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护理教学案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内科护理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从内科护理学角度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抽象性。基于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特点,如果过于强调在理论方面的讲解,将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这将与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理念相悖。鉴于此,本文以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为基础,阐述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对内科护理教学加以实践,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与内科护理要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重创新。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中职作为护理人才的主要培育机构,承担着护理人才输送的重任,因此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核心所在。内科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内科护理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明晰教学培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获取最佳的教学资源,使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效果,提升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众所周知,内科护理教学主要面向医疗事业,承担着护理人才的输送责任,因此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够透过教学得到实际的转化,以达到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案例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之中,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理论在学生心中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对护理案例的实际分析和操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缺陷,进而加以弥补和完善。
2.提供临床预习机会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更趋向于让学生依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从根本上而言,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目标就是培育实用型护理人才,这也与案例教学的理念完全吻合。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开发与实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立足于实际认知的角度对护理知识进行思考,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实践经验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以便于在未来的临床环境中得以有效应用。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质上是弥补了实践教学衔接上的缺陷,帮助教师培养出具备实战能力的优秀护理人才。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护理人才数量需求增加的同时,内科护理的特殊性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当前的现实要求,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全面应用于实战之中,并从中了解护理的实施过程,加强对细节的管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取多样性护理的能力,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纠正,使学生在锻炼独立思维的同时,能够获得实操能力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梳理总结等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
二、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护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满足当前人们对医疗护理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应全面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提高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成效。
关键词:
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现状问题;有效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护理教学模式也在摸索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1、案例教学法
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获得新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该教学手段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被频繁使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分析逐渐推进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及主观能动性,进而加深学生对医学护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及护理技能的熟练应用。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及归纳环节。①准备环节。教师应依照案例教学的适用条件,确定哪些内容适合应用该教学法。一般来讲,与生活紧密联系、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用案例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依照具体内容的特点恰当选择案例并设计展示案例的形式,比如录像、录音或者文字。在设置案例题目时应坚持“恰当、简洁”的基本原则;在介绍案例基本情况时,教师应确保案例的时间、人物、地点、过程、环境等要素不可缺失;设计问题时,应有思路提示,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什么知识发觉什么观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归纳观点时,教师要有重点思路的提醒。②实施环节。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为学生详细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及发生背景,并确定案例题目,让医学护理专业学生以寻求问题答案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避免学生不懂门道而只看热闹;为学生展示具体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以新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分析案例详情,最终让学生阐述分析到的观点。③归纳环节。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总结学生分析到理论观点,针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针对有所偏差的观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揭示案例中蕴藏的准确观点。
2、问题教学法
1模拟教学在国内外护理教学的研究
1.1模拟教学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目前模拟教学在国外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广泛,美国1/3以上的医学院拥有模拟训练中心。1999年Morton提出建立模拟人实验室,该实验室提高了学生模拟教学法的使用率,促进了模拟实验室的临床设置和护理学校的合作关系,验证护理能力和调查研究模拟教学方式的成果。Mehnay等2002年在美国组织了一项关于ECS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的调查研究,所调查的34所护士学校和6个模拟教学中心都将其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培训之中。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研制的一套ECS系统,可用于急重症护理实践教学。美国1994年—2001年开展了职教育的STW(school-to-work)运动,2001年开始,在STW的基础调整为STC(school-to-career)运动,STW和STC的核心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临床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提供基础。目前儿科护士接受培训不足,儿科急症医学模拟作为一种医学学习者管理儿科的方法,通过小儿仿真培训的研究,增强现有的儿科培训课程,提高了复苏技能和专业知识。高保真模拟是一个创新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入学教师短缺和有限的临床网站等问题,使教育把重点放在期望的内容,教多重目标。在急诊科室,要求护士有利用合适的操作资源并迅速决策的能力,如一个内科医生问诊病人的同时干预措施开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病人的康复和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临床经验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模拟训练增加急救的自信心,增强评估和治疗的准确性,并提高护理质量。在本科护理教学中,模拟训练被用来教导和加强基本的评估技能,它提供学生在安全和可控制的环境中诊断和治疗临床病例的机会,利用设置临床中不可能出现的“标准化病人”评估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
