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酒店管理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实施步骤,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关键词:项目教学;酒店管理;应用;实践
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项目教学法就是对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某一个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注意事项、研究内容之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该项目的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是目前高校教委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的板块比较多,所以选择项目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加符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实施步骤
1.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定义
项目教学法最初起源于美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以及完善之后,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但是,项目教学法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在教育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辅助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与其他教学方案不同的是,教育项目教学法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化的体系,而且在具体开展活动期间,它与教学的内容和职业的内容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工作,最常见的教育模式就是小组合作的模式,它可以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按照实际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担任不同的任务,针对这一应用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以及实践,从而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项目教学法涉及的步骤相对较多,具体可包括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的项目分配、项目介绍、项目分组、项目交流,以及最终的项目考核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必须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特点,如果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活动。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活动与实际人才需求方向以及需求质量存在较大差别,影响酒店院校教学管理效果。作为酒店从业人员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酒店管理人才的水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认识与反思
1引言
酒店管理是全球范围内排名比较靠前的行业,专业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长期以来处于人才供应不足的状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区域之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当前酒店管理人才的研究。
2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2.1酒店管理办学观念不清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加针对性、专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要加强对原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开展人才教育活动,创新酒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理念不清晰,没有突出显著的办学优势,缺乏办学创新,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造成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影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1]。
2.2酒店管理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性专业,在专业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新文科理念的推动下,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结合当前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及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更加需要基于不同的差异化目标和内容,培养具有专业认同感和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行业后备人才。
关键词:目标差异化;酒店管理;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尤其是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导致我国酒店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顺应此趋势,国内诸多院校纷纷结合专业发展背景设置了与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教育,其中既有专科教育层次,高职教育层次更有本科教育层次,为酒店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储备。但是在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方面,却出现了在不同层次教育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与就业的相同模式,即同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和职业选择上无差别,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做同样的工作,获取同样的薪酬待遇。这就导致了高等院校该专业招生效果不佳、学生对专业困惑、就业迷茫等诸多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其本质就在于不同类型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没有在具体培养模式中凸显,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而基础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为我国酒店业培养专业优秀的一线服务人员,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这一巨大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彰显,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实践环节,综合各类院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来看,实践教育的方式都以在酒店顶岗实践为主要模式,其实践内容和实践过程管理无较大差异,这既导致学生对于专业教育产生消极认知,同时也会对其职业前景与职业规划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模式进行差异化的设置与改革。
一、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发展与实践
1.国外发展与实践旅游业与酒店业发展路径一致,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开展对于旅游和酒店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也开展相关的职业实践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研究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办学模式、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较大反差,使得我们与之难以在一个平台进行横向比较,差距较大,但国外一些办学理念和实习实践成功之道则可以借鉴。国外酒店管理相关专业实践教育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NVQ“国家职业资格”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为典型代表。其中,德国的“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企业的广泛参与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在专业教育中更加注重专业的实践应用性,将职业经验理念融入教学中。此外,以加拿大为首的CBE模式,广泛流行于北美、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该模式同样是以职业综合能力学习与考核为基础,以岗位的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生。从国外的专业教学体系来看,实践教学以课堂教学作为酒店相关专业的两大教学重点,备受重视,从实践课时的构成比例来看,德国的实践教学培训要求不能少于2个学期,北美等地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为3:7,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于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重要性。
2.国内发展与实践相对于国外的酒店管理教育,我国的大学本科酒店管理教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早期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由于刚刚起步,属于探索时期,因此更多地是在原有本科相关专业设置的基础之上吸收国际酒店专业教育经验兼收并蓄开始的,因而早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对实践的认知和应用并不完善。随着酒店行业的变化发展,对于具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大量增长,使得酒店管理高等教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国内诸多学者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实践内容与方法提出了众多建议和见解。例如,专本硕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下实践教学一体化(刘建华、汪京强等2011)[1];我国高端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课程中的实践问题(许慧卿,2018)[2];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周景昱,2018)[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和实习学生、酒店及学校的矛盾,使实习效果最优化,使学生、酒店及高等学校三方实现共赢(吕江,2018)[4];围绕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导向、内容及条件三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玲梅等,2017)[5]等等。可以说酒店管理教育领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实践借鉴意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者对旅游管理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有着深入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制研究,又有基础层面的专业建设与实习探讨,但对于实践模式差异化的实践教育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从基于目标差异化的角度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学生实践教育将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差异化培养的目标
