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户外论文范文

户外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户外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户外论文

户外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1辽宁省户外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的分析

1.1户外俱乐部领队的选聘情况领队的专业技能、活动经验是户外活动安全的保证。72.22%户外俱乐部建立了领队选聘制度。另外,各俱乐部选聘领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16家户外俱乐部认可领队的资质,即是否是经过中国登山协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8家户外俱乐部同时认可领队的从业年限,即领队的经验;另外还有6家户外俱乐部认为领队只要是具备了领队所需的专业技能即可,并不看重是否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可见,辽宁省户外俱乐部在领队的选聘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领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层次不齐。

1.2户外俱乐部领队的安全培训情况户外专业知识技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从业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调查中了解到,66.67%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安全培训制度,这些户外俱乐部对领队对领队进行安全培训,主要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33.33%的户外俱乐部虽然没有明确的制度,但是也非常重视领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不定期地对领队的这两方面进行提醒、教育。在培训内容上,各户外俱乐部对领队的安全教育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是集中在专业技能、风险管理方法、急救知识与技能、风险意识教育。还有22.22%的户外俱乐部队增加了领导力的培训,主要有团队建设、领队技巧、人际沟通等。

1.3户外俱乐部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计划、突发事件处理、操作计划三部分。44.44%的户外俱乐部要求领队执行风险管理计划,38.89%的户外俱乐部只要求领队在活动前做预案。调查显示,8家户外俱乐部领队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活动操作计划和突发事件处理两部分。总体而言,辽宁省多数户外俱乐部对户外风险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危险,但是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户外运动在我国起步晚,相应的理论研究较少,全民的户外安全意识薄弱。

1.4户外俱乐部事故处理情况55.56%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事故处理制度。户外事故的处理主要包括事故上报、事故赔偿、事故处理等方面。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多数户外俱乐部在发生事故时主要是采取和当事人及其家属协商处理,而且尽量避免事故信息扩散,没有形成规范的事故上报、处理、总结等制度。

1.5户外俱乐部的安全监控情况55.56%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监管制度来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监管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表现的领队进行表彰、奖励,对有重大安全事故及违反俱乐部安全管理的领队给予处罚。从总体上看,辽宁省的户外安全监管制度还是有待于加强,有接近半数的户外俱乐部没有建立该项制度。

2建立户外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

2.1建立户外运动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引导户外运动的发展,户外俱乐部要以这些法规政策为依据,建立适合本户外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制度。

继续阅读

城镇安全生产行动通告

根据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舆论氛围,县六部委(县委宣传部、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文广局、县总工会和共青团)联合发文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关于在全镇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今年6月是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安全生产年”,大力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二、活动时间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监办,组织实施全镇安全生产月相关活动。

五、全镇重点活动安排

(一)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

从6月日至30日,在全镇主要街道、各村、学校、商场超市、建筑工地、厂矿企业等人流密集场所,悬挂“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等内容的横幅,张贴标语和宣传画,设置公共宣传栏、宣传橱窗,开动“安全生产月”宣传车等,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在集中咨询日组织集中宣传活动,设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咨询站点,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材料。

继续阅读

川内旅游景区中户外广告设计

1户外广告发展背景

四川旅游业有着巨大的生态优势和前景,2008年地震后旅游业受创,政府和社会各行企业对我省旅游业的户外广告宣传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扶持力度。由于现有旅游景区的户外广告设计形式仍然存在生硬、呆板、雷同、缺乏新意,不能较为准确地凸显川内本土旅游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纵观国外户外广告设计,早在20世纪末期就出现了新兴的户外广告技术与设计手法。而中国景区户外广告受到国情、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和局限,导致设计传统守旧,缺乏立体感和动态感。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产业的户外广告大部分停滞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缺乏体现旅游景区景点特色的广告形式。本论文创新点在于将旅游产业中的户外平面广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达到“借景”和“造景”的目的,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达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效果,起到最大力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川内旅游业中的户外立柱、看牌广告,其创新性设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进行结合,突破平面的局限性,达到立体式、全方位诉求。延伸设计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传播效果,形成快速认知。户外平面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力强、面积大、位置高、阅读强迫性好、受众广泛、地域性强等特点,一直为商家所青睐。研究户外广告的创新性设计,寻找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表现手段,是时代赋予广告从业人员的任务。

