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基础知识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基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在机务维修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资源。主要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各个关键要素,包含文化建设、组织结构、知识审查方式、知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知识管理;机务维修;知识地图;维修效率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知识管理定义为: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和组织体系,对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和团体内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评估等,确保组织成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正确的知识,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质量和效率是航空维修的基本诉求,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应用于航空机务维修过程中。

2机务维修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如今新型飞机的状态在不断变化,变化周期在逐渐缩短,机务维修人员可能同时维护着多架具有不同状态的飞机,而维修人员如何掌握多架飞机、多个状态的维护要求和维护特点,这是很多维修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试验机维修的人员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维修资料的初始交付版本内容不完善,有的内容不能指导工作顺利开展;操作流程没有经过优化,工作效率低;或者是设计考虑不周全,维修操作时需要先完成其他辅助工作;维修人员对新系统的维修知识欠缺。在缺少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员工长年积累的知识可能随着退休、升职、岗位调动没有很好传承,现在工作的员工也可能正在努力解决前辈遇到的同样问题,缺少一个知识存储和传播的有效传播途径。企业内部产生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采购的新型维修检测工具、系统等相关知识,也需要在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创新。大型企业内部可能会遇到做过的工具、项目隔几年换一组人重新做;一个机组发现解决的问题,其他的机组也在设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3航空维修中知识管理应用

面对维修工作中的问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知识分类、知识地图、知识获取、知识评审和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继续阅读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论文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厘定

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就是在探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仅仅围绕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主题来进行。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影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在研究前必须理清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谢弗勒(Scheffler,1995)曾经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三种验证知识的方法,从而归类出与此相对应的人类知识的三种类型:〔5〕理性———逻辑方法与理性知识、实证方法与实证知识、实效方法与实效知识。从知识的角度切入,教师个人知识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针对研究者在解读教师个人知识时的不同分歧,有学者在评论时如是说:“关于教师的知识、信念和理论的研究历史很短,而且这些研究中,词语使用十分混乱。Pope(1993)曾列举了23个相关术语。Clandinin&Connelly与Fenstermacher也做出了相似的结论。前者的结论是,‘使用不同的词语的人们事实上常常指称相同的东西。’后者对教师知识的不同类型,包括策略性(strategic)、命题性(prepositional)、相关性(re-lantional)、技术性(craft)、现场性(local)、案例性(case)、情境性(situated)、缄默性(tacit)、个体性(per-sonal)等知识进行鉴别后,认为‘这些名词不一定指称不同的知识形式。’这种现象正如Marland所批评的那样,引起了混乱,阻碍了建设性对话。”〔6〕故此,在解读教师个人知识时,一是要认识它与相关知识概念的关系;二是要意识到在已有的研究中,知识或教师知识并非波普尔意义上的客观知识,〔7〕也不仅仅是基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划分出来的知识,而是指“个体的信息、技能、经验、信念、记忆等的总称。”

从已有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可知,一方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在借鉴和吸收他人优点、长处的基础上,弥补自身缺陷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利用个体知识以及长期以来的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在吸收他人知识精华,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实现隐形知识的外显化,创造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涉及知识、知识主体、知识环境以及知识活动四个要素———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对象;知识主体是指教师本人,教师是其个人知识管理中能动的主体性要素;知识环境是教师个体对知识进行管理所借助的教育场景或教育设施;知识活动是指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活动的实践性要素。无论是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包含的内容还是其涉及的基本要素,都深刻反映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它反映的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更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个人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复杂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围绕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中心论题,确定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一是在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侧重探究“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科研意识”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方面;二是进一步厘定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其中,知识获取是基础,知识整合是优化,知识共享是关键,知识应用是核心,知识创新是旨归。