在过去的10多年间,酒店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行业之间的渗透性使得酒店不再是简单提供住宿的空间,酒店的功能不断丰富,酒店管理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同样也面临着困惑,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培养和输出,另一方面确实酒店业与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对接问题,酒店行业难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尤其是酒店业员工的高流动性和快速流失率使得人才培养体系与现有行业需求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专业培养中的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差距,以及培养环节与就业体系的脱节。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是专业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实施效果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而长期以来学生实习实践教育无差异化的模式,一直影响着专业实习效果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评价,对于酒店管理课程及实践教学计划进行有效地补充和完善,进行差异化的实践教育模式构建,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改变以往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无差异化传统模式,建立高等院校该类专业的实践新模式在现阶段的酒店管理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实习实践的态度并建立正确的专业认同感,消除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迷茫。学生在差异化的实践培养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潜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实习工作。通过对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基地、实践过程等差异化的设计为我国酒店业提供更多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摘要:研究与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为高职院校今后更加科学地开展该教学方式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酒店管理;高职教学
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力量。目前,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酒店管理行业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酒店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有着充分的可行性。体验式教学与酒店管理教学的融合,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是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基本要求的。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发挥该教学方式的优势,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应用型人才。
1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体验式教学可以说是针对当下社会上相关事业发展与进步的趋势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设计相关活动的作用,并且让学生置身到该设计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了解工作内容。在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能够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并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提高教学科学性的有效举措。另外,在体验式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设定一定的场景,这个场景就是代替课堂的存在,让学生置身到该场景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场景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建立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被称为体验式教学。
2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2.1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应用到酒店管理或酒店服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到相关知识,并能够联系社会发展方式与酒店行业发展方式进行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社会上参与学习的大多是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针对酒店管理开展体验式教学有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对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以更充分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优势,大幅度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水平,为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会给教学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然而从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此,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以便于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1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一直致力于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能够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作重中之重,确保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新时期行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给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高校和企业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训机会。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应用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基本上都是高校主动联系企业,能否建立合作关系全凭企业的态度,高校通常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企业则是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没有被挖掘出来,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二是酒店和高校的利益诉求难以达成一致,从酒店的角度来说,通常会将实习生安排在前台、客房、餐饮等部门,要求他们的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且很少给实习生提供轮岗机会,这与高校的教学安排和实习目的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给校企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三是校企合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畅,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匮乏,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对于学生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推行探究式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一)精心设市果堂,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求索
关注学生成长,精心设计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设计如导演电影,教师导,学生演。课堂设计中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全面成长。课堂教学通常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与反思中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授本科课程《前厅管理》中,我坚持实施职业素质(站姿、坐姿、笑姿)训练。我告诉学生“选择一种专业,你就选择了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伟大就是把平凡的事坚持不断地做下去,做到极致。“同学们非常支持这项训练,有位女生每周都期盼上《前厅管理课》,同学们在职业素质训练中体会到成长的“伟大
(二)教学如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如歌唱般快乐
学习是快乐的需求,成长是欣喜的收获。传统教学强调教师“教“,无视学生“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学如歌,教师如歌者。教育应让学生感到“学习如唱歌般的快乐“;我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心理,因势利导。课堂常常在学生欢声笑语中结束,将期盼留下。在《国际酒店管理概论》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精神,我设计了“非常6+l“探究式预习报告。“6“指值得推崇和学习的“6“处,“1“指需商榷或改进的“1“个地方。学生带着预习成果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热烈评析。课程后期,变为“非常1+6“,探究“1“个值得推崇和“6“个值得商榷或改进的地方。探究式教学法让学习如歌唱般愉快,知识增长如歌唱般“朗朗上口“。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国际理解力,实践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面向国际化