2浅析户外广告新模式

从川内旅游产业中户外广告(立柱广告、看牌广告)的环境和地理特点出发,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塑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的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借景”和“造景”),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起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等效果,起到最大限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此课题弥补现有旅游产业中平面广告对旅游宣传的劣势和不足,树立具有四川本土特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同时,此课题的研究对强化和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宣传旅游品牌等方面也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向和依据。通过对旅游广告设计的统一性及特色性的规范建设进行监控,提升川内旅游广告的软实力和品质感。其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避免当下户外广告出现的二种弊端:一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同质化”,即广告设计形式单一,广告中的视觉元素雷同和重复。二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平面化”,设计的材料、工艺、技术停留在印刷、喷绘的基础上,广告缺乏立体多元的效果,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1打造“多元化”和“立体化”凸显户外广告在景区户外广告设计当中,设计师可将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于旅游区域的户外广告中,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广告视效,对于川内旅游业的广告宣传来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商业价值。这样的设计,较为准确地凸显旅游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推动四川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个性品位。

2.2运用“借景”和“造景”美化户外广告在进行户外立柱广告、看牌广告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将广告载体与旅游景区景点的地域特点结合,利用图形创意的手法,将景区的户外广告图形与景区背景结合,实现“借景”甚至“造景”,提升川内旅游广告的设计感和创意性。

2.3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创意户外广告将旅游景区中的户外平面广告,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网络电子互动技术、手机APP软件跟踪并与户外广告同步的技术等,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达到户外广告的“电子化”“、普遍化”效果,起到最大限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

3户外广告新模式下的意义

继续阅读

户外徒步运动在体育教学的应用

作为一种时尚新颖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集体验性、环保性、探险性等多要素于一身,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为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践行全民健身理念,许多地方相继出台“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规划。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将“户外运动”列入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受人民群众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政策的驱动,我国户外运动及其产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户外运动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户外运动课程。在学校户外运动课程、社团户外运动以及各类社会户外活动共同营造的浓厚的户外运动氛围中,我国青年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虽然户外运动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户外教育却并没有迎头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户外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性户外运动教育和群众性体育运动教育。我国专业性户外运动教育渠道主要包括高校渠道和俱乐部渠道两种。其中高校渠道的专业性户外运动教育将为群众性体育运动教育的开展储备大量专业教育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户外运动教学存在专业师资力量短缺、课程形式不丰富等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户外徒步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倡导户外运动的科学、有效开展,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1户外运动的界定和分类

