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基础统计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大数据的出现给统计学带来了挑战,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大数据量对统计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有其自身面临的一些特殊情况:一是因不是林业行业院校的主流专业而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资源;二是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以林业经济或林业统计专业为主;三是课程设置并轨后课程教学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四是课程学时和教学内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五是尚未处理好课程设置并轨与保持林业行业院校自身优势的关系。所以在面临更大的压力下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大数据时代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为此,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借鉴美国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统计数据的不确定性造就了统计学在众多数学分支中的独特地位。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不确定性程度正在加剧,当前存在的数据量每18个月就将翻一倍[1]。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统计学已有力不从心之态。同时,传统的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去推断总体的,假定较多,对数据要求高,条件苛刻。而大数据往往存在各种误差,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大数据的出现给传统的统计学带来了挑战,也对统计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因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而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是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等林业院校的统计学本科专业大多属于经济统计范畴,前身为计划统计专业;一小部分属于理学范畴,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而建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目前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的统计学本科专业基本实现了并轨;同时,通过陆续从国内外相关院校引进专业教师,目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能够满足课程设置并轨后的专业教学需要,并促进了教学整体水平的明显提高。即便如此,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因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仍难以全面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第一,在高等林业院校这样的行业院校,统计学专业不是主流专业,所以获得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目前,高等林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大部分归口于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而这些学院的本科专业较多,“盘子”比较大,所以划归统计学专业的经费往往不足。这导致实验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发展要求。第二,高等林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院校特色,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以林业经济或林业统计专业为主。特别是对留校教师的比例较大、从国内外综合性或财经类高校引进的教师比例较低的高等林业院校而言,这种情况更为突出。第三,一些高等林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根据授课教师的专业教育背景安排课程教学,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工作量分配不合理。例如,安排占少数的引进教师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专业必修课程,而占多数的留校教师以讲授选修和应用类课程为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工作量的不平衡存在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与此同时,引进教师也面临着知识更新换代的挑战。而课程教学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将造成引进教师的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难以实现,从而影响统计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第四,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受总学时的限制,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的学时均较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也相应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五,一些高等林业院校在实施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并轨的过程中,未处理好与保持林业行业院校自身优势的关系。例如,在课程设置并轨过程中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忽视了林业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从而导致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缺乏强项和特色、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等。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统计学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数据,与大数据有显著区别。大数据具有海量积累、高增长率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不能直接使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担忧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地位,因为如果不能正视大数据带来的威胁和机遇,大多数统计学系都将面临变得无关紧要的危险[2]。当然,即便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很多根本性问题与小数据时代并没有本质区别,统计学依然是数据分析的灵魂。因此,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统计学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2014年底,美国统计学会了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对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提出要求,详见表1[3-5]。该纲要指出,大数据时代统计专业人士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主流统计软件和计算机语言实现统计计算和编程,以及使用文字、图表和动画等方式表达统计分析结果;同时还指出,大数据时代需要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所以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覆盖统计方法与统计理论、数据操作与统计计算、数学基础以及相关实践训练等内容。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生物体的研究和观察已不再局限于定性的描述,而是需要从大量调查和测定数据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其数量上的变化,以正确制定试验计划,科学进行试验结果的分析,从而做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1]。因此,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各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都将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以促进新型综合性生物学高级人才的培养。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国内现有《生物统计学》及相关教材有20余种,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领域,有的还附有相关统计软件知识的介绍和应用[2~4]。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较早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高校之一。开设之初是选修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将主要讲授内容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重点介绍常用的统计学原理和生物统计学的方法,所选案例亦是生物学试验中常见的。随着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1997年该课程调整为全院必修课。目前,是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技术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和统计软件的应用,该课程的教材也从讲义到科学出版社四版《生物统计学》及其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1,5~8]。笔者就四版教材建设中的体会与实践进行分析。