1.2急救模拟教学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我国临床模拟教学起步较晚,2004年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率先引进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HPS)和ECS在我国开展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工作[18]。2006年桂林医学院[19]购置了ECS并用于设计临床实践案例用于教学,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改变了医学教育的现状;第二军医大学[20]于2008年从美国MedicalEducationTechnoliesInc(METI)引进ECS,并对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初步将ECS应用于胸外伤实习教学中。国内研究应用ECS情景模拟法,改变了以往“专家讲课为主+单项技术操作联系为辅”的培训方法,目前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彭美娣等研究ECS在创伤性休克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应用,设计教学案例,学生模拟演练后,教师进行录像分析总结,培训后学生的理论成绩提高。郎雪南等运用ECS开展体验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覃红桂等应用ECS结合情景教学法应用于骨科急重症护理教学,创建了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复合伤疾病等病例,通过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和学生对该方法的满意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263护理研究·2015年1月第29卷第1期下旬版(总第491期)床实践的距离。黄伟青等应用ECS仿真系统设计了适应中国医学生的学习软件,开发适应于教学的急诊医学病例。赵嘉等应用ECS结合情景模拟法对岗前护士培训,研究显示应用ECS培训的护士考核成绩高于应用传统培训法的护士的成绩,提高了新护士的护理综合技能,为规范新护士岗前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建荣等研究有效的培训模式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方法、考核要求等4部分,培训模式能否有效落实是直接决定培训质量的优劣。
2模拟教学的病例设计
2.1脓血症
通过脓血症机构的协议采取合适的措施,开放静脉通路,吸氧装置打开,抽血做实验室检查,模拟装置通过每一步干预及干预的时间长短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反应。每一步机器都会反应,如果关键的一步没被实施,模拟装置会出现恶化指证,所以需要护士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此时教师可以观察护士在没有提示下的处理问题的反应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骨科进行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常规教学组,共30名,在对这组护生的骨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一组为案例教学组,共30名,在对这组护生的骨科护理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教学法外,还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习期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评分。结果案例教学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和基本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案例教学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师生互动评分、学习兴趣评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交流能力评分、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交流,提升护生兴趣,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交流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临床带教中推广。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骨科护理;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骨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由于骨科患者人员数量多、骨科伤病严重程度高,所以骨科的护理工作也十分繁忙,并且对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1]。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刚到骨科进行护理实习时,往往一时难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强度和要求,所以需要由临床带教护士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指导和耐心的示范讲解。但是,经实践经验发现,仅采用常规教学法来开展骨科护理教学,往往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护生多存在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交流能力等问题[2]。案例教学法,即是通过给护生设计符合教学大纲内容且典型的案例情景,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自主研究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总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在该院骨科进行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在该院骨科进行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常规教学组,共30名,其中男生有2名(6.7%)、女生有28名(93.3%);年龄在19~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38±1.52)岁;本科生有7名(23.3%)、大专生有23名(76.7%);一组为案例教学组,共30名,其中男生有3名(10.0%)、女生有27名(90.0%);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43±1.68)岁;本科生有8名(26.7%)、大专生有22名(73.3%);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在对常规教学组护生的骨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在对案例教学组护生的骨科护理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教学法外,还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措施为:①选择案例:首先由临床带教护士根据骨科护理教学大纲要求,合理选择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与直观性,之后再根据护生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选择案例的难度和深度[3];②案例分析和讨论:由临床带教护士积极主动地与护生进行交流,了解护生对骨科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并对护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5人,使之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情景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护理方案[4];③归纳点评:当护生们通过自主讨论研究设计出护理方案后,由临床带教护士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及骨科护理知识对护生的方案进行逐一点评和总结,并为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护生进一步完善护理方案[5]。
摘要: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在我校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42人,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践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用于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中职;儿科;护理教学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探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护理,以及儿童保健等内容[1]。儿科护理服务对象为生理、心理及智能均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此阶段的儿童患病通常有起病较急,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症状较重等特点[2]。而且患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病情主诉能力较差,面对病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通常表现为哭闹、抗拒等,不利于疾病诊断、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3]。而中职学生通常学习能力欠佳、且主动性较差,需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程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选择14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在我校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42人,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71人,男12人,女59人,年龄15-19岁,平均(16.32±1.37)岁;研究组71人,男11人,女60人,年龄15-18岁,平均(16.27±1.34)岁;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基础课程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儿科护理学知识的系统讲解。