虽然户外运动深受人们欢迎,但许多人对户外运动的概念并不清楚,常常将户外运动与户外休闲旅游混为一谈。其实,“户外运动是人在闲暇时间里,为了满足自身身体健康、放松和休息、人际交往以及刺激和冒险等多方面的需求,采用体育运动方式(步行、滑雪、登山、骑行自行车等)在山地、水域、荒漠、高原等特定自然环境下(包括人工非运动场地)进行的各种户外体验活动。”[1]根据户外环境的差异,户外运动可以分为荒漠运动、峡谷运动、海岛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其中,荒漠运动包括穿越戈壁、荒原生存等;峡谷运动包括搭索过涧、横渡攀岩等;海岛运动包括滩涂运动、木筏环岛等;山地户外运动包括丛林穿越、滑草露营等。根据户外运动组织形式的差异,户外运动可分为探险性户外竞赛、探险性户外体验以及群众性户外休闲。其中,探险性户外竞赛包括攀岩、攀冰等;探险性户外体验包括丛林露营、滑沙等;群众性户外休闲包括群众性登高、自行车、休闲徒步等。根据运动形式的差异,户外运动又可分为陆上运动、水上运动与空中运动。户外徒步运动是户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会把户外徒步运动理解为登山、散步、穿越等。实际上户外徒步与登山、散步、穿越等并不一样。登山主要指登山人员徒手或借助专业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散步则指人们为了锻炼或休闲,很放松地漫无目的地行走、徘徊;定向则指人们借助地图等导向媒介,在最短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一项体育运动;穿越则指人们在一定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原定的穿越里程。与之相比,户外徒步运动通常指人们为了身体健康或身心愉悦有目的地在城市、乡村甚至山野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行走运动。在众多户外运动中,户外徒步运动以其运动方式简单、风险性较低、容易组织实施等优点,深受人们欢迎,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户外徒步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户外徒步运动运动方式简单、参与性与安全性较高。行走是人类的一般技能。户外徒步运动的参与门槛较低,属于老少皆宜的运动。区别于散步的漫无目的,户外徒步运动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线路、路程规划。区别于登山运动通常需要专业器材,户外徒步运动通常不需要专业器材,只需要简单的运动装备,如运动鞋、运动衫、饮用水即可。相比其他户外运动,户外徒步运动无疑更安全,易于组织实施。(2)户外徒步运动强度不高,但锻炼效果出众。户外徒步运动是一种简单的有氧运动,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耐力和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加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克服懒惰、提升耐力的作用。研究指出,“徒步运动的锻炼方式有利于强心健体、提高心肺功能、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作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以及降低高血压的作用。”[2]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尤其是平时缺乏锻炼的青年学生,参与户外徒步运动可能感觉体力不支,或者出现脚长水泡,但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抵达终点时,会在体验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增强自身信心。(3)户外徒步运动方式轻松自由,有助于缓解压力、锻炼心性。不同于竞争性的户外运动,户外徒步运动更凸显团队性,尤其是当青年学生们结伴而行时,会在途中学会相互帮助,增进了情感,也增强了集体观念和意识,提升了责任心。而且,户外徒步运动与观光休闲是结合在一起的,新鲜的空气、优美的沿途风景、轻松的运动方式,会让青年学生获得难得的身心放松。研究指出,“户外徒步运动在新鲜的空气环境中进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充分跟大脑中的二氧化碳交换,使大脑得到放松,可以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科学的进行户外徒步运动对陶冶性情,锻炼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效果。”[3]

3户外徒步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应用

根据笔者调查,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对户外徒步运动都有高涨的参与热情。究其动因,锻炼身体和放松身心是最主要的动机。现阶段,户外徒步运动虽然进入了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但由于组织乏力导致相应课程、活动开展频次并不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户外徒步活动。(1)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把握户外徒步类型,结合当地以及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户外徒步运动类型和路线。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户外徒步类型包括公园徒步、城郊徒步、登山徒步等。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安全因素、距离因素、易操作因素等综合考虑,多选择城郊徒步、公园徒步等类型。从开展的难度考虑,选择难度相对低,有安全保障的徒步类型。(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较强的管控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从事户外徒步活动体育教学活动的人员必须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户外活动经验的体育教育者,既要对青年学生有足够的掌控能力,也要对户外徒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意外有较强的处理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学生青春活泼、喜欢追求新鲜事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不容易管理,如果教师管控能力不足,很容易引起混乱。其次,户外徒步运动毕竟是在户外不熟悉甚至相对陌生的场景内开展的,途中可能遇到突发事件,如果教师经验不足、应急处理能力不强,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在具体的户外徒步运动教学中,教师应将大班级化整为零,成立若干互助小组,设立组长,协助教师管理。(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在开展户外徒步活动前,教师首先应认真排查路线,充分考虑沿途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应应急预案;应及时跟踪开展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和温度情况,提醒参加学生做好携带衣物、饮用水等必备物品的准备。活动当天,教师应该携带应急药物,利用指挥旗或哨音指挥参与学生,以保证活动的有序安全开展。

