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程建设思路范文

课程建设思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课程建设思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课程建设思路

企业网络学习课程建设思路

摘要:网络学习课程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延伸,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发和制作优质的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网络学习课程,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本文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出发,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职业学校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建设网络课程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网络学习课程;企业工作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4G、5G等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线上、线下教学相互促进,推动了教育模式与方法的革新,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网络学习课程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学习课程是信息技术时代课程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课程教学的内容、资源以及教学活动构建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职业学校的网络学习课程建设,和大学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自主性与自律性不强。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特征,职业学校网络学习课程的开发,应该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在形式上,应体现趣味性、直观性、美观性。同时,如何把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同步实现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工作岗位的要求,增强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职业学校网络学习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多彩。通过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意义建构,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这种学习理论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学习过程,更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网络学习过程,正好能体现建构主义的特点,让学习者在网络课程构建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师生协作、交流讨论等过程实现意义建构。

一、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网络课程建设原则

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网络学习课程,和普通的网络课程相比较,在建设原则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一般网络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外,还有如下需要考虑。

1.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主流技术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参与核心网络学习课程的建设,共同研究课程内容的构架,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方式。行业龙头企业掌握产业主流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网络学习课程,不断地将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整合和融入课程学习。

2.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设计制作网络学习课程,这种网络课程建设方式,打破了传统课程构建体系,代之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践过程密切相关的工作任务,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度统一、按工作过程的顺序构设教学项目。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网络学习课程,强调在实践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知识而形成,以逻辑过程为中心的行动体。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要考虑学习内容的取舍和知识的序化,以便更好地和企业的工作任务密切结合。

3.课程能力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匹配职业教育要培养既能适合工作岗位需求、又可以促使其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是否相匹配。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的方式呈现,结合网络课程的小组学习功能,将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以小组团队方式实施。每个项目小组的任务分发和收集、完成作品评价等都通过网络课程系统来完成。动态监控各小组进度,保证课程学习者都能及时完成项目任务。

继续阅读

浅谈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当前,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金融保险业务,金融保险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对此,需要相关院校强化人才培养,针对金融保险专业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助力。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保险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探究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并分析目前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保障意识的不断强化,人们对于金融保险的需求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近年来,金融保险专业市场发展迅速,整体金融保险专业对于人才的需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对此,相关高校需要不断完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为金融保险专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一、金融保险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现阶段,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人才量约为300万人次,根据目前金融保险人才的数量以及分布结构来看,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截至2012年,金融保险行业人数严重短缺,供需比例约为1∶4,导致2018年,金融保险行业人才的供需比例失衡情况依然比较严重,相关部门针对我国未来十年内金融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指出金融行业未来的人次需求将呈现金字塔结构。这是因为随着金融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完善,业务逐渐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更需要中高端人才,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投资管理人等将成为未来保险行业紧缺人才。此外,随着金融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基层一线人员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客户经理、柜台人员、理财顾问、金融客服等岗位人才需求量也呈现上涨趋势。当前,金融保险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市场在人才聘用上,专科生更受欢迎,实践证明,专科生在实际的金融保险业务工作中,更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专科生开展的教育训练比较有效,对于提升专科生的专业技能成效突出,这些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就地区的某金融保险类院校中的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该校已经培养的三批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有350多人,现有的在校生约120人,就历届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就业率达到90%以上,目前专业毕业生已经能够在金融行业中承担一线工作,人才培养服务当前地区金融保险行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也和专业关系紧密。整体上来看,该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就业率可观,但是在实际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上一届毕业生中,80%的单位认为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比较踏实,但是整体金融保险业务开展能力还是需要加强的,他们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业绩并不突出。这些也突显了学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对于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升,需要相关院校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升育人质量。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继续阅读

