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康复护理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年龄16~79岁;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本院儿童康复科的145例患者,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临床护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及家庭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中患者因素占19.31%,社会环境因素占13.79%,护理人员因素占17.24%;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发生跌倒、烫伤概率为13.33%、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坠床、药物中毒概率为2.67%、4.0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康复护理下发生跌倒和烫伤的概率为1.43%、1.43%,未发生误吸、坠床、药物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5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康复科患者采取可预见的护理措施,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康复医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既可以评估患者伤情,还能恢复患者的运动机能[1],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者关注,但康复科大多为老年、残疾患者,临床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儿童患者在康复科尤为少见,患儿通常在临床护理时会存在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患儿在康复期间的护理进行监测,分析影响康复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成为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研究热点[2-3]。现就本院收治的康复科儿童145例进行康复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4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73例,月龄8~60月,平均年龄(2.77±1.80)岁,其中脑神经损伤36例、精神发育迟滞40例、语言发育迟缓32例、臂丛神经损伤29例及其他病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本项研究;②患者病情稳定,需进行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及家庭不愿参与本项研究;②不配合临床治疗。本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06—2016-06新入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51例,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康复治疗。同时回顾分析2012-05—2014-05入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19例(行常规护理治疗)。1a后随访,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组143例,常规护理组94例。结果2组患儿在入院时运动发育无明显区别(P>0.05);所有患儿康复护理1a后,发育指数、精细动作、大动作等较入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整体护理组的发育指数、精细动作、大动作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瘫患儿;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康复;应用探索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又称脑瘫,是诸如脑部发育异常、脑实质损伤、颅内出血、脑部缺氧引起的脑损伤[1]。常由于先天发育缺陷或后天获得性(窒息缺氧、感染、早产、外伤、黄疸等)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主要发病率在0.2%~0.35%。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危机家庭幸福,增加社会负担[2-4]。我科在2011年对脑瘫患儿探索开展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经交流学习与经验总结,2014年建立完备的脑瘫患儿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制度并付诸实施[5]。
1临床资料
2014-06—2016-06我科共新收治脑瘫患儿并完成康复护理151例(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6]),均行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为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组(简称A组)。男86例,女65例,年龄0.17~6(2.5±0.6)岁。痉挛型四肢瘫76例,痉挛型双瘫23例,痉挛型偏瘫19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13例,混合型9例。围产期缺氧史63例,颅内出血9例,早产43例,新生儿感染7例,双胞胎8例,妊高征21例。治疗1a后共143例复查。回顾性分析2012-05—2014-05我科新收治脑瘫患儿并完成康复护理119例,男62例,女47例,年龄0.17~8.17(3.4±0.9)岁。痉挛型四肢瘫59例,痉挛型双瘫16例,痉挛型偏瘫18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ataxia)12例,混合型6例。围产期缺氧史67例,颅内出血18例,早产79例,新生儿感染11例,妊高征29例,为常规护理组(简称B组)(入选标准同实验组)。治疗1a后共94例来院复查。2组患者在年龄与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入院前2组患者动作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a后比较动作质量,个性化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A、B组患儿康复后1a动作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
3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内筛选病例,回顾以上时段内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以此为切入点,治疗组增加康复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康复效果。结果临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给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脑卒中又脑血管意外、脑中风等症状,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血管阻塞,引起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致使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所致[1]。脑卒中临床以肢麻、吐字不清、半身不遂、头晕头痛等为主要表现,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实践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康复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取62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抽取62例本院神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的,以不同的护理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5例、16例,年龄在56~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27±10.11)岁;脑梗死、脑出血分别19例、12例。治疗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6例、15例,年龄在57~84岁之间,平均年龄(70.25±10.01)岁;脑梗死、脑出血分别20例、11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且参与研究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到院后,以临床体征为依据,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后,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讲解,给予生活指导与用药指导,完善常规检查,解答患者与家属疑问。基于此,治疗组增加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因受疾病的影响,出现肢体、语言、器官功能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如失语、偏瘫等,生活中需要他人协助,甚至有部分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现加上失语的影响,易增加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态,影响康复效果。故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做好康复心理指导;鼓励无失语症状者倾诉其心声,将内心感受倾诉出来,以此为依据,给予针对性心理鼓励与支持,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良好心态对机体康复的影响;同时,及时将取得的康复效果告知患者,邀请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教,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有效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3]。针对抑郁较严重者,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家庭的关心,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在康复护理中,以脑卒中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帮助其做好床上训练干预,即肢体被动训练指导,缓慢过渡至主动训练中;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患肢运动次数。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其舌头、张嘴、吞咽训练;采用电刺激方式、按摩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康复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4];③并发症预防: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预防口腔感染等;做好输液护理,预防静脉炎;指导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下肢运动干预;④其他护理:强化病情管理,做好血糖与血压监测,预防不事件发生概率;加强康复护理健康宣教,尽快让患者掌握自身康复运动知识。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临床收治的择期手术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出64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6.88%>78.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6.26%<25.00%),且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次数,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科;护理效果