4结语

继续阅读

体育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标准导报杂志》2015年第四期

1我国体育标准研究的现状

1.1体育用品标准化在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社会背景催化下,2007年我国在体育标准技术委员会下体育装备中心、体育经济司、体育用品联合会以及部分体育生产企业共同组建的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跨行业领域体育用品的基础、通用标准的制定、修订,体育用品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制定体育用品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体育用品行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收集到7篇相关文献。这类研究的观点很显然认为有关体育用品,甚至包括体育场馆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各种工业标准是体育标准的研究范畴。对体育用品标准存在的问题普遍认为是: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采标率低、国际标准纳入率低、忽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李久全(2008)主张借鉴国际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要明确对哪些体育用品要设置标准、标准制定的机构,并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先进企业联合,加快标准修订速度和标准信息化步伐,制定质量监控体系[13]。肖嵘(2008)指出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的策略是:完善修订我们已有的陈旧标准;引导企业有意识地采用国际标准;企业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是企业自主实施标准化的途径;政府应积极构建标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实用的技术标准检测和监督体系[14]。杨明(2009)认为体育用品标准化的困难除了标龄长等因素,企业不能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实施相结合是一个重要原因。应明确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主体地位,构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产业政策来促进体育标准化工作,构建标准公共服务体系,并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方法[12]。从文献中我们看到,体育用品标准化研究中最大的难点是跨部门标准协调问题,席玉宝(2011)指出现行的146项体育用品标准归口单位有轻工业、皮革工业、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呼吁成立由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销售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以及认证、检测和检验机构与消费者等利益相关各方组成的委员会来统筹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

1.2体育服务标准化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分支,有关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收集到13篇相关论文。杨铁黎(2002)、(2005)中对体育服务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运用ISO9000来规范体育服务管理质量,并指出国家制定的等级评定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王颖(2006)、张鹏(2011)探讨用管理标准来规范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问题。黄希发(2009)厘清了困扰研究者的一些问题,如规范和创新的矛盾、行政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形式,政府职能转变中政府制定标准和市场推进模式的耦合等,非常明确地肯定了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了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管理体制、标准体系的构成、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张昊(2005)谈到了对体育服务标准进行认证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标准执行与监督的工作方向。宋彪(2013)探讨的是我国体育旅游行业的标准构建,体育旅游从运动项目上来说属于户外休闲运动,从行业标准上来说是一个服务标准体系。文献列举了国际旅游组织颁布的体育旅游标准,呼吁建立我国体育旅游标准,并提出一些较为宏观的工作思路。林章林(2013)是为数不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上海市体育旅游基地标准化建设的实证研究[29]。

1.3体育标准化法律问题张振龙(2008)认为体育标准是一种技术法规,因此要在标准化法规体系与体育法规体系双向规制中前进,并通过法律的视角来分析体育服务标准的概念、标准制定中的缺陷,推理标准的定位、制定的主体、透明度、自愿性等原则,以及验证制度的合法性[30]。刘宝军(2012)认为体育标准是一种软法,并指出运用这种软法治理体育的现实意义。综上分析,现阶段体育标准化研究存在问题有:第一,体育标准的研究范围中体育用品标准是否应该在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体育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没有确定;第三,较少关注体育标准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协会、消费者分析;第四,较少关注服务标准特性分析;第五,较少关注体育标准化战略研究;第六,较少有标准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实证研究。

2体育标准研究的未来展望

2.1在研究主体上,促进体育政府、旅游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联合联究标准研究必须既体现政府的管理意志,又体现其他相关利益方的需要,同时紧贴行业的发展,只有这样产生的标准才能保证采标率,只有获得采标才是有效标准。因此在标准的研究中应联合体育政府、旅游政府和行业协会、知名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实证研究来制定各类体育标准。

2.2在研究内容上,应加强对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体育标准研究范围、体育标准体系一级目录、二级目录等延伸子体系的内容和构建方法是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同时还包括标准与法规、标准与创新、国家现代化治理中政府在标准化的角色扮演、行政许可与市场推进、监督与评价机制等基本问题,这些理论基础问题不解决,后续的应用研究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

继续阅读

白酒广告人文精神论文

一、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化及其人文精神问题

谈到白酒广告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塑造中国人在现代性进程中的价值观问题,就不得不引入“人文精神”的视角。同消费社会的概念一样,人文精神也是一个舶来品,它是西方文艺复兴中时期的一种思想,英文为humanism,在中国也将它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国内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内涵的具体理解又有所不同。本文对人文精神的解释主要参考了王蒙与张立文的说法。“人文精神是一个外来语,本身并没有严格的界说,humanism从字面上看是人的‘主义’或‘学说’,那么,我们无妨视之为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或者更简单一点来说,人文精神我们姑且可以假定为一种对于人的关注”张立文认为,“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因此,本论文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理解是“以人为本”: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尊重人的生命、自由、人格、价值、权利和需要,基于此种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展开泸州老窖广告的研究。