二、影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因素分析

(一)知识获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获取,即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知识获取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构成因素,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学者利用两分法从三个维度把教师个人知识分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9〕也有学者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教师知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学科教学知识最为重要,学科知识次之,教育理论知识再次之,课程知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力最弱。然而,无论是对教师知识的两分法归纳,还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知识构成要素重要性的梳理,知识的获取始终处于首要地位。目前来讲,教师个体获取知识应该考虑的问题主要有:第一,首先培养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强烈愿望,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学习观念;第二,在准确定位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明确哪些知识是个人需要获取的;第三,掌握知识学习的相关工具与技巧,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浩如烟海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收集和加工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二)知识整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化知识整合是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编码,使知识便于记忆、积累、查找、公开、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筛选与分类、归纳与总结、提炼与组织等方面,它具有长期性、自律性、实践性、情境性等特质。在教师的专业工作中,能否表现出熟练的知识筛选与分类技巧,是否具有知识归纳与总结能力以及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的提炼与个体知识体系的组建等等,这既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必备条件,更是衡量其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检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知识整合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起着优化与推动作用。教师个体对知识的筛选与分类、归纳与总结、提炼与组织是教师知识整合的重要内涵,是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动力源泉。知识的筛选与分类是教师主动适应当前知识日益剧增、充满不确定的社会的表现,即在多、杂、乱的知识中有筛选性地学习,实现知识的选择;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是教师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予以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情境化分析与归类的过程;知识的提炼与组织则是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的自我提升,是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工作资本”,适应社会要求的重要表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整合并不是迫于工作职责或领导高压政策下的产物,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前提下的自然生成。

(三)知识共享: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层面上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式学习”,即借助教师间的互通、互融,实现知识的共有、共鸣。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以及教师个体的“反思式学习”,就是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组织形式。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建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间知识的“外化”,是教师知识的共有型发展。它直接制约着共同体成员知识的交流和共生。这种共有型发展就是在共同愿景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交流与沟通促使教师的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为集体知识,从而拓延了自己的知识来源,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化发展。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只有在相互交流中知识才能更快地发展,实现增殖。知识的增值过程中,由于不同个体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大家才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景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和共同提高。”〔12〕其次,倡导“反思式学习”,即教师个体知识的“内化”,是教师知识的共鸣型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反思式学习”是进行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殖个性化体现。在知识的这种共鸣型发展中,教师个体将“学习共同体”中的团队知识与个人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嫁接”与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个体知识的扩展,最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从教育教学实践看来,“反思式学习”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的视角:〔13〕一是自我反思的视角;二是学生所提供的视角;三是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所提供的视角;四是理论文献所提供的视角。

(四)知识应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是特定时空下的事物状态的描述,它只有在具体情境下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为特定情境所应用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没有知识应用的知识管理是没有存在意义的。知识应用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是教师个体进行知识管理的“风向标”,指引着教师个体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提升与利用。然而,知识总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知识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其存在价值。对此,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曾警告说,“当把作为知识的‘理论’与作为活动的‘实践’作出区分的时候,我们应牢记,没有离开知识的行动,也没有离开实践的理论。”〔14〕所以,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应摒弃一味地积累“静态知识”的做法,将所拥有的知识及时、有效、充分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让其发挥最大效能,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继续阅读

石油化工知识管理论文

1知识管理方式

从业务分析与管理规划入手,确定知识管理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方案,进行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达到知识共享目的。

1.1知识分析与管理规划为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流程和知识源,为知识库建设、知识共享与应用提供资源基础。

1.1.1业务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类型包括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按企业类型分别进行业务及业务活动分析,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推送业务。

1.1.2知识管理规划石油化工行业规划将遵循从需求分析到目标确定,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功能和技术架构,从项目总体目标到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制订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专题规划。具体而言,将包括: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明确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多维知识分类、建立配套的知识管理体系。

1.2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

对各类知识进行处理和加工,实现知识的汇集。汇集的过程将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过滤和找出关联,利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等技术,抽取知识内容和元数据、创建知识索引,将知识存储于对应知识库中,为面向不同单位的个人知识应用提供来源。基于业务活动的知识处理与加工,如图1所示。