中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创建

教育部旅游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10月了旅游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但研究其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发现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均缺乏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相关领域课程的支撑,不利于信息时代旅游从业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现实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产业适应能力,顺应信息时代的旅游产业发展要求,本文拟从旅游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思路等方面探究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设问题,为信息化时代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旅游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10月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0)》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的近15%。在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双重推动下,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主体得以快速发展。“携程网”、“同程网”等综合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引领旅游产业实现了旅游企业在线业务的全面增长。四川、山东、福建等省份的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实现了继“金旅工程”之后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飞跃。2011年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为信息化时代的旅游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伴随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旅游企业对其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综合竞争力。良好的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氛围,为我们培养旅游类高技能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升旅游类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为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学生旅游信息素养提升和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培养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同时也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外部办学条件和参考。校企共同参与建设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类学生的必然。

二、旅游电子商务的教学目标

围绕旅游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充分考虑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相关工作人员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现阶段,旅游行业企业仍处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探索阶段,尽管有“携程”等综合类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仍然要看到传统的旅游企业在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中推进的举步维艰。传统的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源和盈利方式的改变、工作流程的再造,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传统旅游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现阶段,旅游企业从简单的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开店、自建网站、网络广告等多种方式和角度涉足旅游电子商务领域,从单一的网络营销到完整的线上线下旅游电子商务业务协调发展,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时代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内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为旅游类高技能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完整的行业指导。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要着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操作水平。结合旅游类各专业的特点,其定位是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未来企业管理人员的储备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基层工作中所需要的扎实的工作技能,也需要有基本的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管理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看待工作过程和要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综合行业企业需求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我们确定旅游电子商务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理解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的融合;能分析旅游企业供应链;能应用旅游企业供应链要求进行网络中旅游产品信息的收集,完成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能独立完成旅游电子商务工作过程的各种操作,以及提升学生的旅游信息素养。

三、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思考

依据旅游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参照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目标,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思路的指引下,提出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1.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地位旅游电子商务工作过程贯穿于旅游企业工作流程的全过程,是旅游企业工作流程的信息化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在修学完成旅游管理学等基本课程,了解和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基本工作流程和工作过程后进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既有行业企业工作过程的直观认识,又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业务拓展有新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层次。从课程的定位而言,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是旅游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过程的总结和升华,是学生进入旅游综合实训的前奏,为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服务和管理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继续阅读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分析

1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要点和思路

1.1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灵魂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相关教学老师直接相关,教师的知识构成、阅历丰富程度、对前沿的把握等都将影响该课程的建设效果,因此,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首先将师资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积极组织、动员老师参与各类对外学习、学术交流、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不断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提高对教学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把握。除此之外,还可邀请区域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直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不间断交流,促进货币银行学教师在学术视野和金融业务方面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自己对金融学科的掌控。

1.2将教学内容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选用有影响力的教材方面和教学大纲制订和修订方面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方面,应始终选用国内使用度高、评价较好的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同时,坚持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思广义,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大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顺利完成的每节课程内容有要求有质量有特色。

1.3将实践性教学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中无论是讲货币还是讲银行,还是讲金融市场的平衡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同学来讲,难免具有抽象化的感觉,无法达到感性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组教师在讲授相关章节过程中,针对理论性课程实践教学难以创新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实物票据或单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直观操作性,或是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前往相关金融机构面对面地讲授,实地考察,实地提问,实地操作,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穿插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实践认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和对金融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很好地实现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1.4将教学质量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根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尽管目标尚未有统一的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但只要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会应用理论,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续相结合就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既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程,通过相互研讨、相互听课、相互借鉴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水平,同时,做好“院—系—课程组”听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加强对该课程组教师授课质量的质量监控和考评,确保教师精心准备,认真授课,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以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课程组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分别采用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及重难点专题讲授法、“请进来”等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提高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该金融类基础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重实现。具体来讲,主要要求做到:

(1)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该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概念的理解,积极借鉴国内外现实发生的金融案例,结合所讲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扩展成为课后进行金融专题讨论的方向,这样既讲清了理论,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说明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又能用这些理论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金融经济,从而拓宽学生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问题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继续阅读

中专电子专业创新教学实践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实践的工作过程。通过企业化的项目、工作化的程序、技术资料性的知识、企业标准化的工艺等方面探索实践案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分别在本地企业、外地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以企业案例为基础,探索创新教学内容。