基于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均有着深刻联系的白酒同人文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白酒广告中,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这些方面泸州老窖广告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从关注人类历史的纵深感,以及白酒企业工艺传承等角度,将白酒内在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厚重感通过广告符码演绎,让广告观赏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白酒,更能品味出其中“人性”的存在和关怀。这样的广告不仅能很好地传递商品信息,还能很好地宣传企业形象。泸州老窖特曲电视广告,在悠扬的曲调中,展开的不仅仅是优美的画卷,以及寻常可见的酒元素符号。一个富有男性魅力的嗓音比较低沉地发问:4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什么?随后字幕上闪现着这样的内容:30119部经典遗失,2065项技艺失传,812处古迹被破坏,15种人类文明中断……最后男性的声音再起,“唯有珍稀之品,方可一脉永传,传世浓香,泸州老窖特曲”。这样的广告,在强调这款酒的历史、传承、稀有之外,更表达出了对于人类一些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长河中消失的深深忧虑,受众在被广告深深触动的同时,会对这样一个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企业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然而,当下包括白酒广告在内的更多的商业广告,人文精神缺失严重,不仅仅影响公众的审美,而且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借助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西方消费社会理论,从两个层面来探讨在消费社会中,泸州老窖广告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首先是对于符号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在其广告中,人沦为“物”的附属,作为人的主体性丧失的问题;其次是白酒广告日益增多,对人生存的现实世界的环境的破坏和吞噬的问题。为了将研究具象化,本文将以泸州老窖的公开传播的广告作为案例,其一是因为泸州老窖是中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白酒品牌之一,产品自身人文价值丰富;其二,泸州老窖的白酒广告曾经是央视广告招标大会的“标王”,其广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消费社会的理论中,“符号”是一个关键的概念,鲍德里亚借用了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符号理论,认为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为商品附加上符号价值,最直接和常用的方式就是广告。但是鲍德里亚也表示了隐隐的担忧,他认为,“技术以它不断的演进,有一天会达到(完美的)模仿,……人会变得失去功能、不理性、主观,变成一个空洞的形式,开向功能神话,和与世界炫人耳目的效率相关的幻想投射”。这就是人的主体性在符号面前逐渐丧失的一个过程,广告无疑在加速这个过程。脸谱化的人物以及符号化的人类情感,这是部分白酒广告对人的主体性剥夺的最重要方式。

在多数白酒广告中,符号占据了主体地位,少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和质朴的情感。白酒有相对固定的消费者群体,大多是中年男性,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和权力资本,成功、友情、亲情是这类群体所追逐的目标,因此白酒广告中对此类场景的刻画比比皆是。这样的广告诉求本身可能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表达这类诉求的方式。泸州老窖众多的广告中,场景、人物以固定化、脸谱化的符号出现,表现友情的广告就会出现朋友间握手击掌的画面,表现亲情的广告一定会使用家庭团聚、言笑晏晏的和谐场景,表现爱情的广告就会运用婚纱、戒指等元素。然而,这些都是冷冰冰的符号,是一种空洞的幻想,将人们的思维固化,指向消费的神话,仿佛消费白酒就能实现广告场景中梦幻般的生活。我们选取一则由知名歌手周华健参演的电视广告作为对象具体分析人物符号化、脸谱化怎样使人的主体性丧失,放弃了人文精神内涵的问题。2012年,周华健正式成为泸州老窖的形象代言人。此时,泸州老窖的特曲老酒也开始大范围地打出“友情牌”,在广告推广友情与白酒的联系。恰恰周华健传唱度最高的歌曲《朋友》中也有“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的歌词,这自然用在了泸州老窖之后的广告中。2012年,一则15秒的特曲老酒电视广告在央视播出,下面(表1)是我们根据广告内容整理的广告分镜头脚本。在这则电视广告中,周华健处于整个广告最中心的地位,所有人物都围绕他和他的歌曲展开,广告中饰演“友人”的演员达到20人左右,却没有一个能让观看者记住,他们或者在特写镜头中被虚化,或者在中景中混杂在人群中;同时,周华健与众人的互动也显得过于程式化:碰杯、握手、击掌等动作显得平淡而做作,离现实生活太遥远,缺乏基本的人性的共鸣。因此广告显得缺乏感染力,不能震撼和打动人心,自然广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身体符号化,这是人在白酒广告中丧失主体性的另一种重要表现,而这里的身体专指女性身体。白酒无论在传统观念上还是现实的消费行为上,主体都以男性为主导,因此广告中女性身体的出现自然是一种对原始欲望的呼应。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的全套设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

