安装、验收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技术资料,它们事实上是供用电合同的附件,应当一并保存;一旦散失,往往于供电方不利。
摘要:近年来煤矿企业中所需物资的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煤矿物资供应企业的山东临沂亿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涉及的合同越来越多,各合同的要素也不尽相同,继续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合同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高效要求。通过对其合同管理需求的考察和研究分析,根据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合同管理系统,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实时化和安全化,有效降低可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合同管理系统;信息化;企业管理
引言
临沂亿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亿金公司)作为煤矿物资供应企业,日常业务经营涉及大量的合同签订与监督执行、客户/供应商管理、收付款管理、交货管理等工作环节。特别是随着企业发展,业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合同越来越多,各合同的要素也不相同,继续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合同方式,往往出现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纸质传递审批合同,效率低、费时长,无法有效监控审签进度,存档后查询不便,可追溯性不强。二是合同信息封闭,无法实时共享信息。三是由于合同种类、数目多,参与人员多,手工和普通Word、Excel管理,无法实现合同进度的实时监控。四是采用手工或Excel管理时,由于不同组织的数据格式不统一,采集不能及时持续,而且准确性低。所以,传统的合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业务发展,必须对合同管理工作实施改革创新,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套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这一新的合同管理系统,必须与企业内控制度相结合,实现合同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安全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统一合同管理的业务流程,强化监控力度,有效控制经营风险[1-3]。
1合同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通过对亿金公司实际合同管理流程的考察及对相关干系人的交流,在认真分析了实际需求并经过确认后,总结出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实时准确地查阅合同的基本信息、计划收付款和实际收付款状况、合同变更情况、合同交货情况、合同开(收)发票情况、合同进度执行情况。2)可对客户和供应商评级、锁定信用差的客户/供应商;记录开票、付款信息和联络备忘;可直接查看客户/供应商参与的项目、签署的合同、计划和实际的收付款现状、开(收)发票情况;实现对项目相关的合同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实现对客户或供应商的便捷查询、随时调用和任意统计的功能。3)对公司所运作的业务进行分类项管理,方便统计每一个业务项的执行情况。4)通过从系统合同模板起草新合同,规范合同文本;实现合同文本打印、合同请章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对历史变更信息及时查询、对比和分析。记录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等签约情况。5)实现合同的专业技术、经济商务、法律审查以及领导审批的网上动态运行。记录审批流程各个节点数据,可追溯历史查询。6)实时查询合同标的交付及对应的收付款情况。7)可以实现一笔计划资金分多次收回和多笔计划资金一次收回,实现实际资金和计划资金不对应的实时记录和回溯查询。8)实现对发票的归类统计、快捷查询、明细记录、及时打印导出相关单据等功能。9)通过权限管理,实现不同角色享有不同的权限,管理加强了对于数据的控制和安全性管理,也能充分明确职责,并能够对意外事件进行追查。10)对所有需代办事项,如:时间、进度等,系统需做到自动提醒相关负责人处理待办事项。
2合同管理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思路
1财务管理在参与房地产销售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必要性
(1)全面参与项目前期评判工作,减少公司损失,提高公司收益。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财务对项目经营效益进行预测,根据公司利润要求,对很可能出现亏损的项目,及时预警,努力为公司减少损失。当出现竞争项目时,根据预测的项目收益,选择最有利于公司的项目,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2)参与企业合同评审,提出与财务税收相关的专业意见,有效规避财经税务相关法规风险。房地产销售企业,大多由市场客户部拓展客户,根据客户需要起草合同,而此部分人员大多是非财务专业人员,在起草合同过程中对财务税收相关法规不了解,这就需要财务部及相关人员参与到合同的起草订立中,在相关领域提供专业可执行的意见,从而降低、规避财务税收风险。在销售合同订立过程中,财务根据以往的项目结算经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财务部门会监控合同执行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其结果可为签订新合同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保障合同的可执行性、安全性。
(3)确保销售合同的顺利履行。销售合同签订后,在合约期,每月都将按照合同内容由财务部办理结算。由于合同从起草到执行财务都参与其中,在每月结算时能及时发现合同条款之外的事项,并及时通知相关执行人员及领导,协调各相关部门,订立相应补充协议,完善合同管理,促进合同顺利履行。
(4)能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专业支持。合同执行全过程参与、监控、管理。从项目可行性分析数据测算、合同评审发表专业意见、合同执行项目全盘结算工作到合同后的总结分析评价,财务部始终是在客观独立地发表专业意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在公司决策时提供客观专业的意见和数据支持。
2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领域可以发挥的空间
(1)在市场客户部拓展到项目时,给财务提供此项目相关的数据,如项目建筑面积,委托我方销售的面积,预计销售单价,基础费率等信息,财务根据项目结算经验、利用专业知识,对项目在正常销售期的销售额、我公司将收取的服务费、将产生的人力成本费用进行预测,测算出本项目可为公司贡献的经营效益,根据公司要求的最低项目收益率来判断项目是否可以承接。