关键词:

创新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一、实施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部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的要求,我校电子专业以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学内容创新,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教材及资源库建设机制,创新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情境、培养专项技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情境,实施“任务引导、工学交替、项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建设途径,形成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相关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对接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继续阅读

商务口语课程设计的实践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言类比例过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首先在于看重学生的语言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有些时候对于商务英语的词汇积累很少,那么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考试时能有好成绩,忽略了商务技能的提高;其次在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差,缺乏商务英语知识,平时积累又少,所以学生对这个专业了解少,更不会课下主动涉及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再次在于师资力量。我系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课毕业的教师很急需,现在的商务英语课程都不是专业出身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后来进行进修与自学,因此要想发展商务英语课程的发展,急需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课程呈现三明治模式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把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有机结合,不能把二者简单的叠加形成三明治模式,二者同时要重视,只有把技能与理论有效地进行结合,才能做到培养专业技能型的商务英语人才。而对于课程的设置者,要充分把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寻找出和商务知识及技能学习的最佳结合点,把商务英语的特点突出出来。同时,对包含有商务内容的语言类基础教材持肯定态度,并积极开发此类教材,找到真正适合培养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教科书。

3开设范围过于宽泛

商务英语课程过去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大体的概括,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对具体的商务等实训太少、职业能力训练较少,使得学生毕业就业后,只是简单会一些定义,基础知识,对商务英语这个学科真正的内涵了解不透彻,而所学知识更无法满足就业岗位的职业岗位需求,与职业岗位实践相脱节,这就造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低,就即使就业了也不能适应岗位的具体要求,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会阻碍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既要结合学生就业前景的实际情况,又要突出学生的特点,设置提高学生技能的课程,达到就业与所学知识不脱轨的目的。

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明确几个关系

继续阅读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改革和实训设备研发等方面,系统介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及实践研究。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学习机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姜大源教授在《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专业类型不同,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教学也不同,职业教育是行动导向性,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研究以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为对象,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积极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应用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和实训设备研发过程中来。

1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仪器是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操作,熟悉仪器常见故障现象并具备故障维修能力,从而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对传统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实施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对传统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和工作岗位调研分析,发现传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均不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中的仪器设备选型市场占有率低;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观摩为主,模式单一;理论考核仅从知识学习方面反映学生的培养情况,缺乏行业认可度。

继续阅读

论现实需求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推进

[摘要]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载体,成为现阶段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基于现实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实施课程建设,建立高师院校指导引领,教育行政部门完善业务服务,中小学校尽责履职的协同工作机制,是区域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现实需求;区域推进;课程建设;协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小学校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研讨、交流,以调整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教师重新认识课程,学习标准,改进教学,课程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多彩的课程与多元的呈现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十余年来,仍存在着学校办学理念不清,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师课程意识薄弱,课程目标理解不到位,实施形式单一,多元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将课程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载体和统领,是现阶段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且必须的途径,在此过程中,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共同致力于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课程

改革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囿于课程实施群体的专业水平限制,办学者教育价值取向不同等问题,在实践层面的全面推进并不顺利,教育质量增长方式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

(一)区域教育需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是河南省唯一直辖区县的地级市,全市有城区学校33所,在校学生50606人;农村成建制学校52所,教学点21个,在校学生26699人。目前城市学校的高考指标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各项教育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教育发展呈现高位运行态势。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无一不是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凝练办学特色来提升质量的。而乡村学校,尤其部分乡村教学点,办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课程建设的困难重重。教学点学校规模一般较小,受教师配备制度的限制(按生师比配备),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校内教师共同体无法组建,课程难以开设齐全,教师苦累不堪(一位教师带五门学科的情形比比皆是)。而由于教学工作缠身,乡村教学点教师的在职专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些客观条件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乡村学校的发展,使乡村学校成为学生无可选择的“栖身之所”。2012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等,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的优质与均衡,如何通过科学的学校课程建设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考虑的重要主题。

(二)城乡学校的生源变化需要能够满足需求的新课程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