在白酒广告中,这种最美丽的物品的出现与白酒本身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作为一种男性话语权力的附属品出现,是一种炫耀性符号。如一则推广泸州老窖青花瓷二曲酒的平面广告中,一名身着青花瓷风格旗袍的女性侧身坐在木椅上,女子坐姿端庄,手拿一把古典风格的小扇子,表情妩媚。她侧坐的姿势完美地展示出了其曲线的身材。女子右侧则是青花瓷酒瓶的泸州老窖二曲酒。这幅平面广告中,青花瓷的酒瓶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是绝对的主体,女子只出现在画面最左侧三分之一且靠下的位置,这样的空间布局安排明显地显示出了一种主次关系,女子的出现只是二曲酒的附属品;同时,从该女性身体的造型来看,其曲线与酒瓶的曲线完美地重合,带有一种强烈的暗示,即商品与女性身体的交融。在此类白酒广告中,女性身体显然已经失去了主体性,“严格地讲,它不是个人财产,而是一种经过设计和包装的、能令人产生欲望的、并具有公共影响力的消费品”。女性完美的身体曲线成为消费品,不得不说是对女性的一种亵渎。

二、拟像世界:白酒广告对现实环境的吞噬

如果说符号化的世界只是将立体的世界变为平面化的话,那么创造一个拟像的世界则是另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如果连真实生活的世界都无法被我们认知,那么我们将失去依托。如今,现代工业和技术创造出来的世界正在吞噬人们生活的现实环境。广告、传媒利用高科技创造的世界在现实中无迹可寻,却每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建构着我们的认知,这便是拟像的世界。所谓拟像(Simulacre)是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造了“模仿”,大量的复制;而后工业社会则是以拟像为特征,按照詹明信的解释,“仿像是那些没有原本的东西的摹本。”白酒广告,尤其是走高端路线的白酒广告,往往追求一种宏伟的气势,多数皆以阳刚大气的形象示人。为了追求这种恢弘大气,白酒广告常常脱离现实生活的语境,刻意制造一种拟态环境。如泸州老窖特曲的一副平面广告,为了追求宏大的气势,在设计时动用了多种元素:狮子、八角亭、龙、拱桥、园林,这些元素在画面中按照远近高低依次排开,利用现代的绘图技术力求将这些元素综合于一体。

继续阅读

装修与室内环境污染试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相对增高,所以,室内装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重视环节。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美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盲目的追求外在享受的后果就是忽视了安全性,即由于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不合格而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高水平的生活条件带来高档享受,同时也带来高浓度的室内空气污染。而人类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约有85%以上的时间将是在室内度过的,婴幼儿和老人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更长。论文百事通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因装修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感染而死亡的儿童高达210万,其中有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高达11万,装修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5万人,其中约有50%是儿童,据一家儿童医院的血液科统计,接诊白血病的患儿中,90%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中国装饰协会调查,目前我国城镇装修过的居民家庭中有80%存在甲醛超标问题,2004年北京千户装修家庭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甲醛超标的占6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室内污染对身体的巨大危害,开始转而追求一种更加健康自然的装修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1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适时推出和制订了一系列的文件,对室内装修中涉及的各种有害化学材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1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内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产生的,可产生SO2、CO2、可吸入颗粒物、细菌、尼古丁等污染物。二是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和室内家具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向室内释放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及NH3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由人的室内活动产生的污染,大部分都是不可避免的,且与装修无关,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以下内容主要是探讨第二种污染源的危害与防范办法。

1.1甲醛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刺激作用、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5)已将甲醛确定为可疑致癌物。

