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教育教学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专业化工作思路

一、现状

我于年月参加工作,转眼我已在教师这一光荣的岗位工作了13年,我热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积极认真,勤奋努力,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教学中坚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有不少收获。①我深知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是学习的前提;②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的培养;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④尊重和理解学生,坚持与他们平等对话;⑤我与同事相处和睦,交流、合作很愉快。当然,自己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够高,业务能力还不够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熟练等。

二、目标

通过自身的努力,力争使自己五年内成为一名学生欢迎、家长敬重、学校肯定、社会认可的教师,成为一名研究型、科研型的教师。

三、措施

为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更快更好地达成专业发展目标,现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1、理论学习方面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继续阅读

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探索

一、解放自己,加强合作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的教育科研都是单打独斗,也不排除少数基本功强大的教师能有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出现,但总显得单薄,毕竟个人的思维再好也没有众人思考全面。在一个团队里,不管什么样的教师,他们在不短的教学经历中都会形成自己教学方面的特点,也许有的教师擅长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思考,有的教师则擅长于教学细节的挖掘,有的擅长于基础知识的考量,有的则擅长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每个教师的优势都是科研团队成员互相学习的资源,每个教师都能从同伴那里学到自己应学的东西。

二、降低起点,加强反思

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搞教育科研,只是感觉到教育科研遥不可及,完成一篇论文不知从何下手,更别说搞课题研究,万分无奈只好忍痛放弃。其实,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自己降低起点,将重心下移,也许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但完全可以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平时要勤动笔,比如每天坚持写简单的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或教学随笔,将备课、上课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螺旋上升,逐步发展。让课题从课堂中去找,让研究到课堂中去做,让成果到课堂中去用。课堂是一切研究的起点和终点,让经验的积累带动理论的提升。

三、脚踏实地,重视应用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时要找准研究重点,一切教育教学的问题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最基础、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因此,一切研究都要立足于课堂,将教育科研的重点放在课堂,以自己最草根化的教学思想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从而总结、反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再以理论去支撑教育教学实际。比如,可以从备课中去发现教材错漏、矛盾、含糊不清的问题,可以从各地中考试题的缺陷中去理性的纠错挑刺,可以从平常处理练习中去寻找、发现问题,可以从上课、学生提问和批改作业中去动态生成问题,等等。

作为一线教师,要潜心学习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只要脚踏实地,从课堂一线着手,积极主动地推开教育科研这扇窗,就一定会看到一片茂盛的森林。

作者:杨加根张骅单位: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继续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思辨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新媒体;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方法也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1.1传统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概述方法好似黑夜里为行人照明的灯笼。传统的思想教育教学的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学生则是非常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制,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使教育大打折扣。

1.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受教育者的真实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耗费时间长,声势大,却收不到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

继续阅读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探讨

一、教师教育一体化对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来看,其根本在于职前与职后一体化,即培养和培训一体化。而要实现培养与培训一体化,就必须找到一体化的的前提和基础,这归根结底要从教师职业的特点来挖掘。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教师职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和反思性,因此,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的根基应着眼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职前教师教育应该让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理论,借鉴成功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面向未来、面向学生去思考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在面对未来的教育对象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让师范生关注未来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小学职前教师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小学生,这就要求在职前教育过程中,应让师范生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师范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小学生一般是处于6-12岁的儿童,其发展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他(她)不同于学龄前儿童,也显著区别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因此,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应围绕小学生的特点设置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

(三)顺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师范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小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较多发达国家已逐渐意识到科技创新应从娃娃抓起,如瑞典通过“灵感教育”激发孩子的潜能。目前,我国也要求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来说,师范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课程和活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的“实践取向”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继续阅读

小学师德自查报告

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在变化对我们这代人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追求”,如何“保持”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很好地对待,委好地解答,把学生的思想引到正轨上来,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好思想、好作风、好行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抓思想教育不松懈

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学校要发展必须在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具有渊博的常识,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为人师表。时时刻刻把“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放在心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塑造示范形象,学习典型人物

教师对学生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教师形象,才能把教师建设得更完善。教师是为人之表,要有个好思想,好作风好行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资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个性