1.2.1知识处理与加工

继续阅读

对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知识经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知识经济发展对社会各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因此,探究知识经济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具有实用价值。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探讨了知识经济给行政管理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经济;行政管理;影响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当今社会,提到“知识管理”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概念:在面对与日俱增的、非连续性环境出现一定变化时,就可以按照组织的适应性及生产条件、以竞争能力等各种现实情况,制定出迎合性措施。合理科学地认识“知识管理”,这种管理就是将人作为中心位置,把信息当成理解的基础,将创新知识当成最终目标,将知识作为一种能够开发的资源对待。总而言之,“知识管理”即为人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获取和运用集体知识以及技能全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种管理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就是管理人力资源以及管理信息资源。最终的目的是将人对知识创新以及处理信息二者有关能力的有机结合。

(一)在行政决策上的转变

因为广大群众们就政策是如何出台的这一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无法对实际中对政策的执行进行对比,哪怕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扭曲和变形也不得而知,那么我们的监督又从何谈起呢?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使网络形成了对行政决策监督的无形之网。随着网络被广泛地运用对行政决策的监督上,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决策过程的清晰度和了解度,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群众通过网络便能够轻易地了解到行政决策的内容,将不同的决策方案和自身的利益作对比,看清自己的立场,然后发表自身见解。

(二)建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在以知识为经济的时代,一方面日后知识必将在行政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人可以对知识进行掌握以及驾驭,并且可以由此对行政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所以这些全部原因都将人置于经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时展相较以前更加突出和明显了;另一方面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逐渐开始追求自主性和个性化自我价值,并且由于人在行政管理中地位变高的缘故,他们的这些追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完美的释放,“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此得到实现。

继续阅读

编辑科学素养的提升举措

科技期刊应把握科学发展的主脉络

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创造新文化,产生新科学。目前,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和读者还是科技工作者。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信息在线、检索与获取能力有待提高,尚不具备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抗衡的能力。随着期刊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科普工作要求的提高,科技期刊应主动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扩大了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对科技论文的创新性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期刊应当围绕科学发展的主脉络,开拓视野,迎头赶上,主动出击,精耕细作,最终摆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形象。要通过对学术前沿信息的不断积累,深化对前沿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提高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使读者通过刊物基本把握所刊载学科的宏观发展状况。在内容创新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版面内容结构,逐步形成刊物自身特色,变成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刊物。

科技期刊应注重知识的组合价值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知识世界,同时作为这个知识世界的主体生存于这个世界,并不断赋予它新的意义、新的内涵和新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的价值和效用日益凸现。同时,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越来越具有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与商品的关系所具有的形式,即价值形式”。在知识的更新、组合和利用的过程中,科技期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科技期刊不仅要积极参与建构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还要正确处理文化积累和知识传播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应当特别注重知识的组合价值,让读者在延伸阅读中获取必要信息,使科技期刊成为读者获取新知、系统了解科学发展脉络、激发创造火花的平台。

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是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

编辑活动一般分为设计、组织、审读和加工,涵盖为复制和发行做准备的一系列工作。编辑素质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直接影响。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交流与传播的载体,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因素除了稿件本身的学术水平之外,编辑人员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要求都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1更加注重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

选题策划能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主要还应从大局意识、学术视野、超前思维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积累有关国际国内形势、当代科技进步的趋势等知识。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选题策划应服从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局,服务于我国科技发展的主流。第二,要有学术视野。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不管是策划栏目或是组织版面,还是与作者平等对话交流,必须使自己说专业话、说内行话。专业知识的来源很多,要特别注重有效性高的渠道,例如行业政策、专业会议、网上论坛等都是重要的来源渠道,要尽量参加。第三,要有超前思维。好的选题往往是碰撞出来的,要多参与研讨会,研讨会是专家们围绕热点问题、形成新的研究方向的重要舞台;多同作者交流也是提高预见性的捷径,一般来说作者是该行业的研究者,有的是重要的学术权威,对行业的研究状况了如指掌,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可大大提高编辑的超前能力,策划出更好的选题。

继续阅读

集团化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

知识共享是指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这样在组织内部,员工可以通过查询组织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反过来,员工好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反馈系统可以扩散到组织知识里,让更多的员工来使用,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对企业内部大量有价值的不同形态的知识进行管理,建立起有效管理、使用、贡献知识的机制,从而提升员工技能及企业竞争力。知识管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各个企业的重视。本文围绕A水电集团知识共享系统建设及效益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