1《生物统计学》(第一版)
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因而生物统计学必然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且涉及的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较多,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统计学相对应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拿来主义”,一般不过多讨论其数学原理,而是在简单介绍统计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组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的基础上,1997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统计学》[5]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书中内容主要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在统计原理方面,一般只作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其目的主要是为让读者不但对统计学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实例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统计方法。在内容的编排上,全书共分十二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和内容、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平均数和变异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等;第四章、第五章介绍统计推断,包括样本平均数的检验、样本频数的检验、方差同质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和检验;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协方差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介绍抽样与试验设计,主要包括抽样误差估计、抽样方法、抽样方案制订及常见的试验设计如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正交设计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十二章对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每章都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供读者参考。
2《生物统计学》(第二版)
根据教学安排和生物统计学应用的需要,在教材使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生物统计学》(第二版)[6]于2000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比,各章节做了大幅度调整,将全书分为十四章,补充了拉丁方设计和裂区设计两种试验设计方法,将抽样原理和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放在了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之后进行介绍,使章节编排体系更符合读者学习的要求。第一章至第三章分是基础理论,包括概论、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及概率与概率分布。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绍了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是统计推断、检验和方差分析。第七章、第八章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抽样原理与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前面所涉及的统计分析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个变量而言,之后的章节则主要介绍两个及多个变量的分析方法,第九章、第十章是关于一元回归和相关的内容,分别是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简介。书中增加了对全文关键词汇和术语的索引,并在书后附上了各章部分思考练习题的答案。在例题上进行了重新编排,以使所选例题更能反映本章的内容且便于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3《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要示,在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审核并增加了部分内容,于200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统计学》(第三版)[7],并被列为21世纪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系列教材。与之前相比,此版教材突出了以下3个特点:(1)内容丰富:增加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倒数函数曲线、通径分析等内容;(2)编排科学:全书分解为十六章,各章节的安排更加注重了内容的循序渐进,并在每章之首增加了本章提要,总结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列出了难点和重点;(3)针对性强:内容突出了本教材主要作为生物学专业教材这个重点,所选例题均为均为生物学试验中的案例。另外,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统计软件是在统计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目前的统计学软件,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术语多以英文形式给出,只有掌握了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才能更好地应用软件,否则只会导致统计分析的误用。在此版的修订中,对主要概念和术语增加了英文标注,并重新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索引,以便于学习和检索。此版还对统计分析中学生易引起歧义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例如,方差分析是统计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对方差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是正确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方差分析中的处理数和组内重复数的含义和统计学意义。原来的教材中,例题中的处理数k和每处理下的重复数n的数量值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混淆,在这次修订中对例题进行了更换,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n、k的含义及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统计学在各个行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国家关于健康改革和国防的政策到对预期寿命、婚姻、教育和体育的态度,统计信息在很多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统计学也被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在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以说统计学的应用遍及了各行、各业、各部门.因此,社会对统计学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湖南省学科办批准,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办了统计学专业,于2011年秋季开始正式招收统计学全日制本科生,由于统计学是新办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上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吉首大学数统学院统计学专业为例,拟对吉首大学的特点和办学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和借鉴别的院校相同专业的办学经验,对目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做出分析和探讨.
1新办统计学专业的院校特点
目前,全国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大约有很多所,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这些知名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已有很长的办学历史,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不管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都占有一定优势.吉首大学地处边远的西部民族地区,当地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办学地域的特殊性,使吉首大学面临的困难比其他高校相对更多,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不管从办学条件、办学经验还是办学历史上与那些名牌院校相比差距不小.统计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摸索时期,在教学管理、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那些老牌院校,并且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在生源质量及就业等方面都赶不上那些老牌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广泛适应社会需要的统计人才,是统计学专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1].但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目前要达到统计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吉首大学作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不可盲目模仿和复制其他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自我价值发挥的舞台.