我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善待。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把树立教师师德的形象放在首位。以自身高尚师德影响教育学生,态度和蔼,有礼貌,避免态度生硬,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知识的自我提高

继续阅读

学报服务教育教学革新的途径探讨

一、高校学报的教育功能

高校学报在高等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培育学术新人、激活创新思维、养成科学方法、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承继作用、在高校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传播与交流作用等等[8,12-13]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理,高校学报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学术交流窗口高校学报从质量和数量反映我国高校总体科研教学水平和成果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作为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检阅一个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治学的学术思想与作用。同时,青年学子通过高校学报这一窗口从课堂外更熟悉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和学科发展情况。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立项的教改课题日渐增多,立项单位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区的教委,包括各高校的校级教改课题。尤其是北京市教委,非常重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他们设有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这些专门用于高校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这些课题的立项无疑使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层出不穷,相应的论文成果也会数量不少,高校学报正好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发表教育教学成果的园地,学报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师教学成果的论文在学报的发表也增加了教师学术交流的机会。学报教学理论方面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无疑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另外,高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成果。如何把所取得的成果公之于众、让社会了解,有会议交流以及有关职能部门鉴定公布等途径,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学报、高校学报、学术研究刊物发表。高校学报在发表高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成果方面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2.培养人才的摇篮青年人将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他们在教学的舞台上发挥长远而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学报在发现学术新人、培养和栽培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任何社会期刊都无法替代。学校的许多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但多数的学术研究水平不太成熟,成果水平还有某些缺陷,需要帮助和扶持。而高校学报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之一,把对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首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的青年教师,不轻易退稿,学报编辑要寻找到他们教学科研成果中的创新、独到之处,帮助他们反复修改,为青年教师今后成为学术“大家”、“教育家”走向教学科研舞台奠定基础。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学报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植是通过对其科研活动的支持进行的。高校教师作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执行主体,且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高校教师以一定的学术修养和教学研究为基础非常重要。但是,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其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这是提高高校教师素养、促进深入教学研究最根本的原始动力。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及教学素养是通过在职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在职攻读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教育教改研讨会等渠道塑造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报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学报编辑组稿、审稿、编辑加工、修改和发表高校教师研究论文,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价值,传播了教师辛勤创造的科研信息,还激励了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学术素养与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增进高校学报服务教育教学的路径

1.出版教育教学改革专辑(增刊),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由学校主导,高校学报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配合学校教务处,就教学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等,组织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学报开展学术讨论、评论和争鸣,公开发表校内外专家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传播和交流新的教学管理理论和经验,宣传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没有社科版的高校学报,如《北京农学院学报》利用学报不定期出版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专辑,配合教务处评选校级优秀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评出一、二、三等优秀论文,推选国家级、优秀省部级教改论文等,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相关奖励,发挥学报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上的平台与阵地作用。在《北京农学院学报》及其增刊发表的教改论文均获得了校级、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二等、三等不同层次的奖励。还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每年定期出版1期教育教学改革增刊,吸引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初有成效,仅2009年社科增刊就有133篇,其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论文80篇,而教改课题论文20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有2篇,其余大部分论文(80%)都获省级和校级的教改成果奖。2011年社科增刊92篇,其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论文50篇,而教改课题论文10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有2篇,有60%的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出版教育教学改革增刊正好与正刊互补,达到调整稿源与期刊出版周期之间的矛盾。

2.改变观念开设教育教学研究专栏许多高校学报编辑对教育教改方面的论文存在偏见,认为其“理论性比较浅,多是经验总结,泛泛而谈”。同时,有些高校对科研成果极为重视,学报主要刊载科学研究论文。实质上,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一项重要研究工作,随着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化,实现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三位一体已成为高校的共识。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该转变观念,有社会科学版的高校学报有条件而且必须开设教育教学研究专栏,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要主动关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围绕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创新与创业等主题,挖掘其中的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发表这些成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教育理论与实践”专栏,报道校内外相关学者的教育研究的论文,其学术质量没有因为开设教育理论与实践专栏而下降,相反吸引了全国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期刊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大,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的殊荣,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学名刊等荣誉。