知识共享;云存储;知识管理;PaaS

一、知识共享系统建立背景

A水电集团尚处于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当前主要任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优势的培植。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是集团公司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科学管理能力,促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2010年1月,A水电集团自立科研项目“集团公司知识共享数据库”,该题目知识共享数据库包括:科技成果库(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原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集团公司科技项目)、设计成果库、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专利成果库、技术标准库、政策法规及制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交流论坛等子系统。

二、知识共享系统建立的目标及内容

集团知识共享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基于电子的知识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为集团、各子公司以及各个项目建立一个共享和协同的工作平台,保障单位或项目的共享资源传输的畅通。建设内容:

继续阅读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主体性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对项目知识管理主体性分析,在知识管理传播、共享、创新和储存理论基础上,探讨工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知识管理问题。通过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来体现项目知识管理主体性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了解知识管理在有效项目管理中的运行机制,以证实知识管理对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贡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主体性;成熟度

1引言

知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组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同时知识也是指导组织认识未来和改造未来的无形资源。项目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同。欧洲和美国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项目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也建立形成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案例实施,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日益成熟并形成了各个门类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各层级的项目管理水平也是日趋成熟。作为项目管理主体性的反思研究,自然会回归到人类理性层面,这种理性的具体体现就是知识管理的自觉性,也就是知识管理的主体性问题。项目任务、知识管理和主体性将组成项目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利用过去的知识库来完成未来的项目任务结合知识主体进行知识管理,在项目知识传播、共享、创新和储存的循环往复中完成人类一个又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这就是项目知识管理的使命。说到知识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知识管理的主体-人。知识管理的主体,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组织。项目知识管理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比如说工程建设规划的问题、施工技术问题等等。这些都会涉及到过往的工程经验,可能这些经验不是本工程项目的专业成员所具备,可能需要借用其他成员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未来的问题。因此,知识管理的主体性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得搞清楚。

2工程项目的知识类型与作用

以工程建设为例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评价阶段。项目的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知识或者知识的组合。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国家法律法规、规划设计、环境水文、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概念、项目功能设计、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技术经济分析、项目社会评价等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的可实施性的评估报告,项目是否符合组织需要,是否盈利,是否符合中长期利益,是否符合环保,是否符合安全评价,是否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一个项目,不仅仅有组织的属性,同时有社会属性,它具有社会的功能。其知识类型如: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工艺与空间规划的知识,城市规划的知识,建筑设计的知识,技术经济的知识,地球物理的知识,环境保护的知识等等。既要各种专业的知识,又要将专业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知识管理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和本质。规划设计要符合设计规范、国家强制性条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知识。设计文件需要城市规划的知识,设计的知识,管理的知识,地球物理知识,环境保护知识,水文地质知识等等。还有涉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施工阶段需要招投标、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验收评价需要技术规范、工程档案和财务方面的知识。施工阶段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创新,信息化集成的应用,预施工可视化程度等等。同时,知识管理的工具方法问题也是知识管理的范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许多工程建设都会建立项目管理软件平台,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进行集成管理、即时沟通。