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情景模拟教学,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学习小组,按照学生性格、成绩、学习能力等综合内容进行分组,每组5-6人。②备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参考医学文献制定情景模拟案例,并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告知学生护理重点、注意事项。③案例模拟:在课堂上老师现将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告知学生患儿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护理重点,护理技巧等。指导各小组成员讨论并进行情景模拟,鼓励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情景拓展,激发学习积极性;小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医生等,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等,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表演完成后对每组成员进行打分,并对优秀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需要指出每组情景模拟的优点与缺点,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鼓励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将本次案例中涉及到的疾病护理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系统性掌握此类疾病的护理知识。④知识模拟:教师可以选择投影仪播放视频案例,如在讲解新生儿黄疸护理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流程,询问学生在视频中观察到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通过互动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新生儿黄疸护理知识的认知;最后让每个小组提出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案,并相互指出优缺点,总结一份最佳的护理方案,共同学习与进步。⑤护理操作模拟:教师口头讲解护理操作内容较为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进行护理操作学习时,可以以实战演练方式进行,如讲解新生儿臀部护理时,可让一位同学进行实战操作,另一位同学观察,并依据书本理论查看其操作是否准确,相互监督与检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观察指标1.学习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考核,理论知识考试模拟护士执业考试模式,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实践知识考核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学生抽签选择考试内容。2.教学工作满意度:选择本校自制的教学工作评价表,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学生数占本组学生的百分比。
(四)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014年第五期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9学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差距。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和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108名骨科实习护生,均女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54名。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的54名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的54名护生采取案例教学法。观察两组护生学习后的理疗考核成绩、操作技能、针对性管理患者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分情况。结果接受案例教学法的观察组护生学习后综合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生,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教学法对于骨科护理的教学来说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骨科护理;护理教学
目前我国对于骨科教学方面来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我们的骨科护理教学中,学历教育时期骨科护理知识涉及非常少,所以更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模拟训练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本研究主要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和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的108名骨科实习护生,均女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名。观察组中,学历本科的10例,大专的24例,中专20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0.5)岁;对照组中,学历本科的8例,大专的26例,中专20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5±0.5)岁。两组护生学历、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法,对护生进行骨科护理知识的讲解以及操作示范。观察组护生采取案例教学法:将各种典型案例导入课程内容中,老师通过案例设计核心问题,由学生围绕本案例问题到床旁直接与患者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执行过程中老师注意引导、点拨、启发,调整学生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其过程是老师以案例为线索,参考教学大纲的核心点,讲解临床诊断、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知识,由浅入深、有序递进、适时拓展的原则,指导护生结合实际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生学习后的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二者,均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较差。调查护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包括很好、较好、较差。其中,很好:护生认为教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好:护生认为教学内容基本紧扣理论知识,大部分知识结合了专业实践,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较差:护生认为教学内容偏离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并缺乏学习兴趣。
1.4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
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提出构建专业化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完善社区护理课程设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多种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对策,以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按照国际标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1]。预计2021年我国将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51年老龄人口达最大值[2],平均每3个人中将有1位是老人[3]。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随之改变,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增高,使众多老年人带病生存成为可能,这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另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4-2-1的家庭结构,居家养老将使晚辈精力、体力、财力都力不从心,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4]。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国务院2006年10月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教育和学科建设意见》[5]以及2011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6]中明确指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加快高水平社区护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国内社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迅猛,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国际护理教育体系中也已经将社区护理列入重要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1.1社区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来自临床,并未从事过社区护理工作,自身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教师缺少专业培训机会,对国内外有关养老服务方面的社区护理新进展缺乏了解,出现知识老化[3]。另外,各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即学院老师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社区老师缺乏相应的理论课程学习的现状也是影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从事社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人员也不多[7]。