继续阅读

提升美术教育教学效果思考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应运而生,在增加了教学途径和方式方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强调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实践基础。笔者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教师,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深有体会,并且对现代教育技术给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原有的教育理论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和传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途径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应用,以实现现代化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我国,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全面发展阶段、网络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的电子教学设备被大量地开发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创立。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学校的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运用和发挥这些技术的方法和认识上,较之国外还存在一些差距,还没有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作用,有的甚至把现代的教育技术当作摆设,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资源的收集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也可以称做视觉艺术,也就是建构主义理论里提到的情境性。在美术的教育教学中,总是离不开具体的或者可视的情境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利用光盘或者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美术信息,也可以用电脑将精美的美术和艺术作品进行存储和打印,以便用在课堂教学和欣赏上。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实地考察时,也可以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记录,然后存入电脑,在配上合适的音乐背景和解说词,制作成课件,可以长期地用于美术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灵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师生互补开放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用辩证的思想来看,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身主动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生态式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了一种配合式与对话式的关系。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就容易妨碍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知识老化问题,所以师生间的互补式教学在使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如今,学生对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将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布置给学生去准备,学生可以在电脑和网络的帮助下,广泛地查找资料来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去研究和讨论。这种开放式的互补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备课和教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使得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管理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模式逐步向着一种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美术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这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美术的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教师的备课和辅导、对学生的考核、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等,其中还包括对教学设置和教学环境的改善和管理。目前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以上这些教学管理的内容。在美术教学管理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学校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合理且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校可以及时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能够使教师及时地改正错误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材配套资料库和教师个人资料库,能够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也能够使教师轻松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安全的知识产权保障。

4.数字美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美术理论有着较长的历史背景,也有着许多精辟之处,但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美术的理论,更需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一切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对现代美术的创作原理和思想需要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才能使作品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中,美术和设计学习主要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绘画技能训练下进行。比如,在设计时,学生需要准备纸、笔、水粉和喷枪等各种绘画工具,绘画和设计过程复杂烦琐。而随着电脑和绘图软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难度。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些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接触美术和艺术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的数字技术。

继续阅读

高中青年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而,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教师也是一个学校最核心的要素,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教师队伍的构成,无论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如何,他们都将关系到国家教育的未来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因而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青年;历史教师

站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起点,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本人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的历史专业青年教师,深刻感受到这十年是教师教学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决定一个教师能否胜任、由合格转向成熟,进而成为骨干、名师的关键时期。笔者将结合本人的成长的实际等,对“高中青年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专业的选择与认同

自从选择师范类历史学这个专业以来,就要在思想、行为和态度上接受和肯定教师这份工作。认同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价值,即便面对高考时,该学科所占的分数比例不如语、数、英等,但要始终坚信,历史这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比任何学科逊色。立志终生从教,能够在与学生互动中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愿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职业道德和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专业的学习与反思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新的知识传授者、促使学生发展的组织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以及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研究者,这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居高临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和纵横驰骋,就必须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而这就必须需要进行长期的专业的学习和积累,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去阅读。阅读日本和英美等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大陆的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特色所在,做到消化吸收,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阅读中国不同地域的各个中学历史的教材版本,为备课提供更多版本的教材参考;阅读西方的哲学史和文化史,在大学时代专业选修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也进一步拓展与历史学密切相关的这些领域的视野,以更好的理解历史本身;阅读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如《孟子》《庄子》和《左传》《战国策》等,以及尽可能涉猎《二十四史》;阅读知名学者编著的如《读史有感悟》等好书;阅读世界通史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阅读《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知名的教学参考书。通过阅读,一方面是要让自己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也要大大提高自身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专业反思的起点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参照点是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青年历史教师,小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中的一句话,大到上了一节公开课以及听了一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我们都要进行反思,反问自己:“这句教育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在哪,自己上的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哪,别人上课的亮点在哪,要是我来上这节课我会如何上,评课中大家争论比较热烈的知识点,我会如何处理等等。”在进行专业反思的同时,不要放弃和同行交流和切磋的机会,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专业的培养与成长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