3项目知识的主体性问题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组织,一般是少则十几个多则五六十个还不止。项目组织以建设单位或业主为发起人,包括咨询、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等相关单位。从合同结构来分析,各项目组织与建设单位或业主订立合同关系,有些项目组织又与供应商订立合同关系,项目个人与项目组织有订立劳动合同关系甚至承包合同关系,通过合同的结构网络形成了一种社会化结构。项目团队是一个大团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需要调动所有的服务组织和实施组织。项目组织之间、个体之间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项目共同行动的指南。一个项目一旦开始启动,首先会以建设单位为主建立一个基本的团队,形成主要的骨干组织,再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步扩展壮大,根据项目进展的需要而增加项目团队成员,直至项目的结束为止。项目组织成员通过项目平台来进行信息、知识和价值的交流,在不一致到一致中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在沟通中消除误解、冲突,通过沟通交流在项目各阶段形成一个个统一的行动纲领,以指导整个团队工作,这包括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以及为保证这些目标的支持组织。知识管理的主体性涉及几个方面的类型。第一类型是在工程合同主体内项目组织与企业成员之间。比如说一个施工单位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它会派遣一个项目班子成员,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如果项目班子成员不能解决,这就会上传到施工单位的技术部门来解决。第二类型是工程合同主体项目成员之间。一个项目组织包括业主、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项目组织,平时会形成一个为本项目建设运作的临时性项目机构组合,一般的工程问题都是通过项目上来沟通协调解决,其中包括项目组织间的公文来往、项目会议等方式来解决。第三类型是工程项目之外的组织及个人。有些特殊的工程难题或者专业问题需要社会专家论证,比如高大新尖项目的设计论证和施工技术难点论证,以及特殊工艺设计论证等等。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建设单位或业主来协调项目内组织和项目外组织共同来解决。了解工程建设知识管理的主体性,下一步就要了解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问题。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项目知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知识管理在项目任务过程中的传播、转移、储存和创新。以要建设一个绿色建筑工程为例。首先,必须有一个主体发起人,并且要项目投资方和决策方同意;其次,必须要有专门方案设计并经过社会专家的论证;再次,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上述这些都不可缺少,没有发起主体新型的绿色建筑无从谈起,没有专家的设计推广和论证就会成为无本之末空中楼角,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绿色建筑作为一个社会产品谁来批准建设呢。知识管理涉及到知识传播、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储存一系列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无法分先后,知识管理过程是互相交叉进行的。知识传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储存。同样,在知识共享的同时也在进行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储存。知识传播既要传播旧的基础知识又要传播创新的新知识,有共享才能有传播,有创新才能让知识增加,有知识储存才能更好的方便传播。知识共享是主体间的共享,这是社会价值的体现,知识共享以信息传播的形式出现,以价值判断进行知识储存,知识共享总是伴随着知识创新,其工程建设项目的独特性和一次性就要求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更新、增加或者是颠覆式的更新换代,但不管怎样它都是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利用知识共享会形成更大的平台和知识群,并进行知识储存将成果固化下来。知识储存是知识传播、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媒介,清晰的目录型的知识储存往往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项目知识管理是围绕着项目任务而展开,离不开知识主体,离不开项目组织的沟通、管理和协调。从现象上看是项目管理工作,但解决项目任务问题的本质上讲都是围绕项目知识流进行管理。如果项目组织能够自觉性的利用知识管理去解决问题,这就会让项目团队少走弯路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如果项目组织没有知识管理的意识,往往项目在碰到非常规问题时就会陷入困境。虽然知识管理难以量化,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事实的存在。

继续阅读

高校档案的知识管理论文

一、知识化的高校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以其材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所保存的智慧的渊薮。在此意义上,对高校档案的管理也应该提升到关乎大学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因此,只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高校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档案部门在档案的知识管理方面常常不能尽如人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岗位轮转或者是特殊安置的非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档案专业的训练,更有甚者其基本的文化程度还没有达到要求,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就不能落到实处。所以,造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低下,甚至乱象频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鉴于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是对高校档案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那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标准有哪些呢?迈克尔•库克在《培训档案和文件管理人员的国际标准》一文中说:“所有的档案与文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例如:目标管理、数据库管理、文件系统设计、统计方法、预算和成本利润分析等,这些知识是任何一位合格的专业档案人员所具备的。”

这是迈克尔•库克在20世纪末期对所有的档案与文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的阐述,然而,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是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化要求更高。这也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新要求。具体到我国高校这个层面,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固有的工作观念,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学习,不仅要充当高校档案的保管者、大学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更应该成为档案文化的研究者、文化资源的传播者和服务者。此外,还要高度重视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并不仅仅是收集、整理、装订资料之类的简单事务,编研工作的特性决定了编研人员必须具备起码的历史学、文献学、编辑学、写作学以及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因此,档案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对档案文献的研究分析能力,提高对档案材料的鉴别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读写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果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与档案相关的基础知识,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修养以及学术研究能力,则无法正确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管理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实现

