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金融职业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社会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始终把它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与更新,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敏锐地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科学定位自身发展模式与路径始终是职教战线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背景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准确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而是被用来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由于其经济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其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所发生的主要变化而展开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也即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形势都受到了巨大影响,虽然随着金融危机时代的离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相继到来,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全面复苏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继续存在着。例如,美国陷入“格林斯潘困境”的可能性很大,即为解决时下的问题,而埋下未来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的隐患,而这些隐患很有可能是全球性的。另外经济虚热实冷,虚拟经济不断加温,实体经济却持续变冷,然而很多政府的经济缓解政策却是首先针对虚拟经济的,所以由于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却没有率先得到缓解,其发展形势愈发严峻。当然,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还有很多,它们都一同影响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欧洲各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自然也受到相当的冲击。
近年来,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为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大量工作人员相继失业,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难以与社会相应的行业接轨,大批职校毕业生都“漂浮”于社会之中,这样就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减弱,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大大缩水,职教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确是处于一个“难上易下”的局面,其发展的滞后是必然的。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却又必然会加重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使经济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社会的闲散人员必然会急速增多,试想这种局面如果长期存在其必定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还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正是认识到了这种危险性,欧洲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期能够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早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点。
二、欧洲主要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经济的发展除了需要资金技术条件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无论是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手段的更新,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实现,这些成败的关键都在于职业教育。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增长都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现在这个关键时期,欧洲国家还是十分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并积极调整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以促进职业教育的继续良好发展。
1.丹麦。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经济危机给丹麦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丹麦教育部职教司司长索伦•汉森介绍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企业中减少了20万个职位,更多的学徒失去了到企业学习的机会。为此,丹麦政府及时采取了针对企业的激励机制,给每个接收学徒学习的企业提供了1万欧元奖金,并采取了灵活的培训途径,通过增强在学校的培训,作为企业培训的补充。如今,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丹麦学徒的数量上升了20%,更多年轻人接受了相关技能培训。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纳更多的青年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并最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2.英国。作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英国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金融危机使英国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预算缩减了25%,当然这就会直接阻碍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由于师资和学校技术设备都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进一步就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降低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面对这种局面,英国公布了政府开支审查报告,叫停“培训获利”项目,重新把资金投向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学习,同时还大力改革了学分和资格框架。目前,英国保证了职业资格反映用工单位不断变化的需要,实习学员增加到7.5万个。这样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得到了增强,更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高职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发展变化过程,对“能力”的认识也经历了“任务能力、整体能力、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过程。一般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标准:知识、能力、素质。对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更大作用的是能力和素质,尤其是素质。所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应体现“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素质”,换句话说,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能够把所学的理论与知识较好的运用于实际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以金融专业银行柜面业务岗位为例:银行柜面业务岗位所需知识包括储蓄、有价证券的管理和使用等;对应的能力包括会活期及定期储蓄业务、会正确计算各种利息等;要求的素质表现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一般而言,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取;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培养;而素质则要通过教育和熏陶养成。反思我们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似乎更强调了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忽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的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必须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培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做法,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二、影响高职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理念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职业学校深受以就业为目标的思想影响,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面对新知识和新形势,呈现无法适应状态。我们要改变职业教育现状,以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主改变为注重发展为主,重视学生的成长性。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延续高校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理论的灌输,轻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只以够用为标准。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大多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较丰富,实践知识较为缺乏,而且理论与实践常常脱节,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教师培训提高的机会也少,令学生无法对老师产生认同感。
三、提高高职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对策
以金融专业为例,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对策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摘要:
本文以金融专业为例,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金融证券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和模式,以及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配套要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金融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实验和实训等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教学[1]。同时,对教学场所也进行改造,达到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体化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提升,消除以往出现的“单条腿走路”的情况。
1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比较复杂,兼有诸多教育的属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种教育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职业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得到体现。总的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为原则。职业首先来自于企业,将企业的要求提升为教学要求,再将企业的不足也提升为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向;其次,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于人“能力”的需求,总结出需要学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再次,根据这些信息开设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最后,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第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包括诸多方面,比如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课程建设。
2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第一篇:拓展训练对职业素质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教学实验法
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由同一个教师对14个班(前半学期7个班,后半学期7个班)进行拓展模块课程的授课,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一个学期9次课,共18个课时。
1.2问卷调查法
在对授课的14个班级学生上完拓展训练课程后,对团队协作等十个维度能力素质是否有提升的认可度调查。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
1.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国际金融》课程设计依据
(一)理论依据雷正光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开发研究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职教学院兼职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与发展研究》一文中论述:“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办学方向”;“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和新突破,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职教课程的核心功能,以课程改革来带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他的这些论断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起点和重要性。
(二)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设计就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三)行业的实际岗位依据课程组教师通过对金融行业以及外贸企业的资深专家、富有业务和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组织讨论、总结分析,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并结合国际金融专业以及其他金融专业的建设方案和教学标准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设计。
二、《国际金融》课程建设理念
国际金融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驱动,可持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是以实现学生就业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方向,以就业行业的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活动。“以能力为本位”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灵魂。一切教学活动都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快速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掌握应用国际金融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际金融业务的实操能力。“以项目为驱动”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这里的“项目”,可以是一个分析任务,一项工作任务,学习的目标,可以是一种方法,可以是一项技能,也可以是一项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将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九大项目,用任务驱动法逐一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实现“和谐发展,创新见长”的奋斗目标。学生顺利就业是学习的终点,更是学习起点,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社会对教育的期盼,才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科学的理念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关键。我们在课程建设中还奉行的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继承、发展、改革与创新观念;树立精品意识、品牌观念;坚持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团队精神,发挥全体教师成员的聪明才智,联合共建精品课。
三、《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思路
因为用人单位的要求趋于严格,技工教育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多数企业没有能渡过这次难关,许多小型企业都纷纷倒闭,有些大型的企业即便得以存活下来,也受到了不小的创伤。由于资金流动有限,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减少了很多。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减少和毕业生数量增加的矛盾,面对这一局面,用人单位不得不提高对毕业生的要求,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毕业前获得高级技工证书的学生会成为他们择优录取的目标。在这样情况下,大部分技工类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连第一个门槛都迈不出去,怎么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这就给技工学校的发展带来的很大的压力,也督促国家对职业教育这块更加的加大力度和投入。目前情况看,各个技工类院校的教学方面,给学生提供可实地操作实习的机会和空间小,部分学校虽然设立了机械加工专业,但学校连一台实习的机床都没有,学生的学习只限于“纸上谈兵”,对这样一个对要求实际操作量大的专业来说,想培养出好的技能人才,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让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国家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是重点。此外,各个技工类院校还可以自己联系有实习条件的工厂,签订双向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际操作的空间,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为国家解决部分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利用出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的契机,引导他们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出一份力
由于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的经济出现萎缩,那些在国外的留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纷纷选择回国就业,于是引发了大量的海归潮流。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这块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这些留学生的回归,虽然会和国内的在校生争夺就业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经验,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情况,让他们带动国内职业技工从业人员的深造学习,为以后的职业教育储备人才资源。
加强政府部门对地方职业技工教育的重视,改善原来管理
不到位的情况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善,大量生源期待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乡差距、就业机会、生活配套设置各地差距不一,导致大量的技工类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因此,对于技工类院校毕业生而言,更多的人会倾向选择留在城市。其次,就业问题也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学生学习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但当看到花钱学了技能后,依然找不到工作,那就会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产生失望心理,这种现实结果的宣传对职业技工的教育培训是个严重打击。另外,我国在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太大,一些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不够新颖,没有可塑造性,通常学生只有学习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理论和实践没有充分的结合起来,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再次,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其重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导致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针对地方职业技能教育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左右,地方政府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地方职业技能教育程度的高低,实际上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多少,对地方工业,尤其是加工业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能避免地方人才的流失。所以说,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加强对地方职业技能教育的管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创造良好的本地条件。