2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2.1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适应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从事统计分析、风险管理、数据分析以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性专门人才,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2.2统计学专业培养规格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统计学、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经济与金融、保险与精算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备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获得如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2.1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2)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或保险精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热点和重点问题.(3)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统计计算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2.2.2能力要求(1)具有对经济与金融、保险精算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及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2)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统计软件包(如:Matlab、R、SPSS等),有较强的计算与分析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外语成为交流和获取新知的工具.(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一、安全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安全科学是研究技术应用导致的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以采取对策将技术危害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促进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保护人员身心健康和安全、避免物质财产损失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的跨学科综合性交叉科学。安全统计学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结果,与安全科学息息相关,以安全科学为本体,下面将结合安全科学的内容对安全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安全统计学定义
对安全科学进行研究就必须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抽象与概括,以求认识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得出本质和规律。安全统计学是以安全科学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以收集与安全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等统计技术为手段,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分析出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找到其规律性。基于统计学理论与安全科学学的原理,并参考有关文献[2-5],安全统计学定义为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与安全问题有关数据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2安全统计学研究对象
安全统计学所研究的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不同于其他安全学科的以“统计”为研究手段,研究事故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等问题,这种数量关系既包括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现象,也包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安全现象,以及各种安全现象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其范围几乎涉及安全科学体系中的各门学科,从大安全观出发,从社会各领域相互联系的角度入手,对社会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
二、安全统计学的知识体系
1安全统计学学科基础
《继续教育》2017年第7期
摘要:大数据时代,那些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的人才有着广阔的职业前景。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及时调整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统计软件的使用技能培训,将EXCEL与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高职学生;经管类;EXCEL软件
一、前言
大数据时代,人们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信息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要想找到这些海量数据背后的信息,首先要学好应用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有证据表明,近年来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的毕业生往往拥有不错的职场地位、工作环境、薪水待遇和职业前景。不仅如此,通过应用统计学的学习和训练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统计思维,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提升应用统计学的地位并强化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技能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诉求。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应用统计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即“应用”二字。遗憾的是,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高职应用统计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总体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的科学。在经济管理领域,人们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经济和企业的运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目前,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很多都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
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专业教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本文结合笔者统计学专业教学经历和专业建设实践,主要从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三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关于培养目标与模式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特点,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数量分析、统计信息管理与咨询等实际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首先,专业培养目标中培养人才规格定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基层目标,也是对毕业生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提出的应当达到的标准,同时也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统计学专业既不是培养所谓的统计“专才”,也不是培养对财经、管理类各学科无所不会、无所不晓的“通才”,而是培养在一定领域、一定程度上能融入其它财经、管理类学科的“参与型”、“协同型”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突出统计学专业思想,才能使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利用统计思想理解行业问题,进而选择正确解决途径的能力。而这种参与和协同,是指统计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理论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管理理论,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合作和协同,解决好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显示等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其次,专业方向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萨维奇认为:“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它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统计学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性质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从事经济、信息、生物、医学、法学、教育及心理等各个领域中有关统计实务工作的专业技能,为政府或企业决策、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必然要求统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经济、信息、生物、教育等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知识。然而,“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而轻应用,导致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大多数学生除了统计学专业知识外,对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甚少,这直接影响了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统计实务工作的适应能力。目前,统计学本科授予经济学学士的院校,一般基于“大统计”及经济学学科背景设计课程体系,但明显的不足是统计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课程设置中重理论方法而轻应用,没有和具体的行业背景相结合,统计学专业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由于专业方向模糊,势必影响对必修课、选修课的科学安排,实现不了多种课程的有机结合。另外,由于专业方向不明,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茫然而不只所措,有的同学到毕业时,也没有选修专业综合特色课程,从而不知道统计学专业在哪些行业领域能应用自如。
再次,在培养目标中还应进一步明确“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因为统计学是以数为据,以量为证。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注重数的背景和量的意义,是统计学区别其它经济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数理判断能力和以数为背景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又可以采用课外学生实践的方式。实际上,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抽样调查、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都可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的实验大多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验证,对于如何走出模拟实验环境,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以为,从高年级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一次社会实践机会。一是在学期教学过程中进行,如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模拟专题实验或请政府统计机关的人员走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走出课堂开展统计信息咨询、多元化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高年级统计模拟实验课程应该开设专业综合实验,侧重以案例为背景,主要是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多元统计及其计量经济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二是在假期中进行,如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信息咨询、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二、关于课程设置
摘要:
统计学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工作思想,提高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人多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统计学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旨在从统计学教学源头做起,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统计学;教学;实用型人才
一、引言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数量规律性。著名统计学家袁卫说:“统计是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工作思想,提高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人多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统计学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旨在从统计学教学源头做起,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统计学教学当中已存在的问题
(一)教方面已有的问题
1教学现状
1.1教学对象及课时安排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统计学课程面向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开设,选课人数在70人左右,属于专业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考核,即可采用包括闭卷考试在内的任何形式进行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制评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水文统计学是一般统计学在水文专业方向上的延拓,课程共计32个学时,其中课堂讲解28个学时,上机操作4个学时。每周教学4学时,两次上机4个学时安排在最后1周,教学时长共计7周。
1.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参考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本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共计10章。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随机过程。教学方法以板书和口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学自授。实际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1.3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桂理工全体教职员工居住在屏风校区,大部分学生居住在雁山校区,两校区相隔50余公里。教职工每天乘坐校车往返于课堂与居住地,单程时间约50分钟。教师与学生相隔甚远,教师需按规定时间乘车往返,致使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时间紧张,甚至没有课下交流答疑的时间,这是当前学校在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之一。为此,学校号召和鼓励各科教师在不同层面上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下及时沟通。
2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