据“麦可思研究机构“调查,中国高端管理最缺乏的是通晓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国际竞争需要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教育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教育充满功利性,培养的人“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能力;有地位,没品位;有财富,没人性;有勇气,没智慧“。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我收集中西文化差异资料融人教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世界公民。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调查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发现:企业普感大学生职业素养差,约束力不强,团队精神缺乏,行为习惯不好。为此,“银杏“开展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香格里拉酒店班“、“洲际酒店英才学院“等创新项目,携手企业共育酒店管理英才;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美育》等创新课程,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综合素质。“银杏“校训“服务养成,知行相济“,“银杏“相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学生终身。为此,“银杏“转变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提出目标教育、价值教育,关注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培养“绅士男,气质女,外语通,国际范,公益心,环保行“等为内涵的酒店管理人才。“银杏“是中国第一所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学院,担当着为中国酒店业培育英才的重任,“银杏人“为此目标正奋发探索与创新实践。“银杏“正逐渐演变为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
作者:廖君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作者:尹权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在教学模式方面,李洁、吴应香在《酒店前厅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中分析了目前酒店前厅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对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酒店前厅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徐立娣在《实训室中高职酒店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分析情境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酒店实训室情景教学模式。
以酒店前厅、客房、餐厅三大部门工作范畴为基础,进行主题模块创设并设计相应的子模块情景对话,然后学生进行实训室角色扮演训练,最后本文提出实施情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曹艳芬的论文《试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以〈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范例》中,在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以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范例探讨了课程开发实践。以上学者都从某一角度对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特别是从教学方法上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教学环境更符合实际工作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但不够系统,现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到教学手段与方法、到考核与实训等方面对酒店前厅课程改革加以论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前厅课程改革
前厅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是酒店岗位群分析—前厅岗位能力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计与重组。按照这种思路与方法,根据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由职业基本素质与能力、酒店前厅基础操作技能职业关键技术能力、职业方向拓展能力组成的技术管理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正确处理服务技能课程与管理技术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与管理技术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的关系。在高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除了努力使学生精通本专业技术技能外,还需基于专业的关联性,进行适当的专业方向课程拓展,为学生将来可能发生的职业转换奠定基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示范的重点专业,从2006开始建设,形成了从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网络资源、实习实训等一系列成果。
1.先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入手。前厅课程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星级酒店前厅部工作人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学生能全面认识酒店前厅部的业务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酒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娴熟的前厅服务技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为职业领域的拓展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前厅工作的认知、熟悉和实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先进的价值观。
2.课程标准的构建。课程标准课程定位于培养高星级酒店前厅工作岗位人员,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调研—工作岗位划分—工作任务流程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教学情景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教改思路,与南宁五星级酒店红林大酒店、南宁饭店等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一套融合前厅岗位职业标准、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时聘请了企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一起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构建。根据前厅服务流程来设计,形成了酒店前厅的八个主要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更符合行业要求。也符合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
3.教学方法与考评体系改革。每学期组织酒店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教学评价引入职业岗位标准,注重在过程中考核,全方方、多层次、过程,完善《前厅运营与管理》课程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黄萍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学生未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是高校教育成功的标志,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符合整个社会酒店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培养综合竞争力强的人才。
1课程体系特色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未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专业必备的良好素养、过硬的行业素质和外语水平。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及外语课程,高校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根据专业的特色,开设一些训练学生英语水平的活动,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提前感受下实际应用英语的情景。也要适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毕业后面临现代化的管理不至于束手无策。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做课堂演示,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与实际工作者相同甚至更高的素质,并且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师队伍专业化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教师水平提高的一个具体体现。目前,教师队伍应该由高校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高校的专职教师,时间充足,精力充沛,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提高和巩固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指导学生实际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太强的针对性。而兼职老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酒店的业务,但他们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各有分工,就能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与酒店进行合作,加强校企联合,让我们高校专职教师去酒店进行培训,这样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学生就业市场化。学生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学生能否长期在酒店行业就业也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满足大多数酒店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就业单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学校还要加强与一些需要人才的酒店建立伙伴关系,这样酒店吸纳人才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当前人才市场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存在对接不到位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的个人信息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酒店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酒店能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保证他们的一些权益,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学生素质综合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酒店管理趋向于国际化,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愈发紧迫。高校应该加大外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英语专业的课时量和口语课时量,对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型酒店的综合型服务和管理等人才。此外高校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教学理念,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理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输送海外实习生,丰富国际化视野,了解跨文化领域的酒店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