现在的居室装修,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都选择了人造板材,而人造板材的胶粘剂是脲醛树脂,为了提高粘合度,常常添加过量的甲醛,由于国家标准以前没有对人造木板中的甲醛的释放量进行限制,因而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人造板材中残留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当积累当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时间较长、释放量较大,所以对室内环境中甲醛的超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甲醛污染,我国于2001年12月10日出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应对此问题。

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教学创新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以及对大学生能力建设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习认识存在误解,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实际的意义,很大部分学生还是偏向于学习实际的有现实意义的,能够直接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有益的课程。其实国家在大学阶段设立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实际是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其实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这种文化对自己的素质的一种熏陶的作用,再者还由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文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往往觉得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实际的生活不沾边,认识和了解起来比较困难,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不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的方式单一甚至是落后,具体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还依照旧有的教学方法,老师们普遍认为他们只需要一根粉笔,一张嘴巴就可以将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讲授得活灵活现,但是事实上,学生普遍认为老师的课堂气氛枯燥,所以,总的来说,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学其他专业技能上面,学习经典名著和古代经典文化的学生屈指可数。即使是学习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阅读上,这种现象已经日趋严重,不可忽视。大学生并没有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材与现实脱节,不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繁琐,且难度逐渐加深,教师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学进度的把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文化还是秦汉时期的诗经、楚辞文化,抑或是唐诗、宋词。元曲、京剧、小说等等,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一一描述得那么清楚。所以当代的古代文学教材编写者将中国古代所有优秀的文化都编进教材中,希望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但是这么繁冗的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恰当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而且大学的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只能对一些知识点到为止,学生也是浅尝辄止,学到的也正是皮毛,并没有真正地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再者,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不想现代文学那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吃力,而且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很多是一些古文,与现代文的意思千差万别,学生理解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在这么繁冗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课程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并不能深入地学习。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时,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没有将中国古代文学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学生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师教学方式十分的单一,教师的内容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尴尬现状。教师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认为学生在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少不了要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将一些课本知识做简要的概述,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考试的内容页绝大部分需要学生背诵,学生在课外花大部分的时间在背诵课本知识上,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由于学生对要背诵的内容理解的不够透彻,背诵也仅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背诵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和期末考试,似乎违背了老师希望学生背诵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初衷,学生不仅没有在背诵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反而让学生日益觉得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更加的无聊和枯燥。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单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离开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教学,一般来说,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老师往往是将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为自己教学的主线,例如老师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往往将商周的文化作为教授课程的开端,再讲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诗经楚辞文化。先将这些主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再将一些选修课程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框架,这种思路在理论上也是可取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老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授课模式表示不满意,他们觉得老师这种授课方法仅仅是将知识灌输进他们的头脑中,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什么区别。除此之外,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教授给他们一些他们在利用课外的资源无法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史学家争辩的论题,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讲授老师收集到的资料和结合老师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这样对于他们长远的学习更加的有好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学生的具体实际脱节,中国古代文学不能真正地发挥到为大学生能力建设服务。

二、如何有效的创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使之更好的为建设大学生的能力服务

(一)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脱离现实,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常见的问题。有时候老师在向学生介绍汉代的婚礼或者是周朝的占卜时,老师仅仅凭借着自己对于这些事情的了解,通过老师的介绍,呈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模糊的画面,因为大学生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甚至也没有见识过这些画面,他们的人生阅历有限,很难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教师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在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例如在讲授汉代的婚礼或者是周朝的巫风时,能够辅之以一些动态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积极性。再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内在的修养,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外,教师为了能够将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的能力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还要有效地运用实践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专题的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且思考社会相关的问题,将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子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将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这种学习的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教学法中,教师还要学生自己写课程论文。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要教会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要求学生写论文的时候,学生能过掌握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整理文字,并且通过这些论文资料的收集,知识的掌握也逐渐深入,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能力也在无形中给逐渐锻炼出来。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外的资源,并且开展课外活动,使得课堂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堂上老师的课时有限,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不可少地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在课外,老师可以建立起博客或者QQ群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能够向老师请教的时间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时间。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通过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科学有效的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学习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要关注社会时事,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运用社会各种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不仅仅将课堂学习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将课堂学习和户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授元杂剧或者是京剧等这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户外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环境,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去体验京剧表演的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

作者:唐珊杨晗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