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健康教育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给药护理指导
中医内科疾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护理人员能否准确掌握和使用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中药较为讲究药物的煎法,因为它与疗效有关。煎药前应根据处方配齐药物,煎药前凉水浸泡30~40min,以利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
2生活起居护理指导
内科护理的患者生活起居习惯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生活起居应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不同的护理。如寒证、阳虚患者多畏寒怕风,宜集中安置在向阳的病室内,热证、阴虚患者多喜凉恶热,可集中安置在背阴病室内,使患者感到凉爽安静。噪声刺激常使人心烦意乱,甚至病情加重或引起发作,如心气虚患者常因突然听到声响,而心悸不已;心肌梗死患者或高热、神昏患者则可因声响而引起心悸或抽搐、惊厥发作。所以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声,保证病室安静,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光线柔和,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3注重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在内科患者住院过程中,应要注重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将护理技能与知识传授给患者及家属,以便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如针灸后患者不要立即运动,应静坐休息10min,为了避免出现针孔感染,6h内禁浴;对按摩推拿的患者要指导其了解一些相应的自我按摩知识教育,如头顶热敷、抹颞、浴面、搓手等。
4日常保健知识指导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日常保健知识指导,其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以有效、实用为指南,主要采取宣教栏教育、直接沟通、宣教广播等形式;如治疗水肿可以用大剂量玉米须煎汤,治疗暑热烦渴或痈肿疮瘘,可采用绿豆煎汤顿服;治胃寒脘痛,可以在猪肚中放入胡椒研末,进行炖服;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可采用红糖+生姜单煎等。这些便民小常识,方法简单、方便实用,患者日后还可将这些小知识传授给他人或带入家庭,必然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
1.1.1构筑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为确保健康教育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人员需以实际行动博得所有患者的信任,这便需要从患者入院之初,仔细完整地了解其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以此作为相互沟通的突破口。在进行临床谈话时,要用柔和的语调、清晰地发音,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在谈话的初始阶段,护理员工可略去健康教育的有关要点,主要以护患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熟悉为主[2]。在健康教育活动的后续阶段,可牢记护理重点,分主次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述,并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赢得其认同。例如,灵活地通过动作、图片、神态及表情等形式,特别对于口语表达有障碍的病患,图片及文字无疑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1.1.2加大疾病保健常识的宣讲力度神经内科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或对治疗护理抱着不合作的态度,这些状况的出现大都来源于对自身疾病的不明确性。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各异,职业及人生阅历更是截然不同,因此,对于疾病的认知及相关保健知识的掌握度相差甚远[3]。基于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内心需求及认知程度,详细地讲解疾病的病理、治疗方案、护理手段及自我调整方法等,并以临床护理中成功的案例,激发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培养自我预防意识,使之深切地意识到个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均对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重新树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并朝着康复的方向迈进。
1.1.3亲属投入到教育活动中为数不少的内科患者的生活均依靠亲属的关照,从这个角度看,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亲属的辅助性教育不可或缺。需提升患者亲属的疾病知识及操作能力,特别在患者出院前,要对接受辅助护理任务的患者家属予以相应的考核[4]。
1.1.4出院指导患者准备出院时,需提前告知患者出院后的休养及饮食方面的要求,并指导患者坚持功能性锻炼,发放健康调查卡片,其内容主要有:患者姓名、家庭地址、病症类型、主管医护人员、出院后的提醒事项、病房联系方式等。
1.2疗效指标出院时对比2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行问卷调查,共设置50题,每道题2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在及格以上的评分中,≥90分为优秀[5]。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团体箱庭的相关研究
团体箱庭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融合了认知、行为和潜意识投射的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团体箱庭是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为参与者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从而让参与者更好地表现内在的自我。在团体箱庭的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受到团体成员的影响,通过对团体箱庭作品的共同创作,能有效地反映出参与者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认知模式。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连续的团体箱庭体验可以增强个体的内省和共情能力,从而触发自我治愈机制。因此,团体箱庭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内部评价,还可以减少社交焦虑和回避,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二、团体箱庭作为心理分析方法的优势
1.团体箱庭通过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潜意识的投射,不仅能反映出参与者深层地认知和行为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参与者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
2.团体箱庭将精神分析原理用于游戏体验中,能够让心理治疗的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御,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参与者的自我体验。
3.团体箱庭做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让所有团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其中,并且体验相同的团体情境,因此参与者的行为更具有可对比性,治疗效果更加全面。
三、团体箱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1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武警健康教育学》作为武警部队医学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实践性教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授课课时与技能实践课时的比例约为1:2;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和1个补充,即校内理论授课阶段、校内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校外健康教育基地实习阶段、为部分学员补充开展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
1.1理论授课阶段借鉴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武警部队健康教育实际,认真筛选健康教育学的必备理论,系统总结武警部队本科健康教育教学重点。在开展理论教学时,采取大班授课的式,课程内容包括武警健康教育学绪论、健康相关行为、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方法、健康管理简介、营区健康促进简介等。
1.2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技能教学质量,教研室认真打造健康教育技能教学模块,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实行专门化、程式化、标准化。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独具特色的采取分组授课的形式,以15~20人为一个教学小组,课堂上着重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授课时多采用互动、模拟、表演、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健康教育技能模块包括健康信息加工、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讲座技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策划、社会学调查方法、心理行为训练等。