(2)在合同起草订立阶段。与开发商订立合同时,财务部门参与到合同评审中,与公司法务部门对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把关,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法务部门重点审核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等。财务重点审核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税收法规、公司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收款、付款、罚款、扣款及奖励等与结算相关的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法务部门、财务部门提出专业意见,经过修改及领导审批后签订合同。如房地产销售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的《××项目销售服务合同》,财务在合同评审时要关注:①合同中是否有附近楼盘的禁业条款,如签订了A项目楼盘,就不能在A楼盘周围几千米范围内再承接相竞争的楼盘。如果有类似条款,请提醒业务负责人关注,做好风险提示。②甲乙双方权利义务中是否有我方要承担案场运营费用,如果有我方承担的电话费等,要约定发票开给我公司,如果不能,可约定此部分费用从甲方应支付给我方费佣金中扣除。这些条款细微的地方如果约定不清晰,容易导致会计税务风险且费用报销不畅。③服务佣金结算关键条件应重点关注。房地产销售结算有其特殊性,一般约定每月按固定费用率结算,在完成季度、年度任务时,需要按照较高费率对项目之前较低费率结算的房源进行补差结算。这时要注意是全额补差还是超过任务部分补差。甲方是否有内部员工等关系优惠客户房源,关注此部分的结算条件可能与正常委托房源结算不一致。商品房销售会涉及结算时点的确定,如在房款全额到达开发商账户才给我方结算费佣金;或者业主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就可以按照开发商实际收到房款金额给我公司结算,等按揭款到达开发商账户后再结算剩余部分服务佣金。发现漏洞或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及时修改,把风险降到最低。④如果开发商要对销售业绩好的项目人员或团队进行奖励(费佣金之外的),应该按照税法及公司制度规定,由开发商通过我公司的薪酬体系下发,员工收入合并计缴个人所得税。不能由开发商直接发放,避免涉税风险。⑤在合同中会有一些罚款扣款项,此时要看如果是我方原因产生的,同意罚扣款,但应约定此部分罚扣款从应付的费佣金中扣除,并提出财务税务法规规定的可操作性的意见。⑥财务部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此进行跟踪,发现有延迟付款的开发商,给项目负责人发提示邮件,提醒催款,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
合同管理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管理的阶段,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和监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合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合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合同决策效率,规范合同全流程管控,切实提高合同内控风险管控能力。
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合同范本订立不规范
有些单位规模较小,无法务部门或法务人员拟定或审核合同范本,出现合同条款不完备、不具体明确的情况,合同存在效力瑕疵,容易引发法律风险;或者法务人员拟定和修订了合同范本,经办人新老版本混用,造成范本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合同审批环节效率低
合同签批多采取手工串行方式进行审批:即经办人持纸质合同逐个找审批人审批,一个审核环节结束下一个审核环节才能开始。如其中一个审核人审核不通过,整个流程需要重新开始,浪费人员时间及精力。一份合同审批时间快则两三天,遇到审批人员出差或请假,长则十天半个月。
合同履约环节跟进不到位
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部门均某一特定环节参与,导致实际履行合同的人不一定了解合同内容,了解合同内容的人也不参与合同的履行。一旦出现经办人员调动或离职的情况,合同后续付款流程较长时期内无人跟进,或者合同到期后未及时签订新的合同,实务中还存在财务部门提醒催促经办部门尽快履行报销手续付款的情况,存在法律风险。
【摘要】
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众多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进行对于电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企业盈利活动以及企业的快速运转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经济合同的有序管理不仅关乎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事关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但在电力企业的实际经济合同管理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本文从财务监管在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一系列改进电力企业财务监管职能的举措。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财务监管;企业职能
经济合同是电力企业进行市场经营必不可少的基本业务活动之一,经济合同的签订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形成,在经济合同的约束下,公司的经营和投资者的活动将受到法律的监督。因此,对于经济合同进行有序管理十分重要。而财务监管作为管理经济合同的有效手段,承担着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能,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电力企业获得高额利润、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以及管理环节作用重大。
1.财务监管在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财务监管密不可分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最为有效的一项职能,其涉及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且对各个环节都存在重要影响。因此,经济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乎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环节的正常进行,也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以企业的资金链作为支撑,而资金链的管理是经济合同管理核心内容,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管活动,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将有序进行,且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1.2电力企业的财务监管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利润的获得从外界来看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从企业内部运营来看,企业利润的计算不仅仅涉及利润的来源,也更多地涉及利润的核算与保留,而经济合同中的财务监管活动不仅将利润的获得途径加以明确,也对企业利润的流向进行了把握,可以说,财务监管将企业利润变化的方方面面都加以监督以此使得企业的每一笔支出、收入都有精确的记录。