骨折指的是患者受外部严重冲击或骨病影响而导致其骨头完整性出现中断,加上现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促使此类病症患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和主要原因[1]。近年来,临床上针对骨折患者均是主张实施手术治疗来改善其临床症状,虽有一定的确切疗效,但其术后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改善及健康恢复进度均会造成不利影响[2]。故针对此类现象患者临床上均是主张加以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改善均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目前已被临床所认可[3]。本文现将于本院骨科临床收治的骨折患者中抽出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探讨方向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临床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出64例,并以每组3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为(39.62±6.13)岁;文化程度:14例大专以上,6例中学,12例小学。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为(40.12±5.98)岁;文化程度:12例大专以上,9例中学,11例小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选择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方法从我校康复护理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中,各年级随机抽取45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创业能力。结果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得分前5位的条目分别为“我喜欢收看财经类节目”“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我的前瞻性判断力比别人强”“我善于突破常规,大胆实施自己的设想并获得成功”“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动态”;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得分后5位的条目分别为“如果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50%,我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我精力充沛”“我对于外界的变化很敏感”“面对不利环境,我仍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我比别人更渴望信息,并愿意在信息搜索上花更多时间”;共有8个条目得分在不同年级康复护理专业学生间有差异,其中6个条目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2个条目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外界经济动向、行业运作等具有一定了解,但欠缺对形势变化的敏锐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创业素养,但缺少克服苦难、勇于创新的能力。学校可基于此目标开设相关课程及活动,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康复护理;学生;创业
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备受关注[1,2]。尤其是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较为突出[3]。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兴起的健康产业却为医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途径[4]。康复护理作为现今社会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行业前景和充分的创业空间。本研究旨在以我校为例,调查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8年9月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护理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135人参与调查,各年级随机抽取45名学生开展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王柳映[5]研制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预实验,将原问卷条目中的“我对公司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修改为“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问卷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标准,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87。
摘要: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性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中药治疗、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研究者虽尝试了多种康复护理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仍存在对病人的症状早期识别不到位、康复护理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法不一、健康教育者及康复护理实施者的专业素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临床指南等问题。
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预防性康复护理;运动训练;镜像训练;心理护理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病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ICH)、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脑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2]。脑卒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肩手综合征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Ⅰ型,即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3-5]。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于脑卒中后1个月~3个月发生,但也有早至3d,最晚至6个月,约74.1%的病人发生3个月内[6-7]。肩手综合征多见于瘫痪严重的上肢,以病人肩胛区持续性疼痛和运动受限为首发症状,患侧上肢外展、外旋明显受限,继之出现手部疼痛和肿胀,手指屈曲受限,晚期肌肉可明显萎缩,手部关节挛缩畸形[8-11]。脑卒中后伴发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肢体的长期固定、女性、害怕移动、吸烟、肩关节半脱位、延迟后肢体激活不动、神经损伤、年龄等因素[12]。肩手综合征多为缓慢发病,在发病前期多不引起病人重视,导致错过治疗最佳时期,一旦发生很难治愈,并加重了脑卒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巨大打击,而且给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带来负担[13]。据文献报道,防治肩手综合征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预防[11],早期治疗可恢复功能,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助于防治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及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14]。如何早期发现以及如何早期治疗,给予病人康复,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预防性康复护理
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多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的良肢位摆放、禁止在患侧肢体输液、避免患肢过度牵拉、正确搬运病人、肢体早期活动等。早期预防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15]。陈巧珊等[9]对20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体位护理发现,早期体位护理对降低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肩手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作用。秦娟汝[14]选取1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给予实验组早期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摆放及运动护理,结果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临床症状,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白晓芬[8]研究发现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预防性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病人具有良好的效果,是肩手综合征的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6-17]。
2康复治疗
2.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18],是治疗的基石[19]。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肢疼痛感,使病人进行肢体锻炼[20]以及减轻水肿[21],包括向心性按摩、向心性加压缠绕法、冰水浸泡法、冷-热水交替浸泡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体外冲击波治疗、漩涡浴等,多项研究表明物理治疗可有效减轻肩手综合征带来的患肢疼痛及肿胀[22-23]。孙艳秋等[24]的研究结果证实向心性绕线法配合冰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和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庾慧敏等[25]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改善肩手疼痛、缓解肿胀,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李进福等[26]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肩手综合征的相关症状,促进病人上肢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超声波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康复护理中,实施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中风住院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中医护理,观察组行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康复护理,观测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测评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熏蒸;穴位盒灸;中风;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中风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急性脑血流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局限性、持续性或者弥漫性脑功能缺损。中风本身具有高病死率、患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的特点,即便是成功挽回患者的生命,但患者也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质量。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是目前中医康复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我院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通过运用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中风住院患者中选取4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要求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女性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为(64.28±2.57)岁;观察组21例,女性8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为(65.11±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两组患者提供相同的基础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中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