1.3健康教育基地实习阶段教研室协调学院周边部队资源,建立多个健康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有规律、有计划的组织学员深入基层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是引导学员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的有力举措,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锻炼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于检验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和技能实践阶段的学习效果,通过基地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准确、有效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1.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更好的满足部分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除了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之外,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加餐”,教研室组织“健康教育骨干”小组活动,活动以学生自愿参与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采用Seminer教学法进行单独培训(Seminer教学法是指学生为参与某一健康教育项目而与老师共同探讨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健康教育骨干小组成员在结业时有着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被授予“健康教育骨干”证书,大量毕业的学生用实践证明,他们已经在当前部队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大学生健康教育协会是在“健康教育骨干”小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由大学生主导、教研室老师指导,融教学、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的功能性学生团体。成立大学生健康教育协会的宗旨在于培养与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领导、管理、组织、协调与沟通等。目前协会围绕各类健康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校园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2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历教育培养基层健康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是武警健康教育学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笔者所在单位十余年的努力实践,目前,健康教育学教学水平已走在了全国医学院校的前列,获得了同行的肯定,单位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经过培训的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健康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警部队卫生服务工作对健康教育人才的需要。此外,为了满足国内相关机构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渴求,笔者所在单位拟打造全国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平台。在打造这一平台的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理念依然符合当前的实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要求形成以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为特色的教学体系、着力提高技能培训教学水平、专著于培养应用型的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如此,才能迎合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这一广阔市场的实际需求。
摘要:随着富士康“十三跳“事件的出现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增多,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分析当前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探寻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解决目前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诸多问题的基础。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从实践调查中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解读了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完善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投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新方法与新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我国高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形势喜人。从2005年起,高校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校院校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然而高校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这表明高校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如下不利因素的影响:
1、学科因素。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其大多数理论主要借鉴的是从美国高校引进的心理辅导初期的矫正模式,多停留在行为研究与心理分析的表面。至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工作更显不足,高校院校普遍存在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简单地看做是“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的现象。
2、协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做好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良性的社会竞争与投入,良好的家庭引导与配合,正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三者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前进的砝码。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社会、家庭缺乏统一行动,没有很好地协调,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单打一的状况,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
3、师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于普通教师队伍,以普通教师兼职为主,由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力量构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上明显好于经济落后地区,区域间差异较大。就上海和广州而言,绝大多数高校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站。而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大多数高校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开课率较低,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较差,投入较少,形式单一,方法传统。在同一区域里也存在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有的院校重视,有的院校忽视;公办高校院校较民办院校要好,示范性高校院校较其他院校要好。
4、教学因素。目前,我国高校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高校生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但这种纯理论的讲授往往是枯燥的、单调的、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纯理论教授根本不感兴趣,很难说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应该探寻更多灵活的、生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不少高校院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心理问题教育,这是不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方法,还应该涉及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相关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这虽然体现出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看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一致性,但同时也会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符合时展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新体系,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内涵的把握。
1二者之间的一致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比如说它们的工作对象都是人,工作任务都是要影响人、改变人,工作的形式一般也都借助于语言的影响等等,这使二者之间有着更多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有着某种一致性。