同时,财务监管对企业利润的监督也大大的方便了电力企业财务报表的制作与使用,也为企业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风险控制保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流程的管理才是完善的风险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企业各环节的控制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内控制度包括客户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法务管理制度等业务关键点的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等保障性制度体系。从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控股,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企业在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做业务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分别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要安排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经营风险评估,排查、化解、有效控制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风险点,避免造成损失。具体来说,企业可安排经营管理组从贸易模式、客户资信、经营效益、进销存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审核;企业管理组或法律事务组可负责从法律风险角度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经营合同是否存在重大隐患和漏洞;财务组(包括资金结算组)主要负责从资金使用、防范资金风险、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审核。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国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贸易规则的规范化和信用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贸险具有保障国内贸易安全的作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买家信用风险,包括因买方破产、无力偿付债务以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可缓解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带来的风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当上述风险发生时,在企业难以收回货款,造成应收账款损失时,提供损失补偿。2012年,商务部发文五成补助力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同时确定补助项目承办机构的七家保险公司。企业可以在内贸业务中,有效地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降低财务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事中防范
1.加强合同管理,把好风险防范的之门业务合同是企业风险防范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完善、有效的合同,可以有效对各方权力和责任进行约定,也是解决纠纷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企业所有商品贸易业务均要签订书面合同,并按合同管理办法及法律风险防范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合同的签订和履约,防范合同风险,确保企业权益不受损害。因此,签好合同,按规范操作,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条:(1)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签订合同,内容一定要完整、准确,要件不能有遗漏。对合同格式和文本拟定,争取主动,应尽量采用本企业的标准版本,如果使用对方格式合同,应用本企业的版本加以对照,从差异中寻找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并加以修正,争取增加对我方有利的条款。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规避以后环节发生风险。严禁签订显失公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合同。(3)企业签订合同,应履行必要的基本审查,重点关注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件、授权委托书、特殊商品的经营许可证等。特殊情况下,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4)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控,强化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反馈。在合同履行中发现条款有误、对方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对方协商一致,按照管理权限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协商不成,应采取补救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应特别注意,在合并履行中,对同一客户同一品种的大宗商品贸易实行单结单清,在上一合同未履行完毕之前,严禁新开信用贸易合同,防止用新合同掩盖旧合同存在的不足,造成更大的风险。
2.加强客户信息跟踪,及早识别突发信用风险定期拜访重要客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信变动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对信用等级偏低和资信异常的客户,及时采取收紧信用等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保障货款的及时回笼。企业应制订客户信用额度制度,根据客户信用档案记录、市场情况等,区别不同客户类别,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周期。对单一客户应设置赊销总额限制,每一客户的信用额度应与其支付能力相对应,严禁对客户超额放大财务杠杆。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额度,调整应收账款的状态,做好应收风险与客户资信相匹配。
3.加强信息化建设,固化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完善业务风控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各成员公司优化完善业务软件系统,将业务流程中识别的风险嵌入ERP系统,在业务运行中实时动态提示和及时处置。最好让技术公司在ERP管理系统中增加“国内贸易”、“境外贸易”两个模块,使其反馈的内贸业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切实消除了人为风险因素。
三、事后信用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