转变技工类院校学生对就业环境的期望和要求
统计显示,技工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首先考虑是待遇好、工作相对稳定以及福利高等因素。从这三方面看,技工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选择工作过程中比较注重福利的待遇问题和工作的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并不完整,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只注重眼前,缺乏可预知性。因此,技工类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预知前景的能力。其次,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工作地点的时候往往会靠近沿海一带的城市,沿海城市就业面比较广,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但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大。也有一部分职业学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就业会更多的靠父母、亲戚朋友的介绍,还有一部学生会选择自己学院所在地,因为学院多设立在省会城市,自己比较熟悉,具有较大的就业优势。针对职业技工学生就业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更注重未来自己职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选择待遇福利和好的工作地点和环境上来。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得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供需现状的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金融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4年3月22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明确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此一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对于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来讲,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协调好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间的积极互动关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能力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才,为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的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供需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整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总量迅速增大,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由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出现了新的挑战,使得竞争加剧,金融业混业趋势明显增强,保险、银行、证券通过混业经营,共享部门的金融经济资源,提高竞争力。这一趋势使得复合型高技能金融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市场,争夺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专门的个性化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已经被各个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对金融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加之不同层次的学校不管有无教学条件都争相开设金融学专业,导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超出了需求。于是一些此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笔试、面试等各个环节顺利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可是当这些头顶光环的毕业生真正融入工作岗位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现有工作岗位的需求,比如银行信贷人员不能如期完成存贷款业务、保险人员跳槽现象比较严重等等。因此,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是解决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肩负的责任重大。
二、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摘要]
目前,金融服务中的投资理财业务发展迅猛,理财成了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这一变化迫切需要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支持。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两年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投资理财专业,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还继续沿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符合高职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推向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认真审慎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创新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展现了异军突起的态势。以富豪阶层为首,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大多数的社会大众理财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追求快速致富和激进冒险的风险投资逐步向稳健化投资和关注财产安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今天的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迅猛。而投资理财业务是一项涵盖面广泛、专业性较强的综合业务,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关金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投资理财操作技能。目前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优秀投资理财人才的渴望已经成为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部分。这两年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投资理财专业,努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职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适应市场用人需求的,并且随社会发展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恰恰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认真审慎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展开积极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步伐投资理财专业建设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时代。过去人们消费习惯用纸币,而如今我们利用银行卡、手机银行、网银、支付宝等就可以实现便捷付款;原来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无外乎是股票类、国债类,而如今市场上有众多的金融理财产品可供选择,如黄金、外汇、期货、基金、保险等等。而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市的“支付宝”“余额宝”及微信的“财付通”等业务,因其低廉的成本、安全的投资方式、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众消费。这些互联网业务的推广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造成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如此一来,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们消费习惯、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市场规模上的巨大变化给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想要让投资理财专业建设筹划紧跟时代步伐难度确实很大。目前的金融创新与日俱进,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一领域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技能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就容易出现问题。由于该专业所包含的科目太多,在课程总数目一定的前提下,每一科目下所设的课程数目就会相对有限。比如有些课程只能归为一门课程进行笼统讲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不精不深,理解肤浅,最终培养成了“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另外,为满足理财市场多样化、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需求,理财人才还需要在销售心理及技巧、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开设课程,这样就更加剧了课程多课时少的矛盾。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并不容易。
(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差别不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专业基本设成了普通高校大金融学专业的一个压缩版,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还继续沿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再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本身就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扎实,使得如今的投资理财专业高职毕业生在理财知识水平上没有突出优势。另外,高职教育本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仍然较低,部分实习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缺乏案例教学以及金融仿真模拟软件的实践,一些实践操作知识内容脱离行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这些问题都使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没有表现出优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