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基本目标和任务上是一致的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职能上是互相衔接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它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进一步发挥其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加以解决。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造成心理问题。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进行工作,才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由于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多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得到了巨大进步。在非医务工作者人群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健康教育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而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健康教育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还存在差异,在组织机构、人力和物力投入、教育普及程度上都有不足之处。对此情况,本文主要以健康教育发展、意义,以及在我院儿科急诊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报道,并且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科急诊;健康教育;不足分析
医院以其自身的病患优势,同时也为了相应WHO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战略措施,逐渐由单纯服务发展为预防、护理、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医院可以按照其院里分配按照部门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也对患者、医院以及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就主要移动课堂健康教育发展进行分析以及对我院儿科急诊部门开展20多个月移动课堂健康教育的成果进行报道。
1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意义
1.1健康教育的发展健康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普及差异非常大,主要在一些发达国家效果较为明显。也是因为经济以及医疗卫生产业起步的一定原因存在。在美国,1919年美国儿童健康协会就已经注意到健康教育的问题。而在我国,健康教育是由20世纪20年代才引入健康教育概念。后期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由单一的宣传转变为多样化发展趋势。9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念已经从单纯的传播教育,发展到通过教育环境来来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主要制定相应公共卫生政策,转变发展方向,普及健康知识讲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在21世纪后,通过这些年来我国的相关政策的实施,健康教育在一些医院已经成为医疗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的效果也越发的明显[1]。
1.2健康教育的意义以病人为中心,在研究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普及相对应的预防、治疗、护理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而且可以使人们有了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达到预防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可以做到提早发现,及时治疗等。
2健康教的实施
我院根据对儿科急诊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针对儿科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都给患儿家属做到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使得培训更加人性化。传授健康教育的移动课堂模式,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使其获得科学的护理方式,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饮食与运动,保障人们充分认知疾病,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内容方面:因为我科室主要为儿科急诊部门,主要针对儿科患者家属进行培训,给予患儿家属主要是一些科学育儿、急症处理、疾病家庭照顾以及儿童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健康教育同时也贯穿到患者在就诊时、就诊过程、就诊后等各个环节,同时科室也专门设置培训时间邀请患儿家属去进行培训,以此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地点方面:对于患儿家属,我们主要通过在急诊大厅、候诊室、输液室等地方,既不占用太多时间,又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场所选择方面较为多,而设置专门培训教室教育也同时进行着。途径:途径方面,我院也特别选择了大多数患者家属较能接受的方式,主要有现场授课、微信APP推送、组建微信群QQ群[2]、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可以将健康教育手册放置在医院急诊科的健康教育展架上,方便患者在等候时也能够进行查阅;也可以将闭路电视安装在候诊大厅,反复播放相关的健康理论知识;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让健康理论深入人心。同样,在统一研究患者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化的知识储备,建立学术课堂,方便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大众提供最新的思路解决疾病问题,做到及时预防,及时治疗,将良好的生活习惯贯穿始终。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应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心理诉求的前提下,开展与大学生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满足学生需求,进一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笔者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姚军、张文海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建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层面,根据大学生校园生活及学习发展的需要,从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心理发展的本质和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论述分析,既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又可作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参考用书。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涉及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与此同时,依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二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形式,并且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三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一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还可丰富其实践内容。心理问题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为了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从以下内容着手推进。一是在思想认识层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均为学生,两者可彼此协作、相互依托,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在教学内容及目标层面推进。大学校园相对自由,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自主性,然而同时也因为学校相对放松,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心理问题。因而,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大学生心理特征,对教育内容及目标进行优化调整,在各个教育方向上都要有所关注,切实把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只有明确问题对应的是思想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方可对症下药,确保教育取得实效。三是在教育手段及策略层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手段及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倾向于一种公开和主动的形式,而后者则更倾向于一种尊重和平等的形式,因而要取长补短,切实提高教育成效。具体实践中,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从心理层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多采取倾听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则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开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抗压和受挫能力。
作者:柯海娥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