(一)知识组织对高校档案馆而言,知识组织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知识管理的方式。潘连根曾经讲过:“对数字档案馆而言,知识组织就是通过知识挖掘对馆藏文档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文档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的过程。”[4]这段话说明: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档案知识组织的主体,通过他们的知识化的组织行为给予档案以知识化的组织成果。例如,高校人物档案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性和真实性,是高校发展历程的见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历史内涵,是高校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对人物档案文化性的集合组织,是表现大学文化的重要方面。此外,在建立高校人物档案并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时,要针对高校人物的不同家庭情况,首先要重点组织易分散、易损毁和遗失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编研、保存,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项对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过程。高校档案的知识组织工作的发挥无疑也取决于主管高校档案的行政干部领导水平,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档案管理干部的知识素养和水平决定了高校档案知识组织的质量。事实上,由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应时宣传和完成领导要求的工作上。更有甚者,部分高校档案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对档案的编研工作置若罔闻,人浮于事。这不仅不能提升档案知识组织管理水平,更不能为本校的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做出任何贡献,对这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应该积极加以改正。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的新要求,促使高校主管档案管理的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突出档案管理者的知识组织作用,强化档案管理者的知识素养,使高校档案馆在做好档案信息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档案信息的大学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组织、分专题组织、分行业组织等各种组织方向的研究,尤其要重视更能体现知识组织优越性的分类、整理和编研的环节。

(二)知识开发如果说知识组织是对档案资源进行的分类管理和整合规划,那么,知识开发就是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对档案的知识资源的深加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造出社会和个人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和知识产品。因此,知识开发同样需要档案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水平,更需要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而言,高校档案馆是直接服务于所在高校的建设需要。高校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战略,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和提高大学在国内和国外竞争力。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涵盖面很宽泛,几乎包括了大学建设的一切领域和层面,但是其精髓在于培育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即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大学的历史发展中提炼自己的大学精神。高校档案记录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部内容,如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教学大纲、教师情况、招生情况、学籍成绩等内容。对这些档案材料进行总结、提炼,可以为大学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形成和明晰,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走向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鉴于高校档案的文化资源属性,对高校档案的知识开发就是每一个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实行的重要的工作。

(三)知识传播高校档案工作不仅肩负着保存记忆、资政育人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特殊使命。在高校档案具体的知识传播环节中,首先要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宣传高校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可以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宣传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高校的发展规划、历史使命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表现。最后要塑造大学的形象。大学形象是大学文化本质的外部显现,是通过高校长期的建设、由高校所有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综合形成的现实存在。这种通过宣传由社会公众所赋予的大学形象无疑会在高校竞争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高校档案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高校文化向内部和外部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有效形式和载体。经过知识组织和知识开发之后的高校档案研究成果,以编研著作、举办展览、文化开发等方式来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和社会关注高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及教育改革成果,向学生和社会展示大学形象,而且将是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此外,通过高校档案的知识传播,把大学文化资源发扬光大,延续大学文脉,传承大学文化,也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传播对于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弘扬,对全社会的文化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知识服务“公共档案馆”是近年来随着档案馆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公共属性逐渐明确而出现的。档案馆的公共性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馆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扩大档案服务范围,改变传统官方机构为现代的公共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是现代综合档案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5]高校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馆的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也具有明确的公共属性。公共属性要求高校档案馆不仅要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服务,还要为社会和所有需要的公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档案中包含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就成为了高校档案馆的重要责任。“知识服务不仅渗透和凝聚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贡献,也弥补了利用者的知识空缺。”[6]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服务应该以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知识创造为前提,使这种经过知识加工后的知识资源在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时,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高校档案公共服务功能,提升高校档案的知识服务能力,首先要强化知识服务意识,重视和把握社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要摒弃一切有悖于公共性与服务性的传统观念,积极面向未来,主动对接各种对高校档案资源的需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使全社会共享对高校档案的知识开发成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